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大唐不良人 > 第九十九章 巴山蜀水

大唐不良人 第九十九章 巴山蜀水

作者:庚新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6:20:43 来源:笔趣阁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怀酒长精神。

唐.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斗转星移,距离征西大军拔营回长安,已过去半月。

李博跟着苏大为,仅带着数名亲卫,独自起行,先是到了大唐在剑南道设的驿站,得到驿丞和当地土人指引,又花了数日功夫,翻山跃岭方才到了此行的目的地。

黄安县。

黄安县在后世四川省剑阁,属唐时剑南道,普安郡。

至于朝廷究竟是想收拾苏大为,还是有重用,此时也有了答案。

当苏大为到达黄安县第一眼看到的是满目苍荑,数十里缈无人烟,只剩下空落破败的茅草屋。

光看这些,与大唐长安的繁华,完全是两个世界。

实在难以相信,如今的大唐灭国无数,拓土万里,但是在大唐的疆域里,竟然有这样的存在。

一个年轻的县丞在本地衙役的陪同下,迎向苏大为等人,拱手道:“黄安县之前有户六百余,有丁三千二百二十一人,如今十不存一,皆因前岁大旱,去岁又有涝,今年又有蝗灾征兆,光这些也就算了,又有疫疠之疾。”

他停了一停道:“我与剑南道都督府法曹狄郎君议过,此事非得苏郎君才能办得,朝中圣人也有此意,所以……”

他向着身后近乎废墟一般的黄安县一指:“如何防疫,如何救济斯民,如何防蝗灾,我等皆赖苏郎……苏县令活命。”

苏大为向他所指的方向看一眼,目光又重新落到县丞的脸上,带着一种似无奈,似想苦笑的神色:“没想到在这里又遇见故人,明郎君,怎么也来了这里?”

李博顺着他的话,向眼前的县丞仔细看了看。

果然是昔年长安的明崇俨。

三年过去,他的身量完全长开,与之前的少年稚气大不一样。

颇有雄姿英发之感。

可惜,这英俊的盛世美颜,如今在这鸟不拉屎的残破黄安县中,也变得憔悴许多。

“我?还不是……你应该知道。”

明崇俨话说到一半,突然话锋一转:“苏县令今天刚来,我先带你看看黄安县的全貌,我比你早来一月,但这里的条件实在太差,我也不知该如何着手,最近都是带着这几名衙役尽量维持本地秩序,缉捕盗匪,但仍禁不住剩余的百姓四散逃命。

若是苏县令再晚来半月,只怕黄安县都不存在了。”

他一边说,一边在前头引路,说到此处,脚步微微一缓:“苏县令,应该也是和我一样的任务吧?”

“什么?”

“没事。”

明崇俨头也不回的,继续带着苏大为和李博等人,巡视他们的“领地”。

苏大为在心中暗自想:明崇俨到此处,算不算被贬?之前据说武媚娘颇为器重他,但为何也发配到这里来了?还真是巧了,莫非这黄安县另有内情?

李博不知苏大为内心想法,他落后苏大为半个身位,心中暗自寻思:如此艰苦条件,也不像是下来历练啊,莫非还是贬?对了,之前路上听苏郎君吟的那首诗,什么‘巴山楚水凄凉地’,不像是好话头,真是令人不安呐……

沉默中,花了大半日的时光,将全县转过一遍。

苏大为看到,当地剩余百姓不多,都是些老弱病残,而且一个个面有菜色。

不少人是紧闭家门,在自家茅屋中不肯出来。

而鼻中嗅到隐隐的草药味,似乎说明疫情并未远离。

“年轻人能逃的都逃了,他们逃入山林,逃向附近的县郡,但朝廷严令本县的人不许入其他县郡,所以这些人最后都流入山林,入草为寇,还有些和山中土人混在一起,时常劫掠各县,剑南道都督府法曹为此连下数道公文,但令不能止。”

苏大为正在思索着,闻言道:“这剑南道都督府法曹莫非是……”

“狄仁杰,你的旧识。”

苏大为不由哑然。

明崇俨、自己和狄仁杰,这三人,没想到会在这巴蜀之地,聚到一起。

冥冥中,总感觉有一种莫名的缘法。

对,历史上,明崇俨确实是当过县丞,至于是不是黄安县,苏大为却记不起来。

狄仁杰也的确是任过都督府法曹,那是得到阎立本的推荐。

不过,好像是并州,怎么现在也来到巴蜀了?

摇了摇头,有些事已经发生了奇妙的变化,与原本历史上有些出入。

对了,如果王玄策在的话就好了,他好像也任过黄安县令。

苏大为捏了捏眉心,忽然又记起来,王玄策是黄水县令,并非黄安,一字之差,相隔万里。

黄水县是后世融水苗族自治县,是在广西境内。

“好了,情况就这些情况,不知苏县令有何良方?”

明崇俨停下脚步,一足踩在一块悬崖边的大石上,整个人随着山风摇摇欲坠,衣袂飞舞,仿佛随时会跳出崖外,随风飞去。

他的眼睛明亮,干净,不带一丝杂质,向着苏大为伸出三根手指:“朝廷派你我来的目地有三,一平息疫情,招揽流民,令黄安县恢复秩序;与剑南道都督府配合,将流蹿各地黄安县民追回,绝不能让疫情扩散出去;三,据秘阁李淳风所说,这次疫情来得蹊跷,或有歹人在背后作祟,必须查明此事,若真有人使用邪法妖术惑乱一方,务必审之于法。”

明崇俨凝视着苏大为:“这就是你我来的意义,苏县令,现在有何想法?”

苏大为摆摆手:“容我想一想。”

现状就是这么个现状。

不论明崇俨是因贺兰敏之的事被贬也好,还是受武媚娘器重,特派来办此事也罢。

如今,苏大为必须与其联手。

而黄安县之事,是旱涝灾遇上蝗灾,之后又有瘟疫,虽然不过是小小一县之地,看起来不过三千余人,就算死光了也不过……

事情并没有这么简单。

人是长脚可以跑的,年青力壮者为了逃荒,向附近各州县逃命。

这就是一个个移动的病毒库。

虽说蜀地多山,许多地方都是原始森林,荒芜人烟,但若是有一个成功的投入附近州县,便是新的引爆点。

苏大为经历过后世的抗疫战争,太清楚那种后果了。

如果不能及时将疫情控制住,将这些星星之火扑灭,一但疫情从黄安县扩散到人口稠密的州县,则剑南道必然遭受重创。

虽说大唐时交通不如后世发达,理论上,这疫情最多就是祸害巴蜀之地了。

但若巴蜀有失,将会直接动摇大唐在安西和吐谷浑、吐蕃的军事能力。

这些地方若再动荡,那就真是泼天大祸。

特别是刚平复的吐谷浑和吐蕃,会不会重新叛乱,都是未知之数。

这还是前两条,最后一条,听明崇俨说的就更可怕了。

若这场疫情,并非是天然形成,而是有人在背后投毒,那带来的威胁更大。

能在巴蜀投毒,能否在大唐别的州县投毒?

甚至在大唐洛阳、长安投毒?

若这个时代,有人掌握了病毒技术,人为制造瘟疫……

对大唐,是灭顶之灾。

“贼你妈,这个时代也有鹰酱吗?”

“苏县令,你说什么?”

“没有,不在在意这些。”苏大为将话题岔开,向明崇俨道:“我这几年在吐蕃征战,不清楚发生了什么,我听说陛下和武后泰山之后,发生了许多事,不知……”

明崇俨双眼盯着他,死死盯着,那种神色仿佛在说:你是不是想设套害我?

苏大为苦笑道:“我的为人,你应该清楚,实在是听说灾情与封禅事有关,我不知其中具体缘由,许多事还想不明白,若是明县丞不方便……”

“你随我来。”

明崇俨深深看了他一眼,向他示意,两人走到一旁的一块大石边。

“若议论朝廷,恐会有非议之罪。”

“我以人格担保,全是为了黄安县之事,绝不涉及其它。”

明崇俨点点头道:“这破地方,我是待够了,希望你真能快点把事情了结。”

言罢,将泰山封禅之后,朝中一些大小事,择重要的,说给苏大为。

“自上官仪之后后,圣上与武后泰山行封禅事,去岁,日月合朔,有日食,整个冬季,长安没有下过一片雪,春二月,长安东南突然爆出惊雷般巨响。据秘阁李淳风所记《天文志》,月月合朔就是上天警示,日逢偏食就是圣上身边有小人。”

日月食尽,主位也;不尽,臣位也。

根据天人感应理论看,这又是不下雪,又是惊雷响,妥妥的铁证如山。

朝廷无道,天子身边有奸臣惑乱,得罪了老天爷。

听到这里,苏大为的脸色顿时一变。

虽然在后世,所谓天人感应都是无鸡之谈,但在此时的大唐,星象还有预言都是唐朝的科学,而且是最高的“帝王之学”。

当年李渊因为“太白经天”,差点砍了李世民。

逼得李世民提前发动玄武门之变。

而李世民也因为民间的一首歌谣,怀疑“女主武皇”,将小名五姑娘的大将李君羡不分青红皂白的砍了。

这一切天人感应和预兆,对大唐,对任何国家来说,都足以地动山摇。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