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寒门凤华 > 第二百四十九章 策问举子

寒门凤华 第二百四十九章 策问举子

作者:西木子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6:09:13 来源:笔趣阁

他们一共二十八名举子,正好四列七行。

刘辰星作为省试第一名,位子还是在第一排左侧第一个。

在属于自己的考试位子上跪坐下来,刘辰星忍住想一下子趴在长案的冲动,疲惫地揉了揉额头。

殿试规格是高,就是礼仪太繁琐,从丹凤门等候入宫,再到现在终于坐下来,准有一个多时辰了。

但是现在还没看到试卷,还得等监考人魏王发话。

刘辰星无语地端正跪坐,等着不知何年何月才能正式开考。

魏王负手站在众举子前,大概看出了一众举子都面有疲色,尤其是好些位男举子经过刚才的面圣,仿佛经历了一场生死浩劫,现在死里逃生之后,都一脸的精疲力竭,正勉强维持仪表的正经危坐。

其中就不乏最开始在丹凤门外第一个大放厥词的考生,认为自己省试会名次靠后,乃是受当时恶劣的天气影响,自己才会发挥失常。

原以为今日殿试终于能发挥自己的真实水平,谁知道女皇与百官的常朝日会是如此震撼的场面,实在非他现在能应对,当然他也不承认完全是自己见不得世面,而是在殿外等候太久,他才一时有些腿软,差一点就于御前失仪了。

总之,他若再次吊尾车,乃是时运不济。

这是心中已对殿试生了怯意,开始为自己败北找借口的典型。

魏王目光逐一掠过底下在座的举子,看到上述已露怯意的举子,凤眸里并无一丝失望,只有冷眼旁观的意料之中。

科举虽是为了加强皇权**,削弱门阀士族对人才选拔的控制,却也是为了神州大地选拔出真正具有治世之才的能人,而不是一群只知道读死书的庸才。

哪怕今天二十八名举子全军覆没,也比勉强选出一两个,将来下放到地方州县为县尉,判错案冤案假案,祸害一方百姓。

千里之堤毁于蚁泬,他们沈……

这天下再固若金汤,蚁泬多了,也有颠覆的那一日。

魏王淡淡收回目光,见眼皮子底下的刘辰星眉宇间也有了一丝疲惫,知道差不多了,他言简意赅道:”发卷!”

说罢转身,在正前方的长案跪坐下。

还以为魏王这个监工要借此机会长篇大论一番,正好在他们一众举子和一旁的考官们面前立威一下,毕竟她可是记得女皇走之前说了“汝能代朕”四个字,没想到魏王竟然两个字就算了。

刘辰星意外了一下,就敛去其他无关紧要的杂念,准备应试。

不一时,四位青袍官员将试卷逐一分发到每一个举子的案前。

女皇御案前的木匣子里只有一道题目,现在分发的试卷,乃魏王当众打开木匣子后,命四位青袍官员现场各誊抄了七份。

新鲜出炉的试卷,还有淡淡的墨香未散,一闻味道便知此墨非凡品。

答卷的纸张,也非平常用惯的泛黄宣纸,卷纸雪白,做工精良。

看着这平时几乎难以见到的纸墨,刘辰星倦意顿时一扫,只觉心痒难耐,恨不得立刻挥毫泼墨一番。

抑制住兴奋,刘辰星开始看题。

和县试、州试、省试的策文考试不一样,今日的殿试只考策文一道,所以考试时间给的十分充足。

只见雪白的卷纸上写道:

“屠钓关柝之流,鸣鸡吠犬之伍,集于都邑,荩八万计。然则人无求备,物各异宜,十哲殊科,八能异术。咸资对策,则绛灌之器或沈;必俟公求,则许、郭之才难遇。选贤取士,应有良规。”

这是一道关于选拔人才的策问。

题目直观明了,例举出了“屠钓关柝之流,鸣鸡吠犬之伍,”的事例,说出了“人无求备,物各异宜,十哲殊科,八能异术”的客观事实,要求考生回答具体应该按怎样的方式选拔人才。

策题甫一看完,殿中尽是倒吸一口凉气的声音。

刘辰星的嘴角却是微微一翘,她对女皇的认识更深了一层。

应该说女皇不愧是女皇。

如今诗词歌赋在科举中的比重虽日益增大,但科举依旧是以“策”取士。

他们二十八名考生皆是在省试第三场的时务策考试中出圈,最终走到了殿试的考场。

而女皇此试策却是对其试策的考试制度本身进行反思,女皇提出试策对不善言辞的有识之士不利,寻求更科学、完备的求贤之法,可见女皇的求贤之心,实是热切而真诚的。

一念感慨完女皇出此策题的目的,刘辰星静下心来,开始思索如何答题。

与此同时,余下的二十七名考生在惊讶于女皇居然对时下策文考试重文词浮躁华丽提出质疑后,也各自有了想法,开始在草纸上挥毫泼墨。

一时间,鸦雀无声的含元殿内响起了笔在纸上沙沙作响的声音。

刘辰星不受其他人的影响,沉浸在自己的思绪之中。

毫无疑问,要对现行的科举之法给与支持。

受时代所限制,现在科举制度的衍生已经是社会的一种进步。

她前世所在的那个世界,科举贯穿于整个封建社会,可见科举即使有弊端,却也是最适合封建社会存在的一种选拔人才制度。

所以,她的对策要肯定以策试人的传统。

既然要肯定“以策试人”,又要提出更科学、完备的求贤之法,那只能在现有的制度上给个前提。

是什么前提呢?

刘辰星执其笔,蘸了蘸墨,在雪白的宣纸上写下了四个大字——人尽其才。

有了对策的方向和前提,如何对策也在脑海里生出。

知道了该怎么答卷,刘辰星微微一笑,正准备在草纸上挥毫泼墨的答题,身边传来了细微的脚步声,有宫女和太监端了今日的午食过来。

看着漆红的食盘放在自己的长案前,刘辰星这时才后知后觉,原来已经到了午时。

刘辰星未执笔的左手摸了摸空空如也的腹中,今早起来的早,在永崇坊西门吃了一碗羊肉馎饦,到这会儿已经一大上午了,确实有些饿了。

又想到思路已经出来,知道该怎么对策了,刘辰星也不委屈自己,放下手中的笔,开始用宫中提供的御膳。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