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大唐不良人 > 第二章 蜀道难

大唐不良人 第二章 蜀道难

作者:庚新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6:20:43 来源:笔趣阁

苏大为本来想借故离开,把这事揭过。

谁知这杨炯居然不依不饶。

他站起的身体微微一滞,面向杨炯,目光沉凝道:“既然赌个彩头,不妨赌大一点。”

“赌……赌什么?”杨炯不顾身边骆宾王等拚命使眼色,强撑道:“若是苏县令想赌财货,只怕要叫你失望,我远来蜀中,身上无财。”

“就赌个彩头,若我输了,我便当众说自己不会作诗,之前的诗皆是抄的,如何?”

苏大为这话一出,骆宾王和王勃、卢照邻三人的脸色就变了。

这话不像是好话啊。

难不成苏县令真的动怒了?

这可如何是好。

偏偏杨炯是属犟驴脾气,不懂见好就收,闻言梗着脖子道:“苏县令既然自己提出来,我便依你。”

那大喇喇的模样,险些令骆宾王和王勃当场吐血。

苏大为冲杨炯摆摆手道:“我若输了,便当众承认自己不会作诗,杨郎君若输了,也须当众向我致歉,承认自己无礼,敢赌吗?”

最后三个字,似乎略带抄衅,令杨炯原本有些犹豫的心,一下子血涌上头,挽起袖子大声道:“有何不敢!”

他的手一伸,向苏大为示意道:“苏县令的诗,须得是让在场所有人心服口服,请了。”

王勃在一旁站起身,一脸尴尬的看向骆宾王。

后者也正向他瞪来。

你瞧这事闹的!

而生性忧郁的卢照邻,双手抱头,恨不得像鸵鸟一样,把头钻到地里去。

骆宾王心中叫苦不迭。

今次麻烦了,若是苏大为能作出诗来,但却不能令杨炯心服口服,难不成真让堂堂当朝四品官,如今的黄安县令苏大为,当众说自己无诗才?

打人不打脸呐!

这岂不是把苏大为得罪死了。

可万一苏大为作出诗来,杨炯只怕也英明尽丧,本来就是被排挤出长安。

只怕日后在这蜀地,也呆不下去了。

才子毁了名声,还能做人吗?

不……不对。

苏大为能当场作出诗来的可能性极小。

更何况要让众人交口称赞。

非得是王勃那种旷世之才不可。

那就是说……

卢照邻忧心仲仲的看向苏大为。

却见如今的苏县令,苏大为伸手从桌上拈起酒杯,在手指间微微晃动。

就在杨炯冷笑连连的时刻,苏大为开口道:“噫吁嘻~”

这一声惊叹,把卢照邻和王勃等吓了一跳。

还没反应过来,只见苏大为仰首将杯中酒一饮而尽,豪迈顿生,一气呵成道:“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虫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没错,苏大为吟的正是后来李白的《蜀道难》。

话说李白是他的徒儿李客后来的孩子,这辈份还真有点那啥。

他也不是存心想逮着李白一只羊薅,都快薅秃噜皮了。

可惜要压服初唐四杰,又与蜀地有关的诗,情急之下,一时上哪找去。

也只有请出诗仙的绝世名篇,才能镇住场子。

从开口第一句,包括王勃和卢照邻、骆宾王和杨炯便被震住了,目瞪口呆的听着苏大为吟下去。

一直到“侧身西望长咨嗟”结束。

余音袅袅,而在场的“初唐四杰”跟傻了一样,呆愣在当场。

直到苏大为一甩衣袖,向着杨炯不客气的问:“杨郎君,我这首诗,可还入得几位法眼吗?”

尼玛!

这岂止是入得眼。

此诗一出,横压当世,只怕今后写蜀地之诗,再无出其右。

杨炯一张年轻的脸庞,霎时间涨成了猪肝色。

说好也不是,说不好更不是。

王勃在初唐四杰中,向以急才而著称,文才最是斐然。

此时忍不住击节赞叹道:“苏县令此诗气势雄浑,有鬼神莫测之才,听得我起了一身鸡皮疙瘩!苏县令大才,此诗,定当轰动当世,名垂青史!”

他在这边对《蜀道难》大加赞叹,一旁的卢照邻早已取出随身的笔墨纸砚,将毛笔在舌尖处润了润,在纸上疯狂的记录起来。

“此诗气势雄壮,一气贯之,森然陡峭,如壁立千仞,不可不记之!”

一名喃喃自语,一边疯狂的转动着手腕,一手漂亮的草书,自笔尖游走而出。

骆宾王愣了片刻,直到此时才反应过来,忍不住击掌道:“苏郎君,你……你果然诗书满腹,口吐锦绣,可叹我当年居然未曾向你求诗!”

一边说着,一边摇头苦笑:“此诗一出,只怕我今后都不敢再以蜀为题作诗,不,是再也不敢作诗了!”

说完,见苏大为神色和缓,并无发怒也无自傲,心中不由更是赞叹,苏大为诗才惊艳也就罢了。

最难得是他这份心境,居然还能如此淡定。

忙一伸手推了一把杨烔:“令明,你还有何话说。”

“啊?”

杨炯如梦初醒,张大双眼瞪着苏大为,嘴唇蠕动着,脸庞涨紫,半晌才咬牙道:“苏……苏县令好诗!这……是我输了,我这就去官署当众……”

当众向苏大为道歉的话,在喉头滚来滚去,怎么也说不出口。

在苏大为面前,他唯一一点自尊,便是自矜诗文学识,如今连这个也被苏大为踩下了。

当真是羞愧无地。

“算了。”

苏大为大笑着摆摆手:“方才一时戏言,何必太当真,杨郎君敬我一杯酒,这事就过去吧。”

此话一出,王勃和骆宾王心头俱是一松,卢照邻也是停下手中的笔,惊愕的看向苏大为。

这等于是主动给杨炯台阶下了。

既显苏大为胸襟,又不将杨炯致于死地,可以说是最妙的解法。

骆宾王狠狠一巴掌拍在杨炯的背上,发出“呯”地一声响。

王勃早已提起酒过给杨炯面前杯中满上。

“还不快向苏县令敬酒!”

“呃,是。”

杨炯半是羞愧,半是尴尬的举起酒杯。

嘴巴动了动,想说点什么,却吐不出半个音来。

却在这时,听得有人从外边匆匆走进来。

人还未至,声音先到:“卢郎君、骆郎君,你们几位在这里,让我好找。”

声音低沉而富有磁性,咬字又带着关中口音,话音柔和,如同老朋友见面。

“是狄法曹。”

骆宾王等人的目光转向大门方向,一眼看到,剑阁都督府的法曹狄仁杰,正提着衣摆,跨过门槛。

狄仁杰身形高壮,两肩宽厚,一张圆脸上,双眸炯炯有神。

眉宇间,隐隐有一抹赤红之色。

显得红光满面。

颔下蓄着美髯,行走之时,随着衣袂飘飘,颇有雄姿勃勃之感。

卢照邻和王勃在都督府当职有一段时日,骆宾王资历也老,只有杨炯最年轻,是最近才来。

一见到狄仁杰,立时想起关于此人的事。

据说是并州晋阳狄氏,考取明经科入仕,之前任过汴州判佐,为人干练,精于刑名之术。

在剑阁都督府中,颇得都督王西岳的看重。

好像记得此人还曾得宰相阎立本的推荐,今后前程远大。

一想到这里,杨炯忙放下酒杯,向着狄仁杰叉手行礼:“见过狄法曹。”

他拜的不是狄仁杰,而是狄仁杰在都督府的关系,拜的是狄仁杰日后的前程。

否则以杨炯的心高气傲,少有如此放低姿态。

眼看着狄仁杰龙行虎步的走入屋中,正想上去攀谈,却见狄仁杰一把抓住苏大为的手腕:“阿弥你居然躲在这里偷闲,让我好找。”

“狄法曹。”

“呸,这里又不是官署里,称什么官职。”

“大兄,你找我?”

“废话,不找你还能找谁,随我来。”

狄仁杰拉着苏大为,走了两步,想起来向身边的骆宾王等人点点头道:“我找苏县令有事,你们请自便。”

“咳咳,法曹和苏县令自去忙。”

骆宾王和王勃、卢照邻等忙躬身相送。

一旁的杨炯呆立当场,瞠目结舌。

他名满长安,每在长安时,左右都是迎来送往,被人围在中心。

何曾有过这样的遭遇。

先是被苏大为狠狠折辱,在最擅长的诗才上,被苏大为一首《蜀道难》打在脸上。

刚想巴结一下今后的同僚,得宰相阎立本推荐,日后前程远大的狄仁杰。

谁知狄仁杰是来找苏大为的。

全程连看都没看他一眼。

这种过去被众星捧月,如今被人无视的巨大落差,令杨炯五内如焚,心中涌起阵阵怨忿。

想报复,想出口恶气。

但一想到方才苏大为所作的《蜀道难》,心中竟隐隐生出一丝恐惧。

“不……刚才的诗一定不是他作的,岂有人有如此捷才,哪怕是子安也做不到吧?”

杨炯转向一旁的王勃,向他道:“子安,你说苏大为是不是抄别人的诗?”

骆宾王在一旁恼道:“令明,够了,你今天怎地如此糊涂,得罪了苏县令,于你有何好处?”

“我就是看不惯……他一个寒门都不算,毫无出身根脚的人,凭什么!”

王勃在一旁皱眉道:“令明,方才那首《蜀道难》,你可曾在别处听到过?”

“这……”

“这诗,我的确一下子作不出。”

王勃正色道:“就算给我时间,我也作不出如此气势雄奇的诗篇。”

说着,他长叹一声:“苏郎君这人,越认识他久了,你会越觉得他深藏不露,深不可测……”

他伸手拍拍杨炯的肩膀:“我劝你还是放平了心,好好向他致歉,与他交好,只会有你的好处。”

骆宾王也在一旁连连点头:“子安说得不错,苏郎君才华横溢,为不良帅,能断案;为将,能横扫西突厥、高句丽和吐蕃;作诗,他也能惊艳四座,如此出将入相之才,怎能不好好与之结交!”

“你们……”

杨炯脸上阵青阵白,突然一拍大腿道:“哎呀,几位兄长以为我方才是与苏大为为难吗?”

“呃?”

“我与苏大为非亲非故,如去刻意结交,与那些阿腴幸进之徒有何区别?”

杨炯挺起胸膛侃侃而谈道:“如今我与他虽有小摩擦,但也令他印象深刻,待稍后再登门致歉,一来二去,不就与他熟悉了嘛。”

“你这……你这小心思……”

王勃在一旁听得两眼大瞪,仿佛不认识杨炯一样。

骆宾王揉着额头,看着神气活现的杨炯,一时也不知他是随口编的,还是一开始真如此打算。

便在这时,卢照邻突然大喊一声:“成了!”

原来他凭着记忆,终于将方才的《蜀道难》默记下来。

卢照邻举起手中写满诗篇的纸页,朝墨迹吹了吹。

他一脸欢喜的扬起手中的诗篇,向王勃和骆宾王道:“几位快帮我看看,我有没有记漏。”

“给我看看,我看看!”

王勃和骆宾王冲上来便抢。

……

“大兄,何事找我?”

苏大为与狄仁杰走出聚会的屋宅,一边走,一边好奇的问。

“其实不是我要找你,是都督。”

“王都督?”

苏大为脑海里,回忆起剑阁道都督王西岳的模样。

做为剑阁道都督,遥控整个剑南道,王西岳责权重大。

此人不显山不露山,但是却极有手腕,将蜀地治理不错。

只可惜,近几年蜀地多灾,令王西岳疲于奔命。

特别是去岁“疫毒”之事,险些酿成大祸。

幸亏当时刚刚征吐蕃回来的苏大为,受朝廷紧急调令,任黄安县县令,用心查案,终于戳破了诡异的阴谋。

这才消弥了疫毒的危害,令蜀地重新安宁。

半年来,苏大为都在招揽流民,重建黄安县,与剑阁都督打交道不甚多。

平日里也只是与狄仁杰等都督府的僚臣,有些公务往来。

“王都督找我何事?”

“应该是公务上的事,具体的见了他自然知晓。”

狄仁杰似乎无心此事,随口应了一句,转头看了看,向苏大为道:“阿弥,你听说了吗?”

“听说什么?”

“最近有传闻,说朝廷有意迁都。”

“迁都?”

苏大为只觉好笑:“大明宫才建成几年,怎么会迁……”

等等。

没准不是谣传?

苏大为的心中一动。

狄仁杰看他眼神:“我就说你肯定知道。”

“我知道个寂寞啊,我不知道。”

“自从泰山封禅之后,天皇与天后,二圣临朝,陛下龙体欠安,朝中之事,大半由武后而决。”

狄仁杰压低声音,仿佛自言自语道:“迁都……洛阳,会不会是武后的想法?”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