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武侠修真 > 无上妖君 > 第七百八十四章 南华得道德

无上妖君 第七百八十四章 南华得道德

作者:无上妖君 分类:武侠修真 更新时间:2023-04-20 14:58:44 来源:笔趣阁

老乌龟沉思着,显然,女娲的话让他心动了!

“好!”

良久,老乌龟开口,淡淡道,“我可以给你鸿蒙紫气,但是,至少要在洪荒重现,我重生四肢之后!”

显然,老乌龟还是心有不甘,想再有一段时间来参悟!

女娲微微颌首,她并不担心老乌龟在这段时间成圣,也不担心老乌龟会反悔,这就是一个圣人的自信!

“那洪荒重现之时,天地不周山归位,四极会倒塌,就是你取回四肢的最佳机会!四根天柱有撑天之功德,已经类似先天灵宝了!”女娲淡淡道。

老乌龟颌首,当年他的四肢被女娲斩去撑天,再也无法重生,却也是和此有关。

女娲化作一道七彩虹光离去,老乌龟沉吟一会儿,转身消失在深海通道之中,北海分开的海水合拢,波涛平息,宁无缺的神念从鱼体内遁出,回归本体。

一路疾飞,孙悟空和宁无缺已经接近东胜神州,这时候,已经可以看见东胜神州西边那函谷关上一道道缭绕而起的紫色光芒,浩荡三千里,散发出一种自然无为的气息。

紫光耀眼,很快,宁无缺和孙悟空就出现在了函谷关外。

“天开函谷壮关中,万谷惊尘向北空!”

“双峰高耸大河旁,自古函谷一战场!”

函谷关扼守崤函咽喉,西接衡岭,东临绝涧,南依秦岭,北濒黄河,地势险要,道路狭窄,素有“车不方轨,马不并辔”之称。

古道空谷幽深。人行其中,如入函中,关道两侧,绝壁陡起,峰岩林立,地势险恶,地貌森然。

崇山峻岭,数座山头之上,有着各方势力的强者占据,宁无缺和孙悟空才落下。便见到了不少熟人。

截教的赵公明、阐教的清虚道德真君、禅道的神秀、观音,佛教的玄奘,还有三皇、秦皇等强者,屹立在山巅上。

在函谷关上云海之中,一座紫气缭绕的宫殿若隐若现,却是一座殿宇式古典建筑,若是细看,还可看见那殿宇上,有着“太初”二字。

太初。无形无质,只有先天一炁,比混沌更原始,与太易、太初、太始。太素、太极并为先天五太!

《太上开天经》曾云,“盖闻未有天地之间,太清之外,不可称计。虚无之里,寂寞无表,无天无地。无阴无阳,无日无月,无晶无光,无东无西,无青无黄,无南无北,无柔无刚,无覆无载,无坏无藏,无贤无圣,无忠无良,无去无来,无生无亡,无前无后,无圆无方,百亿变化,浩浩荡荡,无形无象,自然空玄,穷之难极,无量无边,无高无下,无等无徧,无左无右,高下自然。

唯吾老君犹处空玄寂寥之外,玄虚之中,视之不见,听之不闻,若言有,不见其形,若言无,万物从之而生,八表之外,渐渐始分,下成微妙,以为世界,而有洪元。

洪元之时,亦未有天地,虚空未分,清浊未判,玄虚寂寥之里。洪元一治,至于万劫,洪元即判,而有混元。

混元之时,混元一治万劫,至于百成,百成亦八十一万年,而有太初。”

“太初始分别天地,清浊剖判,溟涬鸿蒙,置立形象,安竖南北,制正东西,开暗显明,光格四维上下,内外表里,长短粗细,雌雄白黑,大小尊卑,常如夜行。太初得此老君开天之经,清浊已分,清气上升为天,浊气下沉为地,三纲即分,从此始有天地,犹未有日月,天欲化物,无方可变,便乃置生日月在其中,下照闇冥。

太初时虽有日月,未有人民,渐始初生,上取天精,下取地精,中间和合以成一神,名曰人也。

天地即空,三分始有,生生之类,无形之象,各受一气而生。

或有朴气而生者,山石是也,动气而生者,飞走是也,精气而生者,人是也,万物之中,人最为贵。太初一治至于万劫,人民之初,故曰太初,是时唯有天地日月人民,都未有识名。太初即殁,而有太始。”

而“太初宫”,乃是函谷关令尹喜后人所建,此人苏识天象,清早从家里出门,站在一个土台上看见东方紫气腾腾,霞光万道,观天象奇景,欣喜若狂,大呼”紫气东来,必有异人通过”。

忙令关吏清扫街道,恭候异人,果然,见一老翁银发飘逸,气宇轩昂,并且倒骑青牛向关门走来。

尹喜忙上前迎接,通报姓名后,诚邀老子在此小住。

老子欣然从命,尹喜迎候老子到函谷关,行以师礼,恳求老子为其著书,在此著写了彪炳千秋的洋洋五千言《道德经》!

太初宫殿脊和山墙檐边上塑有麒麟、狮、虎、鸡、狗等珍禽异兽,神形兼备。殿顶飞梁纵横,椽檩参差,虽然屋架复杂,但却自成规矩,殿宇宽阔,中无撑柱,恢弘大气。

而此时,那宫殿外,站着一个青年,气宇轩昂,神色萧然,手中一柄剑,弹剑而歌。

“太初有无,无有无名。一之所起,有一而未形。”

“外不观乎宇宙,内不知乎太初。”

“太初,道本也。”

“始起先有太初,然后有太始,形兆既成,名曰太素。”

“太,初始也,元气始萌,谓之太初,言其气广大,能为万物之始本,故名太初。”

“太极谓天地未分之前,元气混而为一,即是太初、太一也。”

太初宫门打开,走出一位穿着道衣的老者,手中捧着两部经文,紫气缭绕其上,“此乃《道德经》,先生若有道德,便可带走!”

南华真人朝着老者行大礼,接过书来坐下,翻开书来,当着众强者面,开始诵读。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

天地初开之前,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

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万灵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大道之下,天地为纲,一切存在皆为道。故所谓大道无处不在,道亦无处不在。”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

“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故天有五贼,见之者昌。五贼在心,施行于天。宇宙在乎手,万化生乎身。天性,人也;人心,机也。立天之道,以定人也。

性有巧拙,可以伏藏。九窍之邪,在乎三要,可以动静。火生于木,祸必克;奸生于国,时动必溃。知之修炼,谓之圣人……”

《道德经》讲的是天地至理,大道无形,大道至简,平淡中又透着玄妙无比,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道经》、下篇《德经》,不分章。

宁无缺对《道德经》也很推崇,在后世,一部五千言的《道德经》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产,涉及到了哲学、逻辑、宗教、天体科学、生命科学、文学语言、医学、生理、心理、化学、生物、医药、物理、气象、环境,天文、地理、社会、伦理、宗教等,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文化,乃至影响到世界。

严谨的逻辑,精美的文字,玄妙的思想,倾倒了一批又一批学者,吸引他们不懈研究,穷神探赜。

读完《道德经》,那送经的老者问南华真人,“尔可得道德?”

南华真人起身,恭敬一礼,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何解?”老者问。

“人道当取法于地,究源及道所本之自然。道之理则,分无、有二面。

道常无,无名无形,先于天地鬼神,而为天地万物之始,道常有,生天地万物,具无穷之用。道之理则贯穿于万有,表现为万有皆相对而存,极则必反,终必归,根本之规律。

而有之用,常以无为本,‘有生于无’。

圣人体道之无,法道之自然无为,以之修身,当无欲而静,无心而虚,不自见自是,自伐自矜,为而不持,功成而不居,怀慈尚俭,处实去华,以之治天下,当‘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还刀兵,离争斗,不尚贤,不贵难得之货,不见可欲,使民虚心实腹,无知无欲,则无为而治。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故知道者守雌抱朴,退让谦下,挫锐解纷,和光同尘,以柔弱胜刚强。”

“尔得道德矣,自去自去!”老者大笑,转身走回太初宫,逐渐消失。

南华真人恭敬行了大礼,捧着《道德经》走下云端。(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