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大唐不良人 > 第九十四章 心结

大唐不良人 第九十四章 心结

作者:庚新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6:20:43 来源:笔趣阁

苏大为说完这些,不想再深入聊倭国的话题,只顾喝酒。

而其他人,娄师德、崔器是亲历者,细细思索苏大为用兵的方略。

阿史那道真和苏庆节,则是低头揣摩。

倭国内乱是真,不过苏大为还是隐瞒了一些关键的东西。

比如,他前期动用都察寺的情报网,做的情报搜集。

又比如,他是先占据一个据点,发动土地革命,取得当地百姓的支持,然后再征召倭人仆从军,用倭人打倭人。

当时倭国王室的统治基石都被苏大为的“绝户计”给抽光了。

内不内乱的,也没甚区别。

但凡苏大为的占领区,那些农户都争相投军,积极参与唐军,帮着唐军打那些倭国贵族,分享战争红利。

那又是另一个故事了。

不过这些比较犯忌讳,必须淡化处理。

若让李治清楚其中门道,只怕心中会对苏大为越发猜忌。

“苏都督‘攻心为上’,让我想起贞观十九年太宗征高句丽发生的事。”

娄师德目光投向苏大为:“太宗用兵如神,但是晚年却顿挫于安市城,引为生平憾事。”

提起李世民的兵法,在座的崔器、苏庆节、阿史那道真,包括苏大为都来了精神。

众人举杯饮了一杯,然后向娄师德催促道:“你接着说下去。”

“太宗当时征高句丽时,十分注重收拢人心,记得当时六月,我军打到白岩城下,城主孙代音表示要投降,太宗马上答应,并许诺对城里的百姓秋毫不犯。

结果当时领军的英国公李勣进言:士卒所以争冒矢石,不顾其死者,贪虏获耳;今城垂拔,奈何更受其降,孤战士之心!”

咱们当兵打仗,不顾伤亡,就是为了打破城以后,可以放开来抢钱抢粮抢女人。

陛下您受他们投降,之前答应将士们可以放开来抢的,现在也不可以了。

你这样做,不是寒了自己人的心嘛。

娄师德一提起来,大家顿时都记起这件事。

阿史那道真道:“当时是孙代音先说要降,后来又不降,戏弄我军,太宗怒了说打破此城,可任各军劫掠。

然后诸军用命,冒着箭雨和飞石攻城,最终快要破城时,孙代音才终于投降。

事后太宗又改口说不要劫掠了,才有了英国公李勣和太宗那番对话。”

苏大为也曾听苏定方提起过此事,所以心里有印象。

后来是李世民自己掏腰包,用府库里的钱赏赐士卒,才把此事糊弄过去。

之所以要这么做,正体现“攻心为上”的用兵思想。

屠城容易。

可一旦屠城之后,再想攻取高句丽各城,将会遭受更加顽强的抵抗。

李世民乃是知兵之人,自然不肯让唐军被动。

劫掠屠城一时爽,事后就是火葬场了。

不光如此,当时为了攻心,唐军硬是保持着仁者之师的形像,对占领区的百姓不但不劫掠,还好吃好喝的供着。

打下白岩城,发粮食给城中百姓,还奖赏城中八十以上的老人,甚至白岩城里的敌军,李世民都发给钱粮,放他们走,让他们在高句丽宣传大唐仁义无敌的威名。

李世民用最大的诚意来展现王者之风,按道理高句丽的军民应该乖乖倒戈解甲,以礼来降,国安名乐,岂不美哉。

可高句丽人偏不。

唐军此后不得不一个个啃硬骨头,新城、安市、建安三城始终坚挺,一直没攻下来。

从六月到九月,唐军一直打不开局面。

后来有人劝说李世民玩把大的,放下安市等硬骨头不攻,直接挥师杀向乌骨和平壤。

幸亏在李勣和长孙无忌的劝说下,李世民头脑还算清醒,没玩一把梭哈。

否则攻打高句丽首都平壤,后路必然被安市这些坚城的高句丽军所断。

补给断绝。

再遇上气温骤将,那就是要命的节奏。

必然重蹈隋炀帝复辙。

这就是苏大为之前所想的,在一个民族主意高涨的国家面前,你就算比他强,想要吞下,也非常困难。

再大的诚意,再多的仁义,人家不认,人家就认自己本民族和国家。

所谓人尽敌国,全民皆兵。

想征服太难了。

当然,以苏大为后世人的眼光,对这种国家,也不是完全没有办法,不过会比较残酷和惨烈就是了……

胡人畏威而不怀德。

大唐白江之战后,倭国老实了百年。

后世大美丽胖揍了倭国,倭人便一直跪舔。

如果他没跪下唱征服,未必是不够仁义,很可能是挨揍还不够狠。

苏大为岔开话题,向诸人问起百济之事,这断时间熊津都护府里的情况。

正喝了三巡酒,刚有些酒意上头,就见外面有人道:“苏都督,聂苏小娘子说要见都督……”

呃?

满酒桌的人,声音戛然而止。

聂苏来了?

不知什么时候起,苏大为和聂苏之间,便有些怪怪的。

在座的就算再迟钝,也品出了一些异样。

一时全都闭上嘴,拿眼看向苏大为。

苏都督,这事是你的家事,做兄弟还是做属下,都不方便过问,您看这事怎么处理?

苏庆节的脸上带出一抹古怪的笑。

苏大为不在百济的这段时间,他可是被聂苏磨得不行。

若不是好生安抚,聂苏险些就要渡海去寻苏大为了。

把苏庆节吓得不轻。

当年聂苏从军中离开,去吐蕃象雄寻母的旧事,他还记着呢。

为了寻聂苏,苏大为连军令都不顾了。

若是聂苏再出点什么意外,自己该如何向阿弥交代。

这对兄妹也真是,明明不是亲兄妹,既然有情,何必矫情。

让大家在一旁看着急眼。

“阿弥,让不让聂苏进来?”

“就是,我们先回避一下。”阿史那道真在一旁很没有形像的咧嘴大笑,英俊的脸一笑,跟个二傻子似的。

“等等,让我先想想,你们让我想想。”

苏大为感觉太阳穴突突跳动。

原本清醒的头脑,一下子好像变成了浆糊。

他还这里犹豫,门外只听一阵喧哗,聂苏和几名纠缠着想要拦住他的兵卒一起跌跌撞撞的冲进了内室。

“阿兄!”

聂苏俏脸微红,两眼亮晶晶的盯住苏大为,脆生生的喊。

她的胸膛急促起伏,也不知是方才跑得太急,还是情绪激动。

这次与苏大为分别,又是半年时光。

直到此刻,才近距离看到对方,可却像是近乡情怯一样,一时又不敢冲上去。

跟着进来的士卒们一脸无奈的向苏大为和众将叉手行礼道:“都督,小娘子非要进来,我等拦不住,请都督责罚。”

“没事,你们先出去吧。”

苏大为沸腾的头脑在看到聂苏的一瞬,奇迹般的冷静了下来,向外挥了挥手。

守门的士卒如蒙大赦,暗自松了一口气,抱拳退下。

座间的苏庆节和娄师德、崔器等人对了一下视线,大家悄然站起,向苏大为使了个眼色:“阿弥,我们想起来家里还有事。”

“对对,我新收了个小娘,催我回家。”

“我想起要下雨了,衣服还未曾收。”

“我……我要和蒙大郎比试武艺,这便赶去赴约了。”

三将说着,苏庆节一眼看到阿史那道真,稳稳的坐在位上,老神在在的,还在傻乐。

一伸手抓起他的胳膊:“道真跟我来。”

“啊?哦。”

阿史那道真还想在一旁做那吃瓜群众,被苏庆节拿眼一瞪,乖乖一缩脖子,跟着走了。

再没眼力的,也得看出来。

聂苏和苏大为这对,很不对劲。

大家还是别在一旁招人烦了,留给他们俩自己处理。

“阿弥,不是我说你,男儿该出手时就出手,不要婆婆妈妈,你不是说过一首诗,叫什么……男儿何不带吴勾,坐取关山小姐姐吗?”

阿史那道真走前,还不忘恬着一张脸,跑到苏大为面前碎碎念。

“滚!”

苏大为抬腿一脚,把阿史那道真踢得一个趄趔,让后这厮跑得比兔子还快,嗷得一声便连滚带爬的跑出去了。

屋里终于只剩下苏大为和聂苏。

聂苏咬了咬唇,略犹豫了一下,终于欢喜得跑上来,一头扎进苏大为的胸膛里:“阿兄,小苏好想你啊。”

“呃,小苏,你先下来,这里是都督府,你这样勾着我的脖子,成何体统。”

“我就不。”

聂苏双手挂着苏大为的脖颈,两足悬空,犹如树袋雄般。

她仰起脸,眼中闪烁着星星,冲苏大为快活得道:“阿兄,你写给我的信,我收到了。”

“信?什么信?”

苏大为一脸懵逼。

他可从不记得,自己有寄信给聂苏啊。

“你不记得了?”

聂苏咬着红唇,从贴身怀里取出一张信笺,凑到苏大为脸下:“喏,这不是你写给我的吗?”

苏大为有些茫然,低头看去,只看了一眼,脸色大变。

“小苏,我看过无数次日出日落,在大地上,森林和群山都被笼罩在光芒中。

在大海上,为五彩的云朵增添上一抹血橘色。

在无垠的大海上划进划出。

我看过无数次月亮,满月如银盘,寒月洁白似冰屑,新月宛如天鹅的羽毛。

我看过大海平静如止,颜色如缎,或蓝如翠鸟,或如琉璃般透明,又或如乌黑褶皱的泡沫,沉重而危险的翻动着。

我感受过来自雪山的烈风,呼啸寒冷,像一个走失的幼童。

感受过如爱人呼吸般的柔风,掺杂着苦涩的咸味和海草气息的海风,弥散着森林大地肥沃土壤气息和千万种花香的山风。

狂风怒涛如发酵的泡沫,使海水轻拍海岸如小猫一般。

……

我见过蜂鸟如同宝石一般围绕开红花的树闪烁。

我见过飞鱼如水银一般穿越蓝色的海浪。

我见过琴鹭像朱红的旗帜从鸟巢飞往鸟群。

我曾躺在温暖如牛奶、柔顺如丝绸的水中,任一群海豚在我身边嬉戏。

我曾遇到过无数生灵,曾看过无数美景……

世间有无数种美好。

这一切,我都想与你共度。”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