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宋将门 > 第181章 大家都在谋划

大宋将门 第181章 大家都在谋划

作者:青史尽成灰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1-22 00:10:33 来源:笔趣阁

耶律洪基败走的原因很奇葩,因为连日战斗,草料不济,驮马饿死大半,负责运输辎重的民夫哗变,军粮断绝,不得不撤退……

我的老天爷啊!

听到这个理由,王宁安都笑喷了,辽国什么时候变得爱护动物了,驮马死了,民夫就哗变了?以他们的个性,哪怕民夫死了,都不会停止进攻……奇葩的理由,必然有奇葩的幕后原因,说到底还是耶律重元搞得鬼。

宋辽开展自由贸易,从目前来看,获益最大的就是耶律重元,他迫切需要海量的资金,帮着他拉拢部族势力,抢夺皇位。

为此,给他的宝贝侄子一点颜色,也就不意外了。

耶律洪基前有强敌,后有猪队友,哪怕一万个胆子,也不敢打了,只能灰溜溜败走。经此一役,耶律洪基和耶律重元的矛盾彻底浮到了台面上,双方完全是不死不休。耶律洪基发誓,要干掉这位皇叔,真正独揽辽国大权……

伴随着耶律洪基败退,和谈最后的障碍也消失了,王德用还等在沧州,想要等着签署最后的盟约,只是让老将军惊讶的是,朝廷突然下旨,派遣集贤殿大学士富弼接替王德用,出任正使,同辽国方面签约。

王德用则被升为太尉,加封鲁国公,据说,要接替贾昌朝,出判大名府事。显然,经过这一次大战,贾昌朝也做了不少事情,终于能如愿以偿,调回京城了。

除了贾昌朝之外,其余的有功将士,都要升赏,可以想见,整个河北,乃至京城,都要来一次大换血,只是王宁安的兴致不高,他觉得临阵换将,不算什么好兆头。

尤其是把富弼派出来,更是有些莫名其妙,按理说富弼是庆历诸公之一,应该站在范仲淹一边,可是老范选择了河北诸将,而富弼是正儿八经的文官系统出身,二者已经渐行渐远,偏偏表面上还有那么一丝香火情……

事情就怕这样,完全站在自己一边,没有说的;泾渭分明,那也没说的,就怕这种貌合神离,怎么办都不好办!

不用问,准是文彦博那个老东西使的坏,王宁安也没有办法,他能影响赵祯的大战略,却没法干涉人事。

尤其是他们这一伙人在京城的势力太弱了,两府的相公,没有一位真正站在他们一边,河北的胜利越大,诸位相公的脸就越肿,能不下绊子吗?

就盼着贾昌朝能顺利返京以这个老家伙的无耻和手段,没准能和文彦博一争……

当然想再多都没用,还是看最后的和谈结果吧!

富弼轻车简从,赶到了清州,在这里同辽国使者举行正式谈判,光是一个地址选择,就让王宁安的心头一沉,有点不妙啊!

经过半个月的唇枪舌剑,双方最终敲定了和谈结果,公布出来,顿时诸将大哗。

原计划是彻底废除岁币,可是这一次却是分成十年取消岁币,前三年将岁币降到白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第五年开始,变成白银五万两,绢十万匹,十年之后,彻底归零。

除此之外,富弼还答应辽国,要限制沧州新城的规模,比如城高不得超过两丈,护城河宽一丈五尺,不得修筑敌楼,城门要用木栅栏,人口不能超过二十万,驻军不得超过两万,有超过一千的人马调动,要提前知会辽国……

做出了这些让步,当然对外宣称,也是光明正大,理由充分。

比如双方贸易骤然开放,必然冲击巨大,不能一下子就把贸易额推升到几千万贯,第一年要限制在500万贯,然后逐步适应,逐渐提升。

由于贸易额不能提高那么多,关税也就无法弥补岁币的缺口,故此分成三步降低岁币,最终取消,是为了稳妥起见,老诚谋国。

至于沧州新城的问题,也是如此,双方各退一步,辽国承认新城存在,大宋限制新城规模,谈判本就是妥协的艺术,这也是为了宋辽的大局。

而且据说西夏大量调动人马,陈兵边境,意图不轨,大宋不能和辽国纠缠太过,忽略了西北的大局……只是别管理由再多,这份合约让许多人大失所望!

“荒唐,简直荒唐透顶!”

余靖得到消息之后,气得暴跳如雷,“他富彦国怎么能如此事故?”

“不是事故,是无耻!”欧阳修脸色铁青铁青的,本想着岁币之耻,一朝洗雪,结果弄个十年之期,还把沧州新城给限制住了,打得什么算盘,别以为谁都看不出来。

不就是这一次的功劳都是武将的,都是一干在野文官的,朝中的诸公非但没有起到积极作用,还扮演了扯后腿的角色。

如果真的把岁币都取消了,他们脸上难看,到时候就无颜留在位置上。

按理说,这种事情应该文彦博出面签约,奈何文相公深知他和河北的这帮文武冲突太大,即便签了也会闹得不可开交,索性就派了富弼过来,弄成了不咸不淡的样子,河北的这帮人,也只能捏着鼻子就认了!

“别人怎么算计我不管,可问题是他富彦国十年之前,出使辽国,何等义正词严,慷慨激昂!庆历新政,他又是何等忠贞报国,心怀天下,怎么几年的功夫,他就变得这个样子!真是让人痛心疾首啊!”

面对余靖和欧阳修的抱怨,范仲淹,还有晏殊,两位老相公的脸色都不好看。

的确,富弼变了,这一次摆明了是文官集团忌惮武人的表现,扯后腿,下绊子,把好好的事情,弄得拖泥带水,七零八落……

说起来可笑,辽国那边有个猪队友皇太弟耶律重元,大宋这边也有一堆猪队友,比起辽国的,一点不遑多让。

光是愤怒没有什么用,晏殊眉头紧皱,“希文兄,现在看来,必须有人在京城,在陛下面前,替咱们说话,让永叔回京吧!”

欧阳修略带为难,“我这个脾气,到了京城,只怕也斗不过他们啊!”

范仲淹呵呵一笑,“不用你去斗,只要你在京城,那就足够了。”

老范说的不错,以欧阳修在文坛的地位,再加上皇帝的垂青,哪位相公也不敢轻易把欧阳修如何。

醉翁进京,就能代表河北的这一班文武,朝中诸公,想耍什么手腕,就要掂量一二。

最关键的是贾昌朝也要进京了,他的优点和缺点同样明显,老家伙心黑手狠,有权术,会算计,缺点是名声不好,圣眷不佳,欧阳修进京,正是弥补贾昌朝的缺陷,只要他们两个珠联璧合,关键时候拉起手,那几位相公就没法胡来了。

……

范仲淹他们在部署下一步,王宁安也没有闲着,他同样把大家伙都召集过来,包括老将军王德阳,齐集一堂。

“其实富弼这个结果,对我们是有利的。”

王宁安开门见山,超出了大家的预料,都耐心听着他的讲究。

“我当初坚持要废除岁币,是想尽快洗雪耻辱。可是已经交了几十年,也不差这十年。逐步提高贸易额,就给了咱们从容布局的机会,不光在河北,在江南,咱们也要想办法收购桑田,纺织丝绸,建立起供应链,要力争十年之内,拿下宋辽贸易的七成,保守估计,也会有上亿贯的贸易量。这么大的生意,谁也没法独吞,咱们只有携起手来,守望互助,那些文官都不可靠,咱们还要靠自己!”

王宁安说的直白,和这些领兵的将领,也不用玩那些虚的,种诂和折继闵完全赞同王宁安的提议。

刚刚朝廷传来调令,说是西夏伺机入寇,让两支人马回防西北。他们也不能多留,临走的时候,都表示要派家中主事的人,到沧州这边,和王宁安洽谈合作事宜,无论王宁安干什么,他们都要入一份股!

除此之外,两家得知王德用给了王宁安二百部曲,顿时大呼失策,还是人老诡诈,他们也各自派出200人,交给王宁安。

送走了这两位,还剩下的就是狄青,杨怀玉,和王德用。

咱狄大将军虽然改变了不少,但是他对经商弄权的这些,也实在是不擅长,王宁安干脆就让狄青什么都不用管,专心做好他的忠臣良将,只要让狄咏代表他即可,剩下的事情王宁安都会安排。

虽然相处时间不长,可狄青感受到了王宁安的赤诚。

“狄某能结交贤弟,是狄某最大的收获,日后贤弟有什么吩咐,狄某万死不辞!“

“老哥言重了,这一次你也见识了,咱们武夫不易,人家轻飘飘的几句话,就能把咱们打生打死,开创的局面轻轻推倒,大家再不抱成一个团儿,就真的没活路了!”

狄青深以为然,“贤弟放心,我晓得了。”

文彦博或许不知道,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他一再打压武将,结果就是连狄青这种乖乖宝都看不下去了,一股庞大的势力,正在快速集结壮大。

看着吧,别以为你们把持了两府,就所向无敌,早晚有一天,小爷要和你们掰掰手腕子!王宁安斗志昂扬。

清州和谈结束,双方皇帝在盟约上用印,史称“清州之盟”终于完成,而针对有功文武的升赏也正式下达……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