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逍遥小都督 > 第四百八十一章 成都府

逍遥小都督 第四百八十一章 成都府

作者:关关公子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6:30:56 来源:笔趣阁

“报!曹华摔两万匪军攻入成都府,观察使刘瑜、知府王伦依街巷而守,血战半夜终被曹华生擒....”

三月二十七的清晨,一道炸雷在宫城的文德殿中响起。

正在商议联辽康金事宜的赵辙和朝臣满眼错愕。

曹华杀了皇帝潜逃,不好好躲在山沟沟里避风头,竟然直接就起兵造反?

造反就算了,刚传来消息就是把西南重镇成都打下来了?

太宰郑居中勃然大怒,看着跑进来传讯的官吏:

“怎么可能?成都府守军两万有余,曹华刚逃到蜀地半个多月,蜀地厢军正在调兵清剿,成都府怎么可能就破了?又被水冲毁了城墙不成?”

官吏脸色发白,也是莫名其妙:

“据传来的消息所说,黑羽卫连夜奔袭数十里直抵成都,城中有内应开了西门,致使曹华、谢怡君长驱直入,城中守军无人可挡,两万匪军随后抵达,守军被迫弃械投降....”

“......”

文武百官尽皆默然。

方腊攻杭州,还得带二十万大军长途跋涉,加上天灾,才能把杭州守军吓得溃败。

两千黑羽卫破了成都,城墙是纸糊的不成?

听消息的意思,成都府的守军直接降了,把一座完好无损的城池直接让给了曹华,顺带还送了两万兵马。

这他娘的连颜坦、王秀都不如,至少彦坦、王秀只送军械辎重,人死完了。

西北禁军打杭州都硬围了一个月,现在又跑过去啃成都府,万一城墙上出现百十门‘大都督炮’,怎么打?

郑居中眉头紧蹙,想了想:“不可能,成都府的官吏就算是一群棒槌,也不可能降这么快,定然有其他原因...”

侍郎苏幕琢磨少许,开口道:

“典魁司监察百官二十多年,对所有官吏的名册了如指掌,恐怕是从内部破的成都...”

赵辙揉了揉额头,略微思索:

“曹华既然起兵,成都也已经破了,多说无益。西北六路十五万禁军平息方腊,正在折返,让他们直接改道入蜀....”

“圣上!”

郑居中听到这话,顿时紧张起来,上前一步:

“西北禁军在江南征战一年,早已经人困马乏,未经修整直接调往蜀地,将士恐怕会有怨言....”

“曹华不过占了一坐城池,调集十五万精兵前去平叛,未免小题大做。川峡四路驻厢军近二十万....”

御史中丞秦桧稍微琢磨了下,开口道:

“我朝四方皆有动乱,江南叛乱以平,依微臣看来,可施以驱虎吞狼之计,招安梁山、青州等匪寇,平西蜀逆贼。”

这个提议,倒是让诸多朝臣眼前一亮。

现在四面都在用兵,大宋再富饶也分身乏术,招安梁山、百刀盟等匪寇,恐怕能凑出近十万的兵马,而且也能让山东两路稳定下来,专心对付北方的战事。

郑居中倒是没有否决这个提议,毕竟梁山求招安求了好多年了。他略微琢磨了下:

“招安后,从大宋最东边,跑到大宋最西边,至少两个月才能到位,西北禁军想来也补充完整.....只是曹华已经起兵,两个月时间,曹华恐怕已经把成都府打造的固若金汤,以成都府的富饶,守个两年恐怕都不成问题....”

赵辙沉默少许:“命泸川军节度使韩绮为宣扶使,统辖川峡四路所有兵马,这两个月把曹华压住,只要不让曹华再攻城掠地即可。”

---------

三月末,成都府。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这个‘锦官城’指的就是成都府,此诗也很好体现了蜀地的风景。自西周到后世的现代,成都便是蜀地都会,大宋的成都府,景色与后世截然不同,繁华却不逞多让。城池之中高楼林立,不似江南那般的烟雨朦胧,木楼青瓦,小街廊亭,别有一番独属于自己的味道。

府河沿岸的合江亭,由十根亭柱支撑着连体双亭,可观双江美景。官民聚会、市井游玩多在此处。设置有驿站,也是乘船出川的主要港口。

曹华站在合江亭中,用望远镜观察着城中各处的动向。

三万杂兵从城门缓缓进入,沿途的居民和商铺都关了门,不少人在窗口小心打量。

不过并没有发生什么大动乱,从西蜀群山之间驱赶来的匪军,大多都被吓破了胆,老老实实走在道路中央,前往城中厢军的大营。

黑羽卫与其说是先锋军,倒不如说是督战队。典魁司的职责之一便是捕杀绿林匪患保护百姓免受侵扰,如今也没有变化,依旧按照原本的职责行事。

曹华不是土匪,也不是起义军首领。不杀富济贫,更不会用纵容手下军队烧杀劫掠来鼓舞士气,要的是和平过渡。

入城当夜和刘瑜带的兵象征性打了一场,也确实有不听劝阻执意为大宋尽忠的将领,曹华都是抓起来关进大狱。

没人愿意打仗,包括成都当地的驻军和官吏,刘瑜、王伦和各位主官的带头安抚下属,下属又跑去安抚小吏,反正投降的事儿由刘瑜、王伦两人背着,他们又不担责。至于当地守军,主官都下令了,军饷又给翻了一倍,自然不愿意和曹华的兵马死战。

为了安抚民众,曹华外松内紧,衙门各部依旧照常运行,港口照样吞吐货物,而赵天洛也乘着车架在街上游了一圈儿,向百姓宣传这是当今圣上的长女,尽量把‘叛乱、造反’之类的风声压到最低。

暗地里令鹰爪房监视所有官吏和城中世家的动向,打散原本的守军重新编队,稍有不对的苗头就掐死在摇篮里,避免被人引得舆论挑起守军反抗。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交接的还算稳定。

至于成都百姓,只要不打仗就好,官老爷换成谁和他们关系不大,即便是朝廷守城,抓壮丁逼着他们上城墙当炮灰的事儿也没法避免,只有吃饱了的读书人才会义愤填膺的闹事,这些刺头自然都被关进地牢里面凉快去了。

合江亭中,原本的成都官吏大半都在这里,刘瑜身着官府站在亭子边缘,观察城中的动向后,开口道:

“曹都督,只希望您信守诺言,不要把成都几十万百姓拖入兵祸之中,下官...还是回牢里呆着,免得日后....”

曹华放下望远镜,看了看后面一帮子紧张的官吏:

“朝廷刚刚下令,招安青州匪患,西进入蜀平叛,西北六路的禁军刚从江南折返,算上修整补充的时间,要两个月左右才能到位。即便真打过来...”曹华抬手指了指从城门进来的匪军:“....他们在城墙上顶着,尽量避免自家人刀兵相见。”

刘瑜犹豫片刻:“泸川军节度使韩绮尚在,不日便会派蜀地军队过来平叛,曹都督...真不一定能守住。”

曹华呵呵一笑:“过几天我去和韩绮聊聊,让他放放水就是了。”

赵天洛坐在亭子里,摸着肚子,看着一帮子官吏:“诸位大人不用担心,论爱民如子,夫君比你们更上心。去年清溪被破,县令陈光弃城而逃,还是夫君带着几千流民长途跋涉到睦洲避难,睦洲知州也逃了,又冒着被先帝责骂硬守了六天,直到王秀兵败溃逃才无奈弃城。取成都是无奈之举,夫君若是想,大可把你们都杀了,两万长年未动兵戈的守军能抵抗多久,想来你们也清楚。”

王伦面对天子的嫡女,态度颇为恭敬,抬手行了一礼:“公主既然开口,我等自然放心。”

说着,便带着一帮子官吏告退。

合江亭中,陈靖柳坐在赵天洛旁边,看着满城的兵甲,微微叹了口气:

“公主的法子,也不知行不行的通,万一朝廷不招安,相公岂不真成了乱世奸贼,把蜀地千万百姓拖入战火。”

赵天洛表情平静,摸了摸肚子:

“太后娘娘以毒计杀绝先帝一脉,嫁祸与相公,逼的父皇与相公刀兵相见,我等本就是身不由己。只有把朝廷打怕了,才能堵住天下人之口.....不过,若是真把朝廷打怕了,父皇必然忌惮相公,想要求招安,不容易....恐怕到最后,还是只能占据一地据守,回汴京....我都不放心...”

赵天洛出生帝王之家,很清楚现在的局面,哪怕对父亲敬爱有加,也没傻到会相信一位帝王君主,在臣子拥有逐鹿天下的本事后,还让其安安稳稳活着。

起兵之后受了招安,必然也是被清算的下场。

不起兵,一辈子呆在西蜀的山沟沟里,以后怎么办?儿孙怎么办?

赵天洛唯一能做的,就是辅佐曹华,占据一方拥有自保的资本。

曹华打到汴京灭了赵宋,她肯定会阻拦,可在此之前,还是得先自保。

她是康王的长女,嫁了人,总得给些嫁妆吧。

曹华坐在跟前,拉着赵天洛的手:

“放心好啦,三年之内,我带你风风光光的回汴京,让圣上,看看他的外孙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