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医侦朝野 > 第730章 入关

医侦朝野 第730章 入关

作者:沐轶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6:17:23 来源:笔趣阁

1273年,10月24日,榆关。

“轰轰……”

又一轮重型榴霰弹在关城上空爆炸,弹片飞溅,打在城墙上溅出星星点点的土块石屑和火星。

榆关北侧的山林之中,上等兵余忽子从树后探头看出去,啧啧称奇道:“真厉害……让海军这么轰下去,我们不是只用上去收尸就行了?”

他的班长曾向依然在嚼着一块肉干,嘟囔着说道:“军舰大炮都是民脂民膏造出来的,海军那帮人无非是呆着打炮而已,算不上好汉。等打完了,还得我们上去收拾局面。”

旁边其他几个山地步兵也哈哈笑了起来。

他们都是四野序列中的第一山地步兵营的士兵,现在正潜伏在林子里,等待战机。

榆关关墙从北边的象山一直延伸到南边海里,工程量相当庞大。但元国毕竟没后来的明朝有那么多时间和执行力可以修长城,关墙修到象山山林里就直接戛然而止了。这如果撞上了一般的军队,问题不大,反正茂密的山林也钻不进几个人去,派点兵盯着就行了。但对于东海军的山地步兵来说,入了这山林就如鱼得水了……

海军的炮击停歇了一阵子,等待阵地上的校正数据传回来,然后再次响起。

两艘燎原级发出的炮弹从关墙两端开始落下,逐渐向内收紧,然后又再度向两端扩张开来——等到象山这端再次被轰过一轮后,一阵鼓声突然自旅部传来,山地步兵们猛虎下山,直接往关墙上扑去!

“冲!”

他们的连长王雷中尉暴喝一声,身先士卒地冲了出去,其余官兵也立刻跟上。

曾向等人早被安排了任务,此刻并没有立刻跟着冲锋,而是取出栓动步枪“星雨”瞄准枪头,压制上面的守军。

这段北端深入象山的城墙处于舰炮的射程边缘,而且离山地步兵的藏身地不远,为了省些力气兼防止误伤,所以炮击时并没有打多少炮弹过来,墙头残余的守军还是颇有一些的。但也没多大区别了,在速射步枪的压制之下,还是没几个能抬起头来的。

王雷等人抬着轻便折叠梯,冲到城下架在城头,然后右手握着军刀左手拿着镇星手枪,噌噌噌登了上去。

城上的守军要么逃了,要么正在女墙后面抱头躲避枪击,无人敢去应付登城的东海兵,直到被他们抢到城头才如梦初醒,起身准备反击。

“呔!投降不杀!”王雷这么喊着,手上却毫不留情地对最近的敌人开起了枪。

这转轮手枪在近距离可比钢刀和步枪都好用多了,啪啪很快打了四枚子弹出去,只留两发备用。其余上墙的步兵也如法炮制,铅弹不间断打出去,几乎弹无虚发,墙头很快被清扫出一大片空地,剩余的元军也吓破了胆,调头就往南逃去。

王雷瞄准逃兵把最后两发子弹打出去,然后一边装填子弹一边喊道:“交替前进,把前面那处马面给我占下来,然后接引二三连上墙!”

……

榆关由关城和关墙两部分构成,整体呈“?”形。关墙位于东侧,贯通北山南海,是防御的主体,关城位于东侧,用于驻兵和屯驻物资。

由于之前的炮击,元兵大部分已经撤入关城躲避,关墙上极为空虚,直到东海步兵发动进攻才匆匆登城防守。

而东海山地步兵一边向南推进、占领关墙,一边向西边赶来支援的元军进行射击,严重干扰了他们的增援效率。

他们的猛虎下山吸引了关墙上残存无几的元军的注意力,在此同时,东方的四野主力也发动了全面进攻。

骑兵虽然一般被认为在攻城时没什么用,但他们这次却是冲得最快的,很快就来到城墙下,用步枪压制城头的守御力量。

榆关城墙沿戴河修建,弯弯曲曲的,还增筑了不少马面,以求像棱堡那般形成交叉火力。但这个设计现在看有些过时了,“交叉火力”只对冲到城下的敌人有效,而东海骑兵们拿着线膛枪在二百米外就打枪,根本就交叉不到他们。

更何况,墙头也没几个兵在守了。

在如此惬意的情形下,两个合成营的步兵和保障营的工兵推着攻城器械,轻松地渡过戴河,把梯子架到城头,然后登了上去。他们在城墙上先是形成一个个的控制点,然后逐渐扩大……最后连成了从山到海的一整条线!

时到中午,四野已经完全占领了关墙、打开了榆关的大门。

关墙既失,关城也就不再可守,元军在东海军进攻关城之前,就明智地放弃了这座要塞,向西边腹地撤去。因此,关城也就被东海军顺势占领。

范龙城和王世明登上城头,范龙城看着远处仓惶向西奔逃的元军,得意地说道:“我就说吧,正午前肯定能拿下,正好在城头吃午饭!”

王世明摸了摸被弹片打得斑驳的墙砖,笑道:“榴霰弹还是好用,虽然打旧了点,但整体结构还好端端的,正好给我们做个基地。哈,这关城构造不错,可以直接修个火车站,过几百年说不定能成个景点呢。”

……

榆关东部的临榆镇港区中,一艘小蒸汽拖船拖着一艘挂着“铁道旅”旗帜的运输船缓缓停入栈桥中。

栈桥上,几个后勤士官与船员交流一番,便招呼来一帮本地力夫帮着卸货。

萧奇就在这帮力夫里面,浑浑噩噩跟着上了码头。他本是前面一个元军哨站的驻兵,见四野浩浩荡荡到来,就干脆地投降了,后来又被缴械拉到了临榆镇帮忙搬些东西。旁边那些力夫本来就是在港区扛活的,今日也是有工钱可拿的,对东海人的支使非但没有抗拒反倒求之不得。萧奇等俘虏混在里面,就是想搞点事也搅不出水花来,更何况根本没几个愿意为大元把命都卖了的。

他抬头往这艘巨大船舶上看去,只见舷边穿绿衣的东海兵不断吆喝招呼着什么,然后桅杆上有一根横向的大梁转了起来,上面还有轮子牵着几根线在转动着……过了一会儿,他赫然发现,这根“大梁”用绳子吊着一大捆货物转过来了!

“先搬一批下来,把轨道铺到库区去,然后再大动作!”

船上有一个上尉这么喊了一句,又自舷梯上走了下来。他朝着栈桥地板跺了两脚,确认足够稳固,就随便对萧奇和周边几个力夫点道:“你们四个过来,帮着卸货!”

萧奇连忙道:“来了,来了!”

很快,他们就跟着那个上尉往栈桥外端走了一段,咽着口水看着这捆粗大的货物从头顶上一点点吊下来,然后在他的指挥下把它们扶正,稳稳地落在栈桥上。

这时,经过亲手触摸的手感,萧奇才真正确认,这一大板货物,竟是一长串一长串的铁大梁!这么大的铁器,东海人好大的手笔!

如果他有更多的知识,就该知道这些轨道是配备给铁道旅的军用轨道,其实和现在的民用轨道也没多大区别,都是750mm的半轨规格,轨重8kg/m,5米一段与枕木提前组合到了一起,人力可以搬动,适合快速铺设。

上尉又喊了两个铁道兵下来,将托板上的绳索解开,然后就对萧奇他们招呼道:“你们一人抬一个角,搬一段下来!”

这个命令不难理解,萧奇和三个力夫各抬着铁轨的一端,不太费力地就搬到了上尉指定的位置,然后又开始抬下一段,与前一段连成了线,然后又继续。船上有更多的铁道兵下来,对两段铁轨之间操作着什么。很快,这第一批卸下来的五段铁轨就连成线了,一直超出栈桥,延伸到了岸上。

萧奇看着这条长长的铁线,有些震撼,也有些疑惑:东海人这么多好铁,不去打成兵器,铺在地上作甚?

很快,船上又吊了一台板车下来,萧奇等人又被招呼过去,把板车放到铁轨上——这时他才发现了些端倪,这车在铁轨上移动,出奇地轻快!

吊运的动作仍在继续,很快,又有一批轨道和一箱碎石被吊到了板车上。上尉叫上铁道兵往前走着,又招呼萧奇他们推车跟上。萧奇一上手推过去,发现这本应沉重无比的货物推起来竟轻若无物,真是神了!

板车很快推到了尽头,这次铁道兵们没让力夫上,而是自己动手从板车前面的箱子里把道砟石倾倒出来,用工具一番平整,然后才招呼萧奇等人抬一段铁轨放到这简易的道床上。如此一边铺设一边前进,铁轨就不断往仓库区延伸过去了!

萧奇这下完全明白了,也完全震撼了。如此铁路,要是有牛马拉车,岂不是轻松就能运上几千斤货物?如此铁路,要是一路往西铺过去,那么东海军岂不是永无粮草困扰?

如此强大的东海国,岂是大元能抵抗的?

萧奇呆呆看着,久久不能自语,直到背后传来一句“喂,你,说你呢,赶紧来搬砖!”,才应了一声,循声往后走去。

……

后面的铁道旅大船上,陆平站在舷边,看着铁轨向北一点点延伸过去,感受到了莫大的满足感。

十五年前,建设交通部为了满足道路和要塞修建的需要,也为了给义勇队提供后备兵员,设立了“铁道队”。自此之后,铁道队便成为了东海商社一支重要的准军事力量,不过后来随着商社进一步发展,基建和后勤工作更多的由民间力量担起,军方自己也建立了完备的多级兵役体系,铁道队的作用就有些尴尬了。直到铁路技术真正成熟,开始由小到大在山东大地上快速铺设,这支队伍才真正符合了自己的名字,改组为一支专门负责铁道建设的部队,也就是现在的铁道旅。

如今东海同盟军全面出击,军事上没有太大问题,问题主要还是在后勤上。南线准备完善暂且不说,北线四野这边始终是个隐忧,虽然有三百多辆马车,但马拉车本身就要吃掉不少粮草,效率很低。之前在辽西走廊可以靠海运提供补给,过了榆关再往西可就全是内陆了。所以总指挥部干脆做了个大胆的决定,直接把铁道旅派了过来,一边西进一边铺铁路,既能提供补给,又能快速机动以防后方生事。

榆关往西,地形平坦,除了一条滦河也没许多大河,铁路铺设难度不大,战略上是很有可行性的。即使铺设速度跟不上四野进军的速度也无所谓,有一点是一点,反正战后早晚也是要铺过去的。

看着铁轨铺到了库区,陆平豪情万丈,挥手下令道:“加快卸货速度,让江朋义他们去前面勘探,都动作快点,明日我们的铁道就要入关!”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