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大唐不良人 > 第十一章 千头万绪

大唐不良人 第十一章 千头万绪

作者:庚新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6:20:43 来源:笔趣阁

见安文生作色,苏大为哈哈一笑,向着周围露出探询之意的娄师德、王孝杰等人道:“第三点有何难猜,靺鞨族原本臣服于大唐,结果后来又投向高句丽,对这样的叛徒如果不杀,留着过年吗?

以直报直,该杀的要杀,如此才能显出大唐的威严。”

“嗯。”

周围所有聆听的将领,包括薛绍义,皆一齐点头,一副理当如此的神色。

一边放,一边收押,一边坑杀。

太宗的手段,也可当得起一句,多智近妖了。

苏大为,却从此事想到了更多。

太宗李世民对靺鞨族这般做法,体现出来的思路是:不忠者,不用。

可以原谅那些曾经想置你于死地的敌人,但绝不能原谅那些背叛你的身边人。

甚至可以原谅那些那些落入红尘的妓女,但却不能原谅曾经背叛的爱人。

因为前者要么生活所迫,要么各为其主。

但后者却是狼子野心,为了利益,连亲近之人都可以出卖。

这种人,有第一次,就会有无数次,绝不可相信。

苏大为想到此节,只觉得脑中清明,若有所得。

“对了,太宗此战后,还曾去信给当时的太子,就是如今的陛下,信里说:朕为将,何如?”

苏庆节、安文生和苏大为他们,听到这句,都是嘴角情不自禁上扬,微微一笑。

从太宗给李治的这封信里,看到了一个真性情的父亲,在自己儿子吹嘘:你老子我带兵打仗还不赖吧。

想想那个威严的天可汗,也有这样一面,令人忍俊不禁。

“安市城最后没打下来吧?”

王孝杰在一旁问。

阿史那道真摊开手:“可不是么,连续攻打了数月,安市纹丝不动,一直到了九月,辽东早早进入寒冷季,最冷的时候居然滴水成冰。

太宗做了最后一次战前会议,降将高延寿建议,可以绕过安市,直接打乌骨城,然后一鼓作气,拿下平壤。

太宗听了颇为心动,然而长孙无忌立刻说不可,若是大军绕过安市,长途奔袭,安市城里还有十万高句丽军,一但被他们截断粮道和归路,唐军可能会有覆没之险。

最终,太宗放弃了这个计划,九月十八日,下令班师回朝。

也幸亏大军撤回及时。”

“怎么?”

“到十月的时候,唐军刚到渤错水,就赶到天降暴雪,被冻死数百人,如果再晚几天,只怕会更惨。”

阿史那道真心有戚戚道。

他是草原人,自小也见过大漠草原上的“白灾”,牛羊人畜全部冻死,难以幸免。

那种自然之威,岂是人力可以抵抗。

“所以这就是结果?太宗征高句丽就这样顿挫于安市?”

“可不是嘛。”

阿史那道真道:“此战,我军攻克玄菟、横山、盖牟等十余座城,迁徙辽、盖、岩三州百姓约七万。

在新城、建安、驻跸三次大战,共斩杀高句丽士兵四万余人。

获得战马五万匹,牛五万头以上。”

“那战损呢?”苏大为开口问,他比较关心这个。

想以双方战损比,来确定这一战,唐军究竟是胜了,还是吃了亏。

“哦,征高句丽我军战马损失十之七八。”

战马,唐军五万人,那就是有近六万匹马,差不多损失了四五万匹战马,这还是挺心疼的。

不过从高句丽又俘获了五万匹战马,算是拉平了。

“我军此战损失如何?”

娄师德与薛绍义几乎同时问。

阿史那道真挠了挠头,摸到的是冰冷的头盔。

他晃了晃脑袋,有些不确定的道:“据我阿耶说,是伤亡两千余人,其中有步卒一千余,还有七百多人是随张亮的水军渡海时,海船翻覆而亡。”

“才两千。”

众将一时惊叹。

无论如何,以两千士兵的战损,取得上面的代价,大唐怎么也没有吃亏。

相反,还是大大占了便宜。

“可是我听说太宗晚年说,自己征高句丽失败了,还不断反思。”

“呃,太宗出兵前,是誓要一战灭高句丽的,从这点来说,也许,太宗就认为自己此战失败了吧。”

“战略虽未能完成,然而已经大大削弱了高句丽的国力。”

“百足之虫死而不僵,高句丽这些年还一直入侵新罗。”

“屁,那是因为太宗和陛下的疲兵之计,一直在边境出兵骚扰高句丽,使他们无法向辽东扩张,只能去欺负新罗。”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各抒己见。

就在这时,听到前方有人喊:“泗沘城到了。”

娄师德和王孝杰等人,忙冲苏大为打了声招呼,骑马回至本队。

薛绍义也匆忙回去了。

入城前,要约束队伍,维持秩序。

按惯例,多半是少部份跟随主将入城,大部份人还要在城外选要地驻扎,与泗沘成犄角之势。

阿史那道真一夹马腹,正要去找自己那些兵,忽然想起一事,扭头向苏大为好奇的问:“对了阿弥,你怎么会突然问起太宗征高句丽之事,莫非……”

“别胡思乱想,我只是随便问问。”

苏大为哈哈一笑,挥手赶他走,让他快点去自己的队里。

安文生却在一旁悄悄凑近,从他那匹黄膘马上,凑过半身,贼兮兮的道:“阿弥,莫要瞒我,你是不是想,把高句丽打下来?”

“文生,你也太看得起我了,太宗没办到的事,我怎么可能办到。”

苏大为笑了笑,顾左右而言他。

“是吗?”

安文生盯着他看了一会,心里也觉得不太可能。

不过阿弥这小子,有时候胆大包天,有时候又过分小心,不过按自己对他的了解,他不会做没有意义的事,这次撩道真说这么详细,一定有他的目地。

除了图谋高句丽,还能是什么?

不过高句丽确实不是简单能吞下的。

何况现在百济的情况,也是焦头烂额。

想吞并高句丽,此时并不现实。

想到这里,安文生摇摇头,把这个念头打消。

大军刚进入泗沘城区,还有许多公务要做,队伍如何驻扎,防务如何安排,后勤如何补给。

还有如今熊津都督王文度死在任上,但是留下的事,却不能不处理。

如何安民,如何剿灭叛乱,如何收集情报。

还有大军轮值,轮换巡守防区。

当千是千头万绪。

苏大为刚刚带着苏庆节和娄师德等四千余人,在泗沘城外安营扎寨。

另一位折冲府折冲都尉薛绍义则在城的另一头,驻扎下来。

刘仁愿则率着他亲军三千余人进入泗沘城,接管防务。

此时天色已渐黑,苏大为在军帐里,和安文生、娄师德、王孝杰、崔器、苏庆节、南九郎等人正在对着地图比照地形,商议着军务。

帐蓬里已经点起了鲸油灯,倒是十分明亮。

才说了没一话,就见帐外有亲兵喝止,然后有人在外面说了几句,片刻后,有亲兵在帐外道:“都尉,左骁卫郎将请您进城,说有要事商议。”

苏大为有些纳闷,左右看了看:“军务还没安排好,刘仁愿这时候找我做甚?”

阿史那道真刚好掀帘进来,大呼小叫:“会不会有诈?”

“诈你个头啊。”

苏大为没好气的道:“左骁卫郎将是这里最高长官,我们都得听他管,有什么诈?”

扔下手里的毛笔,向安文生和娄师德道:“我去去就来,防务的事交给你们商议,等我回来,直接把章程报给我。”

“诺。”

借着傍晚昏暗光线一眼看去,泗沘城不愧是百济国都,城墙高大厚重。

虽不能与大唐国都长安相提并论,但在半岛,已是少有的大城。

幸亏当日苏定方进兵神速,而且用攻心之策,令百济王族自相猜忌,方从内部将其瓦解。

否则若百济人有三五千兵,粮食充足,这百济国都,短时间内还真不好拿下来。

星月光芒洒下,寂冷清凄。

泗沘城比数月前,冷清了太多。

大唐在这里暂时还是军管,入夜即限制行人不许出门,有唐军入夜巡逻,气氛肃然。

跟着刘仁愿派来的传信亲兵走过城洞,穿过泗沘城的主道,伽耶道,一直来到原本的百济王宫前。

刘仁愿自然不会住到王宫里,那样是犯忌讳的。

而是在王宫旁选了一处过去大臣的宅子,做为临时办公行辕。

至于百济王宫,则是暂时封存,有卫士守防,防止有人想趁乱偷盗。

穿过院落,这里三步一岗,五步一哨,防卫十分森严。

远远看到前方的宅子里透出灯光。

走近了看。

从敞开的窗子里,看到一张上好的花梨木桌,桌上摆放着许多珍奇物件,不过此时都被扫到了一边,留下一半的空地,除了一盏油灯,堆放的都是满纸公文,厚厚的资料文书。

此时,一个大胡子将军正坐在桌前,咬着笔头,对着这些东西怔怔发呆。

不是刘仁愿还有谁。

“将军,末将领命而来。”

苏大为站在门口,没急着进去,先是轻咳一声,提醒对方,然后提高点音量打招呼。

从里面传来刘仁愿大喜的声音:“来了?快进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