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规则系学霸 > 第四百六十九章 赵奕的灵感来源被曝光了!

‘智能控制系统’验收组,里间的一个小办公室。

刘贺敏正对着笔记愁眉苦脸。

他本来以为有了赵奕提前的讲解,就会很快把‘智能控制系统’摸透,真正做研究的时候才发现,想得实在有些太简单了。

笔记上大部分内容,都是没有任何意义的,不是赵奕讲的内容不对,而是讲的大部分都是介绍了只能控制系统大体设计思路、流程,并说了一些他认为理解有困难的地方。

在听赵奕讲解的时候,刘贺敏觉得是很正常的,因为正常的讲解都是如此,先是大体的做个介绍,随后就细节化的说重点、难点的。

现在对着报告、代码做研究的时候,他就发现问题还是很大,最主要是讲解的不够细致,以至于他对于各个算法包,详细的计算、设计思路都是一片茫然,对于核心算法也只是知道作用,根本不明白具体的原理。

刘贺敏倒是没有责怪赵奕的意思,只是觉得自己小看了‘智能控制系统’,怪不得航空集团都要找科学院软件所援助,以报告和代码的复杂性,短时间是根本理解不了的,有些晦涩的算法程序,只一个大致的思路就要理解好半天。

刘贺敏心里直呼准备不足,也知道是没有办法的。

在来到航空集团以前,赵奕不可能给他看源代码,最多对着屏幕简单说一下研发思路,讲解一些重点的算法,就算是这样都已经涉及到‘违规’,也就是因为‘智能控制系统’是赵奕设计的,再加上他是科学院信息学院士,参与过好多国家项目,并且即将到航空集团辅助‘智能控制系统’的验收工作,才勉强算是说的过去。

赵奕能做的都做了。

但这些远远不足以让刘贺敏快速理解报告和代码,最有难度的是‘智能控制系统’核心算法,他唯一能做到的就只是‘找到核心算法包’,却不算时间理解核心算法的内容。

其实刘贺敏不知道的是,赵奕比他想象中的要尽力的多。

赵奕是完全相信刘贺敏的,他知道刘贺敏不是欺骗自己,因为他能用《因果律》进行检测,知道刘贺敏确实是要辅助航空集团做验收工作,才尽努力去做讲解。

但是赵奕给人讲解有个问题是,他不知道具体什么地方难。

因为,思维方式不同。

在其他人看来,有些位置的算法晦涩难懂,但换做是赵奕则是非常轻松,一个《联络率》就能直接出过程,他根本不用费脑子,直接打出来就好了,因为牵扯的代码太多,有些地方连他自己都记不太清楚,别更说给别人说难点了。

所以给刘贺敏做讲解的时候,赵奕真的是尽心尽力,连续说了好几个小时,但他说的有些地方,在刘贺敏看来很容易理解,结果刘贺敏就对‘智能控制系统’的难度,做出了有偏差的判断。

现在刘贺敏只感觉很无奈,笔记上大部分都是无用的,好在还是有一些地方有用,比如对算法包整体的描述。

他对照着报告去理解,也详细的知道了整体构架,以及每个算法包的具体作用。

这不是简单的描述,而是非常深入的理解,他也稍稍感到轻松一些。

“先了解整体构架,然后细分,详细的进行理解。”

“这个方法也可以。”

“但是核心算术……”刘贺敏打开了报告对照源代码,仔细看都觉得很头疼。

……

两天后的上午,刘贺敏带着疲惫从办公室里走出来,他走到窗前看先窗外的风景,适当休息一下喝了杯茶水。

郭金华也正巧放下工作,他走过来问道,“刘院士,有进展吗?”

“倒是有一点。”刘贺敏点头说道。

“说说看?”

旁边的人也支起了耳朵。

郭金华、邓敏容带队的小组,和刘贺敏的软件所团队,都是一起工作的,他们有个共同的目标,就是理解‘智能控制系统’,到不需要每一行、每一列的去理解,去做详细的验证,只是验收完全没有必要那样做,但每个算法包的功能都要运行检测,核心算法也一定要了解。

所以,最重要的就是核心算法,只要弄明白了核心算法,涉及到具体的代码,其他只需要知道功能、大致浏览一下,一个个算法包则是运行调试,结果没问题就可以了。

刘贺敏轻抿了口茶水,把郭金华带到了办公室,就开始详细的讲解起来。

很快,邓敏容也来了。

郭金华和邓敏容一起听起了刘贺敏的讲解,他讲的是各个算法包具体的作用,哪些算法包构成了核心算法,以及核心算法具体是怎么运行的。

可以举例简单理解。

比如,智能控制系统是一头大象,源代码就是大象全部组成,细化到每一个细胞的结构、功能,再组成各个器官等等。

核心算法就是大象身体内部的各个系统,有血液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等等。

验收组不需要搞清楚细胞是怎么构成的,但必须要知道核心算法的具体原理,但因为算法难度太高,他们根据报告也只能知道,大象有四条腿、一个大鼻子、两个忽闪忽闪的耳朵等等。

这些外在的报告中都有介绍,但牵扯到内在的系统,报告不可能全部详细的写出来,有些内容还是要靠个人理解。

现在刘贺敏就在阐述大象的内部系统构成,但他知道的也只限于‘哪一部分是消化系统’、‘哪一部分是神经系统’等等,具体消化系统、神经系统是怎么构成的,他就完全不知道了。

尽管如此,刘贺敏的讲解也让郭金华、邓敏容惊为天人,因为他们研究了很长时间,也只理解到那些算法包是核心算法,并没有能划分的这么细致,没想到刘贺敏来了仅仅两、三天,就已经搞懂了核心算法的大体工程。

“不愧是信息学院士啊!”

郭金华心里感叹着,“仅仅两、三天时间,比我们研究很久了解的还深入。”

邓敏容也想着,“刘院士果真有水平,怪不得刘总亲自到软件所去请人。”

“按照这个速度来说,整体验收也不了多长时间了。”

郭金华、邓敏容对刘贺敏的能力水平,都可以说是心服口服,他们索性也完全放开了,开始问起刘贺敏一些算法包的设计、功能问题。

这些都是他们理解的时候碰到的问题。

正常拉说刘贺敏能理解到这个程度,肯定已经完全弄懂了其他算法包的问题,但事实和想象的不太一样。

当他们问起的时候,刘贺敏总是推说,“我还没有研究这个……”

“那个也没研究……”

“不清楚。”

“能理解、能理解!”郭金华、邓敏容没问出个结果,心里也感到很奇怪,“刘院士都知道核心算法的功能,为什么会对一些普通的算法包不了解呢?甚至有些好像没看过……”

“有点不太对吧?”

郭金华和邓敏容对视一眼,出了办公室谈了几句还是琢磨不透。

楼下,三层。

战鹰-1的常规设计验收组,工作进展非常的顺利。

常规设计验收组的名义负责人是刘建昆,实际负责人则是杨聪、李建明以及孙梦飞,三个人都是国内最顶尖的飞机设计专家,他们加在一起可以说,就是国产战机的半边天,足以见得刘建昆以及航空集团,对战鹰-1设计报告的重视。

在一段时间对报告、详细设计书的研究后,他们都对战鹰-1有了细致化的了解,剩下的就只是各部分计算、论证工作。

比如,襟翼。

襟翼的设计需要计算的是,襟翼在平展时能给战斗机提供的向上动力参数,以及各状态本身设计会造成的阻力。

其他部分也差不多,都是计算设计本身的具体参数,相对‘智能控制系统’的高难度算法,常规论证相对简单的多,大部分都是计算内容,就算很难计算的部分,也可以详细进行论证。

所以常规部分验收工作,进展还是非常顺利的。

这天是分配工作阶段。

验收组完成了对设计整体的论证,剩下的就是各部分设计详细的论证和计算,就可以下放到各个小组进行了,每个小组都会负责一部分设计的论证、计算工作。

这是保密性的考虑。

只有验收组的核心人员、领导层,才能见到全部的设计报告,普通参与验收的人员,就只能见到负责的一小部分设计内容。

事实上,就算是核心人员、领导层,也不一定能拿到全部的报告。

常规部分验收组就只能见到战鹰-1设计的部分,不能拿到‘智能控制系统’的报告,两者是被直接分开的,全部都能见到的就只有领导层,详细来说就只有刘建昆一个人,其他即便是副总经理、总设计师,只要和验收无关的人,也不可能看到任何报告。

刘建昆全权负责验收工作,会听取飞机设计和智能控制系统两个验收组报告的结果,最终召开会议公布验收结果。

但是验收工作的过程,刘建昆就不参与了,主持详细论证工作分配会议的,也是几个顶级的飞机设计师。

杨聪是实际上的第一负责人,李建明和孙梦飞则是副手。

工作会议很快结束。

各个小组都拿到了负责部分的设计,就回到各自工作的地方分配任务了。

杨聪、李建明和孙梦飞还留在会议室里。

李建明的旁边坐着雷勇,他们都是沈城飞机研究所的;孙梦飞的旁边坐着鲍恩红,他们则来自武城飞机设计研究所。

雷勇和鲍恩红就是过来‘出差’,辅助回答一下验收组的提问,和验收组进行一些设计上的交接,他们也会全程旁观验收工作,以便遇到什么问题能够第一时间沟通。

两人是战鹰-1设计的实际参与者,杨聪、李建明和孙梦飞都没有在意,就直接谈起了战鹰-1 的设计问题。

李建明连声感叹,“在来之前,我总是想着战鹰-1设计问题肯定很大。赵院士很天才,谁都承认,但也太快了……”

“是啊,太快了!”孙梦飞也跟着感叹,他看向了鲍恩红,“我感觉你才刚过去。”

鲍恩红诚恳的摇头道,“赵院士确实……很难理解,大部分都是他独自完成,我和雷勇都没帮上什么。”

雷勇也认可的点头。

李建明继续道,“我看了全部,这是先进到连想象都没有的设计。在看之前,想象不出来,我大脑里都没有这些东西。”他说着叹气道,“真是,心服口服啊!我现在都想直接申请,停止j-31设计研发项目。没必要了。”

李建明的话说进了杨聪、孙梦飞的心里,验收工作到现在进行了一半,别说是设计的对错了,单单是他们看到的整体构架、各部分设计细节,就有种‘不敢想象’的感觉。

好多部分的设计内容,他们只感觉是‘想不出来’。

接下来几人谈起了设计灵感。

“在尾翼的部分,根本是第一次见到那样的设计,找不到参考的东西。”李建明说道,“还有进风口,三进风口倒是能想象,可闭合的上进风口,我想到也不敢设计。”

“是啊。”

孙梦飞认可道,“折叠机翼,别开玩笑了?我刚看到这个设计,真是……脑子一片空白,机翼……折叠?科幻电影里有这样的吗?”

杨聪笑着摇摇头。

他比两人看到设计的时间都早,感叹的时候已经过去了,但还是无法想象,能做出这样的设计,他有些想不明白。

主要是,灵感来源。

正常来说做飞机设计,都需要很多的参考资料,倒不是说‘模仿、抄袭’之类,而是没有资料可参考,就很难直接去做设计,深入去思考的话,其实和人类的思维方式有关系。

人类的思考都是有基础的,比如,知道雪地的样子就可以想象南极。

但是,如果不知道呢?

古代生活在赤道线的人类,怎么能想象出南极是什么样子呢?他们连雪的没有见过!

知识、见识才是想象的基础,有基础才能进行扩展,而灵感也可以说,就是基础的扩展、也肯定会是已有知识的重新排列、组合,就像是文字一样,有‘灵’有‘感’两个字,才能组合在一起叫做‘灵感’,缺少了其中一个字,就不会有词语‘灵感’了。

所以他们不能理解,为什么赵奕能想到这些设计。

赵奕确实是拿到了一些设计资料,但他拿到的资料肯定没有他们见过的多,可他的设计却远远超出的资料范畴,有的部分甚至和已知资料完全无关,就比如折叠机翼,怎么想到的?

怎么论证的?

为什么会做出设计折叠机翼的决定?

等等。

这些是杨聪几人完全不理解的,他们感叹着讨论好几句,才想到还有其他人。

李建明开口问向雷勇,“雷勇,你知道赵院士的灵感来自哪里吗?”他担心雷勇不理解,还详细的解释道,“比如,折叠机翼的设计,是怎么想到的?看了哪些资料,或者……”

“我知道?”

“啊?”

“我知道。”雷勇肯定的点头,还补充了一句,“鲍恩红也知道。”

“是吗?来自哪里?”

雷勇忽然走到一边,拿起了自己的公文包,从里面抽出了一份文件,文件最上面的一页是个玩具飞机模型照片,他把那一页放在桌上,给李建明、杨聪等人看,随后道,“就是这个啊!”

“对!”

鲍恩红也点头道,“赵院士最初的灵感,就是这个玩具飞机模型。”

“——??”

“……??”

“!!!?”

杨聪、李建明以及孙梦飞互相看看,再仔细对照现在的设计,发现确实有一些地方具有相似性,也就是说赵奕的灵感,真的是来自一架玩具飞机模型?

这……

“或许应该买一些科幻电影的飞机模型、宇宙飞船模型之类的,扩展一下思维想象空间,就能做出更好、更高端的设计?”

三人忍不住琢磨起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