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科幻灵异 > 港综世界大枭雄 > 235 整改/潜龙/冰

港综世界大枭雄 235 整改/潜龙/冰

作者:萌俊 分类:科幻灵异 更新时间:2022-09-26 16:25:11 来源:笔趣阁

改制结果如下。

华人便衣组暨港岛警队“刑事侦缉处”,改编在各辖区内部整改为“刑事重案组”,负责便衣办案,平时有佩戴枪械之权限。从罪案全抓改为专门负责重大刑事案件。

警队高层构架也发生调整,一共调整为“行动处”,“刑事及保安处”,“人事及训练处”,“监管处“,”财政财务处“五大处。

三大总区分割为六大总区,分别是港岛总区,西九龙总区,东九龙总区,新界北总区,新界南总区,及水警总区。

警队内部反贪处则整改为“内部调查科”。

新增“公共关系科”,“新闻宣传科”,及俗称“O记”反黑组的“三合会罪案调查科”,俗称军火专家、拆弹专家的“军械法证科”。

还有“鉴证科”等新型部门。

可以说,这次整改港督府策划已久,把70年代权利集中的方式分剥,通过新增部门,人员调动等方式。一方面分化警队领导权力,另一方面又从内部设置多重障碍,互相钳制。

虽然,这通改制计划大部分是出于政治目的考量,但是不可否,也为警队现代化开启了第一步,是一个很高明,也有意义的改革计划。

这时的港岛警队已经极为接近现代体制…

接下来只需要按照时代进程,不断增设信息科技等部门,便是完整的现代警队。

因为现代港警就是这个体制上发展起来的……

而在通告中人员调动和升职也很多。

铜锣湾探长蔡元琪升职高级督察,调任港岛总区重案组长。

旺角探长黄伟耀升职高级督察,调任港岛区反黑组长。

九龙沙展卓景全升职督察,调任新界北反黑组督察。

九龙沙展林国雄升职督察,调任公共关系科督察。

另船湾署沙展李树堂复起,升职高级督察,任东九龙反黑组阿头。船湾署警员程海风随之复起,升职见习督察,任东九龙组反黑组副组长。

船湾署可真是一个风水宝地,总有许多人才被打到那里,又总许多人才会被人从那儿挖出来..仔细想想真有点垃圾回收厂。

另一边。

廉政公署。

第二任廉政专员遭遇港督解职。

雷仲贤调港督任秘书。

警队整改结束的第二周,雷仲贤被迫辞职,乘飞机前往英国求职。

新任廉政由一名港督指派的鬼佬担任,至此到97年后,廉政公署历届由鬼佬把持,华人专员成为一个历史传说。

华人调查员倒始终是廉政公署的主力人马。

警廉冲突由明变转入地下,电视新闻上则开始喊出“警廉合作,保卫港岛”的宣传口号。

警队开始面向社会大规模招聘警员,高学历者还可参与见习督察试,考核通过后直接任职见习督察。

而考官与录取权全部都掌握在鬼佬高层手中,某位名叫作陆明华的华人俊杰,成为首位面试成功的华人督察。

平淡当中新生的力量正在崛起……

庄园豪宅里,庄世楷躺在书房一张椅子上,手指尖翻着一份文件,眉宇间露出思索。

“把我调飞虎队担任中队指挥官后,干脆直接让陈监督退休了?”

“看来我还算够威的啊……”

庄世楷手指轻敲着文件,嘴角露出一抹笑容。

这种动作也还算合理,毕竟港督不敢动他,不代表不敢动别人。当然,顺利退休对于陈监督来说也算一种胜利。

毕竟,陈监督当年可是被推上风口浪尖,去赤柱监狱扛雷的人。扛雷能扛到功成身退,何尝不是一种胜利?这还是要靠他站对队的原因。

而随着改革进行,无论是华人还是鬼佬,各个部门都有大批人马退休。

鬼佬大规模提升底层警员,一方面是表明我们确实有提高华人警员的待遇,另一方面就是安抚人心了。

现在庄世楷或者陈监督等人如果对上级处理不满意,也不可能再度召集警队人马冲突闹事。

因为警队华人大部分已经受益,包括庄世楷在内,明面上也是拿到好处了。

要是这时再调集人马做事,也就只能调集一点心腹,白白浪费威信。大部分警员都不会参与,因为这在外面看来不是为了“大义”,而是为了“私利”。

人心就是这么奇妙!

而警队改组以后,华人警员的盘子变大,自然会有新的集团在鬼佬扶持下诞生。70年代警队华人他话事,80年代警队谁话事,难免还要斗上一斗!

“哼。”

“陆sir?”庄世楷合起手上的文件夹,起身把文件夹放进保险箱,就靠在《卧虎》计划的旁边。

这件文件和警队调动无关,封面上写着两个字——《潜龙》。

在刚刚庄世楷合上文件夹前,隐约可以从侧面视角,看见几行字眼写在文件页上…

廉政公署“陆XX”,商业罪案调查科“黄XX”,公共关系科“方XX”等……

这些都是庄世楷近两年让地主会搜索到的人才,全部都已经通过各个部门考试,成为各部门的优秀新人。

他们不知道自己的老板是谁,但是庄世楷却知道他们的位置,并且会倾力帮助他们上位,等待龙战于野,兵出奇招的那天。

……

海关。

过境调查室。

一名英姿飒爽的女组长蹲下身,在一名满脸忐忑的非洲妇女注视下,一丝不苟的对她进行全身搜查。

女组长在搜查结束以后,并没有搜出什么东西,但她依旧相信自身判断,出声朝旁边的组员讲道:“带她去厕所抠吐。”

“是,长官。”两名男性组员肃声应命,旋即把非洲妇女带离。

这种情况下根本不需要考虑对方肯不肯吐,海关有无数办法让她把胃吐干净。

半小时后,两名组员拿着一个黄胶包裹的小块进来:“madam,真有货。”

“全是最新型的冰!这个月的第三批了!”

一个新时代到来的可不止有光明,还会有黑暗与罪案。

上世纪70年代末期,“冰”作为新型的毒品诞生,并且逐渐开始流入比较发展的港岛地区。

由于“冰”为纯化学品,虽早期采用麻黄素还原法,但未来又会进行成全化学合成法,且制备工艺较为简单,有“厨房毒品”之称。

简单说,“冰”和“白粉”相比,制作简单,原料不需种植,制作场地小,堪称新型毒品代表之绝作,社团捞钱之新一大财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