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大唐不良人 > 第五十九章 关山月

大唐不良人 第五十九章 关山月

作者:庚新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6:20:43 来源:笔趣阁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叫胡马渡阴山。”

“总管,你念的诗我从未听过,是总管所作吗?”

一个温和而淳厚的声音,从身后传来。

声音很好听,只是略带边地口音。

苏大为头也不回的道:“不是说不让你们跟来的吗?”

“呃,属下担心总管,故此出来看看,还请总管莫怪。”

说话的乃是李博。

他与苏大为名为下属,实为家臣。

不光李客拜苏大为为师,李博全家也一直住在苏大为家的宅子里,交情自然分外不同。

苏大为沉默了一下,方才开口道:“这首诗不是我作的,是一位叫王昌龄的诗人。”

“王昌龄?”

李博微褐的眼睛微微一眯,心中却暗道:能作出此等诗来的,必有军旅经历,而且名气不会小,怎么从未听过此人。

他随即又想到:此必是总管假借托名。

实际上跟着苏大为这么久,经常能从苏大为的嘴里听到一些惊奇的话语。

有时是脑洞,想法天马行空。

有时,却是一两句诗,虽不全,却都是能流传后世的经典之作。

唯一令李博奇怪的是,这些诗的风格和心境截然不同,如果是同一个人写的,那可就太厉害了。

可要说不是苏大为作的,却也未曾在别处听过这些诗句。

李博本人饱览群经,见识不凡,几番推敲后,便认定是苏大为借故托词,想要藏拙。

“锥立囊中,其利自现,总管的才华,掩藏不住的。”

他心中暗暗想着。

至于苏大为为何明明有诗才,却要故意说成是别人所作,原因他却想不出。

“王昌龄出自太原王氏,自幼聪颖,曾赴河陇,出玉门,见识过边塞风光,所以才能作这等雄浑诗作。”

李博听得入神,下意识问:“世间竟有此等人物,却不知总管如何识得此人?”

“呃……”

苏大为舌头一突,想了想道:“我与骆宾王、卢照邻等人有旧,所以认识。”

见鬼了,就随口一说,没想到李博会刨根问底。

王昌龄还得几十年后再出世,再问下去,只怕就对不上了。

“不说这个了,你且去,让我静一静。”

苏大为仰头看着月色,脸上流露出一丝怅然之色。

李博却没走,他转头看了看不远处营帐巡守的兵卒,还有匆匆离去的薛仁贵等人,小声道:“总管是想聂苏小娘子了?”

苏大为不答。

看着月光,想着离家已经快一年了。

从麟德元年,到如今麟德二年。

说不想,那是假的。

才刚成婚,还未尽享鱼水之欢,天子一道旨,便披甲上阵。

相思相望不相见。

此情最是断人肠。

平日里忙于军务,没有一刻停歇,唯有到此刻,突然松懈下来,万般思念涌上心头。

难以自抑。

“总管,依你看,这仗还要打多久?”

“打多久?”

苏大为低头看向他。

“若按当年文成公主的路线,过了大非川,还有乌海,有那录驿、暖泉、烈谟海、过海、巴颜喀拉山,渡牦牛河,经玉树,过唐古拉山查吾拉山口,到藏北那曲,再过羊八井,方到逻些。”

苏大为苦笑一声:“你说还要多久?”

“这……”

李博先是一愕,继尔也是苦笑起来:“不光总管思念家人,我这心里,也想念客儿了。”

“同是天涯沦落人。”

“咦,总管又是一句经典之语,不知此句出自……”

“别问了,让我安静一会吧。”

苏大为哭笑不得的道:“真的,我想静静,大非川的仗是打完了,但乌海的仗,才刚开始,此去不到百里,便是吐蕃人的乌海防线,吐蕃大相禄东赞,拥兵十五万,坐镇乌海。雪谷的战报,最快明日可能就会送到他的帐前。我们,松懈不得啊……”

李博脸色一肃,叉手道:“总管明见万里。”

苏大为看了看他,忽然想起李博久历边外,对吐蕃和西域之事,只怕比自己还要熟悉许多。

不由失笑道:“你是怕我沉溺于方才的情绪里,故意引我说话的吧?”

李博脸上露出一抹恰到好处,被人看破的尴尬,拱手道:“总管经历之多,心境之强,自然不需要我画蛇添足的。”

“有心了。”

苏大为伸手拍拍他的肩膀:“我没事,真的,就是有点思念长安,想小苏,真希望这场仗,能快些结束,想回到长安……”

“希望打完吐蕃后,大唐四夷能真正安宁。”

“我也希望。”

苏大为仰天叹息,再次凝望向月光,思念着聂苏。

口中不觉吟道:“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总管,此诗是何人所作?诗名是什么?”

李博大惊失色,失态一把抓住苏大为的手:“绝作啊,绝作,此诗气魄,非同小可!莫非也是方才那王昌龄作的?”

“咳……就算是吧。”

“是就是,怎么还有就算是?”

李博在别的方面,都很灵活,唯独在这寻章摘句上,却异常执着。

拉着苏大为的手,一个劲的追问。

苏大为好不容易培养起一点情绪,被弄得荡然无存。

他总不好意思说,这首“关山月”,是我抄你儿子的儿子,你孙子李白的诗吧?

是的,与李博李客相处的这些年,他突然有一天一道灵光闪过,记起李白之父,正是李客。

而李客之父是李博。

自己是李客的师父,如今文抄公抄到李白头上,还被李博抓住追问。

这特么……

昏暗的地堡。

一名身披斗蓬的男人,跟着前方的兵卒,摇晃着走入地穴中。

四周的甬道石壁灯影闪烁。

隐隐可以见到,甬道中,每隔十步就站着一名兵卒,守备森严。

斗蓬男人并不言语,沉默着跟着领路人继续前行。

直到盏茶时间以后,他终于被带入到一间石室中。

“人带来了吗?”

从里面传来含混不清的声音。

一如石室中的灯火在摇动。

又像是某种即将逝去的生命,脆弱得只需要一口气,便可吹灭。

“见过大相。”

斗蓬男子以手抚胸,以吐蕃人的礼见,参拜高坐在胡床上的吐蕃大相禄东赞。

烛光下,禄东赞的脸色很不好。

准确说,是一种病态的惨白。

看上去,仿佛壁上的烛火,时日无多。

斗蓬男人阴影下的双眼微微一闪,似乎有些意外:“大相,你的脸色……”

“摘下斗蓬,我不喜欢和看不见的人说话。”

禄东赞咳嗽了一声,声音沙哑。

但他的语气,依旧是平静的,平静得好像是冬日纳措冰湖中的水,不见一丝波澜。

男子伸出手,轻轻将斗蓬摘下,露出一张年轻,并且俊美的脸庞。

鹤郎君。

石室内的气氛一时沉凝。

禄东赞眯着眼睛盯着他,目光中,有难言的复杂意味。

“你,还有北斗,你们失约了。”

鹤郎君无言以对。

禄东赞继续道:“按你我约定,原本应该在雪谷出手,替我们除掉唐军里的异人,但你们没有做到,以致我国在雪谷大败,这个损失太大了。”

他的声音依旧是平静的。

但一旁熟悉他的亲卫,却忍不住向他悄然看去。

大相的声音,就像是冰层下的暗流。

那里面,有难以想像的怒火。

但大相仍然在忍耐。

从卫兵的角度看去,甚至可以看到禄东赞眼角微微抽动,脸庞肌肉的每一丝颤动。

身为诡异的鹤郎君,自是将这一切看得更加仔细。

“大相,并不是我们不按约定行事,而是出了一点意外。”

“什么意外?”

“是荧惑,荧惑星君的人,拦住了我们,我们甚至出手较量了一场,彼此都死伤惨重。”

鹤郎君抬头,那双幽深的眼眸里,闪过鸠婆的模样。

那该死的老妖婆,在关键时刻,居然阻止自己。

“我讨厌这该死的借口。”

禄东赞的声音冷冽如刀。

“无论有何理由,你们的失约,致失吐蕃在大非川南大败,损兵十万,这笔帐,我会跟你们北斗算一算。”

听到禄东赞的话,鹤郎君干笑了一下:“大相,其实雪谷的损失,未必不能找回来。”

“什么意思?”

禄东赞眼睛微微一张,旋即又眯起。

从他那张苍老又苍白的脸上,闪过狐疑之色。

“虽然荧惑与我们的人作过一场,但我们双方也达成了一个约定。”

“约定?”

“荧惑的意思是,不能在大非川动手,这里离唐军大营尚近,就算打掉大唐这一万人马,对大唐来说,实在是九牛一毛,不能打断他们的脊梁。”

“哦?”

这话,似乎引起了禄东赞的兴趣:“说下去。”

“荧惑并非不恨唐人,他的意思是,要么不做,要做,就做大一点。”

“如何大一点?”

鹤郎君脸上闪过一抹尴尬:“他说,若能将河西唐军,和唐军援兵主力一起引出来,他愿率麾下诸诡异,与大相围猎于雪域。”

“荒唐!”

禄东赞原本慵懒无力的靠着胡床,此时一下子坐起,犹如发怒的狮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