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大唐不良人 > 第一百章 与太子论政

大唐不良人 第一百章 与太子论政

作者:庚新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6:20:43 来源:笔趣阁

第二件,是李弘与李贤。

李贤虽然一边在看歌舞,但同时与身边的王勃低语,又暗指首席的李弘。

这给人的感觉,似乎在背后讨论太子,颇有些不礼貌。

多看几眼,苏大为突然记起来了。

王勃任李贤王府修撰后,某次李贤与其弟英王李显斗鸡,王勃为助兴而写《檄英王鸡》。

李治得知大怒,认为挑拨二王相争。

其檄中有言:“牝晨而索家者有诛,不复同于彘畜;雌伏而败类者必杀,定当割以牛刀。此檄。”

虽然,王勃是以挑拨二王相争而被贬,但其檄文最后写着“牝晨而索家者有诛、雌伏而败类者必杀”,分明有影射武后之嫌。

对着二王说这些,王勃被贬不冤。

但同时,李贤与李显一个斗鸡事件,就被李治敏感察觉到有臣子在其中挑拨。

那么太子李弘和其余的皇子呢?

苏大为可是记得很清楚。

大唐从李渊一直到李隆基,这其中宗室斗争,皇子相残的政变不断。

由政变成功夺权的共有三次:玄武门之变、神龙政变、唐隆政变。

失败的也有三次:李承乾谋反、李贤谋反、太平公主谋反。

仅有两个例外,一是李治继位时,没有发生皇子相残。

二是李弘与其余皇子,没有发生相残之事。

李治的确是宽弘之人。

至少他的人设,便是以宽宏仁慈示人。

而李弘……

那是因为太短命了。

如果李弘活得久一点,和其余皇子之间,未必没有流血之争。

苏大为暗自思索着。

酒宴过程倒还算平静,苏大为本着少说多听,一直默默观察着其他人。

最多的是观察太子李弘。

一直到近两个时辰,这场酒宴才告结束。

孙思邈和杨思俭等宾客和臣属,均向太子致谢,然后各自告辞。

苏大为刚跟着郭瑜等人走出宫,准备和其余卫率武士一起离开,没想到自后方匆匆跑上来一个小太监,在他耳边道:“苏副卫率请留步,太子有召。”

苏大为微微一愣,向身边的将士打了声招呼,跟着小太监走。

……

东宫又叫春宫,是一大片建筑群。

可以视为皇宫的微缩版。

这里麻雀虽小,肝胆俱全,同样有前庭,中庭和后庭。

后庭是太子的寝宫,前庭和中庭则是太子用来接见属臣,以及学习和议事的地方。

苏大为对别的地方都不太熟悉,唯独对太子的书房印象较深。

因为上次李治曾在这里,给他看那本《帝王略论》。

也是在太子书房里? 将他划到东宫臣属中。

这次太子李弘找他谈话的地方,同样是书房。

不知李弘是为了表示亲近? 还是父子俩心有灵犀。

“太子? 臣应召而来? 不知有何要事?”

苏大为踏入书房? 先对太子叉手行礼? 然后才有空略微打量一下。

和上次一样,书房并不奢华? 书架上堆了满满的书籍。

桌案上的摆设也和上次一样。

书房里除了侍奉的太监? 和记录太子日常言行的官吏,并无其他臣子。

看来太子是想与他单独谈话。

李弘此时正坐在自己的书桌后面。

桌前摆着文房四宝,左右手堆了半尺高的书籍和竹简卷帛。

桌家的铜炉正燃着熏香。

这香也是孙仙翁特地调制的,据说对身体很有好处。

李弘闻着这香? 味道在冷香中,有一丝沁人心脾的味道,这让原本因酒劲上头有些昏沉的脑袋? 清醒不少。

他抬头看向面前的苏大为,隔着白色飘缈的香气,这位被母后视之为兄弟的男人? 身形挺拔,身材异常高大。

就算在唐将里,也算是鹤立鸡群。

他的肤色黝黑,五官轮廓充满着坚毅。

特别是一双眼睛,黑中透着光彩? 眼神坚定? 予人一种值得信赖之感。

李弘起身拱手道:“叔叔不必多礼,这里没有外人,你就当在自家一样。”

苏大为连称不敢。

太子虽然没架子,但他可不能显得放肆。

“叔叔,请坐。”

“太子,召我来不知是?”

“是这样……”

李弘招呼着苏大为坐下,自己也随即入座。

他微微沉吟了一会道:“叔叔,母后常跟我说,叔叔是朝中少有的坦荡之人,而且为人正直,弘儿有些事不明白,想像叔叔请教。”

苏大为微微有些讶异,猜不透李弘是真有问题想请教,还是另有原因。

“太子请问,若我知道的,一定知无不言。”

“那就太好了。”

李弘的脸上露出一丝喜色。

“方才我在酒宴里,也曾向杨思俭和郭师他们请教,但他们都顾左右而言他,还有那个扶余丰,也是如此。”

苏大为脸上带笑,心中则是想:你是太子,那些问题,做臣下的哪敢随便开口。

方才在酒宴上,在《兰陵王破阵曲》之后,贺兰敏之犹未尽兴,向太子说再来个《秦王破阵乐》才好。

结果被郭瑜等人劝住。

《秦王破阵乐》属于大型歌舞,一是记录秦王李世民昔年起兵破敌的盛况,二是需要许多舞者和乐师配合,一般做为国宴和会见外国使节中的节目。

此乐在后世仍有流传。

苏大为也曾听过,一个据说是倭国正仓院收录的版本。

太子日常宴会,若用此乐,未免显得太过隆重。

李弘遂作罢。

不过顺势问了一个问题,就是太宗皇帝十四岁起兵,为何能每战必胜,所向披靡。

太宗皇帝胜利的原因是什么?

这种话题,别说郭瑜这种学者型的老师,就换苏大为,一时也不知如何做答。

所以郭瑜方才只能含糊过去,说些仁者无敌之类的面汤话。

李弘的问题一个接一个。

问完太宗的事,又向扶余丰问,他们百济为什么要攻伐新罗,又为何会输给大唐。

这种问题岂是三言两语说得清的。

涉及到深层的政治和利益博弈。

何况扶余丰这货也是个胆小贼猾之辈。

直接借口肚子痛,要出恭,借屎遁了。

他若真敢答,保不准明天李治一怒,能直接把这货发配到安西四镇去。

想起方才席间之事,苏大为暗自有些担心。

自己和李弘还不算太熟悉。

如果他问一些敏感问题,自己答还是不答?

正在思索着分寸问题。

李弘已经向他亲切微笑,一脸好奇宝宝充满求知欲的模样。

“叔叔,我常听老师说起大唐初创之事,一直很好奇,大唐因何而强,当时那么多割据一方的势力,为何独是我大唐能享有天下,叔叔可以教我吗?”

呃……

没有想得那么敏感,但也不是什么浅薄的问题。

李弘能提这个问题,显然有一定的思维深度。

苏大为看向李弘。

这个只有十三岁大的少年,因为过去常年生病,脸颊不像李治那样丰腴,显得有些削瘦。

可能因为喝了酒的缘故,他的脸上透着点红,两眼发亮。

不但亮,而且眼神清澈干净。

这双眼睛,就如白纸一般,充满着求知欲。

“太子,能告诉我,你为何想问这些问题吗?”

“因为……”

李弘的手下意识的抓起桌上的一柄灵芝。

那是一件由紫檀木雕刻的祥云状灵芝,拿在手里可以把玩,也可以充当镇纸,或者是挠痒痒。

李弘抓在手里,轻轻抚摸着,眼中透着一抹忧虑:“叔叔,我从小,就被所有人告知,我是太子,我将来是要继承父皇的基业,掌握这个国家。

可是我自小生在宫里,从未远行过。

虽然很多老师教我经义,教我道理,但……我真的不知道,外面是什么样子。

大唐,究竟是什么样子。

我唯一熟悉的只有身边的人,那些太监,还有大臣……

父皇和母后去洛阳时,让我监国。

可我每日就是听郭师他们念折子,还有六部的人来说一些我听不太懂的东西。

我……我有时,会觉得害怕。

害怕辜负了父皇的期许,害怕会令母后蒙羞,害怕会做错事……

我真的很害怕。”

苏大为有些惊讶的看向李弘。

没想到会从他的嘴里,听到这样的话。

他是太子,是武媚娘与李治的嫡长子。

从小就被定为大唐帝国的太子。

受到李治的喜爱,武媚娘全部的爱。

从小受到的就是帝国最好的教育,以储君来做培养。

按常人的想法,这样一位天子骄子,本应该自信。

本应该据有太宗和李治那样的大气魄。

但李弘在私下里,居然透露出这样的一面。

这种柔弱感。

苏大为先是吃惊,接着是没来由有生出一丝欣慰。

他的嘴角微微翘起,站起身向李弘道:“太子能这样想,已经具备有未来当一位好皇帝的潜质?”

“叔叔,此言何意?”

李弘一呆。

看眼前的苏大为一副笃定的样子,脑子有些糊涂。

他根本找不出自己有何优点来。

除了太子的身份,学识比不过郭瑜,带兵比不过苏大为。

处理政务,更比不上许敬宗这些人。

甚至每次说话,都会受到李治和武媚娘的笑话。

虽然是善意的。

但那也足以证明,他的见识,是多么得浅薄。

比起自己的父皇和母后,他简直如一张白纸一样单纯。

这样的他,对外面的世界一无所知,如何能管理诺大的大唐?

以前身体不好,许多问题,他实在没精力细想。

可是现在,经过孙思邈的医治,身体确实大为改善。

他也有精力,可以去想想以后,去想想未来。

“太子,我记得太宗曾对着朝臣说过一句话,叫做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太宗并不以自己九五之尊,天可汗的身份,便轻视天下百姓。

而太子方才能问出那些问题,以臣所见,太子已经具备有一个非常优秀的品质。”

“是什么?”

“那便是谦虚。”

“谦虚?”

李弘细细咀嚼着这个令他无比陌生的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