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宋将门 > 第1048章 敛财高手

大宋将门 第1048章 敛财高手

作者:青史尽成灰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1-22 00:10:33 来源:笔趣阁

设立行省,最大的好处就是给予了大宋几个大脑,一起运作,处理能力倍增……过去只有一个中枢,其他州府都要听从朝廷的安排,虽然也有路一级的行政单位,但是转运使毕竟没法名正言顺统领各方,加上一些贬官的宰执会出任知府,转运使根本不被放在眼里,没有实现有效管理。

现在分出了若干行省,每一个省都能上承朝廷命令,处理本区域的事情。

整个大宋的结构也为之一变,原来京城负责直接统御各府州军,现在是统御各行省,等于多了一层,方便控制庞大的疆域和众多的人口。

也因为行省至关重要,平章事就显得非常关键。

一般情况下,需要六部侍郎一级,出任平章事,而平章事调回京城,则是要接任尚书,进一步就是宰执一级。

作为老牌宰相,又担任过西夏总督,文彦博觉得自己非常适合担任第一任的平章事,就差直接毛遂自荐了。

赵曙也把目光转向了老文,“文卿!”

两个字出口,文彦博浑身都颤抖了。

果然落到了自己的头上,苍天保佑,祖坟冒青烟啊!

文彦博勉强按捺住激动的心情,躬身道:“老臣在!”

赵曙笑了笑,“辽东行省的事情朕准备……交给……师父处理!”

噗!

老文直接吐血了,不带这么大喘气的,你让王宁安办理,干嘛先叫我,你丫的也跟王宁安学坏了!

要不是忌惮皇帝的身份,老文能直接扑上去,把赵曙给掐死了。

赵曙还恍若未觉,丝毫没有理会文彦博受伤的心灵。

“是这样的,朕准备统兵远征……眼下朝廷财税不足,急需补充财源,师父主持行省的事务,文卿老骥伏枥,替朕想一想,怎么能弄到军费,朕相信文卿的能力,一定不会让朕失望的!”

这下子老文终于明白了,敢情是让他敛财啊!

王宁安强忍着笑,徒弟总算是知人善任了,虽然王宁安也善于敛财,但是他这个人脸皮太薄,有时候就是下不去手,关键还是要看文彦博的!

“陛下,臣以为文相公经验丰富,老诚谋国,他绝不会推脱的。”王宁安先替老文接下来了,“只是陛下要授予相应的权力才行,臣以为辽东、渤海、倭国、高丽,这四处都应该交给文相公处置,臣相信要不了几年,一定会府库丰盈的。”

王宁安冲着文彦博露出一个大大的笑容,“宽夫兄,你行的!”

文彦博将一口老血咽下去,眼珠转了转,他也清楚了,自己在赵曙那里,早就人不人鬼不鬼了,再也别想拿到什么好活儿,也就剩下这种费力不讨好的。

但话又说回来,大丈夫不可一日无权,与其老死林泉,不如折腾一个天翻地覆。而且一下子四国的财政都落到自己手里,权力不比大宋的户部尚书差啊!

干了!

文彦博沉吟一下,就躬身道:“老臣愿意为陛下排忧解难,只是老臣手里无兵无权,怕是难以完成使命,有负圣人之托。”

“不会的。”王宁安立刻道:“我辽东行省一定全力配合文相公,至于渤海的狄相公,倭国的张相公,还有高丽的宋相公,都会遵照宽夫兄的指令……这么说,只要是合理的命令,我们都会照办!”

文彦博点了点头,“那就有劳王爷了。”

……

他们谈完之后,赵曙又留了一个月,等到完颜盈歌三万大军全数出动,赵曙也就放了心,他果断带兵,向西域进发。

万里远征,哪怕是汉唐盛世,也充满了危险。

只是眼下的大宋修成了铁路,一半的距离走铁路,10天就能到达,剩下一半有直道,最多一个月……而且大宋的装备基本上进入了火器时代。

大炮猛轰,排队枪毙……只要是后勤不断,大军就什么都不用怕!

从某种程度上讲,这不是战争,而是一边倒的屠杀。

决定战胜胜负也不是赵曙和他的禁军,而是后方的王宁安,和文相公!

“宽夫兄,圣人嘱托,千斤重担,咱们也别浪费功夫了,赶快拿出一些方略吧!”王宁安笑呵呵道。

文彦博满心不高兴,“王二郎,陛下让老夫负责四国的财税,按理说,你这个平章事,应该位列老夫之下吧?”

王宁安笑了,“行啊,你只要能弄来钱,我听你的!”

他这话明显是糊弄人的,朝廷已经派遣了陈希亮作为右平章事,升任云州知府蔡京为布政使,张筠作为巡抚。

这三个人都是王宁安的心腹,老文一个也指挥不动,更别说那些驻军,还有那么多的部落了……说到底,老文就是个出主意的人,究竟能不能用,还要看王宁安的心情!

老文很郁闷,但是也无可奈何。

“咱们开门见山吧,论起弄钱,老夫有十八般本事,你要什么样的只管说!”

王宁安放声大笑,“宽夫兄,论起正道直行,发展经济,你未必比得上我……陛下用你,自然是要那些歪门邪道了!怎么样,半年之内,能弄到1000万吗?”

“哈哈哈,姓王的,你也太小觑老夫了,弄不来3000万,我就在大庭广众之下,给你磕头当徒弟!”

文彦博是信心十足,“要想赚钱,从衣食住行下手,是最方便不过……草原上最需要的东西无非是盐、茶、铁、布这四样,我说的可对?”

“嗯,能否说的仔细一点?”

“当然,首先是盐,草原有盐湖,按理说吃盐不难,朝廷就需要宣布将盐湖收归户厅,然后高价出售食盐,且严禁私盐!”

王宁安沉吟了一下,“这条可行,不过这招汉武帝的时候就用过,也太老套了吧!”

文彦博撇了撇嘴,“别管老套不老套,有用就行……接下来是茶,同样,要严查私茶,只准朝廷贩卖,其余铁器和布匹,都比照办理……这四项落实下去,半年之内,只能能赚1000万!”

王宁安不满道:“宽夫兄,你不能光算赚的钱,为了落实,要稽查私盐,私茶,还要防备各部落闹事,其中有一半的钱,要用来支付军费,还有官吏的俸禄开支,最多只有500万贯,你还要努力才行!”

老文气得握紧了拳头,很快他又松开了手,抛出了另外一个大杀器。

“这一条就是针对渤海和倭国等地,以后这些地方的印刷品,包括报纸、书刊、契据、执照、文凭、入场券等均需加贴印花税票,税额自5文到200元不等,违者罚款或鞭刑……对了,还有这些地方,投资大宋股市和债市,均需要缴纳交易税和所得税……这一项,应该能拿到不少钱吧?”

印花税!

王宁安眼前一亮,的确是好办法。

“宽夫兄,还有什么招数吗?”王宁安也好奇起来,迫切想要从文彦博的脑袋里,掏出一些宝贝。

文相公老神在在,过了好一会儿,才幽幽道:“老夫听说有人在倭国种植桑树了?”

“嗯,的确如此,现在迁去倭国的百姓,多数是东南的人,养蚕缫丝是祖传的本事。”王宁安惊道:“宽夫兄,你不会要对这些人下手吧?”

“难道不成吗?”文彦博道:“王爷,你应该立刻下令,要求所有养蚕户,产的生丝,必须出售给大宋作坊,而他们的市面上,只能出售大宋产的丝绸!”

前面提到过,为了填补亏空,提高大宋百姓的福利,已经颁布了航海法令,要求这些地方不能和大宋之外的国家贸易,也不能绕过大宋进行互相贸易。

老文更是出了一个主意,“更应该严禁各国从事海外贸易,也不准他们拥有多帆船只,只有大宋的船队,才有资格从事海外贸易和捕捞,倭人只能充当水手,给大宋船队打工……”

老文越说越高兴,林林总总,讲了十几条之多,哪一项都是杀伤力十足,王宁安听的是目瞪口呆,不寒而栗。

这老家伙真是黑,简直黑透了……也难怪他在西夏搜刮了几年,就把西夏弄得赤地千里。

照他这个思路下去,要不了几年,倭国啊,高丽啊,渤海啊,都要完蛋……可话又说回来,他们不完蛋,就要大宋完蛋……要对外用兵,又要发展工业,那么大的钱坑,不想办法掠夺,怎么弥补?

见王宁安若有所思,老文继续说道:“王爷,老夫以为,当务之急,还是要颁布命令,规定这些地方,必须使用大宋的货币,限期兑换!”

“等等!”

王宁安是真的听不下去了,怪叫道:“我说宽夫兄,你难道还想弄出来一个云州之乱吗?”

“哈哈哈,弄出乱子有什么不好!不乱不治啊!”

“那也不能遍地烽火!”王宁安沉吟了一下,“这样吧,我们公布一个金银法案。”

“王爷的意思是?”

“比如在倭国,一银元能兑换1两白银,如果大宋提高收购价格,1两白银能兑换1.4银元,宽夫兄,你觉得倭国的商人会怎么办?”

文彦博眨了眨眼睛,没好气道:“还能怎么办,自然是跑到大宋,兑换银元……只是这个兑换比例,似乎赚不到什么啊?”

王宁安笑了,“宽夫兄,你想想,如果倭国白银严重外流,造成通货紧缩,物价下跌,百业萧条,大宋是不是能趁势收购,再狠狠赚一笔!”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