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宋将门 > 第1065章 喜欢亲征的赵曙

大宋将门 第1065章 喜欢亲征的赵曙

作者:青史尽成灰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1-22 00:10:33 来源:笔趣阁

治病讲究望闻问切,要先弄懂病情,才能对症下药。

苏颂接下首相也四年多了,在这段不短的时间,大宋发生了什么呢?

首先第一条,那就是铁路工程大大推进了。除了原有的两条主干线之外,又增加了十几条铁路,包括江南,也动工兴建了数条重要的铁路。

而且修路这种事情是干得越多,经验越丰富,做起来就越顺手。

在王宁安任内,推动工科教育,如今也到了收获的时候,一大批年轻能干的工程师,加入到了建设之中。

还有值得一提的是拥有铁路之后,就能远距离调运机器设备,大宋如今已经能生产相对成熟的大马力拖拉机,甚至还有蒸汽推土机,压路机等等……

众多条件加起来,使得整个修路已经和最初不一样了。

刚修路的时候,那是用人命来填,每一里除了消耗材料之外,还要消耗人命。现在基本上死人已经很少了。

这就像一个人,费了好大力气赚了第一斗金,当有了第一斗金之后,就不用低声下气,不用起早贪黑,可以用很优雅的方式,更轻松地赚大钱!

但是,谁也不能否认第一斗金的重要!

修铁路也是这个道理,最近一年来,各个工程,除了西南的铁路,因为要在崇山峻岭之间施工,耗费巨大,必须用奴隶之外,其他几条道路,用的奴隶都在减少。

数以百万计的奴隶结束了服役期,又不能把他们都抹掉,只能放任进入劳动市场,很多矿山,工场,种植园,都大量使用奴隶,来节约成本。

这也就是小彘所说,老百姓认为是奴隶抢了他们工作的原因。

理学这边,迎合百姓,鼓动废奴。

他们的废奴不只是废除奴隶身份,甚至还要遣返原籍,从大宋赶出去。

……

“鼠目寸光!”

王宁安毫不客气道:“这帮蠢材,根本不知道,那些修建铁路的奴隶究竟多值钱!大宋的铁路干线初步有了眉目,可是南洋呢,还有那么多的陆地都是蛮荒一片,需要开发……先行者是要付出代价的,那么好的奴隶,就应该组织起来,到各殖民地修路,最终建成一个巨大的铁路网,把所有陆地都涵盖进去!”

王宁安的计划非常庞大,实施起来当然也很困难,但是只要做成了,那可就完全不同了,整个世界面貌都会被改写!

别看王宁安不是首相了,可他依旧掌握着新政学会,而新政学会在议政会议拥有过半的席次,更不要说政事堂和六部了。

很快,王宁安的意思就得到了大多数人认可。还确定了两条修路的重点方向,一个是辽东,别看辽东苦寒,遍地生女真,但是辽东资源丰富,有煤有铁,有粮食,有木材,甚至还有金矿!

在工业发展的初级阶段,原材料比起人力要重要很多,往往有个煤炭区,一个铁矿区,就能孕育出一个工业城市。

修路,通过铁路,把资源串联起来,接下来就会有投资,有工厂,有工作机会,另一个要命的问题,也就解决了!

没错,就是人口!

大宋人口膨胀的速度,甚至超出了王宁安的估计。

殖民无时无刻都在做,移民也是如此,可移民再快,也赶不上人口增加的速度。

这是个很复杂的问题,大致的原因有几个,还都和王宁安有关系……人口增加的前提是有足够吃的,王宁安在很多年前,就推广过占城稻,在长江流域种植双季稻,增加产量,后来他又从海外弄粮食,接着,还引进了玉米、马铃薯等高产作物。

三者加在一起,吃的东西多了,自然人口就膨胀起来。

人家满清还能把人口增加到4亿,现在只有区区两亿出头,还算正常的。

只是这么短时间就达到了,很让王宁安措手不及,当然了,他也是罪魁祸首……均田令的推行,让每个人都有了土地,老百姓财富平均分配,哪怕穷人,也娶得起媳妇。

再有,因为女人也分到了土地,千百年的传统彻底打破了。

女人的地位上升,愿意给人做小妾、丫鬟的越来越少,都争着做女主人。年龄相当,小夫妻两个,又有田产,多子多福,除了生孩子,还能干什么?

光是能生还不行,还要能活下来,大宋的医学进步也非常快,婴儿死亡率大幅度下降,生得多,死的少,人口爆炸,也就不足为奇了。

而且这一次人口爆炸,还是从婴儿开始,差不多从治平三年往后,每年大宋就要增加300万人,到了去年,更是飙涨到了500万!

这个时间和落实均田令高度重叠,可以说,是王宁安一手创造出一个婴儿潮。

“向外修路,拓宽市场,增加投资,吸收劳动力,向外移民……”赵曙笑得眼睛眯了起来。

“师父果然是宝刀不老,这份计划无懈可击,可保我大宋几十年繁荣昌盛啊!”

王宁安道:“陛下过誉了,这可不是臣一个人的手笔,而是许多才智之士,一起替大宋规划的蓝图……而且在臣看来,大宋的变化一天一个样,未来真的很难说,谁也不知道几十年后会如何,陛下可不能懈怠,更不可自满啊!”

这话真是发自肺腑的。

王宁安甚至都没有想过,大宋的发展会这么快?

毕竟西方是靠着几百年的积累,才从海盗变成绅士,才从山寨变成原创的……大宋怎么也要几十年吧!或许当王宁安混成了老王,直到闭上眼睛,都未必能看到大宋真正进入工业时代。

可事实上,王宁安算错了,他太低估大宋进步的速度了。

现在想想,也是可以理解的。

工业发展,不过就是个投资积累的过程,大宋的体量无与伦比,拥有巨大的财富,转化成投资,绝对是天文数字。

再有,众多的人口,全面铺开的基础教育。天才是按照人口比例诞生的,人越多,天才就越多,教育越普及,就越容易出更多的天才,用他们聪慧的大脑,开发新技术,解决层出不穷的难题。

最后,假假的,王宁安也是个穿越者,他拥有强大的先见之明,可以跳过一些陷阱,少走一些弯路。

到了现在,就连王宁安也没法预测,五年,十年之后,大宋会是什么样子。

处在剧烈变化的时期,机会层出不穷,身为天子,赵曙是最自豪的那一个。

“师父请放心,弟子绝不会有半分松懈,弟子已经想好了,要继续亲征!”

“还要打?”

王宁安都傻眼了,明明小时候的赵曙,又软又萌的,几时变成好战分子了?

见师父露出惊讶的神色,赵曙立刻解释,“弟子觉得,一旦不打仗,内部的矛盾就会层出不穷,让人头疼……弟子没有勇气处理这些事情,所以只能投机取巧,打下更多的地盘,开拓更多的商机,让大家伙都忙着赚钱,天下也就不会乱了。”

好一个新奇的想法!

赵曙得意道:“师父,弟子已经选好了目标,就是这里!”

他伸手抓过桌案上的地图,用手指了指一个三角形的半岛!

是天竺!

也就是印度!

“朕要打这里!”赵曙格外笃定,他笑道:“师父,弟子记得早在很多年前,就想对这里下手了,如今时机成熟了,就让弟子替师父完成这个心愿吧!”

进军印度!

当然是一步好棋。

印度土地肥沃,人口够多,最重要是够废物……面对一波又一波的征服者,从来都是屈膝投降,就连摆脱大英帝国,也是靠着非暴力不合作。

如此奇葩,不下手,简直天理不容!

打印度不难,控制印度更容易,方法用好了,只要几千名公务员就行了,甚至不用驻军,能节省一大笔钱。

皮薄馅大易推倒!

难怪赵曙盯上了天竺,他兴奋道:“师父,现在已经准备好了,我们打败了塞尔柱之后,就派遣一些骑兵南下,抢占天竺北部山口。另外这些年,在天竺的沿海,我们也建立了商贸据点,甚至有武装商人。动用海军,水陆并进,一年之内,将天竺拿下来,只要占据了天竺,我大宋就拥有了不计其数的奴隶,也拥有了除了大宋,最辽阔的市场!”

“千秋霸业,远迈汉唐。”赵曙情绪激昂,大声宣誓着,“朕读史书,最仰慕者,就是骠骑将军霍去病!无论帝王将相,百年之后,皆是一抔黄土,甚至连坟茔尸首都未必能找到。魏武帝担心坟茔被挖,便广设疑冢,朕却以为不然,魏武帝的文治武功,早就写在了史册里,有何必留恋一具皮囊!”

“朕侥幸承接父皇基业,兵精粮足,就该提三尺之剑,横行天下……若是能打下天竺,那可是历朝历代,都没有的壮举,足以告慰列祖列宗了。”

赵曙说的慷慨,可王宁安却微微皱眉。

“陛下,天竺虽然不难打,但是臣以为陛下还是不要亲征的好。”

“为什么?难道师父也不支持弟子吗?”

“陛下,天竺气候酷热,与大宋迥异,很容易水土不服。臣以为最好是派遣一员上将,足够把天竺拿下来了!”

赵曙略显犹豫,但是老师的意思又不好驳斥。

“让弟子想一想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