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现代都市 > 拼搏年代 > 第664章 七叔仗义(求月票)

拼搏年代 第664章 七叔仗义(求月票)

作者:白色十三号 分类:现代都市 更新时间:2022-09-26 16:20:00 来源:笔趣阁

下午回到村里,吕冬从李文越那里,见到了县里发下来的动迁通知书,应该是相关部门印了很多,务必发到张湾村和刘湾村每家每户手里,因为两边隔着太近,有些不可避免的流转到了吕家村这边。

吕冬仔细看了纸上的通知,跟吕坤说的基本上一样。

总的来说,除了涉及香草园与鲜花港的需要动迁的少数村民,其他的全都要到相应的安置房建成之后再动迁。

县里也是想最大程度的保持社会稳定。

安置房区大体也划了出来,就在刘湾村北边的责任田,也就是吕家村新村往南,与刘湾村之间这片田地当中,靠近刘湾村的那一片。

不得不说,县里是有想法的,这么多人将来一下子没了土地,肯定要找工作,工作那里来?最好的办法还是就近就业。

吕家村,以及吕家村带动的周边产业,无疑是最好的就业地点。

如果吕家村和周边的各种产业能够消化掉这部分人,县里就不用为再就业问题发愁了。

那些只管拆,拆完不管农民就业的,很不负责任。

青照县的诸位领导们,对这些事还算比较上心,考虑的也比较长远,对于现有资源的规划,有着比较清晰的头脑。

根据吕冬得到的消息,县里仍然想着以吕家村作为一个吸引点,继续引进其他项目。

尤其吕家村今年冬天要搞民俗美食节,到时赵老根还会亲自登台表演,名气会在短时间内暴涨。

在村支部看过县里印发的通知,吕冬找到吕振林,商议一些民俗美食节的准备工作。

村里还有不少人在种地,马上就到秋忙,就青照县来说,收完玉米种完麦子远没到农闲的季节,因为大葱需要进行料理,从施肥到最后一次培土等等,还有着大量工作要做,直到十月底和十一月份陆续起葱。

但吕家村这边,基本上没人种葱了,还种地的,也就是种省事的粮食。

大葱这种经济作物,说起来是青照最大的农业特产,但在青照人眼里,扯得上又爱又恨。

想让葱比人高,那是需要精心耕作的,家里种上两三亩葱,起码一个壮劳力很难抽出太多时间出去打工。

每年的行情却难以预料,像98年冬天那种拉出去卖,卖不掉直接扔的情况,每隔几年总会有一次。

到那种年景,别说十五块钱买一车,五块钱买一车,青照人都卖。

吕家村这边还种地的,种完麦子基本上就没事了。

吕振林的意思,等到那个时候,正好赵老根的剧组也过来,村里人自个培训一下,再跟着取取经,为民俗美食节做些准备。

到时还要招商,这也需要时间。

目前能够确定下来的,村里一些下了学的,还有一部分年纪比较大不能进厂子的,都想搞个副业,搞个特色小吃之类的。

周边很多赶大集卖小吃的,也挺感兴趣。

吕冬专门提了提,一定要加强管理,千万别搞出宰客的现象来。

“自毁前途的事咱们不能干。”吕冬着重说道:“不管是咱村的,还是外村过来的,或者招商来的人,一定得加强管理!不管是谁,只要敢干,就要重罚!这点签合同的时候,就要体现。”

吕振林如今也懂商业,说道:“我跟你八叔说过了,到时会制定专门的合同。招商这一块,村里已经在做了,等到十月份老村整修改建大部分就能完成,到时咱们在县里和市里电视台上做广告,有外面愿意过来的,咱们第一年房租上给予大优惠。”

吕冬赞同:“先把人吸引过来才是关键,民俗美式街头着开始半个月,就去大学城做广告,短期内来说,大学城和青照县城会是最主要的客流来源。”

暂时说省内和全国还是比较遥远,他早就有所考虑:“等到赵老根带剧组过来拍戏,咱们就在大学城宣传宣传,可能一些大学生对小品和赵老根不感兴趣,但感兴趣的人估计也不会少,到时吸引人过来看看,能提前宣传宣传,算是搞个预热。”

吕振林说道:“也是个办法。”

爷孙俩商量了好一会,吕冬才离开村支部回家,刚到家门口,就听到院子里有说话的声音,胡春兰和李文越她妈马金花正在石榴树下说话。

这是吕冬和宋娜订婚以前,就从老村一个爷爷家里移植过来的甜石榴,树不算小了,大动之后运气不错,顺利活了下来,只是今年没大结果子。

“婶子。”吕冬叫人。

马金花一看到吕冬,就问道:“冬子,你回来了,我听文越说,他找的对象是你们高三时候的同班同学,你们关系都挺好,人咋样?”

吕冬说道:“人挺好的,文静,不像宋娜,咋咋乎乎的。”

“人好就行,人好就行。”马金花笑,却有些担心:“听文越说女方家里是县里当官的,还是个部长,我不太懂这些,就是觉得心里没底。”

普通的老百姓,听到当官的,尤其还是县里比较高的职务,难免不安。

说起来,吕家村起来的太快,村里由吕振林管着镇着,大部分人倒是没有那种乍富之后天老大我老二,并且胡乱搞的情况,毕竟分到每家每户的分红,严格说起来的话,也算不上大富大贵。

吕家村只分百分之三十的红利,其余全部转股,其实也是好事。

吕家村的人兜里有了底,但小农心态,绝大部分人一时半会不可能转变的。

吕冬想了想,说道:“婶子,正常处就行,咱这边条件也不差,我刚问过文越,那边都是明事理的,可能多少有一点讲究,但正常处就行。”

他特意给李家婶子增加底气:“你看,我山叔这在建筑公司管着一片,也是个经理级别的。文越就不用说了,一毕业,起步是副支书,年营业额数亿的食品公司的行政总经理,等到明年咱村企业整合集团,稳稳的一个副总,条件哪里差了?跟女方那边,绝对门当户对!”

胡春兰因为吕建军那帮战友的关系,眼界无疑比一般农村人高很多,说道:“金花,有啥好担心的,又是高中同学和大学同学自谈的,这种格外牢稳。”

两家关系近,其中一方面,就是胡春兰和马金花这边,她们都是马家村嫁过来的。

马金花心安不少,主要是儿子确实不错,说道:“也是,也是,文越不差的。”她忽然想起一件事来:“冬子,你山叔打年前就说给文越买车,这不村里公司里有车,文越出来进去也能开,就没买,我看了,这车得买!”

吕冬本身就是个俗人,说道:“该买就得买。”

以山叔和李文越的收入,再加上分红,买个十几万的车很轻松。

实际的情况,马金花是反对买车的,要不李文越爷俩早把车买回来了,哪等到现在。

她握着家里财政大权,不点头的话,那爷俩买不了车。

媳妇就要上门,家中还是县里当官的,马金花立马下了买车的决心:“冬子,你有朋友不是卖车的吗?等文越对象过来一趟,你们找个时间,一起去看看车,买一个。”

吕冬笑着应道:“行,婶子。”

马金花虽然下定了决心,但真要买车,还要等女方过来,见过以后再说。

这些都很正常,吕冬也没再多说。

说完车的事,马金花又说起女的即将登门的一些事,以前没经验,只能请教算是准婆婆的胡春兰。

“女的第一次登门,得给红包。”马金花问道:“春兰,包多少合适?”

她问道:“一千行不行?”

胡春兰说道:“要不一千一,第一次上门,千里挑一这寓意挺好。”

马金花连连点头:“也行,太少了不好看,太多了不合适。”

这些事吕冬没去掺合,闻到隔壁传来一阵香味,说道:“我去七叔那边看看,这就是又折腾啥呢?”

出门,到隔壁七叔家,就见到七叔院子里摆上烧烤架,在烤兔子肉。

不是吕冬认得兔子肉,而是南边菜地的黄瓜秧架子上,还挂着张兔子皮。

皮子很完整,正滴答滴答落着血,一看就是刚剥下来没多长时间。

吕冬凑过去,问道:“野的?”

吕建仁说道:“养殖的。”

吕冬故意寒碜他:“七叔,咱啥时候这么不讲究了,连养殖的都吃。”

吕建仁正眼皮都不带抬的:“你不是闻到香味过来的?”

吕冬乐呵呵笑:“好久没吃过七叔你烤的肉了。”他拿起铁钎子,去旁边的案板上,传已经切好的肉:“咋突然想起烤这个来了?”

烤羊肉的经常见,烤兔子肉的比较少。

“从你公司杨峰那里得了烤制的方子,烤烤试试。”吕建仁这人讲义气:“当年跟着我一起胡混的,好几个混的不大好,只能干些力气活挣钱,咱村美食街就快整饬好了,我就想着,看他们能不能来这边开个小店啥的,要是生意好,挣钱也能容易点,下大力倒是能来钱,但伤不起,年纪一大身体非垮了不可。”

他翻动烤串:“我先试着做做,再交给他们。”

吕冬难得没有寒碜他,说道:“七叔仗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