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大唐不良人 > 第九十二章 举重若轻

大唐不良人 第九十二章 举重若轻

作者:庚新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6:20:43 来源:笔趣阁

这些东西,若是几年前,便是让苏大为知道,也不会想到这么多。

可现在他执掌都察寺,对大唐官制机构运作,了解日益增加。

也清楚更多内情和细节。

明白高阳公主告房遗直,这是多么小概率的事件。

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因而更加能确定,这后面,是有一股看不见的力量在推动。

安文生听着苏大为说的话,沉默片刻,迟疑道:“就算如你所说,陛下有……就算高阳这么做了,可当时掌握朝政大权的是长孙无忌,这么做,对陛下并无好处,反而令长孙将朝堂功臣和宗室一扫而空。”

“你说得不错,表面上看,确实助长了长孙无忌的威势,但是有一个问题……”

苏大为语音平静,显然深思熟虑已极。

“当初‘废王立武’,朝堂除了关陇门阀和长孙无忌、褚遂良等人,几乎没有别的阻力,你觉得正常吗?”

“呃?”安文生细长的眼眸一下子瞪大,里面爆发出异样的光芒。

“废后这么大的事,照理说,宗室应该会过问吧,但整个事件里,皇亲宗室几乎失语,这是为何?”

“……”

“宗室还活着的名将里,战功最多者是太常卿李道宗、高祖儿子中最长者司徒李元景、太宗儿子中最长者是司空李恪,这三人是宗室里最有权力和最具威望的三个。

本来陛下要‘废王立武’,他们三人才是最激动的。

有他们三位,再加太尉长孙无忌,大唐最高官职司空、司徒、太尉齐聚,立武之事断不可能。”

安文生喉结微微蠕动了一下,说不出话来。

废王皇后,立武媚娘这种天翻地覆的事,最大的阻力本来应该是宗室。

但三位宗室在谋反案里全被长孙无忌给干掉了。

这么一想……

要说其中没有猫腻,谁能信?

好处是李治得了,锅是长孙无忌背了。

若按高阳那事的逻辑,会不会,也有李治在后面,拉着长孙无忌的手深情的说:“舅舅……帮帮雉奴。”

“除了宗室,武将里最厉害的当时是谁?”

苏大为问。

安文生愣了一下道:“太宗晚年曾说,当世名将,唯李勣、江夏王道宗、万彻而已。”

“对,很对。”

苏大为颔首。

安文生,感觉自己的嗓子再一次堵住了。

除了很早就表示支持李治的李勣,另外两个同样被长孙无忌在谋反案给灭了。

再想深一点,除了唐将,那归化胡将呢?

左戏卫大将军驸马都尉执失思力,并坐与房遗爱交通,流岭南。

一个谋反案,将宗室和大将中,最有可能威胁到李治的人,都给铲除了。

那么文臣呢?

卫尉卿许敬宗、御史大夫崔义玄、御史中丞袁公瑜、中书舍人李义府、中书舍人王德俭、大理寺正侯善业,此六人得到封赏。

这些人里,看似官不大不小,属于中上层官阶。

其中有些只差一两步就能做到宰相位。

永徽六年十月,百官上表请立中宫,即立武媚娘为后。

“为什么会这样?”

安文生沉默良久,憋出一句。

他很疑惑:“当时中枢由长孙无忌一手把持? 可谓权势滔天? 为何除去了宗室和名将后,文臣都上表请立武后?”

“因为文臣当时与长孙无忌离心离德。”

苏大为笑了笑,笑容里却有些冷意。

“别说是你,我也是近几日才想明白……”

他伸手? 将面前的残酒握在手里,抬起欲饮,到嘴边又放下。

“你知道房玄龄对大唐来说意味着什么吗?”

“房相?”

是时,贼寇每平,众人竞求金宝,玄龄独先收人物,致之幕府,及有谋臣猛将,与之潜相申结,各致死力。

——《贞观政要卷二.论任贤》

“从大唐草创,房玄龄就是替太宗收人才的,类似汉朝的萧何,太宗登位后,也是房玄龄主持裁撤冗余官员,剩下的那些人,都欠着他一份恩情。”

安文生缓缓点头,细长的双眼微眯:“此事我略有所闻,贞观三年,太宗曾谓房玄龄和杜如晦:公为仆射,当广求贤人,随才授任,此宰相之职也。

房相在位二十余年,一直在收罗人才。”

“房玄龄任左仆射二十余年,而右仆射在不停的换人,杜如晦、李靖、高士廉等,其中最长的是高士廉,做了五年。”

苏大为这番话,点到为止。

安文生却是懂了。

二十年的时间,房玄龄掌握着大唐的人事大权,这要结多深的人脉,施下去多少恩情?

“而且房玄龄故去,继任者,也都受过他的恩情,但房家在谋反案中,几乎被长孙无忌给灭了,你想,长孙无忌还能安稳吗?”

“呃,这事,长孙无忌怎么……”

“他没想到,或者说,他太骄傲了,没想过陛下会成长得这么快,也没想过除掉房家人,对他会有那么大的影响,特别是他与房玄龄本就有旧怨,这也算是阳谋。”

安文生微微皱眉,设身处地的想,如果自己在长孙无忌那个位置,一向乖巧的外甥皇帝,李治求上自己,而且是一桩谋反案,对象还是与自己有旧怨的房玄龄后人。

与公与私,这案子都会办下去。

扩大一些打击面,也都是顺手为之。

哪怕知道会得罪一些官员,在长孙无忌当时那个位置上,也根本不惧。

想到这里,安文生心有余悸的摸了摸自己的额头。

“可是长孙无忌身居高位,必然也有死忠,怎么会倒得那么快?”

若说开始与苏大为说时,安文生还有些不以为然。

现在他真的是放低身段,在向苏大为求教。

人是会成长的。

苏大为此时的眼光,见识,已经超过了他。

“长孙皇后的遗言你记得吗?曾说过,房玄龄可以重用,无忌要慎用。

自贞观二年,长孙无忌的右仆射就被转成了开府仪同三司,后来又做了司徒、司空、遥领扬州都督,但一直没掌实权。

这种局面直到贞观二十二年,长孙无忌被授检校中书令、知尚书门下省事。

在原中书令马周死后,长孙无忌才得到掌三省的大权。

所以长孙是到贞观末期才掌大权,根本没机会培植太多亲信。

他的优势是首席顾命大臣,陛下的舅舅,他没离开朝堂太远,但也一直没太近。

这种情况下,他动了房家,就是根基动摇。

随后那些百官背离他,倒向陛下,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苏大为说完这句,终于将那杯残酒饮尽,将杯倒扣在地上。

“你觉得如何?”

“若是……若真是陛下在背后谋划,这份心机手段,当真有鬼神莫测之机。”

安文生苦笑道。

他那张白脸,都透着一丝灰色,脸颊有些僵直。

厉害的人所做的事,并非一定有多神妙手段,多诡谲的布局。

只看最终效果。

像李治这样,举重若轻,借力打力,将错综复杂的局面变得对自己有利,这何尝不是一种高明。

“我现在有些相信了。”

安文生琢磨了一下道:“房遗爱之事,打击了宗室、大将、胡将,房家,甚至连长孙无忌,唯一得利者,只有陛下和武后。”

停了一停,他看向苏大为:“这事你觉得,有没有武后在给陛下出主意?”

“这我怎么知道?”

苏大为扫了他一眼:“我说的这些,都是卷宗资料里有的,写的明明白白,稍加推敲,至于陛下后宫里发生什么,我又没有开天眼。”

安文生轻拍大腿长叹一声:“我以前觉得你对朝政一窍不通,现在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只是信息不对称罢了。”

苏大为倒没觉得有什么值得夸耀:“在都察寺里,收罗天下情报,只要有心想查,都能比别人多知道一点。”

“什么信……息?”

安文生摸了摸自己有些发僵的肥胖脸颊,大脸上现在恢复了几分血色。

他眸光一闪:“刚才听得太入神,你说了这么多,和眼前的事有何关系?”

“关系大了……”

苏大为黝黑的脸上,双眼露出复杂的情绪。

“有了上次的事,你再看这次上官仪的案子,谁得利?”

“呃……陛下。”

上官仪被诛,跟着一大批门阀贵族被打压。

世家刚刚露头,想要死灰复燃,掌握朝堂中枢,又被李治给无情的打压下去了。

至于武媚娘,虽然后位是保住了,但手下露头的一些人,也被牵连给打掉。

李义府被诛。

武顺死得莫名其妙。

贺兰敏之也因此失势。

武媚娘本人,也被打掉了气焰,不得不放低姿态,收拢爪牙。

从这结果看,最大的好处,依然是属于李治的。

“一件事,最后谁得利,谁就有最大的嫌疑。”

苏大为喃喃自语了一句,浓黑得眉头挑起来,向安文生道:“我当时也是当局者迷,陛下既然没有废太子的意思,怎么会动武后?”

安文生点点头:“说得不错,母凭子贵,子凭母贵。

陛下在太子身上花费了无数心血,就算太子病重,也依然疼爱有加,没有丝毫疏远的意思。

而且以陛下的身体,恐怕也再难有这般精力,去重新培养一位太子了。”

“所以陛下从开始,就没有真的想废武后……”

苏大为手指在篝火旁轻轻敲击着,如同演奏。

“若说演技,陛下才是影帝级的,他什么都不做,什么都不说,就让下面的人自己激动起来,一个个极不可耐的跳出来,最后被陛下一掌推平。

朝局重新洗牌平衡,短时间内,无论是世家门阀,还是武后,都只能乖乖做人。”

“是极是极。”

安文生抚掌道:“陛下果然不愧是太宗之子。”

他的话锋一转,又回到最早的议题。

“不过接下来,阿弥你打算怎么做?陛下再厉害,他这身体状况,咱们也得做长久之计,太子那边,你是否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