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大唐不良人 > 第一百一十四章 千头万绪

大唐不良人 第一百一十四章 千头万绪

作者:庚新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6:20:43 来源:笔趣阁

“你说吐蕃为何非要吞并吐谷浑?他们难道不惧怕我们大唐的铁骑吗?” 提着灯笼的唐军将领,转头后望。 灯笼中透出的烛火光芒,照亮了他的脸庞。 赫然是苏庆节。 他的五官原本就十分立体,此时被灯光映照,半明半暗,更显得鼻梁挺直,脸若刀削,唇若涂朱。 一双带着威棱的眸子,隐隐倒映着火光,明亮异常。 苏大为伸手拍了拍他的肩膀:“敌人要打我们,还用管他们为何吗?不过若真要说起来,就是一个贪字。” “贪?” “这些年,天气越来越暖和,以前只有在北地才能盛开的梅花,在长安冬月居然也能盛开,还有白鹤,你注意过没有,城外的河边,来了很多白鹤。” 苏庆节皱眉道:“这和贪有何关系?” “当然有关系了。” 苏大为揽过他的肩膀,两人肩并肩的向前行去,身后跟着一队身穿皮甲,腰佩横刀的卫兵。 “因为天气暖和,吐蕃人的粮食增多了,也才能增加人口,有余力去侵占土地,之前的象雄古国,还有雪山以南许多小邦国,都被吐蕃人侵吞了。 人的**是会随着地位不断提高的,当他们拥有十亩地,立刻就想拥有一百顷。” “你这说的……” 苏庆节看了他一眼,想了想笑道:“是这个道理,我现在从军,以前不敢想的,如今却也想争一争。” “想什么?” “和我阿耶一样,封公觅侯。” “哈哈,男儿何不带吴勾,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苏庆节停下脚步,灯光下一双眼瞳放大,略带惊异的看向苏大为:“这诗是你作的?以前没听过,倒也应景。” “呃,小时候有个道人从我家门前过,向我讨水喝,我看他可怜,就给他一勺凉水,还给他一个肉汤饼,道人见我聪明,就摸了摸我的脑袋,说:小郎君,我看你骨骼精奇,我这里有几本书,你想学吗?” 苏庆节听得入神:“难道他传你一身本事?” “咳,差不多吧,跟着他学过几本歪书,幼时也不懂是什么。”苏大为打了个哈哈想混过去。 嘴瓢了,一不小心,就把中唐诗鬼李贺的诗给剽了。 这不好。 年轻人,还是要讲武德的。 “刚才那诗……” “什么诗?没有诗,咳,也是那歪嘴道人教我的,不提这个了。” 苏大为挥挥手:“我们去检查一下衣甲。” 大军行进,后勤常需要十倍的人力才能跟上。 除了粮草辎重,衣甲兵器也是很大一部份。 好在现在大唐的畜牧业发达,骡马和牛车能解决很大一部份。 就算这样,一日行军也走不太远。 后世有人算过,宋朝时行军,一天差不多是三十里,如果极限速度,可以更快一点,但也快不了太多。 很大原因,就是受后勤拖累。 唐人要稍好一些,一天也不过四十余里。 如果军情紧急,抛下辎重,倍道兼行也是有的。 不过那种情况十分危险。 龙朔二年,铁勒道行军大总管郑仁泰和薛仁贵在天山讨伐九姓铁勒,听斥候说铁勒辎重在某地,遂率轻骑兵,昼夜北进。 结果越过沙漠,循着仙萼河搜索,却不见铁勒兵。 回来的时候,因为粮尽,所率一万四千骑,只剩八百人。 可谓惨烈。 虽然李治没有因此而降罪郑仁泰,甚至诏令郑仁泰为青海道行军大总管。 率将军独孤卿云等驻守鄯州,防备吐蕃。 但郑仁泰在龙朔三年年底,便薨于凉州官舍。 不能不说,和那次大败,有因果关系。 苏大为和苏庆节两人先检查了各营安营情况,军帐在广袤的地面上,排布如棋。 每帐每营之间,都要有固定的间距。 营与营之间,还要有营寨。 大军最外围,四面都要挖堑沟,设下鹿角、栅栏和望楼、箭楼,明暗哨。 数万大军,绵延十几里。 巡过一遍,已经花去不少时间。 但苏大为与苏庆节,却做得一丝不苟。 今时不同往日,过去在征西突厥、征辽东时,他们上面都有主帅,有大总管。 但此次从长安发兵,一直到吐蕃,相隔何止千万里。 这一路上,都是以苏大为为主,苏庆节为副。 他们要为这支军马负责。 一万余人上下,人数不算太多,但加上后勤还有牲口,依然是一个极庞大的数字。 苏大为忍不住叹道:“还是当年在天山南追击沙钵罗时轻松。” “那时候轻骑追击,沿路抢掠胡人的牛马羊群,自然不用发愁。” 苏庆节扬了扬灯笼:“在辽东时背靠新罗还有大总管他们安排后勤,也不用咱们超心。” “一万人马全盘负责,居然有这么多事,你说汉初韩信那个点兵多多益善,怎么做到的?” “到了。” 苏庆节灯笼提起,回了他一句:“我要知道,我就是兵仙韩信了。” 苏大为看到前方就是存放衣甲的营帐区。 执枪的兵卒守着入口,四周设了栅栏和箭楼、哨探,防备还算用心。 “这次营寨防卫谁负责的?做得还算不错。” “李辩和程务挺。” “难怪。” 光是唐军普通士卒的装备,就有铁胄、顿项、胸甲、披膊、裙甲、护臂、护胫、铁靴、蹀躞、水壶、水囊、火石、军工包、围巾、狐尾、横刀、内甲等等。 此外还有战马,还有干粮袋。 弓、弩、羽箭、旗,鼓、角号。 两人对着营寨兵卒对了今夜的口令,又对了印信,这才进去巡视一番。 过了小时个时辰,满意的走出来。 “战马那边还要看吗?”苏庆节意犹未尽的问。 “今晚不看了吧。” 苏大为苦笑道:“再看,只怕天都要亮了,我们回去歇息一下,明天再召集众将商量进兵方略。” 说着,压低声音道:“还要将虚张声势的那些人马,神不知鬼不觉的送走。” 出长安时,调拨的是三万五千余人马,诈称五万战兵。 其中两万多人,只是撑场面的。 出长安后,要悄然撤走。 苏大为的先锋军,实则只有一万余人,先行增援吐谷浑。 就这一万余人,其后勤也需要各州府一起配合才行。 真正的大军,只怕要等到来年春耕之后。 李治和朝中的那些军功重臣,自然也不指望靠苏大为这支人马能灭掉吐蕃。 但求虚张声势,令吐蕃迟疑,迟滞吐蕃消化吐谷浑的土地、战略资源。 为明年的决战做准备。 大唐皇上下决心毕其功于一役。 一战灭掉吐蕃这个桀骜不驯的小弟。 这样天皇李治才能风风光光的去泰山封禅,对神灵和祖先称功。 “成,那我回自己营帐了,明日议事你再叫我。” 苏庆节话音未落,陡然神色一变。 脚下土地发出震颤。 一大片泥土隆起,紧接着一头异兽从地下钻出。 “不好!” “保护将军!” 跟随苏大为和苏庆节的卫兵纷纷拔刀出鞘,同时大声示警。 附近的箭楼上,箭手已经张弓搭箭,对准地面。 苏庆节忙大声道:“别紧张,是白头,是我家的白头。” 说着冲上几步,张开双臂护住。 泥土中,只见一头身长不到一米,高大约四十厘米左右,白头灰背的獾类猛兽钻了出来。 它身体皮毛松弛而粗糙,身体厚实,头部宽阔,看不出耳朵。 只有一个平钝的大鼻,异常醒目。 见到苏庆节,白头甩了甩脑袋,藏在灰白毛发里的细小眼睛,发出亮光,仰头发出一声略带欢快的鸣叫。 苏大为做了个手势,四周哨塔和箭楼上的士兵这才放下警戒。 拔刀的卫士,忙鞠躬行礼,退开几步。 “狮子,你怎么把白头也带来了?” “我让它留家里的,谁知它什么时候跟上来的。” 苏庆节亲热的抱了抱白头,又摸了摸它的鼻子。 白头伸出粉红色的小嫩舌在他掌心舔了舔。 “跟上就跟上吧,我听说吐蕃人也收集了不少诡异,到时你我都要注意一些。” 苏大为说着,踏了踏脚下的土地,转头向身边的卫兵道:“通知程务挺他们,对地面和空中,也要增加暗哨和防务。” 苏庆节搂着白头讶然道:“有必要吗?这里可是大唐的土地,有哪个不开眼的,敢冲撞兵营?” “平时即战时。” 苏大为缓缓道:“如果,吐蕃人有心,真的派诡异夜间偷营呢?” 想想白天那个吐蕃使者,突然化身魔獒的情景,苏庆节心中一凛:“是这个道理,小心无大错。” “总管!” 一名兵卒从营帐通道间快步跑上来,在十步外站定,向着苏大为叉手道:“营外有人求见,指名说要见总管。” 兵卒身上戴着红色臂袖,背后还插着三角令旗,是用于各营之间传递消息的传令人员。 “来者是谁?” “他说他叫叶法善。” “叶法善?” 苏大为愣了一下。 苏庆节忍不住道:“你约了这个叶道士?” “我是约了人,但是没约他。” 苏大为摇摇头:“我先去见见,你去休息吧,有事我会通知你。” “成。” 苏庆节拍拍白头的脑袋,带着它向自己营帐而去。 大约一顿饭的功夫,苏大为在自己中军大帐中,接见了来自长安的叶法善。 “叶道长一向可好?” 苏大为简单的寒喧后,便直奔主题。 “叶道长从长安一路追过来,不知有何要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