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春回大明朝 > 第四三六章 忠臣孝子

春回大明朝 第四三六章 忠臣孝子

作者:木允锋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5-04-01 03:32:08 来源:笔趣阁

“但是,陛下难道觉得他有这个实力做这些?

大明被你祸害的早就已经不复往日,天下分崩离析,各地藩镇割据,民间士绅与贫民势如水火,旧式军队几乎荡然无存,新式军队皆在地方掌握,各地议事会早就尾大不掉,就凭他一道圣旨说分田地就分田地了?

他以为他是谁?

还是过去那个高高在上的皇帝?

纵然过去的大明皇帝,也一样是皇权不下县,最多也就是地方士绅手中武力弱不敢公然反抗而已。

但如今,一个府的议事会下令,一万新军旦夕可有。

一个省的议事会下令,十万新军也易得。

就他手中从广东带来御营六军,真打起来连定胜军都未必能打过,若想靠着这点兵力就使天下听令,那真无异于痴人说梦。

他今日宣布新政,明日就有人敢清君侧。

他不会还以为地方真能听旨吧?

朝廷政令不行已经快十年,他以为圣旨还是过去的圣旨?

更何况如今人心也早就已经不复往昔,你可以看不上儒家,但你需要明白儒家能走到今日,就是因为君君臣臣这句话有利于皇帝,历代皇帝无论出身如何最后都难免要向儒家靠拢,就是因为它易于统御天下。

你自视为百姓的解放者,自然可以摒弃儒家,可统治者需要,。

统治者需要的是让万民始终臣服,始终跪伏于皇权,如羊群般遵从牧者,不会反抗,不会抱怨,只会低头吃草,需要被宰杀时候只会俯首以待。

那这时候儒家就很有用了。

但如今大明早已经被你搞的君不君臣不臣,连儒家都已经不是过去,学者借阳明之皮,早就已经将儒家注解的面目全非,名为儒家实则自成一家,君君臣臣的纲常连儒生都不屑一顾。大同国已经在关中搞出来了,舒曰敬早就已经试图响应,地方士绅已然清楚,纵使没有皇帝又如何,士绅自己建立自己的国家,一样也天塌不下来。

皇权如今在他们看来,不过是个习惯而已,想踢开时候根本无需犹豫,皇帝不听话杀了即可,就算不想换个国号那大明宗室无数,随便从中找个出来做傀儡就是。

陛下还想他口称天宪,言出法随,寄希望于一道圣旨?

话说纵然过去,他的圣旨也没这本事。

皇帝造反?

皇帝造反者哪个逃过一死?”

熊廷弼看着圣旨说道。

他还是很清醒的。

事实也的确如他所说的,在一个大变革的时代里,思想的变革必然出现,儒生也不是不变的,借助王阳明的心学这个开源系统,儒生们在肆无忌惮的向里面加入他们想要的东西为他们的盛世服务,君君臣臣的纲常早就被鄙视,君无道臣逐之才是这时候新儒家的纲常。

存天理灭人欲同样被鄙视,现在是天理即人欲。

在这片造就了明末那些思想家的土地上,在新的压力逼迫下,新的思想也在真正萌芽。

皇权?

现在士绅们喊出的是天下之法。

杨丰突然低下头,一脸真诚的笑容看着他……

“所以,陛下把我叫来了。”

他说道。

熊廷弼一下子沉默了。

“陛下当然没有这个本事,可如果我来帮他呢?他那六军御营也做不到镇压天下,可要是加上红巾军呢?”

杨丰说道。

“你到底是忠臣还是逆贼?”

熊廷弼真有些崩溃的看着他,不得不说这个混蛋的角色变化,总是让人无所适从。

“当然是忠臣啦,你看,这圣旨一给我,我立刻就来了,哪怕我小妾说皇帝有可能趁机弄死我,但我依然毫无防备的孤身前来,像我这样的忠臣,简直都可以做忠臣的楷模了,纵然岳武穆也不过如此。”

杨丰简直厚颜无耻的说道。

“给皇帝陛下完成这些对你有何好处?陛下分明就是被你逼着,以这种方式抢在你前面收买民心,免得哪天你篡夺天下,既然施恩于民能获得拥戴,那他就抢在你前面。但归根结底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对付你,而不是对付士绅,分田地只是手段,战胜你才是目的。

你才是他的最大敌人。

如今你却来帮助陛下,帮助他成功实施新政,那你就不怕日后落个族灭的下场?

你那位公主可没什么用。”

熊廷弼说道。

“为天下者不顾其身,为万民者不顾其后。

我就喜欢痛痛快快过一世,做自己最喜欢做的,寻找自己最大的快乐,而我最大的快乐,就是看着那些土豪劣绅被百姓踩在脚下。

既然陛下做的就是我想做的,那我为何不支持他?

至于他的目的,杨某从不考虑这些蝇营狗苟,杨某行事光明磊落坦坦荡荡只求问心无愧,作为一个忠臣只需要做好一个忠臣该做的,至于皇帝陛下以后如何对我那不是我需要考虑的,再说我既然是忠臣了,他总不会害我吧,我们要相信忠臣会有好报!

害怕皇帝以后会抄家的算什么忠臣,忠臣就是要不怕抄家灭门。

不仅仅是我要做忠臣,你也要跟着一起做忠臣,来,去换上这身衣服,咱们一起去见证这个历史性的时刻,不过要是你被乱枪打死了可不能怨我,再说那样的话你会作为一个忠臣青史留名的。”

杨丰说道。

然后他的卫队长杨虎抱着一身定胜军的衣服走过来,默默放在了熊廷弼的面前。

这时候定胜军虽然改编为御营,但实际上什么都没换。

万历又没钱换。

他北上之后广东留守朝廷,已经开始陷入财政困难……

士绅们都不交税了。

而湖广江西两地更没有税收给他。

熊廷弼无语的看着杨丰,后者正脱下外衣,露出里面的重甲,可怜的熊廷弼看看自己的军服,再看看他的重甲……

“勇敢点,不要害怕,大丈夫何惧死亡,十八年后又是一条好汉!”

一身重铠的杨丰鼓励着白板的熊廷弼。

熊廷弼无言以对。

祭坛。

皇帝陛下正在听着司祝读祝文。

整个祭天过程其实很繁琐,不过最重要的就是这个,读完祝文之后皇帝还得进行一连串祭奠,最后把祝文和祭品烧了,皇帝在望燎位看完焚烧过程,就可以正式结束了。

可以说人海中如孤岛一样的祭坛上,皇帝和大臣们都在默默听着。

司祝是由礼部侍郎曾凤仪充当,他是邹元标好友,万历十一年进士,不过万历二十一年就已经辞官,但之后一直主讲问津书院,这座建在新洲的书院之前在麻城之变后损失不小。主要是岐亭之战时候,大批学生英勇的跑去观战,然后在大溃败中死了好几百,不过好在还是多数都逃出来了,现在也有不少就在祭坛周围看着他们的老校长。

弘光朝的官员多数背后都是书院。

如果说议事会相当于元老院,那么书院事实上充当庶民院,毕竟书院的覆盖范围远比几十个耆老的议事会广泛,前者最多就是几个大的世家,而书院则覆盖几乎所有地主,富商,甚至部分富农,同样而有书院背景的官员们,更能代表整个地主阶级利益,而不是仅仅给几个大的世家当爪牙。

世家没有战斗力。

世家除了少数以外,通常都是投降派的。

毕竟世家通常把持地方工商业,也就是说他们有退路。

但中小地主反而是最有战斗力的,毕竟他们除了土地很难有别的财富支柱。

这一点在上次山东和河南的秀才造反中,已经被证明了,在抗杨大业上不能指望那些世家。

这位大儒亲自起草的祝文颇为冗长。

他倒是读得声情并茂。

皇帝陛下面无表情,大臣们同样面无表情,只有他那枯燥的声音在祭坛上响着。

谁也没注意到,就在此时大殿背面,一个穿青袍的官员和一个穿定胜军军官服装的正在走上祭坛,一个负责守卫的军官迎上前,很熟悉一样和他们低声说了几句,然后三人一同走上去,而那些士兵则静静看着,任由他们走上祭坛背面的台阶。

而正被曾凤仪搞得昏昏欲睡的官员们也没人注意他们。

其实这种几十万人级别的大场面,秩序就不可能井然了,台上在祭天,台下观众照样吵吵嚷嚷,甚至祭坛周围还有趁机做买卖的,所以在曾大儒声情并茂读祝文的时候,周围其实是混乱的叫卖声,什么瓜子菱角茶水之类,俨然一片繁华的市场。

皇帝的祭天与百姓无关。

百姓们只是觉得这种场面很稀罕,所以凑过来看个热闹而已,甚至在边缘还有戏台。

真的戏台。

唱戏的咿呀唱着。

“你这是早有准备啊,这位兄弟是常安军出身的吧?”

熊廷弼边走边对那个带路的军官说道。

后者身上穿着的还是常安军军服。

“回熊都指挥,小的是常安军第四旅炮营的,如今已经改为御营第七军,也被陛下提拔为营长,这次陛下为了显示对新编各军的信任,由第七军负责驻守祭坛保护陛下,小的就请膺来守这边了,其实上次在应天被俘时候,小的就已经加入红巾军了,只不过奉大帅命令,在常安军里面潜伏而已。”

那军官赶紧说道。

“各军里面如你这般该有不少吧?那张普可是?”

熊廷弼问道。

“如小的这般大概有几百人,不过张普真不是,做这种卧底的,都是挑选那些没有家人拖累的,不然容易祸及家人,张普真就是自发的,至于军中到底还有多少如张普者,小的就真不知道了,大概老兵里面半数是有的。”

军官说道。

熊廷弼默默看了杨丰一眼……

后者矜持的一笑。

这种事情当然必不可少,实际上杨丰真的从没在意过定胜军和常安军,就是因为这两支军队里面有的是他的卧底。

“某与汤都指挥自问待兄弟们不薄,也从无克扣军饷,尔等就不思知恩图报?”

熊廷弼说道。

当然,这个属于吹牛了。

他和汤显祖是的确不克扣军饷,再说他用不着克扣军饷。

汤显祖守着一座巨型铜矿,他负责耗费几百万搞要塞建设,哪还需要克扣军饷来捞钱,随随便便伸伸手就有了,他们早就已经超越了克扣军饷的境界,不过他们又管不了下面的将领。

“都指挥说笑了,小的这营长还是花一千两银子买的,哨长花五百,队长一百,咱们军中都是明码标价的,总不成这银子要自己出,买了官最后还不是要从兄弟们身上捞回来的,”

军官笑着说道。

“哈哈哈哈……”

杨丰终于没控制住笑了。

熊廷弼尴尬的一笑,不过这个他也是知道的。

士绅武装,那就要有士绅武装的样子,和大英帝国的军官一样,一切都是明码标价的,当什么官就得出什么价买,尤其是定胜军和常安军都是属于地方军团拼凑起来,军费也是地方自备,地方上百姓交捐养军,世家子弟当军官瓜分穷鬼的钱,这不是天经地义的吗?

当高级的军官就意味着捞钱的分配权更高,那当然要出钱买了。

要不然其他人也不答应。

但熊廷弼又能怎样,他甚至连这些地方军团的军官任免权都没有,这些军官是地方议事会任命,他就只有指挥权而已。

他们就这样走上了祭坛,然后悄然混入那些守卫在大殿后面的士兵中,而就在他们一殿之隔的另一边,曾凤仪的祝文已经读完,皇帝陛下也正在司献指导下完成他的献祭。杨丰没兴趣管皇帝陛下,站在这个制高点的他,可以看到旁边的抚河上,大批船只正在从赣江上转过来,然后贴着这边的河岸停泊,甚至可以看到船上有人在观望这边。

这条河直通抚州。

所以长江,赣江上过来前往福建的货物,基本上都是沿着这条河到抚州,再转陆路经过杉关进福建。

不过……

“这些船装的都很满啊!”

杨丰缓缓说道。

熊廷弼随意的看了一眼,并没有在意它们……

(给我儿子打疫苗,小学一年级就开始打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