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大唐不良人 > 第九章 倭正营

大唐不良人 第九章 倭正营

作者:庚新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6:20:43 来源:笔趣阁

明崇俨,南朝梁国子祭酒明山宾五世孙。

父亲明恪,为安喜县令。

看到明崇俨的名字时,苏大为开始还以为是巧合,但是等看到其父为安喜县令,便知道,这就是自己记忆中的那个明崇俨。

现下,这孩子才不过五岁,因自小有些异于常人,年前入京后,被其父送往大慈恩寺,做“舍身”。

所谓“舍身”,也是时下一种习俗,怕孩子养不大,许予佛祖,待到大些时,再从寺庙里接回来。

这明崇俨亦是如此。

苏大为眉头不禁皱起来,果真是这明崇俨……

他隐约记得,这个明崇俨与后来的武则天,关系不一般。

可以说是十分受武则天的信重。

在这一瞬间,苏大为心里一动,忽然想起来。

被劫匪抓走的张易之和张昌宗两兄弟,也在未来受到武则天的宠信。

这么说的话,这些失踪孩子的共通点,莫非是和明空姐有关?

但是不对,这都是未来发生的事,至少在十几二十年后,眼下,这些人都只是孩子,不可能会因明空法师,受到特别的关注。

苏大为在心里纠结时,县君裴行俭已经把悟能叫到一旁,细细问了一番,又让县内主薄做了笔录。

“此案疑点有三。”

裴行俭看着笔录道:“第一,这叫明崇俨的小沙弥一向是随师父在庙里修行,究竟是昨晚还是今天不见的,这个叫悟净的法师却说不清楚。

第二点,此案与昨晚上元夜的孩童劫案是否有关联,现在还不能断定。

第三点,大慈恩寺僧众进出都有记录,一向以戒律森严而闻名,似一个五岁的小沙弥,不可能凭空消失,人究竟是在寺里某处,还是已经出寺,现在还不得知。”

说完这三点,裴行俭向陈敏道:“你跟这位悟能法师,去大慈恩寺走一趟,带些人手,先问一下那位悟净法师,看看在寺里能不能找到人,如果万年县的人在那边,与他们好生交接。

要是万年县的人不在,你去完大慈恩寺,再替我去万年县走一趟,告诉他们县君,我们这边的进展,看看怎么合作来破此案。”

“是。”

陈敏忙抱拳应下。

“苏大为。”

裴行俭向苏大为看过来。

“县君。”

“那几个倭僧,你盯住了,顺着这条线查一下,有结果告诉我。”

“是。”

苏大为忙抱拳应下。

“大为。”

一旁的李思文忽然开口道:“你跟我过来一下,有话同你说。”

苏大为向县君裴行俭看过去。

裴行俭挥了挥手:“你们都去忙吧,我这里也还有一大堆公务。”

陈敏随着悟能法师去大慈寺。

苏大为则随着李思文走出县君公廨,在院内,李思文左右看了看,见无人注意这里,又挥手让高大虎和另一名差役离远些,这手招手示意苏大为靠近些。

“李主薄,不知有什么事?”

“是关于东瀛会馆。”李思文沉吟了片刻道:“本来这件事还没定下来,不应该提前跟你说,但是一来你已经留意到了倭人这一块,二来你之前的案子也与倭人打过交道,将来这一块,少不得要你参与。”

“李主薄,你说的是什么?”

苏大为有点懵。

“上面怀疑,东瀛会馆目地并不单纯,不仅仅是做生意,可能还有间谍在里面。”李思文面容平静,说的话,却让苏大为大吃一惊。

上次杨昔荣的案子,牵扯出来的绝不只是霸府,对大唐来说,最重要的乃是苏大为无意间发现的,高句丽间谍高建这条线。

也正因为如此,最后端掉了一整条高句丽潜伏在大唐的间谍线,最后论起来,在长安县衙发生不良人被杀之事,县君裴行俭并没有受到上面的责难。

长孙无忌甚至亲自过问此事,称裴行俭不但无过,反而有功。

清除掉高句丽间谍只是第一步,后续一系列的暗战才是重中之重。

在长安,难道仅仅只有高句丽一家间谍吗?

换句话说,难道埋伏的高句丽间谍只有高建这一路人?

所以近段时间,左右领左右府,还有刑部、大理寺,都在暗中彻查此事。

最后,除了清除出一批三韩、高句丽的间谍,还注意到了倭国在大唐的会馆。

李思文对苏大为道:“你刚才提到倭国的东瀛会馆,刚好我们大理寺最近也在留意此事,上面还有意专门新设一个机构叫倭正营,专为清查各处间谍,尤其是倭人间谍。”

等苏大为消化了一会,李思文接着道:“上次你处理杨昔荣案,揪出高句丽间谍高建,做得非常好,上面已经有人注意到你,如果倭正营真的建立,少不得把你吸纳进来。

嗯,你已经是大理寺评事,秩比从九品下,到时这品级也可以往上升一升。”

“不是。”

苏大为一脸迷惑:“清查各国间谍,为什么叫倭正营?”

你们,是不是对倭人有什么意见?

听上去像是专门针对倭人。

“哦,这你就有所不知了。”

李思文背负双手道:“倭国与中国建交由来已久,西汉时,倭岛上的许多小国家,便开始向汉称臣纳贡。据《汉书.地理志》记载:乐浪海中有倭人,分为百余国,以岁时来献见云。”

“李主薄,能不能直接说重点。”

苏大为苦笑道:“我这还急着去查案子呢。”

李思文皱了下眉:“隋大业三年,倭国使臣小野妹子到达大隋,向隋炀帝呈递国书。

国书中称:日出处天子,致日落处天子。

足见其傲慢无礼。

如果不是当时隋炀帝急于征高句丽,以他的性格,定然会发动对倭战争。

当时随使臣一起至隋的,还有沙门数十人,说是学习佛法,实则有窥探大隋的用意。

待倭国使团的人将大隋的情况带回倭国,后来的遣隋使,态度果然收敛许多。”

李思文停了片刻接着道:“倭国地方狭小,其人却一向狂悖无礼,有如古之夜郎国。而且窥探中国之心不死,朝廷在最近的一些事里,发现其野心不小,所以才会格外注意。”

苏大为点点头:“我查那几名倭国僧人时,会多在意些。”

心里则是在默默吐槽:原来第一次遣往中国的倭国使臣团长叫小野妹子,这名字……还真让人印象深刻。

“你明白就好,对倭人,要多留心。”

李思文想了想道:“对了,倭正营的事上面还没有定论,不要泄露出去。”

“是。”

上面,这个词,自然不是形容大理寺寺正侯善业,这么说,对间谍一事,关注的人,可能是更上一层。

有可能是长孙无忌,甚至是当今陛下李治。

苏大为没有在这件事上深想下去。

辞别了李思文,苏大为甚至顾不上去和高大虎打招呼,径自赶向东瀛会馆。

刚才钱八指派人告诉他,说是那边有所发现。

东瀛会馆就座落在西式,对外,主要是经营生意为主。

除了大唐贞观四年第一批正式来唐的遣唐使外,这二十余年,倭国倒是不曾再向大唐派遣正规使团,但是民间的商路往来一直没有中断。

前几年,更是在大唐多处设立会馆,经营倭国与唐国的生意往来。

苏大为赶到的时候,钱八指正在西式一个靠近路口的酒肆里坐着。

看到苏大为,他眼睛一亮,伸手招呼道:“阿弥,这边。”

在他身边,还坐着三名不良人,除了南九郎,还有蒋南,以及一名叫沐首的不良人。

蒋南与沐首之前都是安文生手底下的人。

“八爷。”

苏大为走上来坐下。

店里的小二过来,给他添置了杯碗和筷著。

“有什么发现?”苏大为左右看了一下,确定安全后,压低声音问。

“让蒋南说吧。”

钱八指手里拿着酒杯,就像是真正的食客一样,嗞的一声,喝了一小口。

苏大为把目光投向蒋南。

这个面孔白净,柔弱得像是书生多过不良人的青年,咳嗽了一声道:“八叔让我们过来帮忙,我发现,出入东瀛会馆的人里,有些面孔颇为熟悉。”

“说下去。”

“属下记得,这些人,也曾在越王府出入过。”

“嗯?”

苏大为有些吃惊。

东瀛会馆,明面上,是倭国来唐做生意的,兼有一些沙门僧人说是交流佛学。

无论是生意人,还是僧人,似乎都与大唐的越王风马牛不相及。

这两者联系到一起,

透着一股反常的味道。

手指在桌上敲了敲,苏大为扭头朝向右手边的窗口。

这个位置是钱八指他们刻意选的,正好能看到不远处的东瀛会馆正门。

西市本就是长安最繁华的市口,两边店铺鳞次栉比,而倭人的东瀛会馆,门口也不断有人进进出出,显得十分繁忙。

“仅凭这一点,不能说明什么,还有别的发现吗?”

“有。”

蒋南犹豫了一下道:“卑职发现,苏帅要找的那个武顺,曾在会馆附近出现过。”

苏大为抬头看了他一眼,心里涌起疑惑,面上不动声色的问:“她进去没有?”

“倒是未曾进去,只是在门前转了一圈。”

蒋南回忆了一下道:“开始卑职还没认出来,是南九郎告诉我,那人就是武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