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宋将门 > 第999章 首相之争

大宋将门 第999章 首相之争

作者:青史尽成灰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1-22 00:10:33 来源:笔趣阁

司马光这一手彻底把老文压下去,赵曙很是满意,亲率大军,通过拱门。这个拱门是利用水泥提前浇筑,装饰五彩丝绸,缀满鲜花香草,面向外面,大书得胜二字,而面向内部,则是写着“安定”二字。

出征得胜,归国安定!

果然有意思,赵曙下旨规定,以后凡是出征,必走此门。

“陛下,历次战事,无不是将士用生命换来,为缅怀为国牺牲的将士,把他们的名字刻在此门之上,长存世上,以供军民百姓瞻仰缅怀!”王宁安建议道。

“这个办法好!”赵曙立刻答应,又迎来了百姓一阵欢呼。

文彦博在一旁脸色很是难看……白忙活了一场,风头都被抢走了,他的准备都成了陪衬,背景,简直气死个人!

奶奶的,要是败给王宁安也就算了,反正交手这么多次,都没有赢过……可是败给了司马光,是可忍孰不可忍!

难道老夫真的这么弱?

连一个小辈都斗不过?

不成,绝对不成!

文彦博是姜桂之性,老而弥辣,绝不轻言失败。

只是当务之急,必须弄清楚眼前的局面,不能再失手了,否则就真的没有希望了。

这一次赵曙得胜而归,获得的赞誉和拥戴无以复加……从上到下,所有人都不敢小觑皇帝。

三万兵,灭辽国,俘虏辽主,拓地万里……如此辉煌战绩,哪怕秦皇汉武,也有所不如啊!

赵曙不再是那个靠着师父庇护的小皇帝,他真正成熟起来,能够扛起江山重担,人们担心的主少国疑,权臣在朝,也化解了许多。

如果说这一战之前,很多人不愿意王宁安退下去,担心朝局动荡,会前功尽弃,可这一刻,担心都有点多余了。

皇帝强,官员就没有那么多心思。

老文露出了沉思之色……这一次的征战起自增发货币,接着是粮食涨价,辽国大乱,大宋才有了机会,迅速灭辽!

要知道,当年太宗两次北伐,都是带了20万人,结果还铩羽而归。灭掉辽国这种庞然大物,在一般人看来,没有百万雄兵是根本不可能的。

但是说起来好听,出兵百万,又要耗费多少国帑民财?

岂是等闲!

没有几年的准备,怎么能成功?

可这次投入之少,回报之大,回头想起来,都是梦一样……呀!文宽夫的脸色终于变了,或许从头到尾,都是王宁安布的局!

他故意搞乱契丹,弄到瓜熟蒂落,唾手可得,而赵曙少年心性,自然好大喜功,御驾亲征,然后再把前所未有的大胜,送给赵曙,让皇帝积累足够的威望,来统御天下,实现权力和平过渡……

军民百姓还在欢呼,鼓乐之声,惊天动地,到处都是鲜花,到处都是万岁万万岁……大家如痴如醉,替自己的皇帝骄傲。

可是这些,文相公都听不进去了,他的心里只剩下一个念头……都是王宁安布的局,都是他安排好的,奶奶的!他也太厉害了吧!

凡事就怕往回想,文宽夫越是审视,就越觉得心里发毛,他偷眼看了看王宁安,只见这位满脸淡淡的笑容,一副激动而内敛的模样……你丫的绝不是为了这次的胜利,你是在得意,天下人都被你算计了!

必须检讨策略了,以前他想着努力讨好皇帝,积累足够资本,重回政事堂……可现在看起来,王宁安的算计手段深不可测。

就算他不做首相,手上的权柄也不会弱多少啊!

“唉!”

文彦博气得摇头叹息,奶奶的,就没有办法斗得赢王宁安?

老夫不甘心啊!

……

迎接凯旋之后,是耶律洪基在宣德门外,正式缴纳国书,向大宋请降,他领着契丹的文武臣工,匍匐在地,卑微如蝼蚁……无数大宋的百姓老泪纵横。

欧阳修、贾昌朝,还有剩余的老臣,全都热泪盈眶,激动战栗。

想想吧,年轻时候,他们也梦想过这一天,可宦海沉浮几十年,眼看着大宋百病丛生,难以挽回,谁不心寒!

就在西夏叛乱,庆历新政失败,国运跌落谷底之时,有人开始了努力,二十年之功,大宋焕然一新,灭西夏,灭大辽,收西域……虽强汉盛唐,也不过如此!

值得高兴一场!

此生无憾!

几个老臣都很是满足,但是他们的心中还有一种强烈的不安。

历来都是盛极而衰,大宋究竟能不能跳得出来,谁也说不好……尤其是这一切的推动者,王宁安要从首相的位置上下来,继任者有没有本事,让大宋变得更好?

未来的变数太多了,真是让人忧心忡忡,放心不下!

“醉翁,要不你去劝劝二郎?”贾昌朝试着道。

欧阳修苦笑摇头,“子明兄啊,你去比我更合适!”

“我?算了吧!”贾昌朝无奈道:“老夫是没有什么心思了,衰朽之人,等死而已,就是不知道,接下来要怎么办啊!”

连两位老臣都猜不透未来的朝局,其他人就更是糊涂了。

不过王宁安没有让大家等太久,在回京的第三天,他就主持了政事堂会议,而且开宗明义,他就把事情说清楚了。

“仆受命先帝,接掌政事堂以来,诚惶诚恐,夙兴夜寐,唯恐有伤圣人之明,有负苍生之望……战战兢兢,已历5载,如今功成身退,理所当然!”

这话说的不是一天两天,但是真正到了这一刻,还是十分艰难,不说他的学生,包括韩维啊,陈升之啊,甚至冯京啊,吕诲啊,好多人都不愿意王宁安这么快放权,但是王宁安态度坚决,根本不容商量。

“诸公,新旧交替,本就是自然之理,不需要有什么迟疑……然则朝政不可废,前后必须要衔接……当前几项重要政务,都必须落实……首当其冲,是下一届的宰执人选,我已经上奏陛下,新的宰执由吏部推荐名单,再有在京5品以上官吏公推,并且昭示天下,再经过陛下核准,最后方可成为当朝宰执重臣,辅佐圣人,中兴大宋。”

王宁安说完之后,环视四周,缓缓道:“宰执重臣,尤其是首相必须德才兼备,能力突出,要有圣人认可,要有百官接受,还要经得起天下万民检验……会议结束之后,就可以推举人选,讨论之后,交由百官票决。”

王宁安讲完了这一件,又接着提到财政,打了契丹,花费不少,而接下来如何扫清契丹的残余势力,填补财政亏空,还有要如何加强对契丹地区的控制,需不需要修路?而修路的花费又怎么解决,还有移民实边,调整吏治、军制……“

这些事情也很重要,但是大家伙全都没什么心思听了,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了首相上面。以往大宋的宰执选拔,真正的权柄都握在皇帝的手里。

当然了,百官,还有宰执都有推荐的权力,但是用谁绝对要听皇帝的,同样的,罢免宰执,也是皇帝的一句话。

可这一次情况不同了,王宁安说的明白,首相需要得到百官认可,经过百官投票,然后才能交给皇帝最后核准。

换句话说,首相能更名正言顺,统帅百官,相权比之以往,更重了无数倍!

同样的,首相宝座,也就让人更加垂涎。

究竟谁能坐得上去,真是浮想联翩啊……王宁安讲完之后,看着陷入沉思的众人,也没有说什么,只是让大家伙回去,好好思量,本着为国举贤之心,推举合适人选,担负重任。

“真是想不透啊!”

文彦博终于也有糊涂的时候了,如果他猜测的不错,王宁安早就布好了局,那么首相的人选也应该呼之欲出,至少王宁安要表明倾向,或者干脆直接指定,他现在什么都不说,到底是真心让大家公推,还是另有盘算?

同样陷入思索的还有好几个人,他们一样拿不住主意。

“吉甫兄,不要再迟疑了。”

章惇道:“既然师父说了要公推,你是我们领头的,大家伙都支持你,我联络过曾布和苏辙了。”

吕惠卿连连摇头,“子厚,你就别给我灌**汤了,论起功劳,你丝毫不在我之下,要不我支持你如何?”

“别害我!”

章惇不停摆手,他知道自己行事张扬,风评并不好,现在冲击首相,还差得太远。

“吉甫兄,我也不瞒着你,就连苏辙都没有听到半点口风,师父这一次是要当菩萨了。”

吕惠卿思量半晌,缓缓道:“子厚,你说师父会不会故意放手,让大家各凭本事,争取位置。毕竟首相不好干,没有足够的能力,是没法坐稳的。”

章惇点了点头,“应该就是这么回事了……吉甫,既然如此,咱们在人数上可不差,不如就争一下,也让师父看看咱们的本事!”

“嗯,也好!”

吕惠卿终于下定了决心,章惇喜出望外,“吉甫兄,此事就交给小弟,我去找范纯仁。”

章惇乐颠颠到了吏部,可谁知道,这里早就热闹无比了,冯京,蔡确,还有好几个官员,都等在这里,他们各自有要推举的人。

章惇正准备和大家伙打招呼,突然又有人赶来,这个人让大家都是一愣。

副相韩维!

以他的地位跑来吏部,不是要推举自己吧?

正在大家胡思乱想的时候,韩维直接开口,“我是来举荐文相公,重掌政事堂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