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春回大明朝 > 第一一四章 临时约法

春回大明朝 第一一四章 临时约法

作者:木允锋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6:35:10 来源:笔趣阁

“我们既然是在御前会议,那么必须得开诚布公。

首先,陛下认为经历了之前一系列事件之后,京城,通州,张家湾三地的人民已经很难确保不会遭到报复。

相信诸公也很明白这一点。”

杨丰站在文武两排桌子中间说道。

阁老们淡然一笑。

“所以,这三地不会再交给朝廷治理,而是由陛下直辖,不过陛下日理万机,也不可能亲自管理,故此这三地人民根据户籍,每百户分别推选一个委员,也就是陛下委派他们,比如农民委员,商民委员之类,他们共同组成公社来对本地进行管理。

不过京城因为太大,故此各坊分别自治。

而陛下任命一个总理,这个总理已经由鄙人兼任了,总理对各个公社事务有最终决定权。”

杨丰说道。

“谁出银子养他们?”

赵阁老直指最核心问题。

朝廷肯定没法再管这些地方了,实际上以后也没有文官敢管他们了。

“这个诸位请放心,不会要朝廷出钱,既然是自治,当然是自己出银子,同样这些地方的赋税也不会再给朝廷。”

杨丰说道。

阁老们略微颔首,表示可以接受。

不用朝廷出钱就行,再说这种模式也没什么大不了,实际上这时候南方已经有这么干的,皇权不下县,但一些因为工商业繁荣起来的大的市镇,因为在行政上并没有朝廷的官衙,所以地方士绅凑起来商议本地事务。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广州的佛山,因为冶铁业发达,本地之繁荣远超一般县城,但行政上却仅仅是个隶属五斗口巡检司的小乡。

最终一切事务全是地方士绅开会解决。

官府不会管的。

毕竟他们只要交税不犯法就行了。

明朝后期南方工商业繁荣,不少地方都出现这样的市镇,越是天高皇帝远的地方越普遍。

但天子脚下还是很夸张的。

不过既然管不了,也就只能接受这个了。

“第二,鉴于之前发现勋贵之家隐田颇多,另外陛下已经下旨,裁撤京畿所有皇庄,故此将由鄙人负责,对顺天府境内的所有田产,人口进行一次彻底的清查,并重新编制鱼鳞册,包括各处卫所的田产和人口。

第三,针对目前普遍的,士绅之家以义男义女为名收取实际上的奴婢问题,同样由本人负责进行彻查,不会改变他们的身份,但既然是义男义女就必须析分家产,只要成年,必须分家,也必须分得田产,而且必须一律交税,否则就按照逾制处置。”

杨丰说道。

阁老们全都皱眉了。

这就属于捅马蜂窝了,但重要的不是捅马蜂窝,而是一旦顺天府完成这样的清查,那接下来肯定要向外的。

这就坏事了。

顺天府这种问题不是最狠的,最狠的是江南那些童仆数千的大地主。

按照这种方式,他们所有人都必须把这些以义男名义收的农奴,作为他们的真正儿子拆分家产,也就是把田产分给这些人。

那会疯的。

真会疯的。

地主老爷们和农奴们都会疯的。

“那老朽就只能祝大帅一帆风顺了。”

叶梦熊笑着说道。

先让顺天府的这些士绅们疯给杨丰看看……

他还不知道杨丰就是故意要等着顺天府的士绅疯起来,这就是一份对顺天府士绅们的宣战书,要不然还不这么公开呢!

“第四,恢复太祖旧制,取消原本功名及品级的免税,太祖旧制,只是免除士子和官员们的徭役,这一点是合理的,毕竟那时候徭役是实役,这些人也的确没法服役。但是,正德年间的免田赋,嘉靖年间的免丁银,这些是有违祖制,虽然当时可能是权宜之计,但既然是祖制就还是得按照祖制来,故此这些统统恢复征收,士绅一体纳粮。”

杨丰说道。

“这个,老朽不敢苟同。”

张位说道。

“阁老是担心自己家田产要交税?”

杨丰说道。

张阁老微微一笑,不再说话了。

他们的反抗如此敷衍,倒是让杨丰有些意外,不过想想也没什么奇怪的,大家本来就是临时虚与委蛇一下,这就是个临时的约法而已,说不定明年就继续打了,至于他的这些改革根本不需要在乎,事后必然会推翻的在乎个毛啊,张阁老无非就是表明一下态度,证明衮衮诸公没有与他同流合污而已。

“第五,恢复太祖开中旧制,户部不再发引,所有盐引需以粮食到九边各总兵府换取,不过设置一个过渡期,五年内依然是盐商输边,在边镇总兵手中以银子换取盐引,但允许同时以粮食换取,换盐引的粮食及银子折算军饷”

杨丰说道。

总兵们瞬间精神起来。

这意味着什么?

送银子的上门了,而且没有中间商。

朝廷给他们固定数量的盐引,这些可以折算成军饷,盐商拿着银子去他们那里换盐引,他们不用伺候京城的老爷们,军饷不用出京少一半了,而且他们还可以刁难盐商收额外的好处费了。

不给我额外的好处费,我就给你压一年再给盐引。

老祖宗们就是这么干的。

现在终于可以像老祖宗一样折磨盐商了。

“陛下真是圣明!”

尤继先起身对着御座上的万历行礼说道。

他最开心。

他是蓟镇总兵,他那里是长芦盐,而长芦盐区在杨丰手中,也就是说这个会贯彻的最彻底。

然后杨元,张世爵,杜桐纷纷起身对着万历行礼,他们一样是长芦盐。

而阁老们依旧笑而不语。

大明朝百分之七十的是私盐好不好,全天下有能力的全在贩私盐的情况下,任何改革都是毫无意义的,人家根本就不用盐引,何需在乎你去哪里换,估计也就是长芦盐区能恢复,其他地方根本不会有人理的。

甚至还会减少盐税收入。

毕竟这样就等于逼着更多人去贩私盐。

“我就说嘛,咱们这种方式很好,有什么不能坐下来商量的,以后咱们再有什么事情,还应该继续这样,在陛下面前商议着来。”

杨丰一脸欣慰的说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