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规则系学霸 > 第五百零六章 组建数学物理核心团队

科技处主楼。

刘泽成忙完了手头的工作,看了下时间叫来助理问道,“邀请的数学专家们都到了吗?”

“都到了,有半个多小时了。”助理点头回道。

“好,去看看。”

刘泽成说着站了起来,朝着专家组所在的会议室走过去。

几个数学老院士都是他特别邀请来的,说明就是论证赵奕的数学成果,只可惜的是,因为牵扯到保密问题,没办法邀请国内顶级的粒子数学专家。

这几位老院士都是为国家科技发展做出重大贡献,但他们的专业并不太对口,有的是从事信息学研究,有的是从事航天研究,等等,他们都是在应用数学领域有贡献的,而理论数学、粒子数学不一定精通。

“那个复杂的列式,他们还真不一定能看懂,还是需要让赵奕来讲解。”刘泽成有自己的判断。

等都到了会议室门口的时候,刘泽成停住脚步听着里面的对话,忽然发现自己对老院士们水平的判断,并不是很准确,他们似乎已经看懂列式了。

老院士们正在说着,让会议室显得很热闹,“这部分是拓扑形态的表达。”

“拓扑形态在三维空间,并没有多大意义,但是超脱了三维空间,依旧非常重大了。”

“对更高维度的空间来说,三维空间内任何位置意义都不大……”

“联系多维空间,可以想象第四维度,如果第四维度发生了改变,会对萨内有什么影响?空间问题是很复杂的,这一部分列式的反应的就是空间的问题……”

刘泽成站在门口听的频频点头,老院士们分析的没错,列式就是对阻隔空间联系点的表达。

虽然他不明白具体是什么意思,但不影响他记住了这句话。

刘泽成敲了下房门,吸引了注意力以后,说道,“不好意思,打扰了。”他说着走了进来。

“刘部长啊!”

“你来的正好,赵奕这个表达列式,真是太有意思了,很科幻,而且很有研究价值啊!”

刘泽成听的笑问道,“你们都看懂了?”

“那是当然!”

王弘鹤很自信的说道,“这就是对黑洞空间能量转换的一种数学表达,最近罩衣是不是在研究黑洞问题?他应该是从黑洞引出了高维空间,然后去联系超弦理论。”

“这个列式真的是很有意思啊!如果把它理解透彻,也许就能解释一些天文上无法解释的问题。”

“我想,国家是准备发展天文物理了?有了这种级别的数学列式打底,肯定让能让我们对宇宙更加的了解,也能帮助咱们国家,天文物理的研究上,赶超国际……”

“巴拉巴拉~~~”

王弘鹤连续说了一大堆,其他老院士们也都跟着点头。

刘泽成左看看、右看看,都感觉自己被忽悠了。

听听王弘鹤院士说的,什么多维空间、黑洞、弦理论、天文学,一系列的东西联系在一起,想要反驳都根本做不到。

如果他不知道列式具体是什么,还真有可能被忽悠过去。

刘泽成都不知道该做出什么反应了,他觉得直接否定老院士似乎不太好,但又不可能同意对方所说的,干脆就轻咳一声说道,“这样吧,我已经和赵奕说好了,他会在下午过来,具体的讲解一下。”

老院士们明显没听出刘泽成的意思,都跟着点头说道,“有赵院士过来讲解就最好了!”

“虽然我们知道它是什么,但想要完全研究透还是很难。”

“说起来,我还真没见过赵奕,有几次他参加会议,我没去。”

“很年轻吧?”

“非常年轻,我孙子都比他大。”

……

下午两点,赵奕来到了科技处,找到了会议室这边。

老院士们吃完了午饭,有点还睡了一小觉,到时间也都过来了,他们纷纷和赵奕握手,熟悉、不熟悉的也都认识一下。

等时间到了两点半,刘泽成也过来了,赵奕就开始正式讲解,他站在白板前认真说道,“这种列式,我叫它‘神灵的密码’,当然,就只是个名字。”

“它是对阻隔空间切面的数学解析,是通过超导反重力实验,结合底层的数学逻辑得到的。”

“下面我就讲一下,架设和推导的过程……”

会议室一片安静。

老院士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反应多少都有点奇怪。

王弘鹤嘴巴微张着,似乎不知道说点什么,其他老院士的反应也差不多,表情都显得有些怪异。

“怎么了?”

赵奕注意到老院士们的反应,奇怪问道,“这是什么意思?”

“……哈哈!”

王弘鹤用力呼了口气,赶紧说道,“没事,我们就是惊讶,对,惊讶,你继续讲,才刚开始吧。”

“好吧。”

赵奕就继续做讲解。

老院士们则都看向了刘泽成,眼神里颇有些责怪的含义,似乎是怪他没有直接说。

早说是‘超导反重力’得出的数学列式,他们也不会朝着多维空间、黑洞的角度去想啊!

刘泽成也有些尴尬,他有些后悔过来了。

这种情况就应该让老院士们和赵奕单独的交流,他一个外行人坐在这里,就只能受埋怨。

赵奕继续说起来,“你们有看过超导反重力的论文吗?上面我发表了一些推导的数学结构。”

他发现大家没有回答,干脆也把数学结构写出来,随后道,“我就先说超导反重力实验中的数学逻辑。”

“这个数学逻辑和空间构架有关,但并不是直接的关联,所以我只能推导出类似于离子晶格自旋产生的切面阻隔引力波传导问题。”

“因为离子晶格自旋,确实产生了反重力的效果,这是大前提。”

“接下来……”

赵奕开始认真的说了起来,他一口气讲了有半个多小时,老院士们跟着思路试着去理解,但因为难度非常的高,明显都有些跟不上。

老院士们并没有不懂装懂,遇到听不懂的就让赵奕再讲一次,也会直接开口提问,讲解就在这种模式下进行着。

赵奕总计讲了三个多小时,中途休息了两次,几个老院士都感觉头快炸了,他们想跟上思路非常困难。

这就是水平问题了。

倒不是很说他们的水平低,而是数学的学科太多,他们都是在应用数学领域有成果的,结果去听最高深的粒子数学、理论物理,确实是有些为难了,而到了他们的年纪,脑思维没有年轻时活跃,有些十分晦涩的步骤,讲解了几次还是不明白。

赵奕干脆跳过了怎么讲都不明白的地方,就直接拿着结论进行下一步。

一步、一步……

讲解慢慢的就到了收尾阶段,最后他推到得出了切面关联点列式。

讲解结束。

几个老院士都惊讶不已,王弘鹤直接开口赞叹道,“赵院士啊,你这个研究真是太了不起了。”

“通过超导反重力实验,推导出一个和空间有关的列式,真是想都不敢想的。”

“要是我来做,几年都做不出来,你用了多久?”

赵奕想了想道,“总共不到两个星期吧。”

“才两个星期?”另一个姓孙的老院士叹道,“真是够天才的,了不起呀!就这一大套逻辑下来,我感觉脑子都是蒙的。”

“其中牵扯的数学实在太复杂了,粒子数学是那种天才,才能去研究的学科。”

王弘鹤对刘泽成道,“我们要审核的就是这个吧?确实啊,难。而且得出的列式很有研究潜力。”他看向赵奕,“赵院士,你是想制造某种大型设备,来对列式进行研究?”

“没错。”赵奕点头说道。

“确实很有价值。如果这个列式是真的,就能以此找到更多反重力的方法,而不单单是超导。”

“对。”

王弘鹤还是很明白的,他和赵奕说完就对刘泽成说道,“我看啊,没有任何问题,这个确实值得研究。”

其他老院士跟着说道,“我也这么认为。”

“反正是赵奕研究出来的,就投入经费造吧。”

“最少审核是没有问题的,肯定是很深奥的数学,说实话,我还是没有完全懂,但能理解的部分,感觉都非常有价值。”

老院士们肯定了列式内容,随后就都悠闲起来,似乎只等着刘泽成宣布结束了。

可是刘泽成没有说结束,而是道,“那明天再继续?”

“还继续啊?”

其他老院士没有说话,赵奕都感觉头疼了,“这个审核要所有都讲解吗?真是很难啊。”

他都感觉头大了。

他的研究才花费半个月时间,这个讲解一个列式就用了三个多小时,要是把所有列式讲一遍,保守估计也要两个月以上。

王弘鹤奇怪的问道,“不是结束了吗?”

“结束?”

刘泽成苦笑着摇摇头,“这只是其中一个列式,赵院士总共完成了八十一个。”

“……”

“……”

会议室那所有的老院士都惊讶地张大了嘴巴。

八十一个?

赵奕讲一个就花了三个多小时,而他用了半个月时间完成,等于说讲解比研究用的时间更长?

更主要是,他们连一个都没能理解透彻,还有很多地方搞不清楚。

他们互相看了看,都开始怀疑自己的智商有问题了。

……

赵奕感觉很心累,讲一个列式都用这么久时间,后续还要讲八十个?

八十乘以三等于两百四?

他为了让几个老院士,大致了解切面阻隔空间的数学逻辑,竟然需要长达两百四十小时的讲解……

想想都很吓人呀!

赵奕感觉做研究都没有这么累,他只是顺着方向去思考,就直接得到了结论,而讲解则是要说明全过程,关键几个老院士都不是粒子数学专家。

这才是最郁闷的地方。

如果是最顶级的理论物理学家,他大概只需要一个小时,就可以完成一个列式的讲解,而且效果肯定会更好。

当然,也是没有办法的。

保密,更重要。

几个老院士和刘泽成也发现了问题,赵奕讲解起来很麻烦,他们听讲解同样也麻烦,理解起来非常的困难,连续八十一个列式,脑子都肯定跟不上了,他们已经不再年轻,新东西的理解能力要差很多,身体也可能会跟不上。

等第二天的时候,赵奕完成了第二个列式的讲解,刘泽成和几个老院士商议了一下,就干脆决定停止了。

“还是直接上报吧!”

刘泽成想了办法,“如果大家都认可赵院士的结论,并且认为这些列式有研究潜力,就签字吧。”

他拿出了一份东西,差不多就是说明,专家组认可了赵奕的结论,并认同列式极具研究价值。

老院士们很干脆的签字,只两天的讲解停下来,他们对于赵奕的数学能力只有佩服,同时也觉得表达列式深奥无比,确实是很值得研究下去。

另外,赵奕本身就是个招牌。

哪怕是在最高层领导眼里,赵奕都是个金子招牌,他完成了很多世界级的研究,还为国家最顶级科技发展,做出了非常重大的贡献。

赵奕最大的贡献是在材料和航空领域,他的研究创造的潜力价值,以及对国家基础科技、军事发展的重要性,可不是几个亿能衡量的,他申请几亿的大项目,领导批复同意的可能性非常高。

哪怕项目本身不能成功,都不会受到责怪,领导也许会觉得,“有的项目能成功,有的项目就是不能成功,这就是有概率的。”

“很正常的。”

所以他们签字认可赵奕的研究,根本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

……

刘泽成做出了决定,就很干脆的上报了消息。

很快。

最高层领导得到了消息,也感到非常的惊讶,科技处的几个领导,都被叫过去问询,还召开了一个小会,会议进行了有十几分钟,就直接决定批复了项目。

这么快做出决定的原因很简单,一个是因为项目是赵奕申请的,赵奕就是科研的金子招牌。

第二就是项目经费,也不是必须要重视的。

几个亿的资金,放在最高层领导眼里,真是什么都算不上,他们的眼中是国家整体发展,各个省份的建设发展,牵扯的资金动辄过百亿,科研投入几个亿的项目,又能算的了什么呢?

最高领导会议上就说了一句,“我了解过赵奕设计的战鹰飞机,很先进啊。但是,想要造出来,花费也不是小数目。国外的f-35,一架就要两个亿美元。”

“如果赵奕院士认真对待战鹰-1的后续完善工作,我想,能很轻松的给国家省下十亿、二十亿。”

“高端反重力的研究,只是几个亿的科研项目,相比起来,又算的了什么呢?”

“……”

项目快速审批下来。

科技处对待过亿重大项目的申请,还是第一次如此的迅速,连经费都快速准备到位。

刘泽成甚至打电话过来,问赵奕是否要把经费打到他的账户上,就好像是要把钱送给赵奕一样。

赵奕直接拒绝了,“项目经费就是项目经费,是用来做项目的,打到我账户里算什么?”

接下来就是一系列准备了。

几亿的重大项目,肯定不是赵奕一个人完成,最大的收益方是燕华大学理学院和科学院高能物理所的电子对撞团队。

科技处直接把建造工作,拨给了‘相对悠闲’的电子对撞团队负责,燕华大学理学院,赵奕领导的团队负责理论构建和设计工作。

虽然说是赵奕领导的‘燕华物理团队’,实际上,暂时就只有赵奕一个人,因为设计牵扯到保密问题,不是每个人都能加入的,连高义华这种教授都不够资格,他们就算加入团队,也接触不到最核心的列式、理论,只能做点边边角角的工作。

赵奕则开始着手组建团队。

他需要一个能力强的数学物理核心团队,每个人最好都是国际级的粒子数学专家。

这就很难了。

国内倒是有相应的人才,但有些并不能加入到团队中。

赵奕暂时只想要到了一个人--南城大学的黄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