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宋将门 > 第141章 范仲淹驾到

大宋将门 第141章 范仲淹驾到

作者:青史尽成灰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1-22 00:10:33 来源:笔趣阁

王宁安要找的人一点不难猜,就是名动天下的范仲淹范相公,河北一团乱麻,百废待兴,已经折损了以为夏相公,试问能扛起这副担子的,除了范仲淹,还能有谁!

王宁安兴匆匆找到了欧阳修,把来意一说,谁知欧阳修竟然脸色一沉,猛地摇头,“绝无可能,绝无可能!”

“为什么,莫非醉翁忍心看着河北百姓受苦?”

“唉!我说不行就不行,希文万不能出山。”欧阳修顽固地摇着头。

王宁安怒了,“醉翁,我说句不客气的,你太不够意思了!”

“王二郎,你不要撒野!”

“我怎么撒野了?”王宁安不服气道:“眼下河北的乱局,醉翁比我清楚,要想救灾,对外要能抗衡辽国,对内压得住各方,还有陛下信任,诸位相公服气,除了范相公之外,还有第二个人吗?自从庆历新政之后,范相公贬官出京,颠沛流离,年近花甲的老人,几个月就换一个地方,邠州、登州、杭州、青州!有些人是想活活累死,折腾死范相公。醉翁,你和范相公是好朋友,就忍心看他这样受苦,而不闻不问吗?如今夏竦和陈执中一死一贬,起用范相公正在其时,为了河北百姓,为了朋友之谊,醉翁,我真是想不出任何理由,要拒绝此议!”

王宁安的一番话,说的欧阳修满面羞惭。他和范仲淹的感情不可谓不深,当年他就是新政的急先锋之一。

偏偏又因为他上了一篇《朋党论》,成为有史以来,最大的猪队友,把一群老朋友都给坑了。作为新政的灵魂人物,范仲淹更是颠沛流离,被弄得惨兮兮的。

欧阳修当然心疼范仲淹,也想帮老朋友一把,可问题是老范这时候跑到河北,福祸未知啊!

好容易当年的头号大敌死了,会不会让人以为庆历诸君子又想卷土重来?

放在以往,欧阳修或许兴奋地拍巴掌,可是在六艺学堂任教,每每反思以往,欧阳修也清楚,他们当年的那一套不成!

如果硬干只会像夏竦坚持回河一样,不但自己身败名裂,还会祸国殃民。

非要把范仲淹推到前面,承受各方攻讦,没准他又一次害了老朋友,欧阳修是万万不能干的。

“王二郎,难道非要希文兄吗?别人就不成?”

王宁安翻了翻白眼,“威望足够的相公里面,有谁是真正不惜身,不在乎名利的?我能想到的只有范相公,有他在文官没法难为我,陛下也会放心。没有范相公,我是不会随便出手的。”王宁安露出雪亮的白牙,无奈笑了声,“虽然我看不起夏竦,但是我必须承认,他把我吓到了。你们文官发起狠来,太可怕了,我必须保住自己的小命,如果醉翁不愿意帮忙,我也不勉强,告辞了。”

说完,王宁安起身就走,潇潇洒洒,不留一片云彩。

“等等。”

这回轮到欧阳修犹豫了。

“若是老夫没理会错,你是让范相公当个牌位,下面的事情都交给你?”

王宁安咧嘴笑了笑,“也不能这么说,还要范相公总揽大局,替我把把关。”

“哼!”

欧阳修哼了一声,暗骂自己糊涂。王宁安是什么人,这小子是个放权的人吗?就算范仲淹过来,最多也就是和自己在六艺学堂一样,挂个名而已,实际运作都会落到王宁安手里。

被人架空了,会不会很不高兴?恰巧相反,欧阳修是心满意足,不用管具体的事情,也不操心,也不费力,安享晚年,比什么都好。

范相公也年过花甲,身体很差,经不起颠簸,该让他休息休息了。

“成了,这事我答应了。”

欧阳修说干就干,立刻写了一封亲笔信,交给了范纯仁,让他带给老父,无论如何,劝说范仲淹到河北来。

随后,他又写了封信,让人送到京城,交给富弼,让富弼保荐范仲淹出任河北东路都转运使。

说来也是幸运,韩琦出京了,如果他在,未必会帮忙,可富弼是道德君子,敦厚仁慈,范仲淹这几年受了太多苦,替他们挡了多少明枪暗箭,帮老相公一把,也是朋友之谊。

富弼点头了,当然他说了不算,还要其他几位相公点头。

先说西府这边,枢密使庞籍虽然主张和范仲淹不一样,但是不妨碍他对老范的欣赏,更何况枢密使管军,转运使的任命还要看昭文相。

文彦博是个有魄力的人,他刚上任,就提出裁军8万的主张,大宋朝的冗兵已经到了不得不解决的地步,庞籍是支持文彦博的,

老文甩开膀子,撸起袖子,要猛冲了。挡在他面前的是庞大的将门,盘根错节的利益集团,文彦博也有点老虎吃天,无从下嘴的感觉。

这时候起用范仲淹,正好让他吸引火力。

东西二府的相公一致点头,就剩下一关,那就是赵祯!

身为皇帝,赵祯一直对范仲淹有所亏欠,当年他是何等求贤若渴,积极支持范仲淹施行新政,唯恐变法不够彻底迅猛。

可是当发现问题之后,他又虎头蛇尾,叫停了变法,把范仲淹贬出京城。

一年之间,猪羊变色,身为皇帝,脸上发烧啊!

他多少次想起用范仲淹,奈何老范的威力太大了,赵祯也不敢轻易触碰,生怕再惹出来无休止的党争。

好在机会来了,赵祯怀着激动的心情,下旨意召范仲淹进京。

十月份,天气已经很凉了,范仲淹轻车简从,在儿子范纯仁的陪伴之下,回到了阔别五年的京城。

再度看到高大的汴京城墙,看到车水马龙,繁花似锦,范仲淹感慨万千。

坐在马车里面,老头子紧闭双眼,不知道想些什么。

他进京第二天,就被赵祯召入宫中,君臣见面。赵祯都吓傻了,才五年的功夫,范仲淹须发皆白,脸上、手上满是老年斑,皱纹一道挨着一道,老得不成样子。

“唉,范爱卿,朕愧对你啊!”

范仲淹连忙施礼,“陛下春秋鼎盛,老臣十分欢喜,老臣不过是残命一条,不值得陛下如此啊!”

君臣两个就像是多年不见的老朋友,有聊不完的话题,一直到了掌灯时分,范仲淹才离开皇宫。

他在宫里的这段时间,对好多人来说,简直就是煎熬。

文彦博怒气填胸,坐立不安,他是真想不到,范仲淹的圣眷如斯!

这一步是不是走错了啊?凭白树了个大敌。

老范回来了,会不会抢走自己的位置,卷土重来,再搞什么新政变法?

无数人夜不能寐,范仲淹倒是睡得很好,他早就想通了,放开了,江湖和庙堂,没有什么区别。

三日之后。赵祯下旨,任命范仲淹为河北诸路都转运使,负责赈灾抚民事宜。

范仲淹像是一颗流星,来得快走得也快。

他离开了京城,许多人终于能睡个安稳觉了。

……

“尧夫,你在六艺学堂也有些时间,可有些感受?”

范纯仁挠了挠头,“孩儿不敢说。”

“讲,别婆婆妈妈的。”

“是,孩儿觉得六艺学堂不像是一个书院。”

范仲淹笑道:“那像什么?”

“像个演武场。”范纯仁脱口而出,“王宁安倡导知行合一,要求学生有真本事,他给学生加了实践课,让他们真正去管理几十户的百姓,带着百姓建房子,安居乐业。那帮小子都涨了不少本事,日后要是考中进士,到了地方上,也不至于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了。”

范仲淹眯缝着老眼,仔细听着,演武场,是骡子是马,牵出来溜溜儿,先实验一番,然后再推而广之……范仲淹似乎抓到了关键。

庆历新政,就败在了没有一个演武场,事先预演一下啊!

知行合一,四个字价值万金!

“老夫还真想见见王宁安,看看他究竟多厉害,能把一贯白目的欧阳永叔都给调教出来了!”

范纯仁仗着胆子陪笑道:“爹,王宁安一定让你大吃一惊的。”

经过十天的功夫,范仲淹终于赶到了沧州,他没有停留,直奔六艺学堂,走到了半路,就听说捕鲸船队回来了,都停靠在码头。好大的鲸鱼,足足十几头,跟小山似的,好多人都去看热闹了。

“鲸鱼,就是老百姓说的海龙吧。”范仲淹笑道:“去看看吧,老百姓没粮食,能吃口龙肉也不错。”

范纯仁早就按捺不住好奇之魂,父子两个的马车快速到了港口,站在远处眺望,果然鲸鱼个头惊人,在码头上有专门的木架子,上面安装滑轮,用绳索捆住鲸鱼,然后几十个工人一起动作,才把鲸鱼弄到了岸上。

立刻有人跑过来,将鲸鱼分割开,一时间鲜血遍地,腥臭刺鼻。

突然,有百十几个大汉,有人还打着赤膊,手里拿着棍棒,从人群中杀出,冲到屠宰鲸鱼的工人旁边,背起鲸肉块,转身就跑。

工人拦阻,他们会挥动木棒,把人打倒,好几个工人都受了伤。

他们这么一冲,码头立刻乱了,成百上千的百姓都跟着冲了过来,抢夺鲸肉,更有人捧起一大块肉,张嘴就啃,满口都是鲜血,脸上却无比满足,终于尝到了肉味……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