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大唐不良人 > 第一章 王文度之死

大唐不良人 第一章 王文度之死

作者:庚新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6:20:43 来源:笔趣阁

嗖!

一支箭飞射而出,将奔跑在雪地上的一只雪兔,牢牢钉住。

四周欢声雷动。

阿史那道真向苏大为鼓掌庆祝道:“不错,阿弥,你现在已经能射中奔跑的兔子了。”

苏大为斜了他一眼:“道真,不带这么损人的。”

他现在的箭法,算是不错。

可唐军中最不缺的就是善射之士。

不说薛仁贵那种神箭,便是眼前的阿史那道真,也有箭射飞鹰之能。

在唐军中,流传着一个说法,据说,能射中百步外的靶子,只能算是箭法入门。

能射中迎风吹拂的柳叶,算是有些火候。

若能射中奔跑的兔眼,当得一声箭法不错。

最难的,要数射落天上的飞鸟。

而且要射左翅便左翅,右翅便右翅。

甚至射眼,也可办到。

那真就是万里无一的神箭了。

薛仁贵大概便在这一层次。

而阿史那道真,在射鹰翅这种层次。

突厥人里,拥有这种射箭本事的,多如过江之鲫。

有时候不得不承认,种族之间,有些优势是天生的。

嗯,若草原人天生善射,那中原汉人擅长什么?

种田?

搞…基……建?

苏大为摇摇头,收起这些想法。

他的箭法到如今的程度,勉强够用了。

再往上,除了悟性,更得靠苦练。

只不过他如今为神丘道行军大总管苏定方麾下的大将,肩负有镇守熊津之责,各种杂务千头万绪,实在难以抽出太多时间。

就像今天的游猎,还是借口巡视一下辖地,才带着阿史那道真和一帮骑兵兄弟出来放马跑一下。

……

大唐显庆五年八月,李治派左武卫大将军苏定方为神丘道行军大总管,帅左骁卫将军刘伯英等水陆十万讨伐百济。

新罗武烈王金春秋为嵎夷道行军总管,苏定方率兵从成山渡海。

百济据守熊津江口拒敌。

八月下旬,苏定方水陆并进,直取其都城泗沘。

在城外二十余里,百济倾国来战,唐军大胜,杀百济军一万多人,唐军入泗沘外郭。

按原本的历史,这个时候,新罗人也展示了一把存在感。

金庾信率军给百济玩了一招背刺。

在黄山大破阶伯所率领的百济军。

但是在眼下的时空里,因为苏大为的存在,金庾信连同新罗军,都变成了大唐的陪衬,存在感被极度削弱。

而且因为苏大为此前率领都察寺密探在百济重组情报网,将百济各城情况全部摸了一清二楚,并及地理水文。

唐军此次征伐百济,比历史上更加迅猛。

堪称势如破竹。

历史上灭百济唐军也只用了二十多天。

此次,从唐军水师登陆算起,拢共十五天。

不怪百济跪得太快,实在是人家几百年也没见过大唐这般充沛的武德。

相较而言,与新罗人交战,简直就是过家家一样。

眼见大势已去,百济义慈王及太子扶余隆逃入北境。

被苏定方围困的泗沘城中,百济义慈王的次子扶余泰自立为王,坚持固守。

结果扶余隆留在泗沘的儿子扶余文思对手下说:“王与太子皆在,而叔遽拥兵自王,借使能却唐兵,我父子必不全矣。”

意思是王和太子都还在,王叔却自立为王。

如果能退唐兵,王叔必定第一个砍我脑袋。

这扶余文思倒不笨,当夜便率领左右翻墙降唐。

城中一时大乱,不少人随之出城投降。

苏定方命军士登城立唐军旗帜,扶余泰终于心态崩了,开门降唐。

都城被灭,其余各郡各城,也皆传檄而定。

困守北境的扶余义慈、扶余隆及诸城主迫不得已,也都降了。

自此,百济宣告灭亡,5部37郡共76万人户完全纳入了唐朝的直接统治之下。

这一切,都是短短半个月时间内发生的。

捷报传回长安,高宗大喜过望。

一系列的封赏不提,更重要的是,赶紧建立一套制度,将这百济国土,牢牢握在手上。

随着封赏传回百济的,是李治的诏书,代表了大唐对新征服之地的思路。

在百济故地设置“熊津、马韩、东明、金涟、德安五都督府”,将其纳入唐羁縻府州体系,五都督府下辖37州250县。

大唐委任右卫郎将王文度为熊津都督,统兵镇抚全境,又命左骁卫郎将刘仁愿率兵一万镇守百济城,委派当地的酋长分任都督、刺史。

匆匆数月,百济在迅速脆败的初识混乱之后,终于开始建立新的秩序。

……

“对了,阿弥,你听说那个消息了吗?”

“什么?”

阿史那道真骑在马上,侧脸向苏大为道:“九月三日,大总管令左骁卫郎将刘仁愿率领一万军,并联合新罗王子金仁泰所率的七千新罗军,共同守卫熊津都督府城,自己则率百济国王、贵族九十三人和百姓一万两千多人等俘虏渡海回奏凯旋。”

“是献俘吧?”南九郎在一旁兴致勃勃的道:“去年听说大总管也曾在东都洛阳向陛下献上叛乱的都曼等人。”

“这是扬我们国威的好事。”

阿史那道真撇撇嘴:“阿弥,你怎么就没明白。”

“明白什么?”

“大总管离开了,这熊津城现在全由那王文度一手遮天了,我看他对当年的事还念念不忘,只怕……”

“应该不会吧。”

苏大为愣了一下,脑中记起王文度的样貌。

此人是典型的贵族,待人温文尔雅。

当然,也可以理解为笑里藏刀。

城府甚深。

不过之前苏大为与他,并没有什么冲突。

相反,在征西突厥的路上,王文度还曾主动向苏大为示好。

“我对那个姓王的总不太放心,觉得这小子太阴……”

阿史那道真砸了砸舌头:“希望只是我的胡思乱想。”

“你那叫杞人忧天。”

一行人说说笑笑,向熊津城行去。

现在已是十月深秋,半岛这边早早下了雪。

从城外回城的一路上,看到的都是一片莹白,树木枯朽,枝头挂着冰棱儿。

辽东之地苦寒,若是此时能来一杯苏大为家产的烈酒烧刀子,倒是头等美事。

只不过,最近军中下了禁酒令,便是苏大为也不能饮酒。

沿路上偶然还看到狐狸和锈狍子,不过众人已经没了再射猎的兴趣,只顾聊着天,聊起半岛的局势。

“阿弥,苏总管回去太快了,百济虽攻下来,但是各郡颇不太平,四处暗流涌动,咱们算是坐在一个火药桶上了。”

苏庆节一路上都沉默寡言,直到此时才开口:“最近几日各方骚动却突然消失了,我总觉得不对。”

“事出反常必有妖。”

苏大为牵着缰绳,嘴角挂着若有若无的笑意:“你放心,暗中与大唐做对的那些人,我都一一甄别,他们跳不了多久的。”

“但愿如此。”

苏庆节点了点头。

怪只怪大唐征服太过迅速,大量百济原来的生态并未打散。

许多心怀百济故国之人,频频在暗中联络,暗谋大事。

而唐军在征伐之出,颇有一些过度杀戳之举,也确实不得人心。

只是,这样的情况,就算是苏定方,也无法完全禁绝。

军法只能治军,无法彻底管控人心。

这些随苏定方而来的大唐第二代府兵们,或许在战力上,不输给父辈多少。

但是军纪则远远不如。

最简单直接的一点,劳师远征,到了百济,干的是提脑袋的事。

总要捞点好处吧?

如今做为府兵参战,回国后,受到的虚职褒奖,或者少量金银绸缎是有,但是能赏赐的良田越来越少。

府兵制原来就是建立在赏田产上。

如今随着开国日久,大量土地都是有主之物,赏田之事,越来越不可行了。

这令府兵制出现一个巨大的漏洞。

如果奋勇杀敌,不能换回田产,那当兵是为了什么?

既然朝廷不赏田,那便只能在作战时,多伸手搜刮财货了。

这便是是人心。

前期的大量杀戳,让此次征东的唐军们个个捞得盆满钵满,却也将百济百姓,推到了最尖锐的对立面上。

许多事,表面上还看不出来。

但正像是苏庆节所说,暗流汹涌。

随着苏定方带战俘回大唐献俘叙功,这种潜流,越发明显。

“碑铭到了。”

阿史那道真喊了一声。

苏大为抬头看去,看到在城外,立着一座硕大的石牌。

石碑是新立的,光可鉴人。

此碑,乃唐军征服百济后,为表其功,特立《大唐平百济国碑铭》。

早在东汉末年公孙氏割据辽东时,就曾在辽东乐浪郡南开拓了疆土,后割乐浪郡屯有县及其以南之地设带方郡,其辖境已达到今朝鲜半岛南部的汉江流域,曹魏因之。

唐灭百济是继汉魏之后又一次在半岛南部地区设置府、州、县,与汉魏相比是将新罗之外的半岛南部之地完全纳人了唐王朝的版图,已远远超过了汉魏统辖的范围。

为了纪念这件大事,苏定方下令,立此碑以铭记。

见到石碑,就是快要入城了。

被冰雪所覆盖的石碑,仅露出几处石角,但依旧无法掩势其气势雄浑,还有上面龙飞凤舞,入石三分的字迹。

苏大为骑马过去,随手一拂,露出里面的文字。

“时年八月十五,唐灭百济国于此,特此勒石以记之,明天可汗之威,大唐之极盛……”

“将军!苏将军!”

突然,有一队骑兵打马从熊津城内跑出,一见苏大为,便发出惊惶的喊叫。

“出大事了!”

“什么?”

苏大为一眼看出乃是都督府的唐军亲兵,等他们靠近,压低声喝问:“小声点,出了何事如此慌张?”

“将军,王都督他……暴毙了!”

王文度死了?!

苏大为及身边所有人,一时震惊失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