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大唐不良人 > 第二十八章 沙场秋点兵

大唐不良人 第二十八章 沙场秋点兵

作者:庚新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6:20:43 来源:笔趣阁

帐内的气氛渐渐热络起来。

苏大为微笑着听着众将聊些骚话,待到差不多了,他轻声咳嗽了一下,将众的注意力拉回到自己身上。

“时机差不多成熟了,我有一种预感,吐蕃人的主力离我们很近了,也许,大战就在这几天,大家要做好准备,战略上可以藐视敌人,但战术上,我绝不容许有任何差池。”

“是。”

被苏大为一说,众将顿时凛然。

苏大为一改之前的懒散,坐直身体,双手放在膝上。

“那么今日,就当大战前最后一次军议,也是我为前总管,为大家做临战前的动员。”

听苏大为说的郑重,所有人都挺直了腰杆,摒息凝神,等待苏大为继续说下去。

“诸位,还有军中众袍泽,这半年时间,咱们翻过崇山峻岭,经过流沙大河,也跋涉过沼泽泥泞,更攀过艰险陡峭的大非川,前面还有咸湖,有乌海,有巴颜喀拉,有巍巍昆仑,有绵延的大雪山,数不尽的冰川在等待咱们。

为什么?

谁能告诉我,我们为何要到这来?”

帐内一时静默。

苏大为的目光扫到安文生的身上:“方才文生说,长安好,河西好,好酒好肉,美艳胡姬,有丝竹之乐,胡旋之舞,为何要来这种苦寒之地,与吐蕃人作战?”

苏大为的话音过去,坐中李谨行第一个伸手道:“别人我不知道,我来这里,就是为了立军功,好男儿当为国征战,马革裹尸,况且……况且那些吐蕃人,居然敢令人假冒我,去欺骗总管,这仇,我是仇下了。”

他的相貌堂堂,平日做事也稳健,但这一下提及吐蕃人,颇有一种咬牙切齿之感。

郭待封在一旁笑道:“打住,李谨行,咱们千里迢召来这里,可不是为私仇。”

他说着,向苏大为抱拳道:“总管,还有各位将军,方才总管说得好,长安有美酒,边塞有胡姬,若是能安心经营河西的生意,大家谁不愿意在长安享受富庶,何苦跑来这里风吹日晒。

还不是因为吐蕃人的狼子野心。

若吐蕃安心在他们的高原放牧,只要臣服于大唐,我们也不屑于对他们用兵。

可这伙吐蕃人,当年靠着向太宗求娶文成公主,凭着与大唐翁婿之国的关系,得到技艺传承。

在长安,每年有数以千计的吐蕃贵族,学习咱们的政治、经济、文化、农学、兵法。

就连他们所谓名将论钦陵,也曾入长安求学。

他们靠着大唐变强,犹不满足,居然私下吞并吐谷浑,违抗陛下的旨意。

其人其国,狼心狗肺,欲壑难平,若是不出兵阻止他们,恐怕要不了几年,他们便会在消化完吐谷浑后,出兵入蜀,进而威胁关中。

所以,这一仗非为私仇,而是为家国利益,不得不战。”

苏大为点点头,目光扫向其余将领:“大家还有有别的看法吗?”

王孝杰道:“没别的想法,就是想想有些不忿。”

“哦,为何?”

“前几日与吐谷浑那些顽抗的部落交手,他们其中有些用的吐蕃兵器,战后我捡来一看,刀、剑,还有箭矢,虽然有些西域的制式,但至少一多半,都是咱们大唐的东西,特别那箭的制式一模一样。”

王孝杰本身就是箭术名将,说起弓箭,犹为气愤。

他一拍大腿:“哪有学生学了拿这个欺辱老师的!河西,是大唐花了无数心血才挣回来的,吐谷浑,也是我们大唐的藩属,吐蕃人究竟想做什么?他们学我们,又背叛我们,不把这伙人打趴下,打服了,难消我心头之恨。”

阿史那道真在一旁击掌道:“说得不错!吐蕃、吐谷浑都是大唐的属国,吐蕃背叛了大唐,还想染指大唐的河西之地,不把他们打服了,以后其他的属国如何看大唐?”

苏大为伸手拍了拍他的肩膀,目光一转道:“崔器、仁贵、还有李博、玄策,你们怎么看?”

崔器拱手道:“我与孝杰、阿史那道真将军看法一致。”

薛仁贵在篝火前手并不闲着,正在弯折一根柘木。

这是他的习惯。

每次有闲遐时间,必然亲手制弓,也算是一种减压方式。

唐人弓箭有四种制式,一为长弓,二为角弓,三为稍弓,四为格弓。

其中长弓用桑柘制,是步兵所用,射程较远。

骑兵用角弓,以筋角复合而成,骑兵用。

稍弓是短弓,利近射。

格弓是彩饰之弓,仪仗用。

薛仁贵手里在做的,是步兵所用长弓。

他天生神力,在马背上,能开苏大为送给他的那张宝弓,寻常的角弓在他手里只觉得太轻。

听到苏大为的声音,他恋恋不舍的把目光从桑柘木上移开,轻叹道:“当年与我妻在田间耕种时,一有闲时,就亲手制弓,吾妻为我缝补破烂衣衫,不觉已过了快三十年。”

说完,他看向苏大为目光转为坚毅:“我说不出太多大道理,只知道一件事,吐蕃人在河西用兵,让无数大唐好健儿,不得不背景离乡,来这里守护我们的边疆。

仅凭此一点,我们就应该教训吐蕃人,让他们懂得对大唐应有的恭敬,让无数大唐健儿,能在完成戎守后,按时回乡。”

没想到薛仁贵这个铁汉一般的人心里,也有这样一份柔软。

苏大为向着薛仁贵点头道:“善!”

目光转到李博和王玄策二人身上:“你二人,有何看法?”

王玄策手摸着络腮胡须,一张脸庞在火光的映照下,微微泛红。

“我去过吐蕃。”

所有人的目光看向他。

“贞观二十一年,我第二次出使天竺,使团遭中天竺阿罗那顺的人设伏,只有我与副使二人身免,我个人荣辱事小,但事关大唐的尊严国体。”

王玄策的声音渐渐提高:“使团即代表大唐,为报阿罗那顺辱国之仇,我向最近的吐蕃和勃尼征召仆从军,借得仆从兵数万,挥师直下天竺。”

他停了一停,好像要平伏激荡的情绪。

然后才接着道:“也就是那一次,我进入吐蕃的王城逻些,见到吐蕃赞普,那是个很威严的人,他们吐蕃擅于用宗教来统驭人心。

赞普身边坐有高僧大德,还有各种高原的教派,就像是众星拱月一样围着吐蕃赞普。”

苏大为看着王玄策,所有人都看向他,等待他的下文。

“在率兵出征前,我亲眼看到,吐蕃人以活人献祭,将一个妙龄少女送往祭台,当众将其剖心斩首,又用其人骨做念珠,以头颅做酒器,以腿骨,做鼓槌,以人皮,做画。”

这番话说出来,帐中众将,只觉得寒意大盛。

战场上虽然早已见惯了尸体,但似这种以活人献祭,以人骨人皮做器物之举,那得追到春秋战国之时。

战国之后,中原已经很少见到这种野蛮的行为。

更别提一国之主,当众做这样的事。

“吐蕃人这是用巫教来蛊惑人心?”李博在一旁问。

“并不全是。”

王玄策肃然道:“古象雄的蛮荒,雪域部落的原始,令他们还保留有一些野蛮兽性,用宗教祭祭之名,恐吓治下之民,但最重要的是,他们要献祭给诡异。”

诡异?

此话一出,大帐仿佛寂静了一瞬。

只听到王玄策的声音袅袅升起:“我也是事后才知道,吐蕃军中多异人,还有半妖诡异。那些献祭的少女,乃是吐蕃王族与诡异一族订下的契约。”

“什么样的契约?”

“诡异帮他们杀敌,他们向诡异提供所有需要的血食,双方互为寄生。”

“这……”

“这在大唐不可想像。”

“天可汗是人王,是天子,普天之下,莫不臣服,包括诡异,都得向秘阁李淳风低头,保持低调蛰伏,大唐才允许他们有片刻喘息,否则天子一怒,伏尸百万,哪怕是诡异,在今时今日,也难当天可汗之怒。”

“但是吐蕃不一样,这里原始、蛮荒,这里还有大量的诡异,有用百姓血食献祭给诡异的蕃邦蛮王。”

王玄策深吸了口气道:“若是让吐蕃得势,非止雪域之民,只怕我大唐百姓,也要沦为他们向诡异献祭之血食。”

“岂有此理!”

一直低调的崔器狠狠一拳捣在地上:“焉能如此!”

做为天朝上国,大唐武德充沛,威压海外。

心气之高,历朝历代都罕见。

听到吐蕃人以百姓为血食,与诡异达成协议。

这种行为,在场所有人,都深为不耻。

一时议论纷纷,群情激愤。

待这股怒气渐渐平息,苏大为以目光示意了一下。

李博轻咳一声,将众人的注意力拉到自己身上:“方才朝散大夫说的,我也有所耳闻,不过这里,我还有一些别的看法。”

“嗯?”

“与吐蕃作战,不仅是为国体,也不仅是为了河西健儿,为了维护大唐的宗主国身份,为了保护大唐百姓,还是文明与野蛮之争,更是事关大唐根本利益之争。”

“何谓根本利益?”

“所谓根本利益,乃是一个字,钱。”

李博笃定道。

阿史那道真腰背一挺,安文生张开微眯的双眼。

崔器侧头向李博看去。

包括李谨行、薛仁贵、郭待封,王孝杰等,都纷纷向来投来探询的目光。

哟嗬,说到钱我可就不困了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