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大唐不良人 > 第五十八章 左相和右相

大唐不良人 第五十八章 左相和右相

作者:庚新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6:20:43 来源:笔趣阁

“这次你们回来,倭国和百济、高句丽之事如何?”

苏大为向着安文生问。

“倭国的事现在主要交给娄师德和黑齿常之,他二人都有能力,不过……”

安文生略停了停,接着道:“近来倭国那边,地方上颇不太平,有些叛军打着兴复倭国王室的名号。”

“虽然我们打破了他们旧的贵族,连倭王也俘虏回了长安,但总有些漏网之鱼,会有沉滓泛起,这不奇怪。”

苏大为想了想道:“我上次去过兵部,听兵部尚书萧嗣业提起过,朝廷接下来会抽调别部的将领,前往百济和倭国镇守新收之地,可能在倭国也会设一个新的都督府。

不过还不清楚具体是如何安排。”

高大龙此时嘿的一声冷笑:“不论如何安排,阿弥在那边的人手,都得撤回来了。”

他的双眼,在篝火下,闪动着幽幽的光芒。

场面一场安静。

所有人都听出了一种别样的意味。

苏大为摆摆手:“雷霆雨露俱是天恩,打下来倭国,那地方是我们的吗?不是,那里属于陛下,属于大唐,我们只是代天子牧之。

如何安排,都要听陛下的。

再则说,大伙征战数年,也该换回来享享清福,在长安好好醉上几回。”

有些话,心里明白,但是绝不可以说出来。

朝廷的安排,当然是弃满了权衡和权力博弈。

但做为将领,不说心中如何,至少明面态度上,要牢记臣子本份,切不可露出任何不满。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这一点,大家都是明白的。

所以高大龙也只是叫一下,表达一下心中些许怨念。

毕竟在那边流血流血数年。

功劳和苦劳都有。

不过看目前朝廷的意思,恐怕不会像太宗朝一样大肆封赏了。

李博在一旁也是叹道:“可惜生不逢时,若是在太宗朝,像几位郎君这样,替大唐开疆拓土,只怕封公觅侯皆不在话下。”

“不说这些了。”苏大为截住话题,又问了周良等几句。

知道留在百济的都督府将士,还有在倭国的将士近些年待遇不错,苏大为一颗心也就放下了。

“刘仁轨任熊津都督还是不错的,阿弥你走前订下的一些章程,他都在照做,也算箫规曹随,此外刘仁轨也有些手腕,对新罗金法敏那边多有压制,不令其太过膨胀。”

“但是听你这么说? 金法敏那边定是开始生出别样心思了。”

“心思是有一些? 不过大多都被刘仁轨识破? 有他在? 百济那边局势应该能稳住? 所以我们都察寺的人手? 才能先调回来。”

高大龙说了一句? 停了停又道:“下令让我们撤回的? 是陛下手诏,不是都察寺的秘令。”

“我知道。”

苏大为点点头。

“对了? 那个倭国的巫女? 说是要来长安找你,算算时间? 大概也快到了。”

“雪子?”

苏大为略有些诧异:“之前九郎回来? 也提及此事,她找我何事?”

“她没说,不过,我猜你应该知道? 你不是和他们神道,订过盟约吗?”

“是有这么回事。”

苏大为略一思忖? 心中有些了然。

神道巫女这次来,大概还是为了“圣卵”的事。

这本就是协议的一部份。

安文生举起了手中酒碗:“难得回到大唐,不要老说这么沉重的事,喝酒。”

数只酒碗碰在一起,发出锵的一声,酒花四溢。

接下来的时间,众人只谈有趣之事,苏大为陪着一众兄弟,酒到杯干。

喝得略有些醉意上头时,冷不防一个毛茸茸的大脑袋钻过来。

苏大为拍了拍黑三郎的脑袋:“黑三郎你也来凑热闹。”

“周二哥,高大哥,二哥,安大兄,李郎君。”

娇糯的声音从一旁传来。

怀里抱着黑猫小玉的聂苏从一旁走来,就挨着苏大为坐下。

高大龙两根手指捏着酒碗,眼珠瞥过来,嘿嘿一笑。

笑声里,充满促狭之意。

苏大为老脸微红,聂苏倒是落落大方,主动给自己倒了杯酒,向在场众人敬了一杯。

“你们先吃着,一会我再热几个菜,弄点热汤送来。”

说完又向苏大为轻声道:“阿娘累了,我先服侍她睡下。”

苏大为伸手捏了捏她的小手,聂苏眼神温柔的看向他。

两人相视一笑,一切尽在不言中。

“好酸好酸。”

周良大笑着站起身:“见你们俩这样,我也想我家那婆娘了,不行了,我先告辞了,有什么明天再说。”

“行,你赶紧回去吧,别让你家的等久了。”

周良向众人抱抱拳,先行离去。

高大龙放下酒碗,抹了一下唇,沉声道:“聊了大半夜了,不痛不痒的,阿弥,你如今在长安如何?”

苏大为看了一眼高大龙,见他眼神凛凛。

心知必是高大虎跟他提到了一些。

他抬手又灌了一碗酒,拍拍聂苏的手,目送她袅娜的身影走出小院。

转脸向举着酒碗看向自己的众人,擦拭了一下嘴角的酒水,微眯了下眼道:“今天酒喝多了,酒意已经上头,再聊下去,就是胡说八道了。”

“哈哈,喝酒就是如此,胡说八道也好,醉话也好,都要说出来,别憋在心里。”

高大龙灌了一口酒,眼中闪烁着一丝狠戾:“咱们在军阵中,干的那些事,早已不当做人了,说些胡话,又算个什么。”

“那好,我说的都是酒话,醉话,胡话,大家听过,明天酒醒都须忘掉。”

苏大为手指抚摩着酒碗,将回长安之事,简略提了提,重点说了一下高阳公主的案子,以及今日紫宸殿上所见所闻。

“李义府完了。”

安文生和李博,几乎同时做出判断。

而高大龙,则是抚摸着下巴,眼中光芒闪烁:“那个郭行真,有点意思。”

“文生,以你看,今日紫宸殿,真的这么巧吗?”

安文生本来有所怀疑,此时听苏大为一提,肉乎乎的手指轻摸着自己脸颊,细长的双眼微微开阖,仿佛醉态可掬的道:“你既然如此说,必然已经有了判断,我也不相信世上有如此巧合,若看起来巧,多半是有心设计。”

“是啊。”

苏大为拍了一下自己大腿:“当日王勃找我,提到李义府的事,才会有我之后潜入相府中,去查他的事,也才有了今日我在紫宸殿去参他。”

停了一停,苏大为举碗喝了一口,接着道:“我现在回头去想,便觉得,此事应该是王家与郝处俊、上官仪等人设的一个局,借了我的力。”

当今朝堂上权力平衡,乃是李治一手设计。

就以相位来说。

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形成“三省”,三省的具体职责可以简单概括为:中书省出令、门下省审核、尚书省实施,三者相互制约,三权分立。

尚书省的长官名为“尚书令”,中书省的长官名为“中书令”,门下省的长官名为“侍中”,三省的长官都被称为宰相。

又因为“尚书令”这个官职比较特殊,唐高祖李渊时期,秦王李世民曾做过尚书令,后来李世民当了皇帝,其他官员为了不逾越李世民,所以尚书令这个职位很长一段时间都是空缺的,因此尚书省的二把手“尚书仆射”就成了宰相。

因为唐朝有个官衔名叫“知政事”,实际上三高官官都兼任“知政事”,但尚书仆射逐渐不再兼任“知政事”,因此,它的宰相有名无实,逐渐沦为“假宰相”。

所以,长期掌管实际权力的是中书令和侍中这两位宰相。

《通典》曰:“大唐侍中、中书令是真宰相。”

渐渐地,大臣们习惯把侍中叫做“左相”,把中书令叫做“右相”。

所以身为中书令,改名后叫西台令的李义府,为当朝右相。

而左相,门下侍中,改名后为东台侍中,现为宇文节。

但宇文节老迈,现在病重,东台之事,基本都由郝处俊在代行。

明眼人看出,郝处俊就是李治属意的下一任东台侍中。

也即左相。

以派系来分,许敬宗、李义府等是一派。

郝处俊和上官仪,则属另一派。

李义府之前的中书令,是许敬宗。

如今许敬宗被李治命为尚书右仆射,基本上是给荣誉养老。

李义府接任了右相之位。

如果李义府被除掉,右相之位空悬,原本势均力敌,维持平衡格局,可能因此失衡。

正因为以上这些错综复杂的权力博弈。

如果是由郝处俊和上官仪这一派发动的弹劾。

李治很有可能会怀疑动机,而采取观望。

但今日在紫宸殿上,以苏大为率先弹劾李义府开始,再加上郝处俊的弹劾,其意义大不相同。

这意味掌握情报秘谍机构的都察寺,以及左相一系,同时对李义府出手。

就连李治也不能再保持平静,必须要有所回应。

苏大为在无意中,被郝处俊等人,绑上了同一辆战车。

尽管,他们此前从没有任何私交,也从没私下见过面。

“王家……王家可不是什么小族,人家的道行深着呢。”

安文生手里端着酒碗:“如果是我在长安,一定要劝你,先观望一下。”

“谁特么知道,王勃那样浓眉大眼的家伙,也居然会给人挖坑?”

“哈哈,虽然不知道你在说些什么,但就是莫名好笑。”

高大虎在一旁嘟囔一句:“那个王勃?我好像看过一眼,才十几岁吧?就能设计来坑阿弥?”

“不是他,是背后的王家,他自己未必知道那么深。”

苏大为苦笑一声:“不过这也是阳谋,李义府想动都察寺,我就必然和他站在对立面上。”

“王家有何理由和郝处俊他们联手?”

“李义府被视做武后的人……”

“行了,这事都烂在肚子里吧,朝堂这场风暴,才刚刚掀起,咱们看戏即可,以后可要擦亮眼睛,不要被人卖了,还替人数铜钱。”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