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宋将门 > 第212章 绝对

大宋将门 第212章 绝对

作者:青史尽成灰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4:28:02 来源:笔趣阁

谈判要都是像王宁安这样,非谈崩了不可,实际上只要王宁安压得住对方,大宋君臣就很满足了。

要知道这些年大宋在军力上吃亏,每一次去辽国出使,都被折腾得死去活来,面对各种屈辱恐吓,没有唾面自干的本事,还真没法活着回来。

相比辽国的手段,王宁安算是客气的。

赵祯心情很不错,他不但在辽国面前一展雄风,还狠狠享受了一把马上皇帝的滋味。要不是头盔铠甲太重了,都舍不得脱下去。

赵祯先去了文德殿,老陈琳等在这里,招呼小太监帮着皇帝脱下盔甲,稍作休息,又换上了龙袍。

看着威严的盔甲,赵祯暗暗叹口气,天时地利人和,想要穿一次,多不容易,也不知道下一次的机会在哪里了……他居然有些失落,不过等赵祯再度出现在紫宸殿,已经变回了平时那个沉默雍容的大宋至尊。

紫宸殿,是款待辽使的地方,文彦博,富弼,庞籍,一众朝廷大臣,悉数到齐,相比起这些朝廷大员,王宁安资历最浅,学历最低,官职也最小,排在了靠近殿门的位置,再往外就要和站殿将军凑一起了。

好在王宁安很容易知足,能替所有武人出口气,他已经偷着笑了,至于文官们,你们不带我玩,老子也不稀罕!

为了款待辽使,准备的菜肴都极为精致,比起赵祯的御膳要好了无数倍。

王宁安很讨厌这种行为,不就是个客人吗,又不是祖宗,用得着厚待他们吗?

摆满了山珍海味,满大街都是要饭叫花子,人家一样看不起来,相反,哪怕啃窝窝头,只要国家强盛,外人也只会竖起大拇指,赞一声勤俭节约!

厚待外客,生怕丢了面子,越是小心翼翼,就越显得心虚。

为了表示自己的坦然,王宁安毫不客气,闷头猛吃,还啧啧有声,挨着他的几个官都把脑袋扭到一边,装作看不见。

王宁安也懒得搭理他们,而是精挑细选,配了一套官窑瓷器,等到宴会结束,就拿回家去,埋到土里,如果后人不肖,过几百年,没准价值连城呢!

……

王宁安想着偷窃大业,耶律化葛和张孝杰都长出一口气,他们两个拿王宁安是真没法子,比横比不过,骂人骂不过,最擅长的本事在他的面前一点用处也没有。

还是大宋的其他臣子比较好,最起码他们按套路出牌,能摸清楚脉。

张孝杰陪了两杯酒,就说道:“此番前来,我们还是希望大宋能立刻归还关南十县的土地,另外榷场乃是两边都得利的事情,你们大宋赚得更多,此事不能作为取消岁币的借口,贵国必须立刻恢复岁币,不然两国只怕再也没有太平了。”

依旧是大言恐吓,这边也立刻反驳,据理力争,越吵越热闹。要问王宁安为什么不说话,他根本懒得掺和。

这帮人一个个都觉得自己学问十足,引经据典,争得面红耳赤,拍桌子瞪眼——其实啊,根本没必要,有本事辽国就打过来,别说关南十县,哪怕汴京城,也是你们的。

至于大宋这边,也是一样,如果军力够了,打下燕云,甚至灭了辽国,都不在话下,如果双方都奈何不了对手,那就是白白浪费吐沫星子。

果然,如同王宁安想的一样,吵了半天,一点结果没有……终于吵累了,酒宴的氛围起来,双方觥筹交错,不得不说,张孝杰还是有些才学的,他和大宋的这些文臣吟诗作赋,联句对对子,玩得非常开心。

在辽国,张孝杰是顶尖儿的高手,而且还是只有第一没有第二的那种,可大宋的这些文人,都是经过重重考试,一肚子学问,碰上了张孝杰,也算是棋逢对手,你来我往,不亦乐乎。

这两边都有意无意,忽略王宁安。

王宁安乐得清闲,他看得出来,这帮文官没一个笨蛋,都是人精儿,只可惜,他们的功夫不是用在治国安民,经济军事这些实际的事务上面,相反,一个个务虚得很,谈到了理啊,气啊,圣人啊,王道啊,口若悬河,滔滔不断。玩起了心机权术,人家也是顶尖儿的,随随便便一招,就要小心应付,稍有不慎,就会被带到沟里……

当然,他们的本事也仅此而已,不盲目仰视,也不随意贬低,中正平和,不卑不亢,不管面对辽国,还是面对文臣,都是这个态度!

要是让那帮人知道王宁安想法,保证吐血。拜托,我们是在替朝廷争取利益啊,代表国体,代表皇帝,这么大的事情,你用心点行不?

张孝杰带着三分醉意,突然站了起来,“我这里有一个对子,一直想不到下联,久闻大宋文采风流,能人众多,不知道能不能赏赐一个下联给我,在下感激不尽。”

他说的客气,其实就是在出招了。

文彦博心中冷笑,真是不知好歹,还敢跑到大宋的读书人面前撒野,你的那点墨水够干什么的!

只管放马过来吧!

“我这个对子不难,想来你们一定能对的上来。我的上联是——三光日月星。”

他这话刚出口,好多大宋的臣子都哑然失笑,心说什么高明的对子呢,不就是三光日月星吗,区区五个字,多简单啊!

有人张口就要回答,可是话到了舌尖儿,又吞了回去。

貌似不是这么简单啊?

三是数字,要对也要用数字,可用了数字,后面如何列举,怎么算,字数都对不上……越来越多的大宋臣子发现了问题,不由得低头沉思,陷入了迷茫。有人更是急得抓耳挠腮,坐立不宁。

张孝杰看着大宋的臣子绞尽脑汁,想不出答案,越发得意洋洋。

“都说大宋的文风鼎盛,如此看来,也未必是真,我大辽不光武力绝伦,论起文采,丝毫不差,足以称得起是上国大邦,傲视八方。”

看着张孝杰得意的模样,大宋的臣子一个个牙根痒痒的,却挖空心思,也想不出答案,只能生闷气。

正在此时,赵祯依旧休息好了,来到了紫宸殿,向皇帝见礼之后,张孝杰又抛出了这个问题。

赵祯一愣,“文相公,你们就想不出答案吗?”

文彦博老脸一红,“臣等老迈,脑筋不灵活了,对对子本就是年轻才子的事情,我大宋藏龙卧虎,一定有能人把对子对上来,老臣以为,或许可以去问翰林院,国子监的青年才俊。”

文彦博的话,迎来了不少附和之声。

哪知道赵祯突然一笑,“要说青年才俊,大殿上不就是有一位吗!”

说着,赵祯抬头,看了看坐在末位的王宁安,此刻的王宁安正在啃荔枝呢,虽说吃多了荔枝上火,但是要想从岭南运来鲜荔枝,至少要跑死几匹战马,王宁安还舍不得,倒是老爹这次带兵南下,什么荔枝啊、芒果啊、香蕉啊,柚子啊,都能吃个够,要是能杀进安南,还能尝尝臭烘烘的榴莲……

对于一个吃货来说,不能亲自去尝尝,该是多大的遗憾!

“王卿,这里有个对子,朕等着你的答案呢!”

王宁安被问得突然,连忙把嘴里的荔枝咽下去,含混道:“请陛下赎罪,微臣光顾着吃东西,没听清。”

赵祯也不恼怒,笑道:“他说的是三光日月星,王卿可有妙对啊?”

王宁安转了转眼珠,自言自语道:“三光,要有数字相对,如果对四方,那就是四方东西南北,六个字,如果对两仪,两仪阴阳,是四个字,怎么都凑不上五个字,是挺难的。”

有一位文相公的党羽怒道:“这谁不知道,还用你解释吗,陛下让你对对子,没有本事就不要丢人现眼!”

“等等!”王宁安突然灵机一动,哈哈大笑起来。

“启禀陛下,微臣倒是想起一个下联,只是怕陛下不高兴。”

赵祯眯着眼睛笑道:“对对子吗,文字机巧,朕怎么会在意,你只管说就是。”

王宁安点头,“那微臣就说了,我这个下联是——四德亨利元。”

还没等别人说话,张孝杰突然跳了起来。

“错了,大错特错了,天有四德,乃是亨利贞元,你随便隐去一个字,就想蒙混过关,简直不知所谓。”

他这么一喊,文彦博和富弼等人眉头紧皱,随后又舒展开了。

还真别说,这的确是个妙对,王宁安对上了!

元亨利贞,乃是易经之中,天道四德,偏偏皇帝叫做赵祯,避讳贞字,就剩下元亨利——三个字。

“妙,妙极!”

赵祯也明白了过来,拍着手大笑,“王卿,难为你怎么想到的?”

“回禀陛下,臣读书之时,遇到避讳的字,常常跳过,久而久之,四德只念三个字,惭愧,惭愧得很。”

“哈哈哈,你这是把朕记在心头了,果然是世代忠良,朕心甚慰啊!”

好嘛,又让王宁安抢了风头。不但对上了对子,还搔到了赵祯的痒处,也不知是这小子是真有才学,还是瞎猫碰上了死耗子。

张孝杰好容易酝酿出来的绝杀,稀里糊涂被破解了,这算什么?

分明是马屁精啊!

“不行,两个字只是同音而已,写的时候却不需要避讳。更何况我乃是辽国大臣,不必避大宋的讳,你这个投机取巧,对不上!”张孝杰恼羞成怒,大声嚷嚷道:“你要是换一个对上来,我才算服气。”

王宁安白了他一眼,揶揄道:“亏你还是状元呢,输了就是输了,连对子输赢都承受不起,难为你还能干什么?罢了,就当是哄孩子吧,我再送你一个下联。”

“你说!”张孝杰咬着后槽牙。

“四诗风雅颂,这个总行了吧!”说完,王宁安又自顾自坐下来,继续剥荔枝吃,丝毫不理会傻掉的张孝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