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宋将门 > 第99章 欧阳修的魅力

大宋将门 第99章 欧阳修的魅力

作者:青史尽成灰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1-22 00:10:33 来源:笔趣阁

村子是从一家或几个人家开始的,如果只有一个姓氏,形成村子的标志往往是祖先祠堂落成的那一刻,有了共同祭祀先人的地方,家族的联系就紧密起来,有什么大事小情,磕碰纠纷,人们先想到的是族老长辈,不是朝廷衙门。

至于几个人家组成的村子,最重要的建筑却是寺庙,土地公、娘娘庙、城隍爷……庙建起来,大家的心都有了归宿,人也安定下来。

看一个村子的兴旺与否,从庙里就可以窥见端倪。

土塔村原本就有一座寺庙,后来被大火烧毁,只剩下光秃秃的塔,富裕起来的村民就想着整修寺庙,聘请高僧,给有烦恼的人们答疑解惑,超度死去的先人,土塔村就可以成为周边村子的中心,享受八方羡慕。

只是王宁安很不以为然,建庙宇不如建学堂,有了学堂,家家户户的子孙就有了上进之路,下一代人越过越好,才是王道!

显然,王宁安的主张得到了所有人的拥护。

周边村镇,弓箭社的汉子,全都过来帮忙,天不亮就上山采石,浑身黝黑肌肉的壮汉,扛着二三百斤的石块,从山上稳稳下来,走十里山路,当石头放在空地的刹那,他们挺起了腰身,露出憨厚的笑容。向四周看看,都会发出赞叹。

真是太大了!

在所有人的努力之下,不到三个月,一座可以容纳几千人的学堂已经初具规模。

不算人工,光是砖瓦木料,各种花费,就有五万贯之多!

王良璟挠着头,苦兮兮的。

“我说宁安,这也太多了吧!等先生们过来,束脩花费又是一大笔,爹带回来的钱根本不够用啊!”王良璟压低了声音,“要不,我再去抢点?”

王宁安吓得趴下,我的爹啊,你可真敢想!

“能不能抢来,先放在一边。”王宁安叹道:“爹,你知道这些日子有什么人要来吗?”

王良璟平时除了练功,就是练兵,哪有闲心管别的。那些文人在他的眼里都是大头巾,差不许多。

见老爹迷茫,王宁安赶快给老爹介绍,心说以后王家可要加一万个小心,弄了这么一帮大爷,等于请了无数只眼睛盯着王家,出一点错,都要倒大霉!

首先,第一个响应欧阳修的就是老朋友余靖,这位当初就请求欧阳修一起上书,想办法治理黄河,后来黄河决口,他又上书反对回河,结果石沉大海,余靖也不是好脾气,嚷嚷着要辞官,接到了欧阳修的书信,这老倌儿直接跑到沧州来了。

作为庆历新政的诸公之一,余靖名气不小。只是相比其他人,就逊色不少。

欧阳修还给老朋友范仲淹写信,光是那一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就足以让老范立地成圣。

如果范仲淹能来,书院的档次立刻提升无数倍。

只是可惜,范仲淹身体不适,又做苏州知府,抽不开身,但是即便如此,老范还是鼎力相助,他让次子范纯仁,三子范纯礼加盟书院,两个人虽然年纪不大,可是深得范仲淹真传,学问扎实,非同凡响。

如果说范仲淹没来,算是一大遗憾,另一位宰相赶来,让欧阳修都大吃一惊。

这位到来,弄得老夫子提前斋戒沐浴,三日不喝酒,亲自到十里之外迎接。来的就是写出“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的晏殊,晏同叔。

说起来,当初庆历新政的时候,晏殊身居枢密使,兼集贤殿大学士,本来晏殊是庆历新政当之无愧的领袖,奈何他以神童入仕,经历几十年的宦海浮沉,相对保守,而且他又是富弼的岳父,范仲淹、欧阳修等人都是他推荐的,晏殊只好退居二线,甘当绿叶。

不过庆历新政失败之后,晏殊依旧没有幸免,被弹劾贬官。先后知颍州、陈州,老宰相心里清楚,再这么下去,非要把他折腾死不可。

听说欧阳修兴学,晏殊早年也有办学的经验,与其在宦海浪费生命,不如培养几个后生,也好传承学问,光大士林。

晏殊的到来,使得书院还没开张,就名气扶摇直上,天下震动。

老欧阳没有闲着,他又请一同推动古文运动的大诗人梅尧臣,这位官职虽然不如晏殊显赫,但是诗才无双,被尊为宋诗的开山祖师,地位岂能小觑!

不过相比他们,另一个不起眼的人物引起了王宁安的兴趣,准确说是暂时不起眼,在后世那可是名震千古,存在于教科书的顶尖人物!

那就是苏大胡子的爹,老苏,苏老泉同志!

众所周知,苏洵二十七岁才开始发奋读书,学问增长飞快,他也曾经几次参加科举,奈何西昆体盛行,文风崇尚华丽空洞,老苏连番应试失败,很是郁闷。后来张方平写信,将苏洵推荐给欧阳修。

原本的历史上,欧阳修并没有和苏洵勾搭上,直到后来苏洵带着两个杰出的儿子进京,才和欧阳修成为朋友。

这一回王宁安怂恿欧阳修办学,老欧阳求贤若渴,和苏洵通信之后,一拍即合,刚刚考试失利的苏洵正好来沧州教书散心,也到了沧州。

苏轼的爹来了,王宁安激动地手足无措。

乖乖,唐宋八大家,苏家占了爷仨!

教出两个天才儿子,本身二十七岁发奋读书,学问大得吓人!

苏老泉绝对是自学的天才,也是教育的天才!

王宁安都迫不及待想要沾沾老苏的仙气了。

……

就在王宁安抱着小本本,准备到处要签名的时候,另一伙人也凑了上来,他们和那些文人迥异,首先第一拨就是杨九妹。

她带来了一百五十名杨家悍卒,一见面杨九妹就责备道:“宁安,你小子不地道,要办学怎么能忘了我们?之前你不就讨要马夫,讨要悍卒吗?这回我亲自送来了,你不是主张士子要学马术,学射箭吗?他们可是一等一的,不信就让他们演示一番!”

杨九妹还是那个火爆的脾气,直接把人带到了演武场。

看到了这帮武夫,欧阳修气得鼻子都歪了。

“王二郎,你想干什么?”

王宁安摊摊手,“醉翁,你老不能不讲理啊,这么多位前辈,名震大宋,个顶个都是宝贝儿,伤了一个,天下人还不把王家的祖坟骂裂了。我请他们过来保护诸公,还有错吗?”

一番话把欧阳修问住了,杨九妹得意无比,招呼着大家伙,赶快寻找营地,屯扎起来。

他们刚到,还有一伙人也赶来了,为首的是两个年轻人,一个是国舅爷曹佾,另一个是狄青的儿子狄咏。

曹佾见到欧阳修,直接拿出了赵祯的手书,他是奉命过来,驻防沧州的。

“小小的沧州,值得国舅爷亲自驾临吗?”欧阳修不解道。

曹佾苦笑连声,“醉翁前辈,要是能不来,我也想在樊楼喝酒取乐啊!这不,官家说了,沧州有马场,有酒坊,还有学堂,不容有失,这不把我们俩派过来了。”

欧阳修不由得瞠目结舌,原来在王宁安的经营之下,沧州地位飞涨,已经不可同日而语!

文武齐备,群贤毕至,三个月的工期,抢在秋收之前,王宁安将学堂修好,就等着招生了。

只是这么多大人物凑到一起,究竟该听谁的,大家伙都犯了难……

————————————————————————

ps:推荐本穿越成李承乾的书,《铁血贞观》。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