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规则系学霸 > 第六百五十二章 赵奕:《空间和宇宙论》

在研究‘空间挤压是否会对能量束造成影响’的问题上,暂时能做的,也只是深入的思索而已。

哪怕是研究空间挤压对于粒子束的影响,到进行一系列的实验设计准备,还要等待各种高精度的仪器配备,具体能得出什么结论,研究能进行的有多深入,也是不确定的事情,能量束的研究难度和粒子束不是一个数量级,因为能量束受到空间挤压影响,影响也是非常小的,小到正常实验不可能检测出来,另外,想要小范围的控制能量束,几乎是不可能做到的。

反重力技术的底层逻辑,是设计让光束不断的旋转,可实际上,那并不是真正的旋转,而是光束不断湮灭、再生的过程,等于是强行以物理性干预,让光束路线实现旋转。

总之,要以实验手段研究能量束,暂时是不可能做到的。

“那或许完全不能通过实验做到,而是需要近距离的去观测黑洞。”

赵奕研究的理论中,认为黑洞是高强度压缩粒子的集合体,黑洞本身不断的释放z波。

如果光束会受到空间挤压的影响,就一定会在黑洞旁边表现出来。

这种观测暂时还只能预想一下而已。

目前的实验准备中,还是研究带质量的粒子束,才更加实际一些。

这个研究也是非常重要的。

z波检测技术的研究,直接会影响到太空穿梭的安全性, 也就能直接决定太空穿梭的距离。

安全,比距离更重要。

技术是一步一步慢慢提升的, 不可能一口气就到达重点。

赵奕希望粒子束的性态检测, 能首先达到判定‘十的八次方’空间压缩倍率的程度, 就能保证太空穿梭的距离,能够超过几十个天文单位, 也就是一口气从地球穿梭到柯伊柏带。

这个穿梭距离并不太快,但也足以支持宇宙飞船,慢慢的飞出太阳系了。

——

z波检测技术的研究, 准备工作依旧在进行中。

处在大学边侧的三层实验室,也挂上了‘高精度检测实验室’的牌子,具体是什么样的‘检测’,就连郑阳大学的领-导层都不知道,但不妨碍他们对实验室成立的欣喜。

新的研究在大学里进行, 对大学的好处就太多了。

首先就是有好多顶尖的教授、专家, 都到实验室来工作, 有些甚至是大学平时想接触也接触不到的。

另外, 看着一台台精装的设备搬进实验室, 大学也感到非常的期待。

研究只是期待的一方面,甚至是不重要的方面。

最重要的是实验室。

事实上,郑阳大学都少有人知道, 具体是在做什么样的研究,而且项目是赵奕发起的,只是挂在大学里而已,所以很难说对研究有什么期待。

但是, 实验室是实打实的, 有了项目以后, 实验室被快速建立起来,等项目完成以后呢?

实验室肯定还在。

到时候, 哪怕一部分超精度设备被搬走,依照实验室的框架,也可以重新建立起来。

大学等于多了一座超高档次的实验室,依托一个高档次的实验室, 就能继续做出很多专业的研究。

以此不说研究能拿到什么奖项, 额但维持一个重点学科也足够了。

到时候, 机械学院也可以拥有一个重点学科,大学的发展肯定会越来越好。

这是实实在在的好处!

——

赵奕并不在意郑阳大学,能在研究、实验室中拿到什么好处, 就算是知道也会觉得很不错。

郑阳大学毕竟是家乡的大学,他希望家乡能够发展的更好一些。

在新实验室工作的同时,赵奕还有很多事务要关心,最重要的就是聚能卫星的进展。

第二艘聚能卫星成功划入既定轨道,开始了正常的运转,源源不断地对外传输太阳能。

这是个大事件。

赵奕也关心了一下其他的聚能卫星,在完成了第二轮融资后,奕星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张,一口气订购了十座聚能卫星。

现在订购的卫星都在抓紧建造,聚能卫星但是还无法进行大规模的生产,每一座卫星都需要一个半月以上,但因为有了相关的经验,有些能够实现规模建造的部件,也已经开始规模化,建造速度也提升了不少。

同时,聚能卫星的成本也有了下滑。

现在奕星采购一座聚能卫星,只需要支付二十二亿人民币,和几家合作的公司谈判后,已经确定后续采购价格会继续压缩,争取下一批订单,能够压缩到单座二十亿一下。

这个成本相对廉价很多了。

对于奕星公司来说,聚能卫星就是能量的生命线,卫星的数量越多越好,再多也根本不够用,但建造数量上还是有个计划。

“未来三年,把数量提升到三十座!”

这是奕星和几家合作公司,谈出来的建造计划。

其中最主要的还是高等压缩材料公司,他们需要为很多项目提供压缩材料,也包括最核心的宇宙飞船项目。

高等压缩材料公司想要提升制造效率,就必须要制造新型的z波压缩装置,但制造新的装置肯定需要时间。

高等压缩材料公司的效率,直接决定了聚能卫星建造的效率。

奕星能谈到‘三年、三十座’,就已经是个极限的数字,因为同时他们还需要高等压缩材料公司,大批量的制造压缩单晶硅,用来生产无限动力汽车的光能接收转化器。

与此同时,全世界也聚焦环太阳聚能卫星。

环太阳聚能卫星一直都受到关注,最近变得火热主要是因为,其他国家发射的太阳探测器,近距离拍摄到了聚能卫星飞往太阳的照片。

另外,探测器还拍摄到了聚能卫星运作的画面。

虽说画面非常的不清晰,就只是一个小黑点,但也明显能看到,聚能卫星几乎贴近太阳运转。

有专家立刻站出来表示,“聚能卫星运作的轨道,常态的温度也可能会超过一千摄氏度。”

“同时还要面临超强的太阳辐射、磁场风暴、高能射电粒子等等,如此恶劣的环境下,聚能卫星依旧在正常运转,这是怎么做到的呢?”

“材料!”

事实上,国际上早就知道,国内拥有独特的压缩材料技术,好多的国外机构还拿到了压缩材料样本。

这已经不是秘密了。

宇宙飞船项目的外在制造,是好多国家一起参与进行的,很多部分的制造都需要用到压缩材料。

另外,无限动力汽车的核心,光能接收转化器,也需要用到五倍压缩的单晶硅薄片。

当各个机构对手里的材料进行检测以后,他们就惊讶的发现了材料的高物理特性。

有一家机构拿到了压缩镍铁合金,结果发现他们以常规手段,根本就无法检测到镍铁合金的熔点。

“它的熔点最少达到一万五千摄氏度!”

“一万五千摄氏度的环境,可不是常规能维持住的。”

有些实验室会宣称能制造几十万、上百万摄氏度的高温环境,实际上,几十万、上百万摄氏度,只是个理论数据,衡量标准是粒子活跃度,但并没有谈到‘粒子数量’。

只是有粒子活跃度,意义其实并不大。

比如,水蒸气。

理论上,水蒸气是超过一百摄氏度的,如果用手快速的划过水蒸气,却只会感觉到温热而已,并不会直接烫伤手臂。(警告:只是举例。请不要实验,发生一切后果,作者概不负责。)

如果水蒸气变得非常稀薄,就更加没有‘威力’。

这就是因为粒子密度,密度不足的时候,粒子活跃度再高也没有意义。

原来的核聚变装置也一样,有些实验室宣称核聚变制造过亿摄氏度的环境,但如果真的是过亿摄氏度的强度,根本不可能有装置能维持的住,‘过亿摄氏度’是以粒子活跃度来判定的,而不是真实检测的问题。

所以常规的实验手段下,想制造出真实一万五千摄氏度的高温,可是很不容易的事情。

新型超高物理特性的压缩材料,给各个机构带来了震撼。

同时,力学研究所、精度光学实验室的一项研究报告,也揭露出新型压缩材料的原理。

“我们在对于z波的研究中发现,z波可以让粒子活跃的原理,就在于它可以对粒子进行压缩。”

“这种压缩,倍率在一定程度以下,是具有弹性的,也就是压缩以后,粒子很快会重新回到原本的状态。”

“但我们相信当倍率达到一定程度,就可以保证被压缩的稳态。”

“这很可能就是,高等压缩材料公司,制造出压缩材料的秘密。”

这个说法已经非常接近了。

力学研究所、精度光学实验室的研究报告,没有提到对空间进行的压缩,但原理说的很接近真相。

凭借空间罩积累释放z波,能做到研究深入到这种程度,确实也是非常了不起的。

针对国外机构的研究报告,国内进行了专门的会议讨论,认为再继续保密已经失去了意义。

于是高等压缩材料公司,发表了一个技术报告,说明了z波压缩技术的原理。

这份报告发表在了国内杂志上,却引起了国际学术界的轰动。

z波压缩技术的原理,简单来说就是利用z波对于物质进行压缩,压缩到一定倍率就可以让物质维持倍率级别的稳态,不会受到空间挤压的影响。

相关的技术报告并没有提到赵奕的名字,但只要认真分析技术原理,就找到一定和赵奕有关。

因为,空间挤压。

这个词汇是在赵奕和爱德华-威腾一起发表的‘质量点论述’中出现的,最基础的来源也是粒子的边界理论,空间是赵奕提出来的,可以和赵奕的物理理论直接划等号。

技术报告发表出来以后,就引起了大量的讨论,“原来是赵大神研究出来的。”

“应该用‘果然’当前缀!”

“这种最新型的科技,肯定和赵大神有关,赵大神是带来人类科技快速发展的引路人!”

“有了这种压缩技术,怪不得能制造出环太阳聚能卫星,也怪不得能开启宇宙飞船项目!”

“在探索宇宙的领域中,材料技术是最为关键的,现在有了新型的材料技术,探索宇宙相关的技术,才能快速发展!”

“但是,这不等于是把技术公开了吗?”

当然不是。

好多人都担心其他机构,知道了技术原理以后,就会拥有压缩材料技术,可实际上,压缩材料技术的原理根本就不重要,重要的是z波发生技术。

力学研究所、精度光学实验室的研究报告,只是推测‘压缩到一定倍率就可以维持’。

之所以是‘推测’,是因为他们只能通过空间罩积攒能量的方式释放出z波。

这种方式释放出的z波,能量密度非常的低,根本无法用于制造高强度的压缩材料,被压缩后的粒子,也会在z波效果结束后,快速回到原本的状态。

现在其他机构也只能讨论一下,没有最基础的z波发生技术,一切都是没有意义的。

反过来说,只要拥有z波发生技术,一切都很容易研究出来。

其他机构也知道研究不出来的原因,主要是他们缺少相关的理论支持,没有理论不知道z波形成的原理,就不可能制造出z波发生装置。

哪怕是给他们一个z波发生装置,他们想复制出来,都是很不容易的事情,出现些许的小问题,也会让装置变得无法修复。

于是好多的机构就再次站出来,希望国内能公开z波技术的底层理论。

那当然是不可能的。

z波技术底层理论是绝对保密性质的,不可能真正公开出来,但赵奕还是发表了一篇论文,而且是长论文,论文高达两百三十页,名字也取得非常宏大,叫做《空间和宇宙论》。

《空间和宇宙论》,就是一本书。

赵奕并不是到杂志发表,而是让出版社直接刊印的,发表自己理论的同时,还能赚到一些版权费,也是一举两得的事情。

《空间和宇宙论》,是从z波压缩材料的角度说起,扩展谈到空间和宇宙的关系,进而形成了一种全新的宇宙发展学说。

在最开始的部分里,依旧延续以往论文风格,有许多的介绍和直接的数学证明,都和压缩材料直接相关,里面所做的证明,和压缩极限倍率有关。

国际好多学术机构,都在说压缩极限倍率的问题。

这次则是直接公开出来,国际上所说的压缩极限倍率就是常数‘e’。

“当粒子的压缩倍率达到e的时候,就可以通过自身形成的磁场、力场,维持住和空间挤压的平衡,不再受到相关的影响。”

“这里,称‘e的倍率’为稳态空间极限常量。”

“同时,在压缩倍率达到e的π次方时,会进入一种全新的状态,粒子会不断的释放若态z波,对空间进行压缩吸收。”

“所以,e的π次方的压缩倍率,可以称为‘反空间极限常量’。”

“当大量达到发空间极限常量的粒子聚集在一起,就能够不断的压缩空间、吸收能量,甚至是扭曲时空——”

“我认为,这就是黑洞所处的状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