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大唐不良人 > 第三十章 影响力

大唐不良人 第三十章 影响力

作者:庚新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6:20:43 来源:笔趣阁

西市。

就像无数个平常的日子里一样。

微风轻拂,挟着长安花香。

驼铃声远远传来,守着西市口的市署老吏眯着的眼睛微微张开。

午后的阳光有些晃眼。

但他还是一眼看清了来的驼队,领头的那人。

脸上立刻堆起了笑容。

“我说大早上喜鹊叫,原来是您的商队回长安了。”

带头的商贾腰腹胖大,身上裹着厚厚的白袍,颔下胡须打理得十分齐整。

看他圆润的鼻头,微笑的脸颊,会让人联想到憨厚。

若是留意他那双细长的眼眸时,才会从里面偶尔透出的精芒,看出此人的精明狡黠。

“我的朋友,赵大郎,是我回来了!”

思莫尔上前,与赵大郎一个热情的拥抱,不动声色间,将一小袋东西塞入赵大郎的袖中。

赵大郎眼神微动,提了提袖子,脸上的笑容越发灿烂。

一边向商队看了一眼,一边推开西市大门,好让驼队更方便进入。

“这次去西域前后去了快两年时间,如何?这趟生意赚不少吧?”

“唉唉,你是不知道,吐火罗那边不太平,我也是仗着老脸,勉强不蚀本罢了,赚钱是不敢想了。”

思莫尔一边说着,一边指着驼队道:“就只运回一些香料药材。”

“哈哈,您老是财神爷,定然是一本万利。”

思莫尔苦笑着拱拱手,算是谢他吉言。

赵大郎轻轻牵了一下他的衣角,在他愕然神色中道:“您那个贵人朋友,近来在长安,名气颇为响亮。”

“贵人朋友?”

思莫尔神色一动,低声问:“是苏……”

“嘘~”

赵大郎做了个手势,面露神秘微笑,感觉自己吐露了了不得的信息。

他向着西市指了指:“一会进去,在西市里应该会听到许多他的消息。”

“谢过大郎。”

思莫尔向他点点头,回头吆喝一声,驼队缓缓向着西市内行去。

骆驼嘴里嚼动着干草,驼峰随着步子,左右摆荡。

驼铃声悠扬。

随即被西市汹涌的人声所掩盖。

思莫尔是常年在西市行走的大胡商,这里不少人都认识,沿路有许多商贾货柜掌柜同他打招呼。

思莫尔也就笑着打招呼。

“钱老板,两年不见,身子骨越发硬朗了。”

“哎呦,谷老板,看您这样子,是不是又纳了房小妾?”

“周官儿,您这身新衣不错啊,看你脸上喜气洋洋,是不是家里又添丁口了?还是高升了?”

一路走着,直到走到一处货栈前,思莫尔上前与货栈交接一番,说好了以每日百钱的价格,将货物暂寄。

招呼着手下人搬运货物,他自己背着手,在西市溜达起来。

这是他多年的习惯。

回到长安,先不忙卖货,而是要走走瞧瞧。

特别是在这市井之中,常能听到许多有用的消息。

走入一家熟悉的茶馆,叫上一壶茶,点了几个小茶点心,一边吃着茶,一边竖起耳朵,听着四周人的议论声。

“听说了吗?开国伯一大早就入宫了。”

“哦,昨日方回长安,今天就入宫,大概是陛下要封赏吧?”

“哎,才封为开国伯,赐下那么多金子田宅,又有封赏吗?”

“这你就有所不知了,我有一个亲戚的阿舅的儿子,在工部任职,听闻他说,这开国伯可了不得……”

“怎么了不得了?”

“蜀中的疫情听说过吧?”

“哎,别说蜀中,这几年,何处不生疫情?就咱们关中,去岁还有蝗灾……”

“别打岔,听我说,这开国伯,将蜀中的疫疾治好了。”

“喔,那还有些本事,不过我听闻吏部那位谷侍郎,前些年治好了黄河决口,又救济灾民,这功劳也不见得比开国伯小吧?”

“你懂个屁!”

说话声音压得更低一些,思莫尔要努力凝神,才稀稀能听清。

“今早的朝会上,谷侍郎弹劾开国伯,因罪入狱了!”

“什么?!”

“谷侍郎有大功于国,为何……”

“因为他弹劾开国伯啊!”

“开国伯……弹劾不得吗?”

“你们这些笨蛋,以为蜀中的疫疾是什么?那种疫,我听闻十分凶恶,若是不治好,会传入关中,到时候……才是真正的大祸事!”

“哦哦。”

听到的人显然有些不以为然。

大唐从立国到现在,每五年一大疫,何冲疫疾没发生过?

关中还不是稳如泰山。

什么时候蜀中的疫情能影响到关中了。

“算了和你说不通,我只说一件,蜀汉诸葛孔明知道吧?”

“这个知道!”

“孔明都治不好的疫疾,被开国伯治好了!”

“什么?竟有此事!”

一个带着惊愕的声音响起。

整个茶馆的嘈杂喧闹声,不由压低了数分。

无数的目光,投向说话的那桌。

说话的人不由脸色一变。

还没等开口,其他桌的茶客便道:“开国伯的事我们也听闻几分,老兄请说,我们保证不会乱传。”

“对对,开国伯是大唐功臣,天皇和天后都大为夸赞,他的事,自然是可以说的。”

“对对对,近日市井都在传开国伯的事,咱们议论一下,也是正常的。”

被其余桌的人一劝,那桌说话者的神情明显缓和下来。

“这位郎君,还请说说开国伯的事,我们大伙都洗耳恭听,大伙说是不是?”

“对对对!”

“郎君请说!”

一堆起哄的声音里,说话的中年人红着脸站起身。

先前的胆怯已经不见,取而代之是满脸红光,一脸兴奋。

他这辈子都没有这样的遭遇。

一时间,被众星捧月,成为众人的焦点。

站起身来,先是向着四周叉手行礼,然后扬声道:“诸位朋友,我这些事,都是听我亲戚的阿舅的儿子说的,真假愿各位自察之。”

“这是自然!”

“郎君快请说,别卖关子了!”

“好!”

中年人清了清嗓子道:“开国伯的治疫之法,乃是找出水中的小虫,将水煮沸饮用,我听闻还有填埋之法,灭掉水中一种小螺。”

“这是什么道理?”

“水中竟有小虫?为何我们从未发现?”

“这个……我也不太清楚,我只是听说,当年蜀汉先帝刘备征东吴,兵败逃回白帝城,皆因为蜀军染疫,还有曹操赤壁之战时,也是因为军中染疫。

开国伯说,水中有一种级微小的小虫,是致病之源。

只要针对这种小虫,将其除去,便不会使人生病。

大唐若按他的法子施行,就不会有人染疫。”

此言一出,整个茶馆一时哗然。

“不再会有人染疫?”

“每五年一大疫,乃是天道啊!他,开国伯他能……”

“这是真的吗?真的能治这些疫疾?”

茶馆中突然有人放声大哭。

“家兄,家兄就是去岁因蝗灾后又是饥荒,最终染疫而亡。这开国伯……怎么不早来,他怎么不早点把治疫的法子说出来!”

“兄弟别哭了,幸亏有开国伯,以后咱们就有好日子过了!”

“若真能使大唐不再发生大疫,开国伯就是活人无数的活菩萨!”

“若真能有用,岂非圣人!”

整个茶馆一片喧闹之声,场面一时失控。

思莫尔在一旁听得云里雾里。

不由满心疑惑。

市蜀赵大郎不是说有苏大为的消息,怎么这些人都在讨论什么开国伯?

开国伯又是谁?

不会是我那兄弟苏大为吧?

不会不会。

万万不可能。

苏大为出征吐蕃前,记得是从四品的轻车都尉,宣威将军,再加一个东宫太子府典戎卫右副卫率。

就算征吐蕃有功累,按理能升一级就不错了。

想要升上开国伯?

除非连跳三级。

那是万万不可能。

又竖着耳朵听了一会,半天不得要领。

最后等喧闹过去,他才瞅到空,拉着一名茶客递了几个大钱过去,一脸堆笑的问:“这位郎君,我久在西域进货,今日方才回长安,有个问题想请教。”

那茶客手里抓着铜钱,笑道:“这位胡商倒是客气,有何问题请问?”

“你们方才说的这位开国伯,究竟是谁啊?为何以前从未听过此人。”

“哦,你问开国伯啊。”

茶客笑道:“这倒是巧了,开国伯也是昨日回长安,之前在外戎边,后又在蜀中任黄安县令,昨日回长安,陛下特赐唱名夸功。”

这一说,思莫尔越发糊涂起来,这又是戎边,又是县令。

怎么县令还能唱名夸功起来了?

自己在长安混迹二十余载,从未听过有这等事。

见他一脸不信,那茶客急了:“我说的可都是真的,昨日唱名夸功,长安数十万百姓都看到了,人人都在称颂开国伯的功绩,平西突厥,镇针百济,灭高句丽,灭倭国,灭吐蕃、天竺……”

“等等!”

思莫尔听得汗毛直竖,心说我们这说的是一回事吗?

“你说的这些战役,我也略有耳闻,主帅乃是苏总管啊。”

“对对,正是苏总管!”茶客说得眉飞色舞:“苏总管从吐蕃回来,在蜀中时陛下特令他留在蜀中治疫,如今刚好回来。”

“真是苏总管?”

思莫尔一脸懵逼:“邢国公……被封开国伯了?这岂不是……”

从公到伯,这特么是封爵直接跳说了吧。

心中直呼好家伙。

“什么邢国公!”

茶客急得将手中铜钱劈脸掷在思莫尔身上,骂道:“我本来以为你是个伶俐人,怎地如此消遣人,老子说的乃是小苏总管!”

“小苏总管?”

“就是开国伯苏大为!”

轰隆!

耳旁仿佛一记惊雷。

思莫尔欢喜得整个人都傻掉了。

连面前的茶客口沫横飞的叱骂,都听不见了。

……

“阿爷!”

一个中年人疾步走入房中。

房内昏暗,有一种浓深的草药味。

中年人的眉头皱了一下:“阿爷,怎么不开窗?这草药味忒刺鼻了。”

一边说,一边走到窗边,推开窗。

外面的阳光如一道光瀑般投入房里。

一时明亮。

他回头看向屋里,看到侍奉阿爷的家中婢女恭敬的站在一旁行礼,床上正卧着一位须发花白的老人。

在老人床边,还有婢女正认真的煎着草药。

屋内那古怪难闻的药味,便是炉上的药罐发出的。

“阿爷,你今天觉得身子好些了吗?”

中年人几步走上去,向两旁的婢女挥手道:“这里没你们的事了,下去吧。”

“是。”

婢女们行礼退下。

萧归伸手握起床上老人的手:“阿爷。”

床上半闭着眼睛,仿佛在入睡的萧嗣业张开了眼睛。

虽然因为年纪大了,不似年轻人那般清澈。

但他的双眼,却依然十分精神,看着并不像是生病之人。

“何事?”

“阿爷,外面有契必何力投的拜帖,他想见你?”

“契必何力?他来做甚。”

“他说来探望阿爷,还有些事想请教。”

“就说我身体沉重,暂不见客。”

萧嗣业道。

“不见?”

萧归有些不甘的问:“前几天的阿史那将军您也说……”

“以后这一类事,就不要禀报我了,统统回了吧。”

萧嗣业叹了口气。

他的曾祖便是南朝梁明帝萧岿,隋炀帝的皇后萧美娘则是萧嗣业的姑奶奶。

自幼便跟随在隋炀帝和萧皇后身边。

隋炀帝在江都被宇文化及所害,萧嗣业跟随姑奶奶萧皇后和隋炀帝的孙子杨政道一同四处流浪,最后前往突厥投奔处罗可汗和义成公主。

最终在贞观九年从突厥回国,因为长期在突厥生活,深知突厥风土人情,被太宗李世民任命他为鸿胪卿,兼领单于都护府长史。

贞观二十年,萧嗣业招降了叛逃的薛延陀部落首领咄摩支。

显庆二年,萧嗣业跟随伊丽道行军大总管苏定方攻灭西突厥,在可汗阿史那贺鲁溃逃的时候,苏定方曾命令身为副将的萧嗣业与苏大为一起,带兵追击阿史那贺鲁。

“阿爷,我不明白,太宗和陛下,因为阿爷熟知突厥情事,所以将突厥的事都交给阿爷来料理,这是何等的信任,为何阿爷现在连这些突厥将领都不肯见了?”

“此一时彼一时。”

萧嗣业缓缓道:“我出身兰陵萧氏,如今武后当权,与各世家门阀矛盾激化,我的出身本就敏感,若此时再见胡人将领……”

摇了摇头:“你按我的吩咐去做就是了,不必多问。”

“喏!”

萧归心中凛然。

听到阿爷如此说,才意识到眼前的局势竟然如此凶险。

以致于战功赫赫的阿爷都要通过装病来避祸。

“对了阿爷。”

正要出去,忽然想起一事,低声道:“阿爷可知今日朝会上发生了什么?”

“不知,也不想知道。”

萧嗣业挥了挥手,示意萧归出去。

后者只后无奈的行礼,一步一退的向外走去:“是关于开国伯的事,我还以为阿爷你有兴趣……”

“开国伯?”

萧嗣业眼神微动:“哪个开国伯?”

“还有哪个开国伯?便是昨日回长安的苏大为,圣上封他为开国伯,结果今日早朝在含元殿上,又发生了好多事。”

“你等等。”

原本躺在床上好似要睡觉的萧嗣业一下坐直身体,向萧归喊道:“你回来,和我说说是怎么回事。”

不是您老让我出去的吗?

怎么一提起苏大为的事,您老就不困了怎地。

萧归有点懵,但还是依言回来。

将上午听说含元殿发生的事,一一道来。

萧嗣业的眼睛随着萧归的声音,时而张大,时而微眯,时而疑惑,时而爆发精芒。

待萧归将苏大为含元殿上发生的事说完,萧嗣业久久不语。

“阿爷,阿爷?”

“你把苏大为在殿上念的那首诗,再吟一遍我听。”

“送瘟神?”

“不,是那首定风波。”

“哦哦,我今天听人说了十几遍了,记得清楚。”

萧归微一思索道:“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好。”

床上的萧嗣业以掌拍床,大笑道:“好一个吟啸且徐行,好一个烟雨任平生,老夫以前却不知苏大为有此诗才。”

“阿爷?”

萧归一脸疑惑探询的看向萧嗣业。

却听自家阿爷抚须道:“你找机会,却与苏大为结交,别说是我说的,该怎么做不用阿爷教你。”

“啊?”

这一下,萧归整个人都懵了。

“阿爷,那苏大为,据说是要顶你兵部尚书的位置子啊,阿爷你要我与他结交?”

“混帐东西,老子的眼力你没学会半分。”

萧嗣业破口骂道:“这事照我吩咐的做,若是做不到,老子亲手打断你的腿!”

“去去去,我这就去还不成吗!”

萧归无语道:“您这还装着病呢,亲自跳下床打断儿子的腿,不大好吧?”

“老子打死你这逆子!”

“哎呦!!你来真的啊!”

屋内传出杀猪般的惨叫声,惊得外面的婢女连连张望。

……

微风吹起花瓣徐徐飘落。

粉色的花瓣一直落到一个人的脸上。

这是一个老人。

躺在自家院里的逍遥椅上,随着摇椅微微摇晃着,两眼微闭,似睡似醒。

花瓣落在他的脸上,胡须上,却也未能打扰他的清梦。

直到一个青年将领龙行虎步的跨入院中,老人才微微张开眼睛。

随手将脸上的花瓣拂去。

“阿翁!”

李敬业向着李勣恭敬行礼。

他是李勣长子李震的嫡子,也就是李勣的嫡长孙。

李震于麟德二年卒于蜀中梓州。

今后李勣英国公的位置,必然是传给李敬业。

只是对他来说,寄予厚望的长子突然逝去,对李勣的打击自是不小。

所以麟德二年后,他仿佛一下子苍老了许多。

精力衰退得厉害。

平日里就在家里调养身体,不再上朝。

“敬业,何事慌张?”

李勣看向自己的嫡长孙,心中有千般念起浮起。

最终化作一声叹息。

震儿逝去太过突然。

这些年自己忙于军务,原本陪儿孙的时间就不多,震儿常年在外任官,也疏于对敬业的教导。

这孙儿别的都好,就是心境太过容易动摇。

不过好在,今后大唐承平,只要不上战阵,日后做个太平公,守住家业,还是可以的。

当然,人总是贪心的。

就算是李勣也不能免俗。

心底里也有那么几分希望,希望嫡孙成才争气,能光耀家门。

不过他也清楚,在自己的光芒下,未来嫡孙能守住这份家业不堕,已经是万分难得。

“阿翁,我听到一些消息。”

李敬业左右看了看,见四下无人,也就放下心来。

上前牵起李勣的手道:“昨夜那伙入宫的贼人,有一伙陇右兵,目下正在太子手里审问,陛下没有提别的,应该没有追究金吾卫和千牛卫的意思。”

李勣的手早已瘦得皮包骨头,手掌冰凉不见一丝温度。

他细长的双眸微眯着,里面有看不清道不明的东西在游动。

“昨夜的事,错综复杂,不过陛下一向清醒,断不会为此事累及旁人,我早就说过,此事不会牵连到到你,就算真有牵连,凭老夫的面子,陛下也不会太过重罚。”

李敬业尴尬一笑:“阿翁说的是,倒是我关心则乱了。”

“还有事吗?”

“有,是关于苏大为的。”

李敬业忙道:“阿翁你不是让我多打听苏大为的事吗?我听说他今日在含元殿上,与右相的人起了冲突。”

“哦,与我具体说说。”

“是谷德昭,还有一位……因陛下有意任苏大为做兵部尚书,不料文官中许多人反对,谷德照弹劾苏大为,后来……”

李敬业口才便给,三言两语便将事情的始末交待清楚。

说完,却发现李勣闭着眼睛,身体靠在逍遥椅背上,身体放松,似乎睡着了。

“阿翁?”

“我在听。”

李勣花白的眉梢微动了一下:“苏大为,真的说能治好疫疾?”

“听闻确实如此说。”

李敬业脸上流露一丝不信之色。

“此等天灾,岂是人力可能阻止,依我看,苏大为也是大言欺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