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大唐不良人 > 第九十章 劝君莫话封侯事

大唐不良人 第九十章 劝君莫话封侯事

作者:庚新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6:20:43 来源:笔趣阁

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

劝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唐.曹松

“阿弥,这次你替武后立了大功,不知有何赏赐?”

“赏赐……”

苏大为自己还没说话,那边高大龙嘿嘿冷笑了两声:“要说赏赐,阿弥被皇帝命继续任都察寺卿,算得上赏赐么?”

这话,有些阴阳怪气的。

苏庆节颇有些不解。

安文生在一旁道:“之前陛下有意将都察寺一分为三,又解了阿弥的寺卿之职,不过现在又有些麻烦,都察寺离了阿弥后,颇有些混乱,闹出一些事来,陛下颇为不悦。

现在最新的诏令,是封了三位少卿来分掌三部,将都察寺原来的职能分为对官员监察、对大唐情报收集,以及对域外情报收集三部,其中又有相互监督之意,现在还不算划分清楚。

不过因为出了乱子,又没人镇得住场面,便令阿弥继续担任名义上的寺卿。”

“何谓名义上的寺卿?”

“就是从人员任免,到一应具体事务,皆由三位少卿负责。日常运作,寺卿不得插手,三位少卿将整合过的重要事项,呈交给阿弥,令他做最后的整合。

都察寺上下,如今只向三位少卿负责,不知有寺卿。”

“这是把阿弥给架空了?”

苏庆节闻言,脸色一沉,眼神瞬间冷了下来。

他这些年在内外历练,早非当日的莽撞少年。

闻弦歌而知雅意,立刻知道苏大为如今的局面。

属于权少责重。

这份任命,还真说不上是什么好差事。

“叫我说,阿弥你也别在朝堂上待了,没甚意思,不如我向陛下说,你跟我一起去安西,去我阿耶帐下,我们再杀一杀吐蕃,觅个封候拜相之功!”

说到后面,苏庆节眼中闪动着亮芒,颇有些热血激昂。

举杯与苏大为用力碰了一下,仰首一饮而尽。

“狮子转性了?原来你不是说从军不好? 一心想做不良帅嘛?”

程处嗣在一旁抹着大胡子上沾的酒水,哈哈笑起来。

他为人颇类程知节? 看着豪雄,实则精明有余。

大笑的同时,眼神闪动着一丝狡黠。

“那不是年轻嘛。”

苏庆节放下酒碗,眼神斜睨着他道:“那时我想若是和阿耶一样? 只怕一辈子也无法走出父辈的光芒,何日是个头啊?就想标新立异? 就想做一番不一样的事? 证明自己就算不仗着阿耶的荣光? 也能立一番功业。”

“说得好。”

尉迟宝琳在一旁豪气干元的举起酒杯:“为这句话? 值得喝一杯。”

众人的酒碗撞在一起? 酒花四溢? 一齐喝了一杯。

“但是年纪越大? 就越觉得……以前的想法算个屁,阿耶越来越老迈? 阿耶老了……若是不能在他身边尽孝,若有个什么万一? 这辈子我内心都不会安生。”

苏庆节说着,狠狠抹了一把脸。

众人一时沉默。

苏大为看了一眼众人。

高大龙是自小无父无母? 自然无法体会这种情绪。

李博那边不清楚如何。

至于程处嗣,这两年程知节的身体也越近老朽? 走路都有些艰难。

苏定方也是岁月摧折,身体大不如前,还得挺着病体顶在西域。

尉迟宝琳前几年刚送走尉迟恭,大家都不知不觉得从少年,成长为独挡一面的青壮年。

到现在这个年纪,已经能体会做为家里的顶梁柱的责任感。

以及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之念。

像苏庆节,越来越明白苏定方。

也一改当年不愿从军的想法。

“喝起来,难得聚首,休要说那些丧气话,喝~”

苏大为举起杯,众人一齐喝了一杯。

聂苏带着甩着甩巴的黑三郎走上来,伸出纤纤素手,替众人一人盛了一碗肉汤。

苏庆节一边称谢,一边向苏大为道:“说起来,也羡慕阿弥,和聂苏小娘子的好事,也快近了吧?”

“唔,阿娘说下个月就有好日子,不过我还没想好给聂苏安排在谁家……”

“这还用说吗?”

尉迟宝琳挺起胸膛:“自然认我阿娘做娘,这样亲上加亲。”

“你走开,认你阿娘,何如认我阿娘?”

程处嗣拍案而起。

苏庆节急了:“你们两家争什么争?要说,不如就拜我阿耶做爹,这样我和阿弥,才算是亲上亲。”

“都别吵了!”

苏大为黑着一张脸:“我想过了,就让小苏认李淳风做义父。”

这话出来,全场都呆住了。

尉迟宝琳仍不放过的嘀咕:“秘阁郎宗?怎么想到认到李淳风头上,秘阁虽说早些年颇受陛下器重,但这些年诡异都消停了,他们那也就看看星相,测测节气,成不了什么事。”

“我本来也不需要成事啊。”

苏大为挠头:“小苏跟你们几家认亲,你让陛下怎么想?再说,你们几家如果随便就收亲戚,这个口子开了,以后再有人托关系来,这不是给你们添麻烦嘛。”

这话说得,尉迟宝琳和程处嗣都不敢接话了。

有道是穷在闹市无人知,富在深山有远亲。

他们几家愿意认聂苏做亲,还不是看在苏大为的面子上。

可苏大为的亲事,李治和武媚娘必定会过问。

到那时,如何解释聂苏的出身?

以李治的精明,自然一眼就能看出,这几家跟苏大为如何亲近。

岂能不生出猜忌?

“陛下那日与我开玩笑似的说,说我是大唐第五权,可称为大唐隐相……”

苏大为说及此事,仍是一副心有余悸的样子。

高大龙和李博对视一眼,压低声音问:“何谓第五权?”

安文生接话道:“大唐宰相主要出自三省,分别是中书决策、尚书执行、门下审议,此三权,除此之外,还有御史台的监察,为第四权。

如今都察寺,掌管内外情报,可称之为第五权。”

停了一停,安文生细长的眼眸微微眯起:“此次阿弥于浩如烟海的卷宗中,找出李忠与上官仪、王伏胜的联系,看似简单,实则非常不容易。

陛下也对阿弥这种能力,留下深刻印象。”

高大龙摸着下巴:“那陛下还要将都察寺拆分成三部……”

“这个无须再提。”苏大为道:“连宰相之权,都一分为三,都察寺权力越来越大,分成三部,也是题中应有之议。”

安文生点头道:“阿弥说得不错,这其实是陛下的爱护,否则真有什么不测之事,如李义府、上官仪,便是前车之鉴。”

“好了喝酒喝酒。”

尉迟宝琳在一旁叫道:“等阿弥大婚,我等可要随一份大礼。”

“那是自然。”

众人一番笑闹。

聂苏在一旁替众人倒酒,眼角眉梢有遮掩不住的欢喜之意。

“对了,你们听说了吗,陛下有意去泰山封禅了,已经责令礼部去议章程。”

“听说了,最近一次封禅还是汉光武帝吧,这都多少年了,什么个礼制,仪轨,恐怕都不清楚,这需要饱学大儒寻章摘句,从古籍中去找。”

“估计还得准备一阵子,辽东之事如何了?”

“黑齿常之他们也准备回长安了。”

苏庆节沉吟道:“朝廷已经按排了接替人手。”

苏大为默默点头。

李治是集帝王之学大成者。

他熟悉平衡手段,绝不会让某位臣子,久驻在地方,形成自己的影响力。

听说此次接替刘仁轨熊津都督府之职的刘仁愿,遇到一些麻烦。

刘仁轨不愿率众撤出熊津都督府。

为此,朝廷中不乏弹劾刘仁轨不奉朝廷诏令,欲行不轨之事。

亏得苏大为力挺刘仁轨,言刘仁轨对朝廷忠心耿耿,绝不会有负李治。

近几日听说刘仁轨自辩的折子已经递上来了,李治看过后,颇为嘉许。

那封奏折苏大为也知道内容。

里面可称是劈肝沥胆,言及镇守百济的困苦,以及当地局势面临极大的压力,唐军不可轻撤。

一但撤离,便是给野心家以时间空间。

到时恐怕纵敌坐大,再想收拾,不知要花多少倍的功夫。

历史上,也正是如此。

随着唐军抽调兵力西御吐蕃,东线这边新罗趁机大肆侵吞土地,掠夺唐军的战斗成果。

以致新罗势力急剧膨胀。

“有刘仁轨在,东边暂且无事。”

“对了,那个神道教的巫女雪子,上次来找阿弥,是为了什么事?”

“不就是那个圣卵……对了,她说神道教内,有一枚圣卵自己裂开了,里面出来一条小蛇,结果神道教居然没抓住,给它遁走了。”

“哈哈,倭岛那边的神道教也太不成气候了,连条小蛇都抓住不住。”

高大龙大笑几声。

安文生和苏庆节却是对视一眼。

他二人都是异人,而且久在倭岛,知道那边的传说。

“那蛇,不会有什么古怪吧?”

“我怎么知道。”

苏大为两手一摊:“又不是在我手里逃掉的,总不能再钻出条八岐大蛇吧?”

“若真是如此,那阿弥你的机会来了。”

“啥?”

“倭人不是说你手里拿的是他们什么三神器嘛,什么十拳剑?”

“是天丛云剑。”

“那正好,如果真再出一条八岐大蛇,你拿着天丛云去把蛇脑袋给割了,到时,你就是倭人的神。”

“贼你妈的,老子才不要做这狗屁神。”

苏大为呸了一声。

心里,却隐隐浮现一丝异样。

该不会,倭岛那边真的会出一条八岐大蛇似的怪物吧。

不过,好像跟自己也无甚关系。

“对了,还有一件大事……”

酒过三巡,安文生微红着脸,压低声音道:“这次风波以后,阿弥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