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规则系学霸 > 第四百六十四章 战鹰-1设计定型

规则系学霸 第四百六十四章 战鹰-1设计定型

作者:不吃小南瓜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6:29:03 来源:笔趣阁

任谁都能看的出来,红风工业的股价大涨,纯粹是赵奕个人的明星效应,只是多数人都没有想到,赵奕个人的明星效应,竟然能达到这种程度,让红风工业的股价一跃上涨七成还要多。

红风工业的上市公司部分,在国内股市中并不显眼,只有两百多亿的市值,随便一翻就能能轻松找到很多。

但是,那是相对整个市场而言,无论怎么样也是两百多亿,上涨七成就等于净流入超过一百四十亿,一个月净流入一百多亿,放在国内证券市场的龙头股上也很可观了。

所以有的‘证券专家’就纷纷表示说,“赵奕用一亿撬动了两百亿。”

这不是夸大其词。

因为在交易的中途还有很多卖家,甚至有一些小机构买了红风工业股份后,几天发现上涨了十几个点、二十几个点,也就打住赶紧找机会卖掉了,说两百多亿并不算多。

在一个月过去以后,市场的反应也平淡了许多,好多证券专家也站出来,继续表示,“投资要严谨、理智,应该做价值投资,而不是跟风。红风工业的股价相对于盈利处在绝对高位。”

这是事实。

只要仔细一研究就能发现,红风工业的股价虚高很多,他们过去几年的利润率,甚至可以用惨淡来形容。

去年红风工业的总营收为180亿左右,分配给股东的净利润只有3亿元。

这还是净利润增长后的数值。

红风工业能实现净利润增长,是因为向另一家大型国有船舶企业,出售了所属分公司19%的股权,带来了十一亿的直接收益,而追溯到前年、大前年,红风工业一直都是持续亏损的,一家持续亏损的重工企业,投资价值就可想而知了。

当市场逐渐变得平稳以后,好多证券分析专家都表示,“红风工业的股价处在绝对高位,接下来会迎来一波持续下跌,有赚到钱的投资者,都可以找机会抛售了。”

但是,接下来的半个月时间,大概是多数人都在观望,持股的大机构也没有动作,红风工业的股价还是被支撑起来了。

红风工业的股价问题,闹哄哄过了一个多月,赵奕也频繁的收到采访预约,大部分都被直接推掉了,现在舆论稍稍有了平息,他知道应该站出来说几句,表达了一下自己的立场,也说明一下‘不是自己在炒作’,否则国家的院士背负炒作股价的嫌疑,形象上也有点不太好。

“我是不建议跟风做投资的。”

赵奕接受了电视台记者的专访,“看舆论都说明星效应,首先,我不是明星,其次,我只是个人购买了红风工业的股票,红风工业把消息披露出来,也没有提起我的名字。”

“我并不希望看到自己影响到市场上投资者的决策,包括机构也好,普通投资者也好。说实话,我不懂股市。”

“不懂,从来没研究过!”赵奕说的非常认真,他是真的不懂股票投资。

“看一些不太好的舆论说,我在这一波投资上赚到了钱,我投资了一亿,一个月赚了几千万。但是我并没有出售,短期内也没有出售的打算。”

“在我看来,某一支股票,一段时间内上涨几十个点,有几个涨停,也算是正常范围吧?红风工业的市值增加一百多亿,但和我并没有关系,我拥有的还是那么多股份,只要不卖,就赚不到钱。”

“好多证券专家说还是要价值投资,我也同意他们的看法。区别是……”

“我认为红风工业有投资价值,所以我才做投资,就是这么简单。他们认为没有价值,我认为有价值,区别是在这里。至于分析的什么利润率等等,我不太懂,但我想,我想,投资是一件长期的事情,我认为未来有价值,并不代表现在。”

“我想在这里提醒一下各位投资者,投资一定要冷静、谨慎,要有自己的判断,不要人云亦云……”

赵奕接受采访说了很多,大多就是表达自己的态度,中途也注意提醒投资者,投资需要更冷静一些,跟风做投资是不理智的。

这就足够了。

他能说的就是这些。

如果再继续说一些引导投资的话,也许会被证券管理部门认为是‘违规的’,可能会面临市场禁入等问题。

所以公众人物在投资上,口风还是要严谨一些,不能说的就不要说。

赵奕接受过采访就不再理会舆论了,而是专心投入到飞机设计研发中,年后过去了两个月,战鹰-1设计也有了巨大进展。

年前的催促还是有效果的。

战鹰-1设计相关的研发机构,工作效率明显提升了,年后两个月该派来的技术人员到来了,他们来这边和战鹰特研小组对接数据,详细的说明设备相关需求。

动力工程实验室也变得热闹许多,好多专业人员来来往往的,让机械实验楼像是变成了忙碌的公司一样。

战鹰特研小组,实际上就只有三个人,赵奕、雷勇和鲍恩红。

雷勇和鲍恩红变得非常忙了,他们承担了和相关机构技术人员做数据对接的公司,全方位的了解各种设备需求,以及安装对飞机设计的影响。

之后他们会把详细的报告提交给赵奕,赵奕则是阅读这些报告,来确定怎么对飞机整体的设计进行细化和修正。

飞机设计的细化和修正工作,对赵奕来说是非常简单的,一般只要研究一番,结果就直接出来了,他也发现有专业人员,提前做交接工作的好处,工作内容到他这里,就会变成直接的‘设计题’,而不是再去讨论附带要求之类的。

有些时候甚至连学习币都不用消耗,只是简单的修正设计,一下子结果就出来了。

赵奕的工作重点在于调控外形、部件的电子控制系统。

战鹰-1的设计关键点,就在于外形和部件增添了很多自动控制的部分,其中的重点在于机翼和尾翼,说机翼和尾翼有些笼统,机翼和尾翼的组成部分,有很多都是单独运转的。

比如,后缘襟翼。

后缘襟翼是根据需要向下偏转的翼面,主要用于在飞行的时候增大升力。

战鹰-1的设计是在高度平稳的时候,让后缘襟翼自动改变方向,和机身方向整体平行,来减小飞行时的阻力。

相对应的前缘襟翼也类似。

副翼是飞机的主要操作舵面之一,通过两边副翼的差动,可以使飞机产生滚转效果,但平常的时候是没有用处的,不使用的时候,也可以收缩回去。

其他像是垂尾、方向舵、背鳍,也包括下放的起落架、内置弹仓等部件,都可以根据飞行状态自动调节,让飞机时刻处在应对飞机情况以及飞行需求的‘最佳状态’。

这就需要很强大的电子控制系统进行协调了。

事实上。

战斗机自动整体调节的电子控制系统,放在国际上都是非常高端的,高端到连m国最先进的战斗机,也只有简单的调节功能,有的调节还需要飞行员手动操作。

整体的自动调节就显得非常智能化了。

这个技术的主要难度就在于,必须要让飞行员的操作意图,被飞机主控制系统清晰的捕捉,就牵扯到座舱操作间,手动控制部件相关操作的传感能力,以及精细的传感控制能力。

传感器不是问题,关键还在于控制系统的内部分析。

赵奕很快就完成了主控制系统的框架,后来就发现最重要的还是分析算法,怎么样根据传感器得到的数据,‘计算出’飞行员最有可能的意图,才是主控制系统的关键。

当然还有个更简单的方法,就是给飞机固定设计几个模式,让飞机直接做相应模式的转变,但直接性模式的改变,会让飞机状态调整过程中过于僵化,也和外形设计中各个不见,根据风力、风向自动调节的功能产生冲突。

所以必须要设计出三个模式,一个是智能自动控制系统,一切都让系统做计算,让飞行员操作变得更加简单。

一个是嵌入模式形态,固定几种最常用的模式。

最后就是应急手动控制模式。

在控制系统出现问题,或者处在非常极端的情况下,飞行员可以选择进入手动控制模式,固定外形几个部件的位置来应对。

想要最大化发挥战鹰-1的性能,还是要依靠智能控制系统。

赵奕连续很长时间,都在做智能控制系统,他有种找回‘老本行’的感觉,他最初的成就就在计算机算法上,新的智能算法还是很有意思的,因为算法的难度相当高,甚至不亚于破解世界数学难题。

不过赵奕的研发生活相对还是很轻松,因为他没有办法紧张起来,最大的限制还是来自于学习币,学习币基本消耗一空的情况下,他都是积攒一点日常币,再抽时间做一点有难度的算法研究。

虽然在赵奕来看,智能控制系统的研发速度很慢,实际上,只是相对于他自己的速度,完成的时间并不慢。

年后三个月时间左右,他还是完成了所有的代码,并使用《监察律》进行检测,还调试运行了一下,发现没什么问题就可以结束了。

于此同时。

战鹰特研小组的人,乃至于战鹰组,包括袁海涛、周庆等人,因为长期和赵奕一起办公,也知道他具体在干什么。

他们是外行人不懂。

雷勇和鲍恩红就有点了解了,他们知道赵奕具体在做什么,也对赵奕的能力水平有信心,但考虑到战鹰-1设计中,有好多需要智能调控的部件,他们觉得研发需要的时间很长。

他们私下讨论的时候说了起来,雷勇道,“我本来以为加入战鹰组,最多也就工作几个月,现在估计要两、三年了。”

“这种系统,赵院士一个人开发,都不知道需要多久,好消息是我们以后就清闲了,大概就是等着就好了,坐在这里,白拿工资……”

鲍恩红道,“我倒是不着急。来的时候就有心里准备,也许要工作几年、十几年。不过赵院士还真是厉害,做的设计太高端了,我们根本帮不上。我觉得赵院士应该考虑,招几个专业的信息工程师来一起做开发。”

“是啊。”

雷勇同意的点头,“这方面还是要找专业的人,从研发难度来说,估计要找最顶尖的信息学专家、算法专家或者软件工程师。”

两人正说着的时候,就注意到办公室的门开了。

赵奕面带微笑从里面走出来,他手里还端着杯咖啡,笑眯眯的道,“完成了。”

他坐下来交代雷勇和鲍恩红,“你们可以开始写设计报告了,智能控制系统的报告我来写,你们主要还是写设计分析报告。”

“就像是最开始交给我那种设计报告就可以,分析每个部分的作用、设计原理以及数据论证,等等……”

赵奕连续交代了一大堆。

设计报告还是非常重要的,有设计报告才能提交上去,申请进行设计验收,他自己做设计倒是没问题,要说写设计报告就有点为难了,因为好多设计他自己都不明白原理。

反正……完美就对了!

雷勇和鲍恩红比较专业,他们能从一个设计中,分析推断出什么东西。

当然了。

有一些牵扯到具体设计数据计算的东西,还是要赵奕亲自来的,但大部分常规的内容,都可以交给他们两个完成。

雷勇和鲍恩红则都听愣了。

他们刚才还在讨论‘工作时间问题’,怎么突然就完成了?

等赵奕一口气全都说完,雷勇惊讶道,“赵院士,您的意思是,那个智能控制系统……完成了?”

“对啊?”

赵奕皱住了眉头,“那是我最开始说的吧?”他看向雷勇的眼神,就像是看以一个‘不听课’的坏学生。

雷勇苦笑着和鲍恩红对视一眼,两人的眼里依旧写满了震惊。

但他们只能震惊了。

赵奕不会仔细解释为什么能快速完成,他只是过来给两人交代接下来的工作,他可是希望设计快一点验收完成。

战鹰-1的设计验收工作,不止关系到样机制造问题,还关系到‘获得一大笔学习币’。

最近几个月,赵奕饱受‘学习币月光’的困扰,每次做研发还要受到学习币数量的限制,他很希望摆脱‘月光’的尴尬,重新回到曾经‘挥学习币如土’的时光。

接下来三人都开始认真写报告。

一周后。

赵奕查看了雷勇和鲍恩红的报告,只仔细看了一下数据问题,连修改都不修改,就直接给了通过,和自己的报告放在一起,写了一份战鹰-1设计完成,申请上级部门做验收的报告。

雷勇对于赵奕连修改都不修改一下,就直接认可了他们的报告感到惊讶。

他提醒式的问道,“赵院士,不用仔细看看,修正一下吗?”

“不用。”

赵奕明白雷勇的意思,“设计上的工作,我有信心,至于报告,就是简单的解释,只要设计、数据都没问题,解释的有偏差也没关系。”

“反正集团那边验收的时候,肯定要对各部分设计进行反复的论证,我们的报告写的好不好,又有什么关系?”

雷勇一想也对。

但是……

设计项目完成以后,提交设计验收的报告,连仔细看一下都懒得看,好像是有些太敷衍了吧?

同时,雷勇心里不由得感叹,“赵院士就是赵院士!”

“什么领导不领导的。反正提交验收报告,集团肯定会派出专家组验收,完全是实用主义,真是值得学习的精神啊!”

“但是……”

“其他人想学都学不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