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大唐不良人 > 第五十六章 陛下,时代不同了

大唐不良人 第五十六章 陛下,时代不同了

作者:庚新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6:20:43 来源:笔趣阁

外面的纷扰,与苏大为无关,他只专注于自己眼前之事。

梳理倭正营,建立独属于大唐的情报系统。

比如倭正营的保密措施,还有下层的情报细作,一层层得调整为树状结构,方能便于管理。

组织学才是最大的学问。

如何将这些散沙般的人才聚拢起来,并且各安其份,在这个组织内,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并且有一个能向上的通道,所做的功业,皆能转化为向上的通途。

使人人争先,勇于任事,挣一份劳业,在这个体系内不断晋升。

这才是最大的本事。

此外,在对外的情报收集上,苏大为禀报了李治,吸纳一批军中斥候来充任骨干,再征召一些游侠散户,一层层的将倭正营包裹在里面。

除了核心组织,这些外线人员,都是单线联系,确保任何一环出问题,都不可能对倭正营造成影响。

这是苏大为吸纳了后世某些“谍战”的知识。

同时将整个情报版图,分为八条线,不同的线,下层再分若干分枝,针对不同的区域和情报点。

每一个支线,具体到个人,所能掌握的信息,都按区域和层级划分。

若哪一环节出问题,根据对手的反应,便能逆推出情报在哪一环丢失。

丢失的情报,可以追溯到个人。

如此一来,就算是自己这边下层的线人失手,被对方抓到或者策反,也起不了大的效果。

既不会令整条线遭殃,更不可能查到核心的倭正营成员。

此外,对倭正营核心人员乃至亲属,苏大为都定下了保密章程,以及组建另一个保护机构,专门用以保护核心要员和其家属,确保不出意外。

一个倭正营,在周扬和崔六郎手里,便是箫规曹随,平平无奇。

但是在苏大为手里,硬是填充了无数细节。

以致于将这一切呈报到李治手里时,这位大唐皇帝惊讶的发现,整个倭正营上下,居然被苏大为居然给打造出一个极其严密的组织。

其组织架构,从思想动员、情报知识培训,单线情报组织构成、外围人员、各支线区域,安保安防机构,核心组织构成。

乃至最重要的,钱从哪来。

一切,都被苏大为安排得明明白白。

李治正在饮茶,看到手里的奏折,直接一口茶水喷了出来。

“这……这是倭正营?”

神特马的,本来只是针对倭人查细作之事建立的临时机构,这怎么搞出这么复杂的组织出来了?

这些细节和人员架构,快要直追大理寺了吧?

而且一些地方,甚至比大理寺还要复杂。

像什么信息分区域、层级,下发到各支线和外围情报人员,如何策反、如何追溯,如何查获对方细作,如何做己方人员的思想统一,专业技能培训,还有安保安防,还有赚钱的模式,来养这个庞大的机构。

这特么……

除了没有搞出个天策府来,除了没涉及军事,完全可以独立运行,不受朝廷制约。

“你这……保护倭正营家人,这……”

“陛下,与敌国细作的交锋,是没有硝烟的战场,其中凶险,丝毫不弱于战场上的厮杀。若不能令核心人员没有后顾之忧,如何能令他们安心做战?何况,保护好其家人,也可以防止他们轻易被敌方策反。

毕竟,倭正营以后会掌握越来越多的情报,既有大唐的,也有敌方的,不可不慎重。”

“算你有理。”

李治表情有些微妙,有一种“我竟无言以对”的感觉。

“那这又是什么?”

他指向奏折里,提到的财务支出一项。

“你一个大理寺下属情报机构,还需要有单独的财务支出?”

“陛下,倭正营成立之初,陛下便定下调子,倭正营虽然挂在大理寺下,但是直接对陛下您负责的,若有案件需要大理寺协助,才与之分享信息,所以,臣以为倭正营首先不是大理寺的下属,而是平级。”

李治看着他,那眼神,距离吃人也仅差一步之遥。

没错,当时朕是这么说,可最终解释权,还是在朕的手里,做臣子的,岂可妄测圣意?

“另外陛下,您知道当年太宗的玄甲精骑吗?”

“这个自然知道。”

李治对这个实在太熟悉了,张开就来:“昔日太宗皇帝从军中精选果敢勇毅之士,配以最好的战马和衣甲兵器,与之同寝同食,亲手训练,如此一年,玄甲精骑练成,凡太宗剑锋所向,无往不前。

在对王世充,还有窦建德时,这支兵马,都立下赫赫战功,多次以少胜多。”

“倭正营,正是陛下手中的玄甲精骑,若想这批勇毅之士,能发挥出战力,陛下定然要给最好的‘战马’,最好的训练,如此,它将成为陛下手中最利的剑。”苏大为向李治拱手道。

“苏大为,你开什么玩笑。”

李治面有不悦的一拂衣袖。

“玄甲精骑是战场中的王者,是所向无敌的骑兵,倭正营乃是监察细作,怎么会是朕的玄甲精骑?”

“陛下,时代不同了。”

苏大为向李治诚恳的道:“如今大唐立国已四十载,所面对的敌人,又何止是战场上的敌人?”

李治方才只是一时心绪不佳,最近他的头痛越来越严重,膝盖也疼得厉害,这使得他的脾气变得急躁了许多。

但是当苏大为这句话出来。

李治瞬时眼中爆发出强烈的神彩。

只见苏大为继续道:“那些看得见的,看不见的,大唐内的,大唐外的,敌国的,藩属国的,无数与陛下作对之人,可未必都是在战场上明刀明枪的来。

也正因此,陛下手里,需要倭正营这样一支力量,对外部细作的渗透,还有内部情报的掌握,做到完全忠于陛下,替陛下监察。”

说到最后几个字的时候,苏大为声音放轻。

把几乎说出口的“监察天下”四个字,缩回去一半。

不能得意忘形了,若真的监察天下,那就不是倭正营,而是锦衣卫了。

不过,实则各个王朝,都有类似锦衣卫的特务机构。

秦之黑冰台。

汉之绣衣使。

唐之不良人,到后期,还有宫中宦官集团。

后人熟知明朝锦衣卫和东西两厂,不过因为时间距离近,所听过的故事更多一些。

李治没作声。

没作声,就是心动了。

他的手指在扶手上轻轻敲击着,时快时慢,就像是他跌宕起伏的心绪。

没错,大唐确实有独属于皇帝的情报机构,行使对内监察之责。

但之前,这个机构主要是针对异人,对诡异。

这个机构,名为太史局。

现如今在太史令李淳风的掌管下,只对皇帝一人负责。

除此外,还有千牛卫和百骑,既有护卫皇帝的禁军之职,又有监听耳目,替皇帝收集情报信息,监察百官之责。

《大唐通典.职官十》:大唐之初有禁兵,号为“百骑”,属羽林。

《旧唐书.王毛仲传》:初,太宗贞观中,择官户蕃口中少年骁勇者百人,每出游猎,令持弓矢于御马前射生,令骑豹文鞯,著画兽文衫,谓之百骑。

《新唐书.兵志》:及贞观初,太宗择善射者百人,为二番于北门长上,曰百骑,以从田猎。

但是,在贞观后期,百骑这一编制取消了。

这一切,源自于最后一任百骑长。

当时的百骑长,为侯君集,因涉及太子谋反案,被诛。

此后,太宗便撤掉“百骑”。

如今李治手里,虽然还有千牛卫等禁军,也会提供一定的消息,但大多只是皇城之内,再远,便鞭长莫及了。

苏大为这份奏折,含金量很高,里面详细提到了倭正营的构成,以及各种职能运作。

而且不是空谈,涉及到许多具体的东西,可以说是十分成熟的一份“未来企划”。

以李治的经验判断,十分可行。

如果真按让苏大为按这份奏折放手施为,至少长安内的风吹草动,什么都瞒不过李治。

至于以后,若李治肯放权,倭正营监察的手,便可遍及整个大唐,乃至伸向藩属和周边国家。

这是独属于皇帝一人,大唐最为隐秘的情报机构。

以前从没有过这样的机构,在大唐的职司和官僚体系中,从未有过这样的编制。

这也等于,只要李治点点头,这把刀,就握在了他的掌心里。

心动,怎能不心动。

但是……

李治的目光盯着苏大为,良久:“若倭正营真按你的想法去建设,以后必将成为一个庞然大物,朕在一天,尚可驾驭,若朕不在……”

“陛下。”

苏大为抱拳道:“情报亦是战场,我们不去占领,我们的敌人便会占领。因此,成立类似的情报机构,确有必要。

至于陛下所担心之事,臣只知道一句话:恩从上出。

陛下只用抓住钱粮与人事任用这两样,倭正营翻不了天。”

钱粮是财富。

人事任免是权柄。

只要有这两样,任何机构,乃至军事组织,也无法自成一体。

因为它的血液,全靠皇帝的意志。

若哪天皇帝觉得没有必要存在,只要一声令下,便可撤除。

正如当年的百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