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春回大明朝 > 第二零六章 红颜祸水啊!

春回大明朝 第二零六章 红颜祸水啊!

作者:木允锋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5-04-01 03:32:08 来源:笔趣阁

熊廷弼嘴上大义凛然,但身体还是很诚实的。

紧接着他们的水师就后撤。

而且在大胜关的各军同样后撤江宁镇。

如果不是继续强攻,他们已经没有必要非在大胜关,之前是因为戚金部卡在采石矶,但现在戚金已经撤到溧水,到太平府的陆路通道畅通,董裕当然不会在大胜关等着杨丰的骑兵时不时偷袭……

在太平府多舒服。

至于江北弘光军的统帅陈荐对于暂时休战也支持。

他就是湖广人。

他面对的主要威胁并不是杨丰,而是黄河北边的邢玠或者说杜松为首的狼群们,那两万饿狼本来就要求运河航运畅通并给北方运粮,他们背后可是边镇,而边镇的粮食又必须从京城转运,京城缺粮就意味着边镇更缺粮,所以杜松等人在这一点上和杨丰是绝对的同盟。

不满的只有浙江集团。

但刘元霖的浙军别说杨丰,连镇江的第五镇都打不过。

他们只能接受现实。

苏松常的士绅们也满意。

毕竟他们那里已经在出现抢粮的风潮了,麦收都没压住,再继续下去会出现饥民造反的,这种时候赶紧把粮食运来才是最重要。

就这样在持续数月战争后,江南转入休战状态。

当然,南京依然被围。

休战是休战,又不是和平了,说到底就是暂时缓一缓,在这种赚钱的季节里以赚钱为主。

另外之前的战争也已经让弘光朝的官员们明白,至少他们目前是没能力解决杨丰的,所以暂时休战,然后练兵也是最好选择,趁着这几个月时间,继续造大炮,继续造更多斑鸠铳,从外面雇佣更多可靠的士兵。尤其是教官,而且过去的义勇队和团练模式明显不够,他们需要组建类似京营那样的新军,至于将领也不能用旧将,旧将领们早晚会走到玩寇的道路上。

这些混蛋根本不想真正对付杨丰,就是想着大家的银子。

所以必须用士子。

那些真正文武兼备的士子。

于是弘光朝的新军化同样迅速展开。

“道理我都懂,可就是不明白这个江西省军,弄个写戏曲的做统领是个什么意思?”

杨丰说道。

弘光朝新军化当然不会是为了皇帝增添武力。

所以他们搞出的计划是天子六军……

也就是把原本的官军改编,最后变成六个军,相当于杨丰的镇,然后使用旧将领统辖,就是把原本乱糟糟的旧军整编化,淘汰那些临时工,已经不适合战场的破铜烂铁,最终至少达到戚家军化。

但各省都编练省军,不过实际上是各巡抚辖区。

就是团练晋级。

直接上楚军湘军淮军之类。

地方士绅负责财政,兵源不再使用容易被蛊惑的穷鬼,这一点尤其重要,而是各大世家出底层宗族,然后交给那些本地乡宦或士子中文武兼并的。

为了和官军区别,直接改称统领。

楚军统领熊廷弼,他现在可是湖广士子的一面旗帜,湘军暂时还不知道,不过偏沅巡抚治下应该不缺能打仗的,毕竟那也是镇压土司们的最前沿,而南直隶分成三家,上游以现代安徽部分为主称淮军,淮军统领何如宠,下游以应天巡抚辖区也就是苏松常为主,统领孙慎行。

另外还有淮扬单独一支。

不过大家都知道,扬州是徽商和晋商的殖民地,所以统领是个歙县士子毕懋康,而江西因为南赣巡抚穷,所以和江西巡抚辖区一起,最终拼凑的省军统领是大名鼎鼎的剧作家汤显祖……

“熊廷弼是个有才能的,孙慎行也算家传知兵,至于何如宠不清楚不评论,毕懋康据说也是家学知兵,可这个汤显祖是怎么回事,虽然我承认他戏曲写的好,可难道戏曲写的好也能打仗?”

杨丰说道。

“他是邹南皋的亲信,邹南皋如今已经就任弘光朝大学士,举荐他统领赣军也是必然。”

李贽淡然说道。

汤显祖的确是邹元标亲信。

实际上这时候弘光朝已经迅速获得了南方士绅的认可。

江西系以邹元标为首,江西科举吉安府第一,南昌只能排第二,而吉安府士子以邹元标为尊,他又是正牌的清流名臣,弘光当然要起用,最初的确还扭扭捏捏了一下,但杨丰片南京群臣的暴行,最终还是让他毅然做出决定……

忠臣义士岂能容这逆贼?

而他加入弘光朝廷,性质就跟商山四皓选边刘盈一样。

当然,这些都是必然。

别说邹元标了,前首辅王锡爵一样抛弃万历,虽然他本人还在装模作样扮演隐居,但他儿子可是弘光手下亲信,另一个前大学士申时行,在苏州同样扮演隐士,但他二子申用嘉也跟着弘光。说白了就是大家都已经抛弃万历,但这些老臣已经不考虑什么做官,保留个名节顺便也算脚踩两只船,但家族中坚们,已经全都跟着弘光争取世代簪缨了。

他们又能怎样?

他们也很无奈啊!

杨丰的做法让他们连苟一下的余地都没有。

但凡杨丰能给他们点希望,他们也就捏着鼻子认了,可这个逆贼根本就不给他们一点希望啊!

“一群逆贼!”

逆贼说道。

实际上这些统领们都不是地方士绅中最高等级……

最高等级谁会这么傻,一旦失败可是要灭门的,单纯凑钱支持弘光最多也就是个从犯,这些出头的可都是主犯,所以都是相对小的世家。

“开原伯就不怕他们真训练出强军?”

李贽说道。

“知道我最喜欢什么吗?”

“请讲。”

“我最喜欢看着我的对手,拼尽全力然后自以为足够对付我,结果在战场上被我一巴掌拍死,踩死几只蚂蚁有什么乐趣,怎么也得踩死些蝗虫,蟑螂,屎壳郎什么的,我一直为我的敌人不够强而苦恼,真的,碾压他们的过程让我很没有成就感,如果他们能够让我的生活快乐些,那么我为什么不喜欢呢?”

杨丰一脸邪恶的笑容说道。

“呃?”

李贽无言以对。

“大帅,京城的信使到了!”

杨虎在后面说道。

“终于来了!”

杨丰说道。

这还是自从被围开始,第一批到达南京的信使。

他们带来的消息不好也不坏。

京城的确缺粮。

但也没缺到受不了的地步,主要得益于去年顺天府的大规模开荒,尤其是那些粗种作物的种植,比如高粱,大豆,还有山区种的玉米,这个时代玉米的确产量低的可怜,实际上直到咱大清末年,玉米在薄地亩产也就才几十斤,这个数字是真的,二三十斤都有,但问题是在此之前这些农田根本没有开发价值。

它能给人们带来的收益基本上为零。

这就是为什么明末开始,各地山民最显著标志就是种玉米,徽州山区棚民种玉米甚至造成水土流失,以至于和地方士绅发生械斗。

它的确不能增加亩产,好地没有种玉米的,它的价值是让原本没有开垦价值的荒地,尤其是山区有了开垦价值。

亩产三十斤的确很少。

可如果不交赋税的话,亩产三十斤对农民来说也是好事。

顺天府连续两年的大规模开荒,把原本被皇庄圈占的荒地,洪水泛滥的沙土地,没有任何水源浇灌的山区,统统变成了农田,而今年还要加上减河挖通后天津一带的优质稻田,这些让京城在没有了江南漕运的情况下,依然维持着粮食的供应……

当然,还有很重要一点是渔业的补充。

总之京城的粮价依然维持在一个正常年景的水平。

至于九边则是靠着长芦盐区的开中制,那些盐商为了能从边镇将领手中换取盐引,不得不想尽办法向边镇运粮,虽然盐商们苦不堪言,但的确让宣大等地粮价同样维持在一个正常水平。说到底朱元璋当年设计这套制度,就是用坑商人而肥边镇,逼迫盐商就算哭,也得哭着给他想办法解决边镇的粮食,不管是从内地运输粮食过去,还是自己组织人去开荒,都得让边镇粮食充裕。

至于盐商经商之苦……

一顿饭几百只羊的时候盐商的确不苦了。

可国家的边防体系垮了。

总之杨丰最担心的问题并不严重,京城的确粮食紧张,但也仅仅是和过去正常年景差不多。

而北方也依然维持着和平。

但实际情况也和南方差不多,北直隶各地也在搞团练,而且阁老们控制的朝廷和各地官员全都支持,甚至他们还同样在引入斑鸠铳,红夷大炮,尤其是原本海上贸易的限制形同虚设,红毛商船甚至都已经从倭国到登州了,闽南海商集团也公然驶到锦州和盖州贸易。

反正朝廷也不管了。

地方士绅又不傻,过去他们就在搞走私,现在朝廷不管了,沿海又不向他们收税,走私直接变自由贸易呗!

所以目前的大明,已经完美实现了门户开放。

连胶州都有红毛商船过去了,这种不要中间商的直接交易,正在引起中间商们的愤怒,已经有倭寇袭击胶州和登州了,因为倭国在朝鲜恢复进攻,所以倭寇袭击登州属于很合理的。

不过倭军的确正在朝鲜境内再次高歌猛进。

他们从一个月前发起进攻,短短一个月就从釜山打到了南原,不出意外的话这时候应该连全州也拿下了,南原失陷的消息,是朝鲜国王派出的求救使者向留守监国的太子殿下奏报的。在传递到南京的这段时间里,别说是全州了,估计汉城都已经很危险了,而全州失陷也的确让倭国有能力袭击登州,所以邢玠正调动杜松部下骑兵北上登州。

反正他们闲着也是闲着。

这段时间他们吃山东人民的喝山东人民的,给山东人民做点事也是应该的。

所以倭军如果真敢登陆山东的话,就会面对两万如狼似虎的边镇骑兵,而且多半还是精锐家丁,另外还有装备了红夷大炮和斑鸠铳的山东团练。

想象一下连三千辽东骑兵都吃不下的倭军对上杜松的两万骑兵……

那真是个悲剧。

不过要是他们只在朝鲜的话,就足够一直打到平壤了。

反正李如松现在没兴趣救他们。

大明世袭辽东总兵赐尚方宝剑总督辽东军政兼奴儿干经略使广宁伯李如松最近正因为他家的老奴不太恭顺,派他弟弟李如梅带着五千精锐骑兵,以老奴与叶赫部布扬古联姻,没有预先向他家通报为理由突袭建州卫。正带着军队在外面讨伐的老奴毫无防备,被李如梅烧杀一番抢了十几万斤人参,而迫于李如松淫威,本来就在摇摆之中的布扬古,随即拒绝了他的联姻。

出嫁的是布扬古的妹妹。

这时候哈达部也在求婚,他妹妹不缺男人。

最终老奴只好亲自去见李成梁,至于如何见面的不足为外人道,但之后李如松也就在自己亲爹的说和下,重新和老奴言归于好。

但他之所以犁庭,是因为老奴联姻叶赫部没有告诉他。

他并不是阻挡两家的联姻。

叶赫部居然就此悔婚,这种事情就很不道德了,所以李如松决定为自己的好兄弟出头,然后他又逼着老奴出兵,两家合伙跑去屠了几个叶赫部的寨子,并且大举围攻叶赫西城,

布扬古抵挡不住,只好又同意婚事。

但这又引起哈达部的孟格布禄愤怒,所以原本坐观的他偷袭建州部。

为了恢复女真各部的和平,李如松在镇北关亲自主持裁决,最终决定布扬古这个妹妹的归属,但会盟期间意外发生,李如桢这个无耻之徒,在看到这场战争的女主角东哥之后竟然色心大起,趁夜玷污了她的清白。李如松气得要砍了自己弟弟,但最后还是在老奴苦劝下改成杖责八十,但东哥清白已经被毁,最后只好嫁给李如桢了……

虽然李如桢早有妻妾。

但是……

布扬古表示他不介意他妹妹做妾,只要以后李如桢多孝敬一下他这个大舅哥就行。

“红颜祸水啊!”

对于这个结果,杨丰也唯有长叹一声了。

(今天一章,老妈摔倒韧带拉伤,刚从医院检查回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