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极品地主 > 【181章】 传说起源(中秋节快乐!)

极品地主 【181章】 传说起源(中秋节快乐!)

作者:壮乡小仨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5-03-30 19:18:42 来源:笔趣阁

早上九点,萧涛、萧强和萧大志三人准时出现在镜湖酒店的大厅,迎接各家餐厅代表,前往萧家农场的水产养殖基地参观。( 平南文学网)

没有太多废话,萧涛转身带着各方代表搭乘早已经在酒店门口待命的电动汽车,十几辆车子组成的车队浩浩荡荡地朝着萧家农场的方向前进。

大规模出行的车队引得周围的游客一阵好奇,他们纷纷出言询问周围的村民。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被询问道的村民都会用一种自豪的语气向这些好奇的游客介绍他们所了解的一些情况,言语之中的骄傲让来自于城市的游客自愧不如。

其实,也难怪银杏村的村民以及萧家的族人能够在城里人面前挺起胸膛,毕竟这一年以来银杏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据不完全统计。在过去的一年中。银杏村的总收入超过了1000万,相当于每位村民的人均收入达到10万rmb。刨除各种成本以及损耗。银杏村的村民人均纯收入不少于5万块,这对于以往人均收入不足五千元的银杏村来说,变化不可谓不大。

进入09年的下半年,大量游客的涌入让村民客栈基本上都处于爆满的状态。用日进斗金来形容银杏村的村民一点都不为过。

现在,银杏村的村民购买电视、电脑、洗衣机、冰箱等大宗电器已经不会引起其他村民的关注,基本上每天都会有村民往家里搬新电器。滇西县城的一家电器商行窥得商机,在镜湖酒店的裙楼开设了一个营业门店,直接帮助村民把电器送货上门,倒也是省得村民还要到县城去买货。

除了购买新家电之外,村民们翻修房子、装修客栈。一切都为了把银杏村建设成为最佳的旅游度假目的地。

现在不少心思活泛的村民甚至还买起了小汽车,除了自家使用之外,偶尔还能接送客栈的贵宾,一举两得。

以往。银杏村的村民顶多能够混个温饱,若是家里有人念高中、大圩,仰或是有人生了大病,经济困难甚至出现返贫的状况也是常见的事情,何曾有人想过能买得起私家车?

如今,银杏村的村民收入不低,家里的娃娃可以免费就读设施、师资力量最好的学校,基本上达到了电视上所说的小康社会。

因此,对于带来这一切的萧家,村民们自然是心怀感恩!

现在,萧家农场的顶级食材远销滇南各地以及海州,更是让村民们与有荣焉,满心自豪地向外地的游客介绍萧家农场的情况。

…… ……

萧涛等人并不知道,餐厅代表的队伍会引起游客的好奇,并且激发了村民的荣誉感。

从镜湖酒店到萧家农场,也不过几公里的路程,电动汽车的速度虽然不算快,但是十分钟之内车队还是抵达了农场门口。

依旧是例行的消毒,更换工作服,萧涛带着近百名客人进入了农场,直奔水产养殖基地。

一开始的时候,萧涛等人对于萧风在农场投放扣蟹的行动并没有抱以太大的信心,毕竟滇西北的气候、水质以及环境与阳澄湖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距。虽说萧风在山塘饲养冷水鱼获得了成功,但是作为亲历者之一的萧大志也不认为大闸蟹的饲养也会一帆风顺。

不过,出乎所有人的意料,萧风投放的扣蟹在农场里茁壮成长,其生长速度之快,令人瞠目结舌。

到了后来,萧涛等人已经无力去探寻这些大闸蟹背后的秘密,他们只知道这将会是一笔巨大的收入!

“这里就是我们的大闸蟹养殖基地,我们完全摒除了激素饲料的使用,尽可能地采用水域内的生态系统满足大闸蟹的需求,偶尔投放纯天然的饲料加以补充!”来到养殖场,萧大志作为主管负责人,开始向嘉宾们介绍这个养殖基地的一些情况。

这个养殖基地原本属于一个低洼地带,常年受到雪山融雪溪流的冲刷,本身就是这片区域固有的水域。萧家承包了这片区域之后,对这片水域进行了改造,动用青石条、钢筋、水泥等材料,把它建成了一个个长宽约为50米的四方形池子,充当萧家农场的水产养殖场。

这种水面面积达到4亩左右的水池整齐地排列在这片区域,起码有超过两百个,这里饲养着包括大闸蟹、丁桂鱼、牛蛙、淡水虾之类的水产,是萧家农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诸位,这里就是我们萧家农场的大闸蟹养殖基地,今年我们投放了100万枚扣蟹,去除一些自然损耗之外,起码有超过80万只大闸蟹可以上市!”萧大志作为养殖项目主管,对于养殖场的情况自然是了然于胸,没有费太多功夫就把情况介绍完毕了。

随着萧大志的一声令下,早已经在池塘边准备就绪的工人开始了行动,用网兜开始从养殖池里面捞螃蟹。

这些大闸蟹的养殖池并不深,也就一米不到,再加上养殖密度不低,工人们很快就捞上了不少张牙舞爪的大闸蟹。

司马良、方天普等人每年秋季都要和大闸蟹打交道,对于这种美味食材早已经是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了。他们仅凭肉眼就可以估计得出这些大闸蟹的体重至少在350克以上,从规格上算是大闸蟹的顶级标准。

而这些大闸蟹充满生命活力的表现,也证明它们并不是通过大量激素饲料喂养长大,而是在半自然状态下成长的产品。

这时候,不仅是司马良和方天普,其他餐厅的代表也是两眼放光,对于萧家农场的大闸蟹拥有了更多的期待。

要知道,现在市面上主流的大闸蟹也就是150克-200克,超过250克以上的大闸蟹往往都不会出现在市面上,在第一时间就被各大餐厅、达官贵人预定一空。

萧家农场的这些大闸蟹体重规格如此之高,如果它们的味道能够维持普通大闸蟹的水准,也能够卖出好价钱!

在众人期盼的眼神中,萧家农场的员工一共捞起来超过200只大闸蟹,几乎每一只的体重都维持在350克以上,甚至有个别极品超过了500克!

惊人的收获让萧家农场的高层和员工笑逐颜开,毕竟这些大闸蟹卖出更好的价钱,他们未来的收入也会有所增加。

“这些大闸蟹的基本情况大家也了解了,但是它们的味道究竟如何?我们请大家品尝,然后我们再谈合作的具体细节!”等到所有大闸蟹进行称量记录之后,萧涛开口邀请嘉宾们在现场品鉴。

对此,所有嘉宾都没有什么异议,毕竟光凭外观、体重等元素,还无法判断这些大闸蟹究竟味道如何?

毕竟,橘生于南则为橘,橘生于北则为枳,这些原产于阳澄湖的大闸蟹在滇西北生长之后,会不会成为金絮其外,败絮其中的门面功夫呢?

萧家农场也已经做好了各种准备,几口大锅已经开始在烧水,几位员工手脚麻利地把大闸蟹进行洗刷之后,放入了热气腾腾的大锅蒸笼里。

大闸蟹的烹饪手法很多,吃法也因为地域不同而有所区别,但是最经典也是最广为流传的吃法就是‘清蒸’!

大火高温蒸汽在极短时间之内把大闸蟹蒸熟,能够最大限度地保留大闸蟹本身的鲜味,这也是评鉴大闸蟹品级的最佳方式。

因此,各家餐厅的主厨看到萧家农场准备充足,也知道对方是识货的,纷纷耐下性子,等待大闸蟹出锅。

随着土灶下方松木‘噼里啪啦’地燃烧,几口大锅里开始飘散出属于大闸蟹特有的香气,即便是在空旷的户外,也是显得无比浓郁!

方天普作为一个从小就开始品尝大闸蟹的老饕,刚闻到这种味道,就知道这些大闸蟹的品质应该和它的外表相一致!

这时候的方天普,对于即将上桌的美味充满了期待!

ps:

ps:祝福乡亲们中秋快乐,阖家幸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