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大唐不良人 > 第一百二十七章 会当凌绝顶

大唐不良人 第一百二十七章 会当凌绝顶

作者:庚新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6:20:43 来源:笔趣阁

苏大为看向骆宾王,实在很难想像,数十年后,与徐敬业一起反武周的这位,初唐四杰之一,现在还有这样感性的一面。

他感动的道:“骆郎,你还是在下面等着吧。”

呃!

骆宾王一口气差点岔了,指着苏大为张着嘴,后面的话全噎在喉咙里。

“我知道你是一番好意,想与我们共进退,但是你想,如果让张郎一个人在这雪山脚下,待七天,他一个人,如何受得了,你应该陪他,你说是不是?”

“我……”

“有你做伴,想必张郎也不会太寂寞,你俩一起等我们的好消息,岂不正好?”

“你……”

“我跟文生,还有李郎上山,快着三日,慢则五六日必然下山,之后,我还要教李客一段时间剑法,你如果有兴趣,可以从旁观摩,我知你素有学张骞的志向,但是男儿当留有用之身,没必要轻身涉险。”

“我们……”

“以你的才学,以后定是大有作为的,替我好好陪张郎,就这么说定了。”

苏大为伸手拍了拍目瞪口呆的骆宾王,向安文生使了个眼色。

李博憋住了笑,背起行囊带头领路,安文生和苏大为跟着他向雪山攀去。

看着他们走远的背影,骆宾王喉结蠕动了一下,喃喃道:“我只是想送苏郎一首送别诗。”

张通在一旁嘴角抽搐了一下,伸手拍了拍他的胳膊:“别愣着了,骆郎,帮我支帐蓬,咱们要在这待七天,营盘得立好,不然今晚不用睡了。”

“哦。”

骆宾王应了一声,回头看看苏大为他们离去的方向,眼里满是惆怅。

雪山千仞,且陡。

越往山上,越是寒冷。

许多难走的路,还要借助随身带的拐杖,冰凿、绳索等工具,上山之路当真苦不堪言。

李博一边喘着气,艰难前行,一边道:“每年夏季山上积雪会稍稍融化一些,一条古道便会露出来,不过到了秋季,又会被冰雪覆上,现在这路积雪不化,只能凭着脑中记忆摸索着上山。”

“这山也不知有多高。”

“今天入夜也未必能到顶,一会天黑前还得找个地方能休息。”

安文生说着,向苏大为道:“你怎么不让那个骆宾王一起上来?”

“这路这么难走,再加一个人也没什么帮助,他是个读书人,还是陪着张通吧。”苏大为随口说了一句。

唐时的读书人不像是后世,君子六艺里还有驾驭马车和射箭,骆宾王也是会两下子的。

不过他那两下子,就真的是两下子,连李博都不如,如果带上他,万一此公失足滚下山,唐初四杰就要变成三杰。

苏大为可不想做这个罪人。

“都春天了,雪还这么深,也不知那些本教僧人,怎么在山上建的神庙。”

苏大为自语道。

安文生在一旁抹了把脸,喘了口气道:“当初建庙时,未必是现在这样的气候,也许当初没这么深的雪。”

“也对,倒是提醒我了。”

苏大为点点头,想起来了,地球的气候并不是直线型,而是曲线前进。

每逢气候变暖,粮食增长,就往往是文明和人口爆发期。

而一但进入小冰河时期,粮食减产,就会爆发战争,陷入内卷,草原部落活不下去,便会高喊着“入关”,冲击长城,向着肥沃的中原抢掠。

到了唐朝这个时期,恰巧气候又变得温暖,似长安居然都可以在庭院里种梅花等植物。

梅虽是冬季开放,但最多也就零下十来度的温度,再低就不行了。

所以相对来说,能在北方种出梅花来,证明气候暖和。

雪域高原上的吐蕃王朝,也正是仗着这次气温回暖的红利,粮食人口大爆发,才能成为一方霸主。

吐蕃最盛之时,幅员万里,人口三千余万,不可小视。

人类虽然自诩万物之灵,但王朝、文明的消长,都和看不见摸不着的气候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时人却往往不知道这一点。

“阿弥,你在想什么?”

安文生的话,打断了苏大为的胡思乱想。

“没什么,对了,今晚在哪里落脚?得找个避风的地方设帐蓬,还有,咱们吃什么?”

“问李博。”

安文生向前头带路的李博指了指。

让李博带路,这是苏大为自认为此次最正确的决定。

此人对雪山上的道路十分熟悉,什么时候消息,在哪里落脚,哪里能找到食物,雪缝里也能扒出雪兔、雪狐、雪鸡,哪里有虫草,哪里有雪莲,还有草药,可以下帐蓬,全都一清二楚。

每一步都计算得分毫不差,令苏大为和安文生大感省力。

心下不由暗自称奇。

在休息的时候,苏大为也曾问起,李博自述只上山过一次,为何如此了解。

听他说自己有过目不忘之能。

这让苏大为颇有些惊讶。

不过转念一想,世上奇人异士这么多,有个记忆力王者,似乎也不是什么不可接受之事。

有些东西,是天生的。

基因好。

一夜无话,待到天色蒙蒙亮。

苏大为走出帐蓬,放眼西望,只见昏昏冥冥中,群山如银蛇乱舞,金色的晨曦从天边破晓,洒在山峰间。

皑皑白雪化作淡金色。

这副景象在中原甚少见到,天地皆空,极目远眺,群山跌宕直到世界尽头。

空旷、苍茫、雄浑而壮美。

“阿弥。”

安文生从帐蓬里钻出来:“你醒这么早。”

“睡不着,想着今天就能登到山顶,心里忽然有些忐忑。”

“怕见聂苏?”

“怕她不在,又怕她在。”

她若在,必然是有特别的理由,到时未必会如苏大为所想,跟他回长安。

虽然心中说要随缘,随遇而安,但想到真要与聂苏分离,内心深处,怅然若失。

安文生挥了挥手臂,活动了一下肩膀,顺着苏大为的视线看向远处,赞了一声:“此地风景独佳,怕不离地有几千尺了。”

“可能还不止。”

“你看,有些地方,云都像是在脚下一样,真是神仙居所,难怪他们会把神庙建在山巅上。”

安文生随口说了一句,想了想又道:“阿弥,你知道昆仑的传说吗?”

“昆仑?周穆王驾八骏日行千里去的那个?”

“对,山海经里也有记载。”安文生点头,就听苏大为声音继续传来。

“我听说穆王在昆仑墟见到了西王母,还与西王母有过春风一度,那啥,西王母还传他御女之术……”

“恶贼!滚!”

安文生一个激灵,差点把自己舌头给咬掉。

他气得指了指苏大为,胀红了脸,又指了指远方:“屈原曾说过:登昆仑兮四望,心飞扬兮浩荡。指的就是西起雪域高原,东到阿尼玛卿山的这一整片山脊。若以风水术数来看,此昆仑山脉直向东方延展,隆起为秦岭,是为我中原王朝的龙脉。”

“你这说得有点玄虚了,你还懂风水?”苏大为嗤笑一声。

眼睛看向脚下的浮云,还有莽莽群山,心情有些特别的空,就如这广阔天地一样。

快要到达目标了,内心空荡荡的,充满期待,亦有不安。

“风水术数出自风后奇门,黄帝命风后演易,归出奇门一千零八十局,为道家一脉相传。”

安文生笑了笑:“你忘了我师父袁守诚,正是个牛鼻子老道,这些都是听他说的。

山海经里将昆仑描述成一座高万八仞,方八百里,万物尽有之地,其实也不算错,这片自雪域而起的山脉,穿过整个西陲,自天山南北草原,到吐蕃,过吐谷浑,到益州,到秦岭,巍然而立,无所不有。

这一路上包括昆盖山、公格尔山、慕士塔格山、阿尕孜山、马兰山等近二十余座,比我们中原的五岳加起来还有大数倍。

山海经里说,昆仑是天帝和西王母的居所,穆天子传和淮南子则将昆仑进一步神化,说在这里找到西王母,便可求取不死药,可长生不死。”

“世上哪有真的长生不死。”

苏大为摇了摇头:“秦始皇、汉武帝,包括太宗,这些人间帝王,最后谁能不死?”

“总有人信的。”

安文生道:“你想不想知道我和师父为何频频出入西域。”

“为何?”

“师父他……”

安文生犹豫了一下道:“他相信老子骑青牛西出函谷关,是去了西王母之邦。”

“咳咳!”

苏大为一下子被自己的口水呛到,连连咳嗽,一脸难以置信的瞪着安文生:“咳,你说真的?袁守诚他想寻西王母?他也想长生不死?”

“我不清楚,但是事师如父,他的心愿,我自然会陪他完成。”

安文生苦笑了一下:“若这世上真有西王母和不死药的话。”

“怎么可能有……”

苏大为小声道,想了想,又不那么确定。

毕竟,这个时代,既然有诡异和异人这种超自然的力量,那能说“西王母之邦”就不存在吗?

如果说穿越前他是唯物的,是坚决不信的。

但是此时此地,本身做为异人,频频接触过“诡异”之后,苏大为忽然觉得,自己也没那么敢肯定了。

“或许有吧……这世界太大,太多难解之迷。”他喃喃的说了一句,扭头向安文生:“那你们找了这么久,有何发现?”

“汉武帝根据张骞的游记将于阗古国附近的于阗南山,定为昆仑,那里,其实也就是昆仑山脉的支脉,这些年,我与师父跑遍了古籍记载的地方,找到一些零碎的痕迹,但却无法证明它们与老子有关,更无法证明这世上有神仙,不过……”

安文生想了想,脸上露出古怪之色:“确实有一些难解之事。”

说着,他伸手入怀,取出一物递到苏大为面前:“你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