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大唐不良人 > 第七十三章 神宫

大唐不良人 第七十三章 神宫

作者:庚新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6:20:43 来源:笔趣阁

晨时的阳光,和过去无数个年头一样,准确的照在新月县前的巨石上。

石头黑黝黝的并不起眼。

透过石头,隐隐可以看到村里的田垄。

时不时有背着农具的倭人,从田间走过。

中国是自秦时便对耕作十分重视,不但规定了耕种的历法,对农具和牛,什么时候播种,乃至土挖多深,肥用多少,都有详尽的要求,并以之形成律法条文。

此后历朝一直延袭这一点。

所谓百代皆行秦法。

而在倭国这里,却缺乏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田间劳作,大多是根据老一辈的经验。

完全是靠天吃饭。

所以生产力十分低下,下层百姓有时候交了租,自己一年也吃不上一顿大米饭。

在倭国里,只有武士和贵族老爷,传说才能顿顿吃香喷喷的白米饭。

倭国下层农人的日子,比之中国那是差得远了。

就算上层的武士和贵族,生活水平也比较低下。

所谓倭王的待遇,大概还不如唐朝一个五品官员的生活丰富。

生产力决定一切。

村边巨石旁,不知何时聚了三个人。

两个年纪大的长者,一身黑衣,面貌肃穆。

如果仔细看他们的打扮,能认出来,他们是从鹈户神宫里来的神官。

鹈户神宫在九州南面海岸,一处海崖边的崖洞内。

依山而建,有几进门楼,它供奉着倭国的祖神。

传说第一代倭王的父亲诞生于此,靠岩石上滴下的泉水养活。

神社里有母玉石,上有两块凸起之处,恰似女性.双.乳.据称女子摸过后会生产顺利、奶水充足。

神宫下的海边,有一龟状石头,龟背上有一圆形凹处,传说男子用左手,女子用右手,将神宫特产的一种素烧粘土块投入小洞的话,就能梦想成真。

倭国上下,对于鹈户神宫极为信赖,而神宫属于神道的一部份,又与倭国王室,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此时,鹈户神宫的神官跨越半个九州,来到天草的新月县,透着一丝反常的味道。

在两名神官面前的另一老人,身材瘦小,看着面容愁苦,脸上皱皱巴巴的都是岁月风霜留下的皱纹,看上去像是个干瘪的橘皮。

“苏我弥鹿,如果不是念着你还有些忠心和价值,当年之事,你也早就身殒,回到天照大神身边了。”

“如今神宫给你的命令,就是对你的考验,如果完成这件事,今后,我们会给你自由之身。”

“多谢,谢神官。”

名为苏我弥鹿的老者,眼神微动了一下,脸上露出难以抑制的一丝激动。

他低下头,向着两名神官鞠躬。

“去准备吧,你麾下苏我族残余的五百死士,神宫还会派出三百夜叉鬼助你,好自为之。”

“嗨依!”

苏我弥鹿再次深深鞠躬,强忍住心情的激动,擦拭了一下眼角,转身匆匆离去。

这么多年了,苏我一族,能否翻身,全靠这次任务。

这是唯一的机会。

也是苏我族的救命稻草,一定要好好抓住。

看着苏我弥鹿远去背影,两名神官轻声细语道:“苏我族可靠吗?”

“这是他们唯一的机会,应该会好好珍惜吧。”

“如果他们有不臣之心,三百夜叉鬼足以将苏我氏残族夷灭,不用担心。”

“说来,昨晚的新右三郎那边……”

“没有回讯,多半是出事了,证明唐人不可小视。”

“好了,我们也准备一下,回报神官,还有筑紫那边……”

余音袅袅。

一微春风拂过,大石阴影下微微一花。

早已不见了两名神官。

日影渐移。

新月县的平静,突然被隆隆的马蹄声给打破。

在田间劳作的农人惊讶的抬头,一眼看到往日里在新月县横行的大老爷,那位新右三郎带着一群凶神恶煞的人闯进了村子。

这些人里,有一些是大家平时眼熟的,是新右三郎手下的武士老爷。

但更多的人,是他们从未见过的,穿着一种精美衣甲的武士。

这些人手执的大刀,寒光闪闪,口里喝着一种新月县村民比较陌生的语言。

田间里,一位年纪在五旬的老人颤巍巍的站出来,拄着拐仗向新右三郎鞠躬道:“武士老爷,不知出了什么事?”

“原来是田下啊。”

新右三郎用眼神上下打量了一下眼前的老农,脸上露出一抹不屑之色:“你是村头,给你个任务,告诉其他人,现在新月县,已经属于大唐的管辖了。

我现在是大唐都督的家臣。”

新右三郎用力拍了拍胸膛,让自己显得更加神气一些。

他是有理由骄傲的。

都是做武士,但是做这破落小村的武士,怎么也比不上做大唐熊津都督的武士,听起来威风。

他已经打听过了。

在大唐都督手下,那个黑齿常之,还有沙吒相如,都是百济的将军,现在都投靠了大唐的都督。

而且提起那位苏都督,这两人都是一脸佩服。

显然跟着这位大唐苏都督才有更光明的未来。

他新右三郎脑子一直很聪明,不然也不会被人称之为聪明的新右卫门了。

如今既然有这样的机会,自然要好好的抓住。

没准将来,自己也能混个大唐将军当当呢。

至于苏都督是多大的官职,新右三郎也不清楚,但是他心里估算,应该是很大很大。

百济王扶余丰,据黑齿常之说,就是被苏都督给抓到的,在苏都督面前,还要跪下说话。

百济王,和我们倭王,差不多平级吧?

那这么说来,这苏都督,岂不比我们倭王还要大得多!

想到这里,新右三郎真是喜得抓耳挠腮,只求有个机会好好表现一下,让苏都督看到自己的忠心。

他是武士,一向是效忠主公的。

对,主公是可以换的,只有忠心永不变。

就在新右三郎与村老田下谈话的时候,远处隆隆的蹄声更近了。

大片的烟尘扬起,吓得田间的农夫扛起农具掉头就跑。

但是两条腿哪里跑得过四条腿的战马。

没跑出多久,这些灰头土脸的农夫又被大唐的铁骑,如同赶鸭子般赶了回来。

“三郎,新月县的青壮都在这里了吗?有多少人口。”

唐军战马上,一位年轻的队正以唐音发问。

新右三郎记得这位队长是唐军中某个将领的亲卫,好像叫赵黑子。

不知为何,他总喜欢把自己的姓氏省掉,直接呼自己为三郎。

愣了一下,新右三郎才理解赵黑子话里的意思。

忙点头哈腰道:“小将军,这个村只是新月县的一部份,还有两个村落,这里大概也就两三百人。”

田间劳作的青壮两三百人。

加上村里的老幼妇孺,也不过千人左右的人口。

可以说是非常弱小的一个自然村。

还比不上大唐的下等村落。

“既然如此,我留五十人给你看管这些青壮,务必让他们乖乖听话。

你再派几个人带路,申时前,整个新月县都要在大唐的控制下。”

“嗨依!”

新右三郎忙并起双足,卖足力气向马上的赵黑子,鞠躬到地。

“请交给我吧,保证会办得漂漂亮亮。”

回答他的,是赵黑子马尾后扬起的烟尘。

滚滚的烟尘在倭国带路党的领路下,向下个村落赶去。

……

唐军的人数不多,真正参与攻占倭人村落的人就更少了。

除去那两三百带路党,剩下的只配了一百五十余名唐兵随行,算是监军。

而剩下两千余唐军,并没有投入到这样低级别的行动里。

以苏大为首的唐军,沿着地图上标注的一条线,绕着路向前行进。

安文生看看左右陌生的地貌,向苏大为有些担忧道:“这边的地形多山,颇有些类似百济。”

“倭国多山。”

苏大为回忆着前世的记忆,笑道:“据说倭岛上的山多金银,若是尽夺其地,想必此次出征的将士都能收获颇丰。”

安文生还没怎么反应,跟在后面的王孝杰倒是眼前一亮。

他自幼家贫,参军也是为了混碗饭吃。

做战勇猛,也是盼着多得赏赐。

近年来,跟着苏大为倒是立了好些军功,可惜朝廷的赏赐却是越来越薄。

田产就不指望了,不过如果能多得金银,在长安能置处宅子,娶房媳妇,再添几个美婢下人,那日子倒也极安乐。

想到这里,王孝杰连腰杆都挺直了些。

眼里流露出一丝兴奋的光芒,和之前的精气神完全不同。

娄师德在一旁若有所思的看了一眼王孝杰。

他敢断定。

以王孝杰这个大嘴巴,用不了多久,全军上下,应该都会知道倭国的山多金银这个劲爆的消息。

到那时,此次东征的两千余将士,必定会鼓舞起更大的斗志。

娄师德,倒是不甚贪钱财。

他的家境不错,又早早考得科举,得举荐入官。

他虽是将领,但也有读书人的理想。

想着有朝一日,入朝为官,能治理一方,教化牧民。

此次跟着苏大为出征倭岛。

说实话,娄师德心里并不情愿。

但碍于之前的情面,还是答应下来。

他其实更希望驻守在百济,等待朝廷召他们回长安。

在百济出征也快两年了,这军功也攒得够了。

何况现在征倭国,并非是朝廷的调令。

而是苏大为以熊津都督的身份,借着陛下许以便宜行事的权力,自行决定出击倭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