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医侦朝野 > 第401章 真正的立国

医侦朝野 第401章 真正的立国

作者:沐轶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6:17:23 来源:笔趣阁

1263年,3月10日,清明20日,东海郡,中央市。

管委会大院,礼堂。

上个月对于东海股东们来说,是风云突变的一个月,以金融改革为开端,地方行政机构的铺设、公民制度的建立、县政改革等大菜接连上桌,最终以《二次立国法案》的推出为标志,达到了最**。从20日清明节到23日全体大会召开,各种舌战嘴炮明枪暗箭此起彼伏,明面上人人喊着大义凛然的口号,暗中又进行着各式各样的利益交换,最终风波逐渐平歇,各派系渐渐达成了共识,一套更完善的方案开始被制定出来。

现在的礼堂没有像之前那般坐得满满当当的,只有十几个股东,搬过椅子围了一圈坐着。这些人又分成了四部分,一是以史若云为代表的海商系,二是以林博颖为代表的军工系,三是以孔嘉谊为代表的新冒出来的金融系,最后则是以周兴为代表的中立系。

史若云把一份写着《东海宪章(临时第二版,内部版本,严禁外流)》的文件拿了起来,说道:“既然有了初步的共识,那我就念了……”

这份“宪章”是各派系充分交流并达成共识后制定的一份章程,用于将东海国的权力架构完善并确定下来。相比之前争议颇大的《二次立国法案》,这份《宪章》要更完善,也更容易被股东们接受。

宪章中,确定了股东们所组成的“全体大会”为东海国的最高权力机关,名义上是替远在海外的东海国主代行权力,实际上当然没人能管。

全体大会承认不同股东有不同的个人利益,并不强求抹杀派系分歧,但也强调所有人都有着共同的长远利益,因此个人要服从集体,但同时集体也要尽可能维护每个人的利益。这是首条共识也是最重要的一条共识,为了维护这个共识,又制定了一系列股东间交往的礼节和准则,尽可能斗而不破、携手共进、以竞争促发展。

股东们首次正式确定了他们的纲领及目标:短期内,要尽可能提升工业技术、发展各类产业,壮大国力;中期内,要解除蒙元的威胁、收复失地甚至一统全国;长期来看,则要将华夏文明扩散至整个世界。

为了实现这些目标,全体大会之下又设立各种机构,以具体实施权力及贯彻股东们的意志。

一、管委会

原先的管委会大包大揽,几乎对东海人的所有事务都由管辖权。改制后,它将精简或者说进化成专业的行政机构,负责“东海国”这个政治实体的税收、官僚管理、行政、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卫生、维持治安等工作。

虽然管委会的职权有所精简,但随着国土规模的扩大和行政力量的培育,总体实力实际上并未减少,反而大幅增长了,仍然是东海权力体系中最重要的一环。

管理委员们的产生机制和之前类似,全体大会指定首席,首席指名管委,管委担任各部部长。只不过每届任职年限从三年增长到了四年,而且长期来看,以后的首席选举恐怕不再依赖个人魅力,而更看派系实力。部长之外的股东在管委会体系中按照特长和能力任职,不受管委变更的影响。其余公务员则通过考试入职、经绩效考核晋升。

基层治理方面,州改郡方案顺利通过,管委会将国土划分为八郡,在各郡设立“分管会”,负责当地治理,并在实干中培养和磨练人才,为未来的横向和纵向扩张进行储备。

二、东海商社

“东海商社”这个实体在过去同样是个宽泛的概念,一度用来指代全体东海人构成的总体。改制后,它将名副其实,成为真正的“商社”,用于管理股东们拥有的资金和产业。

原本由管委会统一领导的各工商产业,包括前阵子如雨后春笋般成立的乙类项目,将被完全拆分出来,新成立大大小小可能有几十上百个独立的企业,彼此自负盈亏独立运营,但由东海商社持有股权,进行必要的协调。

东海商社仍然挂着“东海”的名字,实际上也是因为它才是被股东们真正掌握的力量。

管委会虽然上下结构严密,但毕竟是由人组成的,有人就有自己的私心,将来这个机构越庞大、组织越完善、人数越多,就越容易独立运行起来,越容易抵御外部的干涉,自然也包括上面的干涉。现在的这个小规模管委会是由股东们一手建立的,自然不是问题,但若几十年过去了,人都换了几代,股东的创业权威消退,官吏之间形成了错综复杂的关系网,那还能像现在这般好说话吗?

而东海商社虽然组织更松散,却始终是在“钱”这个指挥棒下工作的,钱可比人心好掌握多了。

三、金融体系

为了进一步加强对“钱”的掌握,全体大会准备发展独立的金融体系,并设置了直属的金融管理机构。

在最新规划中,东海金融体系将分为三部分:东海资产管理公司、东海联合储备局和商业银行。

在这个金融体系中,将成立一家新的、由全体大会所有的“东海资产管理公司”,隶属于东海商社,专注于管理理论上归属全体股东所有的贵金属资产。原先由财政部管理的贵金属,以及每年东海商社结余的利润,将全部划归东海资产管理公司所有。该公司将视情况,在新成立的各家商业银行开设储蓄账户,将这些资产存入其中,为这些银行提供最初的基础存款,并收取相应的利息,实现股东资产的保值增值。而财政部将不再持有大量财产,只拥有一个小而灵活的账户,根据每年的财政收入量入为出。

各商业银行主要由股东牵头成立,此后也会接纳经过审核的民间银行。它们将以盈利为目的自主经营,吸纳存款、发行银行储蓄券、放出贷款,视情况也会开放金融投资业务,同时在客观上也为整个社会提供资金和金融服务、促进经济繁荣。

东海联合储备局将发挥中央银行的职能,发行金属铸币,规定各商业银行必须向它存入一定数额的准备金,储蓄券的发行也必须接受它的监管。它将监控经济的运行情况,调节金融系统的数据,以保证经济平稳发展。显而易见,这必将是未来东海体系中的擎天一柱,孔嘉谊对这个职位也志在必得,现在他已经在着手准备东海储蓄所的拆分事宜,准备把它的存贷业务拆分成一家独立的商业银行,剩下的部分则作为联储局的基础班子。这也意味着孔嘉谊这一系与过去的“财政系”切割,摇身一变成了崭新的“央行系”。

四、军委会

作为至关重要的军事力量,自然要由全体大会亲自管理。军委会下设总参谋部、总装备部、总后勤部等一系列相关机构,专注于提升作战能力、制定战争计划。

不过,为军队提供装备、补给等的相关企业仍归属于东海商社管理,管委会中也依然保留了安全部和海洋部两个部门,用于给陆海军募集兵员、发放资金、协调军地关系,并参与宏观战略的制定。显然,这是为了牵制军方,毕竟让军队完全独立可不是个好主意。

五、司法及检察系统

司法系统倒本来就是由全体大会直管的,而且耗用人力不多,早早就铺设到了县。这一系统过去存在感不大,主要用于彰显全体大会的权威,并且在一定程度上维持秩序,也就是起到古代县令的作用。改制后全体大会决定进一步建设检察官体系,用于向法院提起公诉,将来也可以用来处置渎职的公务员,制衡官僚体系。

六、公民制度

宪章中,把东海国管理的人口分了居民、国民、公民三类。其中,只要是生活在国境内的人口,包括本土人和外国人,都可称“居民”;而登记在册、具有户籍的便是“国民”,享有一些体制化的便利;只有满足了一定条件的国民才可成为“公民”,具有一系列独特的权利。

全体大会对公民的掌控力最强,国民次之,居民最次,因此待遇也亲疏有别。长远来看,由军人、富裕农户、城市中产阶级、小商人和小企业主等构成的公民阶级是全体大会的天然盟友,因为两者之间还夹着一个官僚和大资本阶层。对于全体大会来说,这个中间阶层不得不存在,却又可能壮大到难以控制,威胁股东们的统治,因此必须培养坚实的基本盘制约他们;而对于公民们来说,这个中间阶层直接压迫着他们,想要减轻压力,只能依赖于全体大会的“公义”,因此会支持全体大会的权威。

两者不但对内有共同利益,对外也有相同的立场。如果外敌入侵成功了,全体大会肯定会倒霉,但他们一手培养起来的官僚、资本可不一定,只要投靠过去照样吃香喝辣;真正的底层也无所谓,反正到哪都是被剥削。只有在东海体系中收益的公民阶级才会受到切身的损失——他们就是想卖国也没什么能卖的,反倒过去享有的权利多半会被剥夺,被分配给入侵者自己的基本盘——所以,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只能听从全体大会的召唤,提起枪来跟敌人干了!

只有具有共同利益,才有长远合作和相互扶持的基础。

为了引导公民阶层,全体大会有两个工具。其一,是日益发达的报纸、书籍、戏剧等媒体,以严肃新闻和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娱乐作品的形式,向他们灌输全体大会高大上的形象和一系列“国家”“民族”“忠诚”等概念。其二,则是过去的县级自治机制,这个机制现在还被乡绅掌握着,但是逐渐会被越来越多的公民渗透进去,成为他们由下而上发声的机制。毕竟,对于股东们来说,如果只是把人派到基层去而无法从基层得到反馈,那算得上什么控制基层呢?

……

史若云读完这长串的文档后,长长出了一口气,又灌了两口茶,才说道:“目前的第二版就这些了,有人有特别的异议吗?”

众人相互看看,都摇了摇头,没有表示反对。孔嘉谊出声道:“反正也不急于一时,就先发到股东们手头,一边践行一边讨论一边完善吧。”

史若云点头道:“正合我意。那就定下两个时间点,一是今年七月下旬的全体大会,届时将意见整理成正式版本,如果通过了,那么就在十月份正式实行!”

意见中平,众人皆点头道:“好,就这么办吧。”

石头落地,操心了半个月的史若云终于露出了笑容:“好了,总算是搞定了。哈,我们这个草台班子,走到现在,终于算是真正的立国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