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寒门宰相 > 一百五十八章 见面

寒门宰相 一百五十八章 见面

作者:幸福来敲门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6:38:19 来源:笔趣阁

十三日十八日之公试,对太学生而言至关重要,但对于章越而言更是尤其关键,因为公试的结果确定了章越能否继续在太学求学。

故而章越是卯足了气力,准备这一番公试,万一考试不过要托杨仲南在李觏面前求情,不仅自己丢人,连自己的老师章友直也要跟着丢人了。

考试之日,下了一场大雪。

章越,黄好义,刘佐,向七他们从斋舍走来时尽管打了伞,但眉头上都覆了一层白霜。

章越忍不住冻得腿直打颤,等到了崇化堂前,才将襴衫上的落雪全部抖落。

到了崇化堂后,章越入席曲膝而坐,众人交头接耳了一阵,等到其它太学生都陆续到齐后,方才安静下来。

众人都是冻得不轻,讲师让仆役从四处端来了火盆放在崇化堂上,方才好了许多。

章越拿着手炉捧着手中。

身旁的火盆使得室内渐渐热了起来,发上眉间衣裳上的少许残雪开始融化,章越脸上也是渗出些许汗来。

开考之后,堂上肃静,唯有传来笔尖舔纸之声。

第一日考试是两首五言六韵诗,还有三篇策论。

章越沉心作答,不久即写完了第一首,至于第二首一时没有眉目,空着不写转而先作三篇策论,等策论都写好了,章越心底有了大概再回头写最后一首试帖诗。

正当写最后一首诗时,章越但见不少太学生已是提早起身,将卷子一束即走出堂外。

太学里藏龙卧龙,要让章越冥思苦想半日的试帖诗对于不少人而言,只消半刻之间即是有了眉目。

不过上一次私试章越试帖诗破天荒的,第一次得了‘下’,而不是‘否’。

可惜以往一贯把握甚大的经义却得到了个‘中’,因策论有一篇没有发挥好。

如今章越只求试帖诗能够‘入目’,如此再得一个‘下’就好了,至于‘中’则不敢奢求。

章越写完后,即走出崇化堂将卷子交给了李觏。

李觏看了章越一眼,先看了他两首试帖诗。这一次李觏脸色不再如以往般难看,而是道:“下去吧!”

总算没有给自己脸色看。

章越暗自庆幸,如此就稳了许多。不过公试不比私试,最后还要知贡举的胡宿认可才行。

十八日则考帖经,策论依旧是三篇。

嘉祐二年欧阳修主考贡举提高的策论的权重,故而太学里的进士科在三八两日的私试上都考了策论,也算得上紧跟时事。

到了帖经公试时,章越根本没将帖经放在心上,而是将大半精力都着重于三篇策论。

写完之后,章越几欲脱力,但总体而论还算是满意。

这场考完后,太学生们脸上也有了释然的表情,就如同‘期末考’考完最后一科的那份轻松。

此刻李觏走上崇化堂里,学生掌仪道:“肃静!”

众太学生都是停止了讲话。

窗户外天色昏暗,大雪纷飞,这一场考试众人来时没有雪,但是考试时,雪却是铺天盖地下了。

风雪交加,众人虽身在屋内,都感受到北地的寒意。

室外一片昏暗,故而考场上都已点起了烛火。

一贯严肃的李觏站在讲堂上目视众人,大学生们都知李觏治学严禁,故而不少人都有些怕他。今日最后一科考毕,众人也担心又挨他一顿训斥。

哪知李觏却道:“今日天甚寒,馔堂里给尔等了备了羊汤和馒头。”

听了李觏如此说,众学生们都是一阵欢呼。

李觏脸上微微有些笑容:“明日还有馄饨!”

欢呼声更甚。

“过年了,尔等也将斋舍都收拾一番,平日衣冠整好,发鬓梳好,即便平日没有师长督促,也当慎独自处。到上元节时,吾不会督促尔等学业,但在斋舍里也当自修。”

这话就等于说到了上元节前,大家可以尽情的浪了。

众人欢呼声已经几乎将崇化堂掀翻了。

章越看着这一幕,古往今来的学生看来都差不多啊。

李觏看向欢呼的众太学生们,也是有些感触。

这些学生平日最让他头疼,但最后最牵挂的也是他们。

“最后就是念些什么呢?”

以往太学每次私试公试之后,胡瑗即会召集所有太学生们聚集在崇化堂上,然后命人奏起雅乐,最后所有人齐唱。

或者师生们一起去投壶,去射箭。

对于很多大学生们而言,这些都是清苦学习生活里的那一点亮色。

李觏管勾太学后,当然也继承了这一传统艺能。

“诸位就一起吟李太白的将进酒吧!”

众学生们哄然叫好,当即齐声诵道:“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

章越杂在众人之间,尽管不是第一次,也不是最后一次,但在这么多人中吟诵这首《将进酒》时,心情自是不同。

堂外风雪连天,室内烛火微光,少年人的那份意气,都在这首将进酒中了,仿佛回到百年前的李太白一起举杯高歌。

堂上的李觏也是触动,与众学生们一起诵起了《将进酒》。

……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几百名太学生们将这将进酒反复念诵三遍后,众人都是大笑,不少人甚至举动拍案,一如诗中的狂放之情。

李觏目视众学生们道:“再诵一首蜀道难吧!”

“是。”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

章越但见不少老生举袖试泪,对于这些人而言可能是‘毕业’在即吧。章越想起以往读书时光阴,偏偏令自己印象最深都是运动会,朗诵比赛,社会实践这些,往往就是当时觉得很无意义的小事。

至于妹子?那是可望而不可及的……

青春就如同奔流的江河,一去不回来不及道别……

在众人的吟诵声,章越感觉就这么浑浑噩噩地结束了太学的第一年学业,渡过了菜鸟期。

公试之后,即到了年关,对于章越这些太学生们还有一件事,那就是祭灶。

太学生腊月二十四清晨祭灶。

各斋要各自祭灶。

斋长刘几与众人摆上灶糖,甜酒,这些是必备的,此外还有三道果盘,大枣、荔枝、蓼花糖。

这大枣、荔枝、蓼花糖是重中之重,为何?

为了取了好彩头。

因为枣荔蓼等于早离了。

考不中进士,就得老死于太学,故而人人都盼‘早离了’。

大枣易得,至于荔枝则是用蜜饯或荔枝干来代替。

蓼花糖,则是将糯米磨成粉,用热水烫软,加糖加油,揉成粉团,切成长条,用麦芽糖挂浆,撒上芝麻,粘上青红丝,最后过油一炸。捞出来,又酥又脆,就像蓼花的花穗,故名为蓼花糖。

祭灶后,第一学年就真的结束了。

当然最重要的就是公试成绩,章越诗赋得了‘平’,至于经义得了‘优’,最后结合于行艺和在籍。

章越得了一个‘中’。

不仅保住了太学生的资格,还有进一步的可能……

京城中一处宅邸里。

“三字诗的作者不过一位十三岁的少年,即便他如今是太学生,也绝无此事,难怪陈公迟迟不与爹爹说此诗何人所为?必是窃名所作。”

但见一名少年气呼呼地言道。

一旁一名黑胖的男子微微笑着,并没有接话

那少年对黑胖男子道:“叔父,你如何说?”

黑胖男子笑道:“见贤思齐,见不贤也可思齐,獐边者未必是鹿啊。”

少年闻言道:“叔父又拿侄儿年少的事来调侃。”

黑胖男子笑道:“就许你十三岁时写有万字策言,就不许十二岁的少年作此三字诗?”

少年想了想道:“叔父见教的是,但平心而论叔父真信此诗是十三岁少年所作?当初爹爹在舒州赞此诗可收圣人教化之功,众人皆以为是积年老儒所为之。但如今却传出是十三岁少年而作,此事不慎,会让人以为有人可欺世盗名,也令爹爹颜面无光。”

这黑胖男子点点头道:“确实如此。”

“身为人子不可令父亲蒙羞,此子我当去驳之,若是不然,我愿当面道歉。”

黑胖男子道:“你如此性子,见了面必是争执,如此反而坏了名声,你还未科举绝不落人器小的口实,日后传到主考官耳里。还是让叔父去一趟吧!”

“可叔父省试在即?”

黑胖男子笑道:“吾自有分寸。”

这日章越在太学准备过年,蔡确却拉自己喝酒。

章越听了当即答允了。

二人当即来到太学外的清风楼。

章越至此见蔡确道:“持正兄,你怎地约我到此?”

蔡确笑道:“三郎放心,此次我来会钞。”

二人来到清风楼一雅间内,但见雅间里早就上了一桌子菜,菜品十分丰盛。

章越见此疑道:“持正兄,有话直说。”

蔡确面有愧色道:“实不相瞒,吾师有一位好友久闻三郎之名,故而约三郎到此一见面。三郎放心,绝不会为难你。”

章越看蔡确心道,此人有何名堂?

不久但见一名黑胖男子入内,他一见章越即笑着行礼道:“这位就是章秀才吧!”

“不敢当,足下是?”

对方笑了笑道:“在下临川王安国。”

王安国?

就是王安石的弟弟?曾巩的妹夫?

“三郎可知吾兄介甫否?”

章越道:“久仰大名。”

随即章越见蔡确已是合门退了出来。

王安国大约三十岁左右,与章衡一般年纪,确实又黑又胖。

历史上吴处厚与王安国二人交好。

有一次王安国让吴处厚写首诗赠自己,吴处厚当即写道。

飞卿昔号温钟夔,思道通俛还魁肥。江淹善啖笔五色,庾信能文腰十围。

只知外貌乏粉泽,谁料满腹填珠玑。相逢把酒洛阳社,不管淋漓身上衣。

王安国见了大怒,二人自此绝交。

由此可知,切不可随便讥讽他人,哪怕是再好的朋友也会闹翻。

章越见王安国微微一笑入座,举起茶盅呷了口茶道:“吾本料令兄会亲自见我,却不曾想兄台来此。”

王安国见章越如此从容问道:“你说你自承写此诗,是为了见吾兄介甫?”

章越道:“一首三字诗何足挂齿,令兄在历任素有政绩,然回京上了万言书恳言国事。在下实不由扼腕叹息,令兄之才不得其时也。”

见章越故作大人的口气,王安国笑了笑道:“你寻常小子,有何见识可以教吾兄。”

章越道:“吾观令兄万言书故古之人欲有所为,未尝不先之以征诛,而后得其意。”

“又举诗曰:是伐是肆,是绝是忽,四方以无拂。而言此‘文王先征诛而后得意于天下也。”

“敢问王兄,何为征诛?”

王安国笑道:“听闻三郎之前是经生,论说文解字,吾不如三郎。不过以荀子之言‘故乐者,出所以征诛也,入所以揖让,’可言之。”

章越道:“王兄何必顾左右而言他。一味讲征诛,夏桀商纣则不失天下,商汤周武不可得天下。”

王安国点点头道:“商汤战于鸣条,周武征于牧野以征诛取天下。至于商汤周武除了讲‘征诛’,还讲了什么还请告知。”

章越道:“还有利益。”

“利益?”王安国还以为章越会道‘仁义’二字呢。

“为何不是‘仁义’?”王安国正色道,“岂不闻‘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读书人何谈利益,而言‘仁义’?”

章越心道,你的政见果真与你哥完全不同,否则即不会用‘仁义’来驳斥自己。

章越道:“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此语出自贾生的过秦论,然我观过秦论此文言肥意瘦(钱钟书说),不过尓尔。”

见章越敢批评过秦论,王安国也是吃了一惊,这少年越来越不像话了。

“若说你之前说辞还有几分新颖之见,但如今看来简直不知天高地厚。贾生的文章也是你可批驳的?若是你不说出个所以然来,即要怪我不留情面。”

章越道:“王兄动气了,贾生的文章固然是好,但就过秦论而言,论意却不高!”

王安国冷笑道:“如何不高?那我倒是要洗耳恭听了。”

章越道:“不敢当,易经有云,一阴一阳谓之道。故易经的乾卦坤卦一阴一阳即道尽了天下一切。方才王兄所言,故乐者,出所以征诛也,入所以揖让。”

“故而自古以来,先王无不以此治理天下,左手利益右手征诛。”

“非利益,而仁义!”王安国再度强调。

章越笑道:“王兄何为仁义?秦失天下,因杀宗室,坑儒生,薄秦民,役天下。”

“宗室即家人也。无宗族血亲如何驭士?秦王一统天下,以士为宗室,以宗室为士。故秦王杀宗室,视宗室与士无二也。”

“儒生即四民之首也,无儒生如何驭国人?秦王一统天下,以士为国人,以国人为士。故秦王坑儒,视士与国人无二。”

“秦人即国人也,无秦人如何灭六国?秦王一统天下,以国人为六国,以六国为国人。故秦王薄秦民,视国人与六国百姓无二。”

“役天下,视百姓如牛马,故而秦失天下,在于失仁义。何为仁义?在于利益者,先于亲族,次于士,次于国人,再次于天下!于贾生的话来说‘秦本末并失,故不能长’。”

王安国听了面上一句不发,心底的震撼实是无以复加,天下间除了他的兄长,从无第二个人说话能令他震撼到这个地步。

话说到这个份上,但见桌上的菜是一筷未动。

章越当即道:“故而太祖立国时有训‘南人不可为宰相’道理也在此中了。”

王安国听了点头,以章越的话来说,太祖夺取天下靠得是文臣将领都北人,至于南人都是当初被宋朝所灭的南唐国民。故而用北人为宰相,也就是‘仁义’,合于以儒治国。

“所谓仁义用在治国,就是合于既得利益,太祖平天下后,厚待功臣,不杀读书人,甚至不以南人为相,都是合于既得利益,合于仁义。合于仁义,故本朝垂百年来,可称得太平盛世,全仰赖在于‘仁义’二字,然也因合于仁义,如今辽夏虎视边陲,国敝民困,也全怪于仁义二字。”

“那么三郎为何言为何说治国,以利益而非仁义?”

章越道:“令兄在言事书中所提‘易更革天下之事,合于先王之意’,要从学校中选拔人才,日后提拔任用,再行以征诛之法,此鉴于范相公新政不得人才之失。”

“然而变法在于富国,要富国,不取于上则取于下,取于下则国亡,秦之亡在于失于民不在于失于仁义。故而这也是我为何所言,贾生过秦论立意不高之故。然而取于上,此合乎于仁义么?凭征诛之法可压一时,却不可长久,治国长久还在于利益二字。变法即不得于仁义,令兄又以何利益补仁义之失呢?”

听到这里王安国忍不住拍案道:“佩服,真佩服啊!如此说来以三郎之才,三字诗确实也不足一观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