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规则系学霸 > 第六百三十一章 无限能源动力汽车!

维度,非常复杂。

空间是几维构造,物质是几维构造,就算做出再多的数学解析,也根本是无法证实出来的。

从逻辑上来说,就只能找到一种符合现有科学发现,不和已发现的科学规律,产生无法妥协冲突的理解方式。

所以赵奕、爱德华-威腾以及张祁灿的工作,并不是要证明空间具体有多少个维度,而是找出一种符合科学发现的理解方式。

最终他们得到的结果是,空间要以三维的方式去理解,对应的质量点、物质则是更高维度,同时,能量受到维度的限制,可以在多种维度中自由穿行。

几年前,赵奕和爱德华-威腾一起的研究,发表过一篇有关质量点的理论论述,认为质量点是高维产物,以此来说明三维空间无法装下‘高维’物质,来解释空间挤压的产生。

现在的论证最终也是以三维空间、高维物质来解释,倒也算是一个巧合了,只不过能量不在局限于三维,不再局限于宇宙内,而是被理解为‘能适应多种维度’的性态。

当然了。

现在对于三维空间、高维物质的理解,比原来就要深入太多了,原来就是定义高维质量点,来解释空间挤压的存在。

那是一种定义,也是一种设想。

近几年时间,最新科技的研究有了很多进展,好多都和空间存在直接关系,并从多种方面诠释了空间的性质。

比如,反重力技术能做到排斥空间隔绝。

z波技术,可以压缩空间。

空间链接技术能过达成无视距离的无质量粒子传输。

这些性态的发现,和物体的理解差不多,实际上,人类理解物质也是如此,包括重量、体积、形状、颜色等多方面,而不是直接去说明‘物质是什么’。

以‘三维空间、高维物质’的角度,他们推导出了一些结论--

空间链接技术就像是把两个不同位置的空间进行单方向的共享,而光能的传输效率和‘共享信道的稳定性’存在直接关系。

如果想要达成更完美的信道,就必须要更完美的接洽,也就是建立出更坚固的通路。

建立信息的通路,自然需要消耗能量,而建立的信道越稳固,消耗的能量也就越多。

这一部分能量和隔绝空间挤压的反重力技术类似,需要有一部分能量被空间所吸收,被吸收的能量越多,信道也才会变得更稳固。

也就是说,空间链接的建立,同样有一个‘效率’问题,一部分被吸收的能量,直接实现了空间链接,另一部分则是浪费掉,或是被空间白白的吸收,不产生任何作用。

其中的能量具体怎么划分,就不是单纯理论可以推导出来了。

这还是需要实验支持。

理论的解析已经给予了明确的方向,理论推导工作差不多就可以结束,接下来,赵奕回归到了实验工作中,和研发组一起,研究内部光束布列,对于光能传输效率的影响。

实验结果结合底层理论解析,才能够一起推导出全部的理论技术逻辑。

空间链接技术就是赵奕结合实验发现研究出来的,他对于链接技术非常了解,有了研究的具体方向以后,就可以直接着手设计实验,改变内部光束通路,来研究光束性态和信道稳定性建立之间的关系了。

赵奕来到了空间链接技术的研发组。

近两个月时间,研发组一直在做相关的实验,只是效率非常的低,连续的实验只找到了三个,改变后不影响链接建立,却能影响到光能传输效率的光束位置。

赵奕来了以后,实验效率立刻不一样了。

在短短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研发在一口气找到了十一处,能大大影响到信道通路稳定性的位置,还有二十三处影响稍小的位置,再加上之前的实验结果,已经能推导出很多的结论。

几何数学中,两个点确定一条直线,三个点确定一个面。

几十个光束性态对信道稳定性建立的影响,也足以让研发组得出很多结论,更不用说,有着因果思维能力的赵奕了,他以大量的条件,使用因果思维马上反推出了理论技术逻辑。

在完成了研发工作后,他和爱德华-威腾、张祁灿一起,总结了一份以最新科技发现,看到空间、物质逻辑相关的报告。

同时,他和空间信息科技公司的研发组,一起向上级申报了‘光能跨空间传输技术’。

赵奕还和空间科技信息公司达成一致,并为奕星科技公司,申请使用了这项新技术。

虽然是自己带队研究出的技术,但技术牵扯实在太大了,奕星科技想要使用,也必须要向上级申请,并全程做好保密工作。

——

上级部门,马上就接到了三份报告。

一份是‘以最新科技为基础,看待空间、物质的维度方式’?

什么东西!

放一边!

还是让专业的数学家、物理学家去研究吧!

一份是‘光能跨空间传输技术’?

“这个——”

“有点意思啊!”

单单是实现能量的跨距离传输,就已经是相当了不起了。

国际上有一种叫做无线充电的技术,常规理解就是‘以电磁波或其他感应的方式来传输电能’,实际上并非如此,无线充电就只是做到接触式的传感充电。

重点是,接触!

正常的逻辑下,只要存在接触,就应该叫做‘无线’。

现在的‘光能跨空间传输技术’,才真的是完全没有接触,就可以跨越难以想象的距离,去完成光能的超远距离传输。

当上级部门领导层,看到了‘光能跨空间传输技术’都被直接惊住了,有些人知道赵奕申请和爱德华-威腾一起做研究,还和空间链接技术有关,最开始只认为是,对空间链接技术进行一定的完善。

现在他们才发现自己的想法太幼稚了,哪里是什么完善空间链接技术,直接就是完成了革-命性的升级,把空间链接技术升级为了‘空间能量传输技术’。

“如果是再下一步,岂不是能完成物质传送?”

“能量,再进一步就是物质!”

“这个说得通!”

上级部门马上召开了会议,会议上都是一片惊叹,然后他们讨论起了相关技术的应用,却发现暂时没办法去真正应用。

怎么用?

这种技术一看就非常的高端,但放在民用领域似乎没有任何意义,而其他领域也不知道该怎么用。

他们一时间想不到用法,就讨论起奕星科技申请使用技术的问题。

这当然没问题。

但因为牵扯到超高的技术,肯定是要高层会议才能够决策的。

高层一系列的会议后,同意了奕星科技使用最新研发出的技术,唯一就是技术所有权以及保密问题。

前者,赵奕也参加了会议,并和其他方达成一致,所有权归属国家、空间信息科技公司以及赵奕个人三方。

赵奕占据了一定的技术所有权,爱德华-威腾和张祁灿,则是只能拿到奖金了,因为有资格拿到最新科技所有权的,就只有在赵奕一个人。

保密问题,自不用多说。

和z波技术使用的授权一样,所有和空间链接设备相关的技术应用、制造,都必须要空间信息科技公司来参与完成。

这根本也不算是问题。

奕星科技是纯科技公司,并不是制造业公司,他们研究的是技术,负责的是设计,具体制造本来就是要靠其他企业来完成。

——

在完成了技术使用申请以后,赵奕就开始论证,建造环绕太阳运转的空间能量传输装置的可行性,论证主要是围绕详细数据进行。

最主要的就是能源传输总量以及设备本身的消耗。

任何能源供给的设备,都必须要做到输出大于输入,因为建立空间链接、维持能量传输通道,肯定是需要能量支持的。

这一部分能源损耗,甚至要比供给z波卫星装置,维持内部磁场以及其他电路损耗更多。

赵奕并不是要详细的做计算,因为还没有详细的设计,他只能评估一个差不多的数值。

“接收端最低也需要两百千瓦以上!”

这是估算出来的数据。

现在普通的z波发生卫星,太阳能电池板提供的功率,平均在100千瓦左右,考虑到每天只有一半时间,能够转化太阳能,功率平均就在50千瓦左右。

如果要维持能够建立通往火星的z波压缩通路,功率就必须要提升八倍以上,也就需要四百千瓦,再加上建立通路所需的两百千瓦,总计就需要六百千瓦左右。

接下来赵奕找到了国家天文台著名的天文学家周霖教授,询问了一下太阳周边建立卫星的可能性,最主要是询问距离太阳多远,不会受到外部强风暴,也就是物理风暴的干扰。

周霖非常的有耐心,还不断提醒着,“现阶段,建造环绕太阳卫星是不可能的,太阳风暴、射线电子风暴、强辐射,都会对卫星装置造成毁灭性的影响。”

“赵院士,我建议你,还是不要去想建造环绕太阳——”

“叽里呱啦——”

周霖连续说了一大堆,赵奕也只能耐心的听,后来才回答说道,“如果只考虑物理性干扰,十万公里差不多就足够了。”

“太阳表面的强风暴,起落最多有五万公里,十万公里的距离,就不会受到严重干扰。”

“但也不一定,如果遇到了表面强喷发活动,十万公里也可能会受到一定的物理性影响。”

赵奕得到了答案。

十万公里!

按照周霖的解释,十万公里基本上是安全的,也有微小的概率会受到物理干扰,但干扰的程度很小。

因为有足够强度的材料保证,高温、高辐射、电子风暴等,都是可以得到解决的,最怕的就是物理性干扰,比如突然性的强风暴。

哪怕材料的性能再好,内部承受能力再强,受到强物理性的干扰,装置也肯定会出问题。

赵奕得到了准确数据以后,就开始了详细的计算。

如果是距离太阳表面十万公里,光能强度大概是地球附近的一千五百倍以上,再通过空间能量通路,同面积传递到接收端的大概是七百倍左右,就能最高实现转化七万千瓦的功率?

这当然是不可能的。

不是有多少的太阳能,就能转化多少的功率。

哪怕是使用压缩单晶硅太阳能电池板,转化功率最高也只有百分之四十,高太阳能可以增加厚度,提升一定的转化率,但全部算在一起,最高比现有只提升十倍。

那么和z波卫星的太阳能电池板同面积转化的功率,最高也只能达到一的千千瓦。

“因为是空间能量传输来的光能,可以对电池板的外形进行重新设计,比如螺旋构造,最大程度的上进行吸收,转化率就会大幅提升。”

“最高也许能再提升五倍,达到五千千瓦?”

这只是理论上的数据。

实际上,肯定会存在一定的偏差,最高转化也许只有三千千瓦,甚至两千千瓦。

但是,不管怎么说,哪怕是五千千瓦的数据,和七万千瓦的数据,依旧相差非常的巨大。

另外,他的计算是基于‘和z波卫星太阳能电池板同面积传输’,实际上,发生专门传递能源的卫星,肯定会把传输范围最大化,最少提升个三倍、四倍是很轻松的。

那么就会剩余大量的太阳能,无法被直接传递、使用。

剩下的能源怎么办?

赵奕皱起眉头仔细一想,随后又松开了,脸上露出了笑容,“也许这就是实现奕星科技盈利的第一步。”

“真是没想到,第一步会是能源,会是太阳能!”

大量能源浪费的解决方法很简单,建立更多的‘接受端’,分散接收所有的能源。

那可是轻松发电超过十万千瓦的清洁太阳能。

十万千瓦什么概念?

发电厂的大型电机容量,才是以万千瓦作单位,也就是足可以顶得上一个发电厂的电机。

这个电量也足以保证供应几万户普通家庭的用电。

当然了。

现阶段来说,发射环绕太阳的聚能卫星,来为普通家庭供给用电,绝对是非常不合算的生意,大概率会很久收不回成本。

但是,哪怕只考虑民用领域,也足以支撑快速收回成本。

比如,推广‘太阳能汽车’,十万千瓦的持续发电量,足以保证五千台汽车持续运作,最主要是,汽车只需要安装个小功率的接收器,就能二十四小时不断的运作,并不需要任何的加油、充电操作。

每一台汽车的能源动力端,赚上五十万人民币,卖出一万台就是五十亿人民币。

这个汽车生意,算起来真是钱途广阔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