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极品地主 > 1052章 财大气粗

极品地主 1052章 财大气粗

作者:壮乡小仨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01:30:27 来源:笔趣阁

readx(); ‘镜湖集团’公布的财年报告让外界惊叹,毕竟这是一家净盈利超过70亿美元的超级企业,即便是在世界企业五百强的行列中也是名列前茅。请大家搜索(品#书……网)!更新最快的小说

而‘镜湖集团’成立时间满打满算也还不到9年,就取得如此辉煌的成绩,如何不吸引眼球?更难得的是‘镜湖集团’并不是以破坏环境消耗资源为主的矿产公司,而是一家可持续发展的绿色企业,因此它财年报告才更加值得大加报道。

在新闻发布会结束之后的,有关的数据就开始在各大门户网站上公开,而各大媒体的围脖公众号也是刊登了‘镜湖集团’财年报道的情况,吸引了大量民众和粉丝。

普通民众镜湖集团’如此丰厚的利润,也是暗自咂舌,数十亿美元的纯利润这还不包括海外资产的收益,由此可见箫氏家族富可敌国的传言并不是人们胡编乱造。

至于业内人士,对‘镜湖集团’也是各种羡慕嫉妒,毕竟同是从事农业行业,大家的平均利润率只有5%-8%,但是‘镜湖集团’却拥有超过20润率,真是人比人,气死人!

‘镜湖集团’的财年报告新鲜出炉之后,人们把目光聚焦在‘银杏新区’的身上,毕竟拥有‘镜湖集团’这样的超级企业,新区的经济数据也不会难里去。

果不其然,在下午银杏新区管委会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新区统计局对外公布了新区2016年的经济数据,实在是惊掉了无数下巴。

背靠‘镜湖集团’的‘银杏新区’在2016年实现GDP为2300亿RMB,这对于一个户籍人数不到23万,常住人口50余万的新区,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数目。超过16万美元的人均年GDP,即便是放在全球范围来说,都是排名前三的存在,‘银杏新区’因此创造了历史。

除了庞大的GDP数字之外,超过260亿RMB的财政收入可以让‘银杏新区’可以在交通环保通讯等等基础设施上进行更大的投入。改善新区的投资环境以及居民的生活水准。

如今,‘银杏新区’已经实现了义务教育全面覆盖,辖区内的所有适龄儿童念书不仅不需要支付任何费用,还能免费在学校享用一日三餐,这也是开创了国内的先例。

在此之前,也只有少数富裕地区的少数学校能够实行这种全免费的教育,但是在整个行政辖区内实施。尚属首例。

除了拥有‘银杏新区’户籍的孩子可以免费入学之外,凡事家长在‘银杏新区’工作就业超过一年。获得‘银杏新区’居住证的孩子,也可以享受同等待遇。

‘银杏新区’的学校,因为拥有庞大的资金支持,可以从外地聘请各种高水平的师资力量,甚至从幼儿园开始就实行双语教学,教学质量几乎可以和北平海州等大城市相提并论。

也正是因为如此,‘银杏新区’成立之后才可以吸引大量外来人才,毕竟对于绝大多数的家长来说,能够给孩子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是他们很认真考量的因素。

除了免费中学以下教育之外,‘银杏新区’的居民还可以享受全面覆盖的医疗服务,小至感冒,大至癌症,居民们都可以获得最好的治疗,所有费用都由新区的财政支付。

在全国医疗改革陷入困局的时候,‘银杏新区’却向外展示了一种与众不同的景象。数十万居民可以获得全方位的医疗服务,甚至每半年一次全身体检都已经成为了定例。

当然了,‘银杏新区’的全免医疗根基来自于新区庞大的财政收入,若是没有‘镜湖集团’以及各家企业上缴的大量利税,这个计划根本无力实施。

别的地方也只能羡慕,谁叫他们所在的辖区没有‘镜湖集团’这样的超级企业。也不像‘银杏新区’这样拥有极少的人口。

目前,‘银杏新区’拥有的户籍人口还不足25万,但是它的行政级别确实地市级,而作为全国重点开发的新农村建设区域,‘银杏新区’又能够享受到更多的政策倾斜以及财税截留,才能够如此大手笔。

免费教育免费医疗成为了‘银杏新区’吸引外地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因素,毕竟这两项在当今的华夏社会可是最为重要的大事。不过。‘银杏新区’的入籍要求也是相当严格,普通人要想加入并不容易,也只有那些拥有真才实学以及庞大资金的投资商才能够获得资格。

也正是因为各种苛刻的门槛条件,‘银杏新区’的入籍制度受到了不少媒体和民众的批评,只不过有了中央和箫氏家族的支持,‘银杏新区’管委会倒是顶住了诸多的压力。

在全面实行免费教育医疗制度之后,‘银杏新区’把一开始在‘银杏村’试点的养老制度也在新区范围内全面铺开,再一次开创华夏先例。

自从‘镜湖集团’成立之后,萧风就决定为村子里55岁以上的妇女和60岁以上的老汉提供养老金,这一部分的资金是从‘镜湖集团’的利润中扣除的。

一开始的时候,每位老人每个月拿到的养老金只有500元,但是在人均收入还不到3000元的滇西北山区,已经算得上是巨款了。

后来,随着‘镜湖集团’的规模和利润水平快速上升,‘银杏村’老人的养老金数目也是急剧增加,让人甚为眼馋。

到了2013年底‘银杏新区’挂牌成立之前,‘银杏村’老人的养老金已经达到了惊人的人均2500RMB,这也意味着这些老人每年可以拿到3万RMB的收入。

也正是因为这些收入以及全免费的医疗,让‘银杏村’的老人腰杆子赢了许多,整个村子自然也就不会出现虐待老人不孝敬老人的情况。

钱不是万能的,但是在很多时候,能用钱解决的问题都不会成为真正的问题!

自从‘银杏新区’挂牌成立之后,养老金制度率先在整个辖区内展开,4万名符合条件的‘银杏新区’老人从2014年元月开始就可以从财政领到自己的养老金,这也是让所有的老人感恩戴德。

对于许多家庭年收入超过10万20万甚至更多的家庭来说,老人的这点养老金充其量是一个孩子一个月的零花钱。但是对于那些刚刚并入‘银杏新区’的低收入家庭来说,这笔钱简直就是救命钱。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养老金成为了所有‘银杏新区’新居民归心的催化剂,许多贫困的家庭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养老金,这才逐渐融入了‘银杏新区’,最终形成了一个和谐的整体。

在2016年,‘银杏新区’财政累积为辖区内42000名老人发放了6亿RMB的养老金。这也是新区财政一笔重要的开支。

在全国农村老人养老金还在100-200之间徘徊的普遍情况之下,‘银杏新区’借助自身庞大财政的优势。轻而易举地实现了大额养老金的全面覆盖,这也是让媒体和民众津津乐道。

现在,‘银杏新区’已经成为了全国最具幸福感的地区,在这里从生到死,从生病到上学,几乎所有都由新区的财政承担了,群众自然是是幸福感爆棚。

谁也没有想到,9年前人均收入还处于全国最低水平的滇西北地区出现了这样一个堪比乌托邦的地区,这里的人们依靠着科学可持续发展。开创了华夏新农村建设的典范。

虽然‘银杏新区’的崛起更多的是因为‘镜湖集团’,这种模式不太可能在全国范围复制,但是‘银杏新区’的诸多做法也是给其他地方诸多的启发。

因为‘银杏新区’的历史负担很小,它们可以把更多的资金投入到教育医疗和养老等领域,这是其他地方所无法比拟的。即便如此,正是因为‘银杏新区’的示范带头作用,许多富裕地区的政府也是陆续出台了更多的惠民政策。使得许多地方的老百姓获得了更多的实惠。

在帝国中央‘银杏新区’就像是一颗种子一样,播种发芽之后将会带动许多地区的变化,这才是它最重要的作用!

…………

‘镜湖集团’和‘银杏新区’陆续发布年度财务报告,在震惊世人的同时也对外展示了自己雄厚的经济实力,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也是与有荣焉。

现在。外出旅游办事的‘银杏新区’居民身份证上的户籍地址成为了人们羡慕的对象,毕竟这可是有钱买不到的好地方。尤其是‘银杏村’的村民,在外面都能够享受到人们各种尊重,毕竟‘天下第一村’的名头可不是盖的。

‘银杏村’的户籍政策比‘银杏新区’还要严格,要想加入‘银杏村’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条件相当苛刻。

比如,外来媳妇加给‘银杏村’的小伙子。也只有三年后才能正式转入‘银杏村’的户籍,并且享受村民所拥有的各种福利分红待遇。一旦离婚,外来媳妇的户籍也会随之被迁出,这也就杜绝了一些‘假结婚真迁移’的漏洞。

除此之外,加入‘银杏村’也只有成为‘镜湖集团’的高层,并且获得‘银杏村’全体村民三分之二的认同之后,才能成为‘银杏村’的村民。

现在,整个‘镜湖集团’上下超过五万名员工,也只有杨远航马万里郑霞等十几名高层和他们的家属迁入了‘银杏村’,并且在村子里获得了宅基地,盖上了小别墅。

当然了,要想成为‘银杏村’的村民也有一个最简单的办法,那就是在‘银杏新区’投资金额超过1亿RMB,超过1600万美元的移民投资金额,甚至比世界上所有的国家都要高。

毕竟,获得‘银杏村’的户籍也就意味着可以每年获得超过20万美元的分红,这种旱涝保收的好事可不是哪里都可以遇到的!

在‘银杏新区’和‘镜湖集团’公布财年报告之后,‘银杏村’村委会也是随之公布了2016年的分红计划,这一次他们再一次让外界为‘华夏第一村’惊叹不已。

拥有‘镜湖集团’8%股份的‘银杏村村委会’今年可以从集团粉红总获得60亿RMB,刨除集团预留的发展资金以及村委会对外投资的资金,可以分配的资金总数超过了30亿RMB!

这个庞大的数字对于一个人口数量还不到1500人的小山村来说,无疑是天文数字,人均超过了200万RMB!在全国人均年收入还不到一万美元的情况下,‘银杏村’的村民每年可以从集团获得超过30万美元的分红,这无疑是举世瞩目的。

考虑到实际情况,今年‘银杏村村委会’决定为每一位村民发放150万RMB的分红,这个数字比全年的百万现金多出了50%。

剩余的资金村委会决定加大在全世界各地的投资规模,其中美利坚澳洲以及新西兰等农牧业发达的国家成为了投资重点。其实,从2015年开始,‘银杏村村委会’除了继续在国内各大城市加大了商业地产住宅的投资之外,也陆续在国外投资了不少的牧场农场和酒庄。

这些产业都位于法律健全社会稳定的国家,通过律师职业经理人就可以很好的管理,村民只需要掌控好财务就可以获得足够的收益了。

用萧风的话来说,钱存在银行只不过是死钱,只有投资到各种产业之中,才能钱滚钱,钱生钱,最终达到增加资产的目的。

于是,‘银杏资产管理委员会’也就成为了华夏对外投资相当活跃的一个机构,和许多热衷于投资股市期货汇市的基金相比,银杏村人呢把对土地的热爱发挥得淋漓尽致,简直就是买遍全世界的节奏。

其实,‘银杏资产管理委员会’也是深受箫氏家族的影响,除了‘镜湖集团’之外,萧家许多人也以个人名义在海外大肆购买牧场酒庄等等。相对于不断贬值的货币,或许只有土地的保值功能可以让这些和土地打了一辈子交道的人们感到安心,这是相对谨慎的投资理念。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镜湖集团’依托土地发展起来,整个‘银杏村’自然也不会忘记这个根本!(未完待续。)

PS:PS:继续向乡亲们求月票!

本书来自 /book/html/8/8647/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