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极品地主 > 【439章 】 植物王国

极品地主 【439章 】 植物王国

作者:壮乡小仨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3-04-20 15:00:45 来源:笔趣阁

转眼就到了4月1日,这一天银杏村村委会在青石小院片区举行了隆重的入住仪式,近百座小院的租客在村民的祝福下,开始了自己在银杏村的新生活。

在这些入住的客人中,大部分是经济条件优厚的退休老人,一部分是在银杏村居住的自由职业者,包括作家、画家和摄影家等等。对于这些文化人来说,在风景如画的镜湖边拥有一座小院,得以重现当年五柳先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是一种无以伦比的‘精’神享受。

在很多人眼里,在镜湖湖畔的生活,质量要比在北上广高出无数倍,当然了,这仅限于享受生活,而不是创业!

因此,收入颇高的这群人纷纷告别租住的客栈,住进了自由度更高的青石小院,开启了在银杏村的美好生活。对于这些依靠灵感、创意过活的人们来说,舒适的环境、愉快的心情才是创作的根基!

银杏村此举也是被媒体广泛宣传,毕竟一百座青石小院每年可以为村民提供400万的收入,而且一个规模更大的院落片区已经进入了设计施工阶段,将来在容纳更多租客的同时,又可以为银杏村提供更多的优良资产。

如今的银杏村已经成为了姚州乃至滇南省新农村建设的典型代表,人均超过5万元,并朝着10万元大关快速‘挺’进的银杏村已经成为了许多人羡慕的对象。

不少财经媒体不断地发表自己的预测。认为银杏村将有可能在2012年年底实现人均收入10万rmb的目标,成为滇南乃至全国最富裕的村庄之一。

相比于财经媒体,一些官方媒体对‘银杏村’的发展模式更加认可。毕竟它的发展不是以破坏环境为基调,而是以旅游、绿‘色’食品产业为支柱,实现了可持续发展。

以华夏社、央视为首的官媒不约而同地把银杏村视为了新农村建设的典型代表,不断有记者到村子里采访,试图从银杏村的发展轨迹之中寻找到规律,最好能够在其他地方进行推广。

不过,所有人都不会想到。‘银杏村’乃至镜湖体系的发展是不可复制的奇迹,其根源就是萧风和他的‘紫竹空间’!

若是没有空间灵泉。银杏村要想取得超常规的发展,难于登天!

…………

萧风的摄影师傅薛沪生和妻子乔珊也是搬出了萧家老宅,住进了一座青石小院,他一下子就和村委会签订了10年的合约!

即便薛沪生的身份特殊。但是村委会还是按照规定的价格和他签订了租赁合同,并且张榜公布,杜绝了村民们的猜疑。这也是银杏村的一个特点,每一项财务收支都会在村委会以及银杏村网站上进行公示,让村民们明明白白。

对于师傅搬离老宅,萧风也没有太过劝阻,毕竟他们夫妻俩需要各自的*空间,总是住在老宅多少有些不方便。

当然了,若是家里‘弄’什么好吃的。逢年过节,薛沪生两口子还是会回到老宅和萧家聚餐。

这几天,萧风为了师傅搬新家。放下了好多事情忙前忙后,一手包办了青石小院的各种家电、生活用品等等,薛沪生和乔珊只需拎包入住就可以了。

对此,乔珊还特别表扬了薛沪生,说他一辈子醉心于摄影技术,没想到临老了收个徒弟让他们老两口的日子过得舒心异常!

现在。薛沪生夫‘妇’俩大部分的时间都呆在银杏村搞创作,镜湖景区的绝美风景以及新鲜空气让他们灵感迸发。俨然达到了一个崭新的境界。

除了薛沪生,搬离萧家老宅的还有薛富贵老两口、徐向南父亲以及徐老将军等人,他们两个人占据一座小院,相守相望,总是要比住在老宅狭小的环境里舒服得多。

对此,萧风更多的是尊重老人们的想法,毕竟一帮亲家住在一起,短时间内倒也没有什么问题,但是萧风总要考虑到老人们的一些自尊心。

于是,萧风个人出资租下了三座位置最好的小院,在里面布置了完备的设施,让几位老人过得舒心。

…………

对于普通游客来说,青石小院的落成只不过是他们旅游生活的一个‘插’曲,游客们更在乎的是镜湖周边区域漫山遍野的高山杜鹃迎风盛放的壮观景象。

若是问来过银杏村的游客,这里的‘春’天让人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估计绝大部分游客会回答,壮观的高山杜鹃‘花’海!

在银杏村周边的群山,除了密不透风的原始森林、辽阔的草场之外,低矮丘陵以及森林的边缘地带,遍布着数百种高山杜鹃种类,这也是滇西北许多山脉的特‘色’之一。

相比于其他地区,银杏村村民向大山开荒的力度并不大,周边区域仍旧保持了原始的风貌,这些千百年来一直生活在这里的高山杜鹃依旧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

若是换成以前,这些高山杜鹃并不太招村民喜欢,毕竟它们除了少数部位可以入‘药’之外,既不能当柴烧,也不能喂牲口,利用价值极低。

每年的‘花’季,银杏村周围的山上到处都是五颜六‘色’的高山杜鹃,美则美矣,不过对于刚刚解决温饱的银杏村村民来说,并没有什么实际意义。

但是,随着‘镜湖景区’的开放,大量游客涌入之后,村民们视为‘鸡’肋的高山杜鹃却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镜湖景区’刚刚开放的时候,正值高山杜鹃的‘花’季,规模庞大的‘花’海顿时吸引了来自城市的游客,创下了不小的名头。

尤其是以薛沪生为首的摄影家以及业余摄影爱好者对这些高山杜鹃情有独钟,拍摄了大量的作品,更是让‘镜湖景区’的高山杜鹃名声大震。

这时候,村民们才发现丝毫用处都没有的高山杜鹃成为了‘镜湖景区’吸引游客的重要元素,银杏村甚至还拥有了一个‘杜鹃之乡’的美称。

尝到甜头之后,村民们对这些高山杜鹃的呵护就更加细致了,不仅开始约束自家的家禽、牲畜上山破坏杜鹃,在平时的生产生活中也是尽可能地不破坏杜鹃的生活环境。

甚至,不少村民还主动从镜湖公司发放的一些宣传资料进行学习,了解各种高山杜鹃特‘性’,好应对游客们的询问。

不得不说,为了更好的为游客们服务,银杏村村民的学习热情是相当高,这也是‘镜湖景区’的服务一直被游客称道的一个重要原因!

…………

‘镜湖景区’的高山杜鹃‘花’海除了引起游客的喜爱之外,也是引起了不少植物学家的关注,毕竟它对于研究高山植被分布、物种发展都拥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尤其是已经入驻了‘银杏珍稀植物研究所’的翟青松和他的团队,更是近水楼台先得月,这一年来对银杏村的高山杜鹃进行了筛选排查,统计除了这些高山杜鹃的品种和规模。翟青松甚至组织了一个项目组,对高山杜鹃的某些品种进行栽培实验,试图成功地实现人工繁殖以及低海拔地区的培育。

翟青松虽然是一个科研工作者,但是他并不是那种不食人间烟火的理想主义者,要不然他也不会加入萧风的植物研究所了。

他心里清楚,高山杜鹃极具观赏价值,若是能够实现人工繁殖以及低海拔地区的生存能力,将会为‘植物研究所’赢得一个崭新的盈利项目。

翟青松的研究项目,萧风并没有多加干涉,只需要他的‘植物研究所’能够向镜湖体系提供足够的珍稀植物,满足镜湖景区各区域的绿化需求之后,他的工作自由度还是相当高的。

更何况,萧风对于‘植物研究所’的财务控制得相当严格,萧风也不用担心翟青松拿着研究经费假公济‘私’,给予翟青松适当的科研自主权也是相当有必要的。

从目前来看,翟青松和他的团队还是让萧风相当满意,近一年来向镜湖景区以及各个单位提供了大量的珍稀植物种苗,使得如今的银杏村正在朝着珍稀植物之地的方向快速发展。

若是有识货的人进入银杏村,就能够发现青石小院的角落里都种着一株国际一级保护植物——红豆杉,此外包括金‘花’茶、冷杉、宝华‘玉’兰等等珍稀植物也是随处可见。

在萧风的计划中,打算利用三到五年的时间,把银杏村乃至镜湖景区的所有区域都种上各种珍稀植物,甚至要从国外引进一些国外特有的珍稀植物,把银杏村打造成为一个珍稀植物的王国。

若是换成其他人,这种想法多半是吃力不讨好的,毕竟珍稀植物之所以珍稀,是因为他们对环境的严苛要求,使得大规模繁殖、推广的难度极高。

但是萧风拥有‘紫竹空间’,就意味着许多看似不可能实现的情况变成了可能,这一年来翟青松的‘珍稀植物园’之所以能够拥有如此成绩,空间灵泉在暗中发挥的巨大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萧风清楚,‘镜湖景区’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继续保持前进的上升势头,不断地推陈出新是很有必要的。

‘珍稀植物王国’,就是萧风为‘镜湖景区’打造了下一个目标!q

ps:ps:谢谢‘一‘毛’钱天使’的月票,谢谢乡亲们的订阅支持!--56255 dsuaahhh 24490402-->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