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极品地主 > 【347章】 广泛影响

极品地主 【347章】 广泛影响

作者:壮乡小仨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5-03-30 19:18:42 来源:笔趣阁

厉东升和马晓军的团队在银杏村整整呆了两个星期,这期间他们不仅仅对镜湖体系的企业进行了深入的了解,还特别走访了银杏村和周边区域的村民,掌握的第一手的资料。

对于厉东升来说,镜湖体系引进现代化技术和管理模式,对银杏地区的自然条件进行合理有序开发,从管理学的角度相当有前瞻性。无论是从镜湖资源的开发程度和环保概念的引入,镜湖体系的管理层拥有一整套的发展理念,和许多只为眼前利益的企业有着很大区别。

在大家拼命追逐经济效益的年代,镜湖体系愿意花费大价钱投资污水治理系统,尽可能避免机动车尾气对镜湖景区的污染,大力推行节能环保建筑以及各种新能源设备,都是难能可贵的。

在掌握了大量的资料后,厉东升回到北平之后准备从管理学的角度对镜湖体系崛起的各种原因进行分析,探讨这种发展模式的可行性。

在厉东升看来,镜湖体系本身就拥有很多值得研究的地方!

…… ……

和厉东升的动作相比,马晓军显然要快得多,这也和财经报道时效性比较高的缘故有关。

在来到银杏村之后的第六天,马晓军关于银杏村系列报道的第一篇文章新鲜出炉,发表在刚刚出版的最新一期《海州财经》!

马晓军选择的切入点很切当,从在海州热销的银杏食材开始入手,开始向专业和半专业的读者介绍银杏村的绿色食材产业。

在报道之中,各种各样美味绝伦的食材、水果引起了读者的极大兴趣,尤其是那些曾经品尝过银杏美味的读者,更是引起了极大共鸣。至于那些还不曾体验过银杏美味的读者,放下杂志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直奔‘镜湖农产’专卖店和各大超市的银杏专柜,购买传说中的美食!

而银杏美食的美味也是在第一时间征服了所有的读者。甚至不少读者决定在假期前往银杏村,在当地品尝这些美味。

不过在专业财经媒体来看,银杏美食的神奇之处可不仅仅它的美味,而是在它背后所代表的庞大利益!

小小的萧家农场抛开十万亩蘑菇林。用于种植果树、蔬菜和养殖项目的面积也不过6万亩,折合约4000公顷!但就是这点面积,居然有可能在2010年创造超过12亿rmb的产值,这简直就是令人震撼!

平均算下来,萧家农场平均一亩地可以出产2万rmb,这对于国内单位面积产值较低的农业产业来说,无异于一颗大卫星!

仅此一项,国内对农业产业有所关注的财经专家、农业专家乃至政府官员对于萧家农场的兴趣大增!

虽说萧家农场的成功不见得所有地方和企业都可以照搬,但是如果能够从萧家农场的发展轨迹种摸索到一些规律,也是物有所值。别的不说。若是能够把每亩地的年产值提高到1万rmb,对于国内农业产业的促进就极为可观。

因此,从报道问世之后的第三天,陆续有一些媒体、农业企业、农业专家、地方政府等等人士通过各种渠道,通过姚州市委市政府以及市直机关。表达了来到银杏村,对萧家农场进行采访调研的意向。

对于突如其来的人潮,姚州方面多少有点措手不及,不过政府机构应付此类事情还是很有经验的,稍一调整就理顺了各种关系。

不过由于萧家农场已经被列入了姚州乃至滇南省重点农业企业的行列,姚州市政府的工作人员只能请示新上任的市委书记江伟建,应该如何处置?

即便江伟建贵为正厅级干部。对于背景强大的萧家农场,也不敢以行政命令的方式让萧家农场出面接待,只能是亲自和萧涛进行沟通,确定了外来参观者的接待事宜。

一阵忙乱之后,萧家农场方面终于同意接待姚州市政府组织、安排的参观团,恕不接待个人参观。这也是萧家农场的底气所在。若是换成了普通的农场,肯定无法挡住如此巨大的压力,最后沦为参观景点,最终被生生拖垮。

在此之前,国内就曾经有一些先进企业被永无止境的参观、学习给连累。最终消失在历史长河,萧风可不希望萧家农场也步入后尘。

第一批来自全国各地的参观者还没有抵达银杏村,马晓军的第二篇报道又新鲜出炉,这一次文章的主角变成了滇西北最常见的野生菌!

野生菌作为滇南特产,也是滇南对外出口的主要产品,从松茸到各种野生菌类,包括竹笋类产品,每年可以为滇南带来超过2亿美元的外汇收入。对于滇南这个以农业为主的高原内陆省份,2亿美元的数目可不小,因此无论是政府还是媒体都对这方面相当关注。

马晓军的报道重点不仅仅放在镜湖区域今年有可能实现的外汇收入超过一亿美元的消息,更是聚焦在叶氏贸易的入驻给镜湖区域的农牧民带来超过往年两倍的收入。

在三农问题成为全社会焦点的情况下,叶氏企业减少贸易过程中的中间环节,直接面对农户进行高价收购,更是引起了高层的关注。

滇西北作为少数民族聚居地,再加上自然环境恶劣,向来是国家扶贫攻坚计划的重点地区,为了能够提高滇西北农牧民收入,促进当地农牧业产业升级,上至国务院,下至省市县,各级部门都是绞尽脑汁,花费巨大!

而萧家农场、叶氏贸易乃至整个镜湖体系的快速崛起,在短短两年时间内完全改变了镜湖区域的经济发展,树立了一个标杆!

更难能可贵的是,镜湖体系的崛起并不是以破坏环境为代价的采矿业或者是污染工厂,而是以旅游、绿色农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为核心的产业集群!这种发展模式非常符合国家目前所制定的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战略,引起了高层智囊团的注意。

当然了,镜湖体系要想成为国家农业产业的标杆企业,还需要不断发展,拥有更大的影响力才行。

即便如此,马晓军连续两篇报道依旧是在国内引起了较大轰动,原本仅以旅游而闻名的姚州一时间成为了国内农业产业结构升级的典范,萧家农场也成为了明星企业。

一时间,通过各种渠道试图前往萧家农场采访、参观和学习的个人、团体是络绎不绝。

不得不说,马晓军在财经媒体界的影响力不可小觑,两篇报道就让萧家农场获得了如此广泛的关注。可以预见的是,随着报道的深入,包括镜湖景区、镜湖牧场、镜湖乳业以及‘萧家私房菜馆’都将一一呈现在读者面前,镜湖区域的巨大变化也是第一次登堂入室!

…… ……

由于萧风的坚持,厉东升的学术报告是不会出现萧风的名字,萧家在镜湖体系中占据的绝对股权也被淡化,这样虽然有些掩耳盗铃的嫌疑,但至少能够尽可能地减缓公众了解真相的速度。

至于马晓军的采访报道,镜湖体系的职业经理人倒是亮相极多,萧家方面一个都没有露脸,这也是萧风可以淡化的结果。

毕竟,这样一笔巨大的财富,陡然出现在公众面前,多少会引来一些麻烦。虽说现在已经不是‘鄙视财富’的特殊年代,不过萧风一时半会还是无法做好出现在镁光灯之下的准备。

即便萧风尽可能地遮掩,萧家的庞大财富也在一些专业人士的眼中无所遁形,开始有人着手调查萧家名下的资产!

关嘉航是福布斯杂志驻华夏地区的特派记者,长住海州,专门收集国内各大富豪的资产变动,也对华夏经济的运行进行一些分析判断。

连续两期的《海州财经》都重点报道了一个叫做银杏村的地方,这引起了关嘉航的注意。作为一名资深财富记者,关嘉航敏锐地察觉到,镜湖体系背后应该拥有一个强大的财团,而这个财团目前却仍未浮出水面。

为此,关嘉航特别登陆了镜湖公司的官网,查看镜湖体系的相关信息,接着他登陆各大网络论坛,试图从各种蛛丝马迹之中寻找到一些事情的真相。

在过去的几年中,关嘉航就是依靠着敏锐的观察力和细心的分析,从大量新闻之中抽丝剥茧,挖掘出不少隐形富豪,因而获得了总部的嘉奖。

这一次,关嘉航感觉镜湖体系的崛起并不是那么简单,决定针对镜湖体系进行一番明察暗访,把这家隐藏的财团揪出来。

还不等关嘉航动身前往银杏村,马晓军的第三篇报道新鲜出炉,这一次的主要内容就是蒸蒸日上的镜湖牧场!根据马晓军的预估,如今总存栏量毕竟五万头的镜湖牧场资产价值正在朝着20亿rmb的规模高速前进,或许它是目前国内单体价值最高的牧场!

这一次,关嘉航再也坐不住了,立刻收拾行装,带上两位助手,分成明暗两组前往银杏村进行采访。

关嘉航多年来的工作经验告诉他,镜湖体系有可能是一个新兴财团的杰作,而财团的主要拥有着应该可以突破10亿rmb的关卡,成功跻身福布斯华夏大陆富豪榜。

如今是找到了猎物的雄鹰,关嘉航瞬间动力十足!

ps:

ps:今天收到了三十几张月票,总数突破200章,谢谢乡亲们!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