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大唐不良人 > 第八章 军阵

大唐不良人 第八章 军阵

作者:庚新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6:20:43 来源:笔趣阁

贞观十八年,大唐征高句丽的两路大军配置如下:

第一路,由刑部尚书张亮为平壤道行军大总管,率领江、淮、岭、峡四州兵马四万多人,战舰五百艘,从莱州渡海直逼卑沙城。

卑沙城,即后世之大连。

第二路,由自己和左卫率大将军李世绩,率领步骑兵六万人以及兰、河二州投降的胡族兵马进逼辽东。

贞观十九年三月,李勣做为唐军先锋,从幽州顺利到达柳城,即后世辽宁朝阳市,昔年曹操征乌桓时,乌桓人就在此处。

也是在此,开启了大唐征高句丽的第一战。

阿史那道真显然在考据太宗对高句丽用兵上,颇下过一番功夫。

正好行军途中无聊,他也就挨着苏大为,边走边聊,边吹嘘自己的见识。

他这番话,倒把苏庆节,还有黑齿常之从人流里吸引过来,渐渐聚在苏大为身边,成一个独立的小圈子。

大家跟着大队策马缓行,听着阿史那道真继续说下去。

“自古行军打仗嘛,后勤辎重粮草,为第一紧要,孙子兵法里说,食敌一盅,当吾二十盅,从长安运十成粮食到辽东,转运困难,剩不下一成。

昔年隋炀帝三征高句丽为啥把大隋给弄没了,不就是庞大的后勤把百姓给拖跨了么。

几十万大军,后方得有数百万百姓运粮,沿途不知要死多少。”

这番话说完,苏庆节首先赞道:“道真,没想到你还有这番见识。”

苏大为也颔首嘉许:“不错不错,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那是自然!”

阿史那道真扬起下巴,一脸骄傲,那副模样,鼻子快要翘到天上了。

满脸都是:快夸我啊,快多夸夸。

这种小得意劲。

苏大为虽然现在用兵得到苏定方等一批大唐宿将的夸奖,但对于大唐开国的诸多战役,还有太宗征高句丽还真的不太清楚。

想到接下来的战斗,不光要平息百济国内的复国运动,还有灭高句丽一战,还要教训一下不听话的新罗。

对半岛局势了解的越多越好。

想到这里,他向阿史那道真道:“那你说说,太宗是如何解决运粮问题的?”

“哦,那我继续说了。”

阿史那真环视一圈,看到苏庆节、黑齿常之,甚至队伍后面的王孝杰也悄然骑马靠上来。

他心里越发得意,有一种志得意满之情。

轻咳了两声接着道:“我先不说运粮,先说说那一仗是怎么打的……李勣率领先锋到达柳城后,遇到第一个难题是面前有一个宽二百里,长一千里的辽泽,辽泽后面还修了条一千多里的长城。

如果从正面打怀远,距离是近了,但等唐军攻到高句丽的长城边时,高句丽人只用从上往下放箭,唐军就会损失惨重。

如果想绕过辽泽,得往北再去四百里,打通定。

但通定也有大批高句丽军,万一攻不下来,我军必然断粮。”

苏大为听得入神,脑中大概脑补了一下地形。

为将行军打仗,必须要有优良的空间感和距离感,包括对地形环境的感知。

如果没有这一点,再聪明,也无法成为名将。

一边想着,一边接着问:“李勣面对这种情况,是如何用兵的?”

“英国公还是有办法,他在辽泽西测大张声势,到处宣传要渡过辽泽打怀远镇,高句丽军信以为真,忙将南北两侧的兵马通过长城调往怀远。

接下来,李勣兵分两路,一路自己率领,急行军四百里,出其不意攻打通定城。

一路由张俭带领胡族士兵,向南狂奔四百里,渡过辽泽,直攻建安城。

于是两路皆取得了胜利。

四月一日,拿下通定,强渡辽东,直接杀到了玄菟。”

苏大为听了连连点头,众将也是纷纷赞叹。

声东击西这招大家都懂,但真正能用到出神入化的没几个。

首先就是怎样能让敌人相信,你是真的。

甚至连自己人都要相信,是要攻打那个地方。

其次,就是要在敌人反应过来以前,迅速击破敌人暴露的破绽。

还要防备万一是敌人高明,反埋伏自己一手。

这里面,涉及到极高的情报和心理运动。

非名将不能为之。

苏大为默默将地名与自己脑海中的地点对上。

建安城,即后世辽宁营口。

至于玄菟,就是后世沈阳。

打下这两个关键节点,唐军方有了一个前进据点,有了实施后续的战略依托。

沈阳在唐时玄菟,也是大城。

城中必然有粮。

如此便解决了唐军的粮食危机。

还可以利用大城做粮食的转运点。

李勣不愧是李勣。

光凭此战,他就无愧名将之名。

而且这一招,直接突破了高句丽花费巨资所建的长城,令这道雄浑的人工天险,原本要做为令唐军绝望的要塞,成为像马奇诺防线那样的鸡肋。

“赢下这一仗,我军后面皆势如破竹,连续攻下高句丽多座城池,四月,李勣与李道宗顺利攻下盖牟城,俘虏二万多人,粮食十多万石。

五月,张亮领水军从莱州渡海,夜袭卑沙城,俘获八千人。

太宗在五月率后续大军到达辽泽,令将作大匠阎立德日夜不停的大兴土木,遇泽垫土,遇水搭桥,短短五日,数万大军便渡过了二百里的沼泽地。”

“等等,阎立德是?”

“就是阎立本的兄长。”

“哦,我说这么耳熟,原来是他管工程兵。”

“工……什么工程兵?”

“咳,不要在意这些,继续说下去,接下来太宗又是如何用兵的?”

苏大为轻咳一声,目光环扫一圈,车马还在随着人流队伍辘辘向前。

身边围的人越发多了,有黑齿常之、安文生、王孝杰、娄师德。

甚至连都尉薛绍义都不知什么时候悄然策马过来。

见苏大为看向自己,薛绍义向他露齿一笑,微微点头,指了指阿史那道真,又指了指自己的耳朵。

苏大为点点头。

军中男儿,都是好学之人啊。

提起用兵打仗,一个个都听得入了迷。

任由马随着队伍继续向前,听着阿史那道真继续道:“渡过辽泽之后,太宗决定背水一战,以示必胜之心。

所以下令拆除了渡河的桥梁,率领大军和李勣的先锋一北一西,向辽东城进兵。

要知道,昔年隋炀帝三征高句丽,百万大军都没有拿下辽东城。”

“后面呢?后面如何?高句丽如何反应?”

王孝杰忍不住插话。

“大唐六万大军,兵分两路杀向辽东城,高句丽也派出了大约四万步骑,紧急驰援辽东。

接下来,便是李勣与李道宗的先锋在辽东城外与这群敌军相遇。

当时先锋不满万人,而且已经行军三千余里,连续作战超过一个多月了。

不少将士建议坚守,待太宗的主力来了再做打算。”

苏大为听到这里,终于忍不住摇头道:“若是此时不敢战,军中锐气必失。”

阿史那道真奇怪的看了他一眼:“阿弥说中了,当时任城王李道宗断然拒绝坚守,在他看来敌人虽多,但也是远道而来,狭路相逢勇者胜,尤其做为先锋,更不能退守避战,弱了大唐的胆气。”

“好,好一个李道宗!”

苏大为骑着龙子,忍不住赞了一声。

他依稀记得,永徽四年,李道宗被卷入房遗爱谋反案,坐罪流放象州,病死于途中。

心中不由替这位出身李唐宗亲的名将暗道一声可惜。

正如薛万彻临死前喊的那句:万彻大好健儿,恨不能死在战场上。

军人,马革裹尸才是最好的归途。

“道真,接着说,这段事我也不太清楚,说下去。”

苏庆节在一旁催促。

阿史那道真清了清嗓子,接着道:“李勣听了李道宗的话,赞赏了他的勇气,并给了李道宗四千骑,让他去挡住这四万多高句丽军。”

四千,对四万。

也就是说,唐军此战,必须以一挡十。

“遇敌之后,李道宗手下果毅都尉马文举主动请战,厉声说,不遇敌,何以显壮士,率着一彪人马,向十倍于己之敌发动突击。

马文举之勇,令唐军士气大增,一个个奋勇向前。

舞舞陌刀,见人就砍,所向披靡。”

黑齿常之道:“应该不会这么轻松取胜吧?高句丽人的战力没那么弱。”

“被你说中了,高句丽军经历了最初的慌乱后,很快组织起反扑,激战之后,终究兵力相差太过悬殊,唐军渐渐不支,更危险的是行军总管张君义居然被打得一退再退,毫无还手之力。”

阿史那道真这番话,把在场所有年轻将领的心都提了起来。

尽管,他们知道那是十多年前的战役,而且大唐不会输的。

但心里,都莫名的有一丝焦急。

苏庆节催促道:“别卖关子,后来如何了?”

“唐军阵营开始散乱,不少兵士也开始四散而逃。”

这话一说,所有人都急了。

苏庆节脸色一黑。

王孝杰则是脸色一红。

苏大为心中想:兵卒逃散,这是已呈败象了,这样还能赢吗?若我是李道宗,当时应该如何力挽狂澜?

唐军先锋这万人若是输了,不但会大大折损唐军的实力,对士气,也将形成致命打击,甚至会影响后续战役的成败。

大唐对高句丽的战局,牵一发而动全身。

一步都不能退。

只听阿史那道真道:“当时在后方压阵的李道宗大怒,他叫住后退的几十骑,带着他们跑到附近一处山丘高地察看,终于发现高句丽军中破绽。

原来高句丽军只顾追击,自己的阵型也开始散乱了。

于是李道宗带着这几十骑,就向着敌军最敌的地方冲了过去。

他们一边冲,一边砍,如入无人之境。

在战场后方的李勣看到唐军后撤,也是急红了眼。

他顾不得做为三军主帅的安危,带着剩下的最后预备役,大约两千人一齐冲了上去,拚命砍杀。

仗打到这个份上,主帅,副帅全都冲上一线鏖战……”

阿史那道真说到这里,停下来稍稍喘气。

结果被所有人怒目而视。

“说下去,别在这里停下!”

“能不能说完了你再喘气!”

苏大为更是骂道:“断章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