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大唐不良人 > 第一百一十章

大唐不良人 第一百一十章

作者:庚新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6:20:43 来源:笔趣阁

苏大为走进大总管行辕时,看到李勣身边围着数位将领。

众人正围着一张地图,似乎在议论些什么。

听到苏大为进来的通报声,李勣抬头向他看了一眼。

脸上立刻挂起和蔼的笑容。

“来了?来,我给诸位介绍一下。”

李勣向身边一位身材高大的老将指了指道:“这位是行军总管契苾何力,在他旁边的是金吾卫将军庞同善。”

苏大为顺着李勣的手看过去,只见契苾何力身材十分粗壮,脸上有着草原人的络腮胡子,略有些花白。

神情刚毅,两脸的线条仿佛是用刀刻出来的,充满粗犷的力量感。

他的双眼炯炯有神,额头上尽是风霜皱纹。

年纪看上去大约五十上下。

站在他一旁的庞同善,身形略微单薄一些。

两鬓雪白,连一双眉,都像是染上了白霜。

额头上满是波浪般的褶皱。

一双被皱纹包围的双眼,透着深沉与内敛。

他的年纪看上去也近乎耳顺之年,颇见老态。

之前庞同善被高句丽军所围,是薛仁贵率军横击,解其脱困。

站在庞同善身边的,正是苏大为的老熟人,薛礼,薛仁贵。

一别数年,薛仁贵的气质看上去越发沉凝,脸上皮肤黝黑,颇见风霜之色。

见到苏大为看过来,薛仁贵眼里闪过一抹激荡,向苏大为微微点头。

“这位是营州都督高侃。”李勣继续介绍。

苏大为按着他的介绍,一一抱拳见礼。

高侃亦为大唐一代名将。

出身于渤海高氏,素有“俭素自处,忠果有谋”的评价。

永徽年中,为北庭安抚使、陇右道大总管,生擒突厥车鼻可汗,以功升为辽东道大总管。

在不久之后,他还会被李治封为安东都护。

苏大为心中一动,仔细打量高侃,发现他年纪五十余岁,花白的头发如狮子般卷曲着,予人一种不怒自威的气度。

一双花白的浓眉下,双眼熠熠有光

显然是一个精明果断之人。

介绍完高侃之后,李勣再向围在外圈,几位年轻一些的将领道:“这几位是水陆诸军总管和运粮使窦义积、独孤卿云、郭待封。”

这些就属于唐军中的小字辈了。

苏大为向他们微微点头,就算是打过招呼了。

唐军中论资排辈是免不了的。

苏大为在这些人里,年纪最轻。

但他有苏定方做兵法老师,又有李勣提拔为行军副大总管,与老将们已然有了齐平说话的资格。

“这位是苏大为,此次行军副大总管,并熊津都督府都督,他的战事大家都听说过了,真人还是第一次见吧?”

李勣抚着白须,笑呵呵的说着。

在苏大为看来,李勣的精力,比之前已经差了许多。

毕竟是七十余岁的老人了。

指挥此次对高句丽的战争,手下十几万兵卒,诸事纷杂,千头万绪,对他的年纪来说,实在不容易。

李勣此次是在军中过了他七十岁的生辰,腰身都比上一年要佝偻了许多。

头发胡须全都白了。

在他身边的契苾何力,眼中略带一丝惊奇:“你就是苏大为?没想到如此年轻。”

庞同善脸上带着慈祥的笑容,向苏大为抚须道:“江山代有人才出,居然能想出水淹之计,一举歼灭高句丽八万大军,真是令吾等老将汗颜。”

苏大为忙向他抱拳:“庞老将军过誉了,老将军战功彪柄,一直是我学习的楷模。”

“这小子,嘴跟抹了蜜一样。”

庞同善笑道:“可惜庞孝泰福薄,没能看到你水淹高句丽军,我军大胜的这一天。”

说到最后几个字,他的神情变得萧索起来。

他与庞孝泰同姓庞,虽然不是同族,但一向交情不错。

之前苏定方征高句丽时,庞孝泰被拜沃沮道行军总管,参与辽东之战。

结果被泉盖苏文以优势兵力包围在蛇水。

形势危急的时候,有部下劝庞孝泰突围投奔刘伯英等人的阵营。

庞孝泰回以:“我伏事国家两代,过蒙恩遇,高句丽不灭,吾必不还,伯英等何必救我?又我将乡里子弟五千余人,今并死尽,岂一身自求生邪?”

庞孝泰拼死力战,与十三位儿子一起壮烈牺牲。

其时天降大雪,唐军大怮。

经过这次挫败,大唐百战名将苏定方,也不得不选择撤兵。

本来还颇安乐的气氛,霎时变得有些尴尬起来。

李勣拍了拍庞同善的肩膀:“今次大胜,正足以告慰军中英烈,何必做此等情状。”

庞同善脸上闪过一抹尴尬:“是吾失言了。”

李勣目光一扫众将:“事情谈得差不多了,各位先自归营,将手下的人约束好,明天以后,就要恢复秩序,各自分派好防区,都打起精神来,不要有什么错漏。”

“诺!”

众将忙挺立身形,向李勣抱拳领命,然后依次离开。

心里都知道李勣叫苏大为,必是有要事要商议。

诸将都是有眼力的,自然不会在此多耽搁。

“大总管,召我来不知何事?”苏大为向李勣叉手见礼。

“咱们之间,不用虚头巴脑的。”

李勣强打精神,向他摆了摆手,伸手又指了一下,示意苏大为在对面坐下。

桌上的地图还没收起,苏大为扫了一眼,见地图是高句丽各城,隐隐划了几个区。

结合方才李勣对诸将说的话,苏大为猜想,是要各将分别领兵,镇守诸城。

当然,这个过程里,各部唐军免不了新一轮的劫掠和搜刮。

对高句丽的普通人来说,自然是一场劫难。

但对唐军来说,却是一场盛大的丰收。

“大总管,兵卒们的劫掠还要继续吗?”

苏大为一句话说出来,自觉得有些失言,住口不说。

李勣撩起眼皮扫了他一眼:“怎么?你还为高句丽人担心?”

说着摇了摇头,指了指脚下:“这片地方,我料陛下之后会依百济例子,建立都督府,然后再在辽东设个都护府,如安西都护。

不过就像在西域一样,我们在这里留不下太多人,短时间内可能无事,时间一长,只怕本地那些扶余族,又会闹将起来。

与其如此,不如趁此机会多多劫掠,士兵欢喜,也可消除一部份乱民的做乱潜力。”

苏大为默默点头。

打仗,从来不是温情脉脉,而是要见血,要死人的。

双方的仇恨已经够多了。

也不在乎再添上几笔。

我之英雄,彼此仇寇,仅此而已。

“是我有些妇人之仁了,站在大唐的立场上,自是应该一绝后患。”

说着,想了想又道:“不过我在征倭国时,倒是有一套成法,不必太伤百姓,又能解除后患,令百姓归心,不如……”

他说的,自然是打土豪,分田地那一套办法。

想仿在倭国做的故事,将高句丽乃至辽东,再“革”一次土地的命。

可惜,话还没说完,就被李勣打断了。

“阿弥,我是视你为子侄,才和你说几句贴心窝子的话。”

李勣雪白的眉头皱在一起,眼中闪过一抹凌厉:“你在倭国做的事,非但不要宣扬,最好连提都不要提,否则只怕惹祸上身。”

“嘶~”

苏大为心里突的一动,向李勣抱拳道:“还请大总管指点。”

李勣历经大唐三朝,堪称大唐版的不倒翁。

不但擅于军事,更擅于政事,擅于谋身。

有他指点,自然会令苏大为看得更明。

“这还用得着我说吗?”

李勣看着他,上下打量一番,然后嘿嘿一笑。

他这笑容,纯朴得像个老农,却让苏大为心里生出毛毛的感觉。

“请大总管多指点。”

“呸,你少在老夫面前矫情,之前倭国之事,你做得那么大,但却尽力低调,想必也知道,有些事是犯忌讳吧?看你在百济,也没敢做那等事,怎么倒敢在高句丽,旧事重提,真不怕……”

他向上指了指,一抚白须,眯眼道:“做人,做事不可做太绝,要留些余地,方才合中庸之道。”

“英国公指的是……我在倭国吸纳农户?”

“嘿嘿,你那岂止是对农户,分明是掘断倭王室的根子,也是掘断贵族的根,贵族之所以为门阀贵族,就因为掌有大量的土地、人口,拥有庞大的财富,再以巩固手中之权。

你在倭国,那边隔着大海,不管怎么闹,陛下也不会太计较。

可一但这种东西,用到百济,用到高句丽……

不用陛下如何,只怕朝中就有无数人,会对你出手。”

苏大为不由默然。

他得承认,李勣说的是对的。

自古以来,想掀起变革的人,都会招致既得利益的疯狂反扑。

苏大为这招吸纳底层百姓,打土豪的做法,无疑是站到天下世家门阀的对立面。

甚至是李治的对立面。

皇帝本人,正是大唐最大的世家门阀。

“谨受教。”

苏大为向着李勣微微鞠躬,谢过他的指点。

其实道理,他都明白。

但有时候,却又忍不住想要尝试,步子迈出更远会如何。

手握屠龙宝刀,怎么可能忍住一辈子不用?

在倭国,不过是牛刀小试。

证明此法可行。

那么在大唐……

可惜现在李勣明白的告诉他,这么做,是死路一条。

“好了,这些事休要再提,我找你来,是为了另一件事。”

“何事?”

“陛下急召你回去,你准备一下,须立刻启程。”

李勣向苏大为轻抚白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