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大唐不良人 > 第九十五章 疫情

大唐不良人 第九十五章 疫情

作者:庚新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6:20:43 来源:笔趣阁

“秘阁李淳风预言两三年内,会有荧惑守心……天象大变!”

“这……这是真的?”

李博与安文生俱都是面色一变。

李博甚至脱口道:“每逢天有异象,必有应验之处,莫非……朝廷有人将此天象推在总管总上?”

安文生正摸着自己肥厚的下巴,闻言微微眯起的细长眼眸一下子绽开,露出震骇之色:“休得胡言!”

“并非胡说。”李博面色凝重道:“我昔日在都察寺曾查阅大唐秘档,知道一件事。”

“何事?”

“昔年秦王李世民,你道他为何要发起‘玄武门’之变?”

“那不是因为建成和元吉逼迫太狠,谋对秦王不利?”安文生眉梢拧动,此事他做为贵族门阀,知道的内情远比普通人要多,自然无法相信,李博说的什么天象之事。

所谓天象,那和无鸡之谈有什么区别?

“安郎君,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李博叉手道:“我读过秘档,在玄武门之变前,长安现‘太白经天’异象,有人言主应在秦王,为此,高祖传召秦王,当时在御前,高祖实已动了杀机,但不知为何,最终却没有动手。秦王逃得一难,回去后,知道大祸不远,立刻召集天策府文武诸将,最终决定拚死一搏。”

“这……”

安文生一时瞠目结舌。

他师从袁守诚,对于大唐数十年来的天象星变了如指掌,知道李博所言不虚。

在玄武门之变前夜,确实发生过“太白经天”之事。

如今秘阁李淳风又奏报说天将大变,岂能不令天皇天后担心。

天象,必有所应之险。

必有所应之人。

该不会……长安真有人想用阿弥来背这口锅吧?

如果是别的借口,什么党争,皇子夺嫡之类,安文生还未必这么相信。

但扯到玄虚的星象,这在大唐,上至帝王,从高祖太宗,到当今天皇天后,贩夫走卒,谁人不信?

这种是完全没有道理可讲的。

“阿弥,若真是如此,恐怕真的得做好准备了。”

安文生不觉自己的额头已经渗出了冷汗。

他向旁边的香炉看了一眼,看到那支线香已经燃烧将尽,忍不住道:“若不然……”

“不对。”

苏大为突然开口。

“什么不对?”

“不是星象的事,荧惑守心还要数年之后,眼下的灾情却是实实在在的。”

苏大为将那些秘档一一找出,指着上面道:“从贞观年间开始,大唐各州瘟疫频繁,几乎每两年发生一次。”

《旧唐书三十七.五行志》记载永淳元年六月的一场瘟疫:“关中初雨,麦田涝损,后旱,京兆、岐、陇螟蝗食苗并尽,加以民多疫疠,死者枕籍于路。”

据史载,大唐瘟疫始于贞观十年(636年),终于大顺二年(891的年)。

其中冷暖,只有大唐朝堂上下自己知道。

华夏族自古便是一边流血战斗,一边不放弃生产建设的种族。

从大禹治水,到大唐兵灾、水涝旱灾、蝗灾、瘟疫,唐人无日不战。

那都是一边和敌人斗,一边和老天斗,一边还要在后方抓紧搞生产,创造出巨大的帝国,以及辉煌灿烂的文化,辐射整个东亚。

千百年前如此,千百年后,亦如此。

苏大为喃喃的道:“不看这些秘档,我都不知,原来这些年大唐是如此艰难……不简单,不容易!”

“我的总管!”

李博在一旁跺足道:“香烧完一支,只剩最后一支了。”

他一边换上一支香,一边焦急道:“现在岂是感概朝廷灾情的时候,当断不断,必受其乱啊。”

苏大为摇头道:“灾情是真的……太常寺太医署掌管全国医疗卫生工作,殿中省沿药局为帝王进行诊疗。太子左春坊药藏局主要负责太子日常保健。太医岁给药以防民疾。还有《医疾令》规定:诸医针师,医临,医正量其所能,有病之处,遗为医疗。”

李博和安文生一时不知该说什么好,都这个时候了,苏大为还在关心这些没用的。

“并不是没用的事。”

苏大为仿佛看出二人心中想法,指了指桌案上的圣旨:“陛下旨意,让我在巴蜀防疫抚民,疫情,确实是真的,去岁蜀中大疫,波及汉中和巴中之地,当时因瘟疫病死者,至少四万户……”

四万户,有多少人口,自不必说。

这对大唐,是巨大的损失。

简直是在身上插一刀放血。

苏大为此时忽然明白,为何他知道的那个历史,数年之后,大非川之战,大唐派薛仁贵为逻些道大总管,率郭待封出征吐蕃时,唐军的动员能力会衰弱那么多。

只能出动区区五万兵,其中还有一部份是辎重兵。

没有民啊!

大疫之后,益州疲弊,哪有余力去支撑大军。

而光靠河西一地,本身要支撑安西都护府的给养就不容易了,还要负担大军,那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他更想到,之前诡异刀劳代表荧惑星君与自己谈判,曾说漏嘴,说了荧惑星君认为数年后,大唐必定会衰弱。

莫非也和天象有关?

巧了,刚巧李淳风测得的结果,也是数年后“荧惑守心”,与诡异的荧惑星君名字对上。

难道说,数年之后,会发生诡异暴乱?

做为后世的人,苏大为当然知道,所谓“荧惑”,指的是天上的火星。

在古人眼里,观察到火星逼近地球,被认为是大凶之兆。

“陛下与武后刚泰山封禅便出现这等灾情,自然需要派能吏去镇抚地方,防治灾情。”

苏大为拍了拍这些秘档:“我所看秘档,已经有数州出现疫情,连孙老神仙都带着他的太医院学生,奔赴各州施救。”

说到这里,苏大为的思绪仿佛跨越了千百年,直达到后世的某年某月:“救济斯民,是每一位大唐人的责任,这个世上,应该没有人比我更懂瘟疫了。”

说来有点点自豪,他在那个时代,也曾经历过08年金融风暴,13年**,乃至19年新冠。

虽然也没什么好吹嘘手,但是对于瘟疫,他敢肯定,整个大唐,不会有人比他更了解。

就光一个戴口罩的问题……咳咳,千百年后,还有大美丽国争论不休。

但如果在眼下这个时代,苏大为振臂一呼,光是戴口罩、勤洗手、保持通风空气流通,便不知能救多少人命。

虽然瘟疫也分很多种,但只要不是埃博拉那种无解的,最厉害也不过是肺鼠疫和新冠了吧。

几千年后人类与那场瘟疫的战争,他可是亲身参与的。

安文生和李博两人都被苏大为的表情弄得快疯掉了。

“不是……你哪来的自信?”

“就连孙老神仙都不敢说能治得了瘟疫,你说你……”

“不必多说,我相信陛下与武后都是出自一片公心,何况我本就是武后的人,她不会坐视我出危险而不给任何提醒。”

苏大为深吸了口气道:“若为救治疫情,我责无旁贷,哪怕不能回长安献俘称功,也不要紧。”

武媚娘,是绝不会放任他不管的。

这点自信,苏大为还是有的。

这世上,只有李治可以治他苏大为,但只要不是谋逆重罪,李治不可能动手。

武媚娘也不会看着好端端的,折损苏大为。

毕竟,这么多年下来,在天皇陛下的两眼盯住下,武媚娘手中真的是没什么势力。

以前唯一亲近一点的李义府废了,许敬宗也因年老致仕。

引武顺入宫,结果变成与她争宠。

如今武顺已死,贺兰敏之也死了。

这条线也废了。

可以说,环顾大唐,武媚娘除了太子李弘,唯一可以倚仗的,便是苏大为。

若天皇李治,真的哪天重病不治,太子李弘登基。

有苏大为和没有苏大为,那完全是两种结果。

苏大为若在,凭他在军中的威望,便足以给武媚娘和太子李弘极大的安全感。

何况苏大为身边,还有一大帮心腹将领。

未来,皆可成为大唐军中的中流砥柱。

“陛下和武后还要用我。”

苏大为目视安文生和李博道:“我有用。”

这话出来,令安文生和李博也无言以对。

苏大为说的是对的,他确实是有用。

就怕是太有用,而引起陛下猜忌。

不过……

现在灾情确实,那么此事当不是假的。

或许,朝廷真希望苏大为在巴蜀之地发挥作用,也权当在地方历练呢?

这也不是没有过先例。

“总管!”

帐外突然有人压低声音呼喊。

声音里,透着一丝急切。

“是九郎吗?进来。”

苏大为认得那是南九郎的声音。

之前南九郎一直在长安,后来苏大为征吐蕃感觉需要人手,才把他召到身边。

但一去一回,等南九郎到达,已经是攻打逻些的尾声。

“总管。”

南九郎掀开帐帘,视线先扫了一眼,然后小步进来,鞠躬叉手向苏大为行礼。

感觉他神色有异,苏大为诧异问:“九郎怎么了,出了何事?”

“总管,我……我该死。”

南九郎突然给苏大为跪下,双手撑地,以头触地:“有一件事我一直瞒着不敢同总管说,但是……现在不能再瞒了。”

“何事?”苏大为浓黑的眉头一挑,盯向南九郎。

一旁的安文生和李博也是面露惊讶。

他们知道,南九郎当长安不良人是苏大为召的,跟着苏大为多年,可以说是心腹。

从没见过他如此。

“长安……聂苏小娘子……我和,和一帮兄弟,曾想带小娘子出来,但……失手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