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宋将门 > 第685章 国事为重

大宋将门 第685章 国事为重

作者:青史尽成灰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4:28:02 来源:笔趣阁

当听到人马被调动的消息,王宁安终于不再镇定了,他的脸色异常难看。

几十万人马,令行禁止,岂是随便能调动的!

别说是钦差了,哪怕是赵祯的圣旨,如果没有政事堂,枢密院,还有他这个统帅核准,都没法动一兵一卒!

是谁给他们的胆子?竟敢随意调兵?

更让王宁安惊骇的是种诂居然也被调走了,开什么玩笑,这些年王家实力跃升,是将门当之无愧的第一,至于第二吗?种家绝对是跑不了的,他们的人马远比折家多许多,实力雄厚。

岂是一个阉竖能摆布的?

难道是赵祯给了密旨?

不对,绝不会这样,皇帝还是守规矩的,随便下乱命,是会葬送整个战局的,赵大叔没有糊涂到这种程度。

见王宁安陷入沉思,韩忠彦迟疑一下,而后道:“王相公,陈大人说了,谭宪和高遵裕给他看了一道政事堂手谕,准许他们调兵。”

王宁安一听,就连连摇头,“荒唐,政事堂有命令,也只会下给陈升之,给谭宪算什么?是政事堂把手伸到了内廷?还是我大宋的宰相能命令宦官?完全是乱来!”

王宁安立刻下令,必须弄清楚,谭宪他们是以什么理由调兵?现在这7万人马到底去哪了?

大约过了半天时间,终于有了消息。

信件是谭宪和高遵裕共同写的,他们在信中说,接到了西夏方面,有部族投靠的消息,为了保证归降部民的安全,他们身为钦差,只能先斩后奏,调动人马接应,并且运送粮草支援,仓促之处,请王相公见谅云云……

“会这么简单?”

王宁安看了看,一甩手,扔给了韩忠彦。

“你也看看。”

韩忠彦接过来,才看了几眼,便说道:“不对。这上面说的不对!根据谭宪讲,是说他们得到了消息,西夏方面,有一个大将,叫禹藏花麻,他要投靠大宋,反戈一击,谭宪说什么里应外合,一举拿下灵州,要抢盖世之功!根本不是什么迎接部落归来,这,这是胡说八道!”

王宁安眼珠转了转,忍不住微微点头。

“原来如此!我明白了!”

种诂不是荒唐人,没有正式的调令,人马一个也动弹不了,他不会破坏规矩。

但是总有些意外。

比如西夏的部民来投降,如果请示王宁安,往来花费时间,很可能部民就被西夏的人马追杀殆尽。

所以各地的将领,都有临机决断之权,可以调动万人以下,前往支援。

但是必须同时向上呈奏,否则将视为私自调兵,那可是大罪过!

谭宪当过监军,很明白军中的规矩。

他如果直接嚷嚷着去打灵州,根本没人听他的。

但假如是迎接部民归降,并不属于正式战斗任务,他又是钦差大人,可以先斩后奏,哪怕王宁安也不能说什么。

调动大军,还是有可能的。

只是一旦把人马拉出去,到了几百里之外,该怎么决断,他的权力可就大了……正所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他这是先把人马骗出去,然后再打灵州的主意!

把本来做不到的事情,分成了两步。

先出动,再打仗!

高啊!

真是高啊!

不愧是练过辟邪剑谱出身的,这招够阴险奇诡的!

韩忠彦也是个人才,他听完王宁安的提示,稍微一琢磨,也想明白了,“王相公,阉竖这是孤注一掷,把希望都寄托在禹藏花麻的身上了!”

王宁安哼了一声,“愚蠢!何其愚蠢!军国大事,岂能系于一人一念?那个禹藏花麻,是真心投降,还是西夏抛出来的香饵?连事情都没有搞清楚,就敢一头扎进去,那可是朝廷的7万大军!他们这是再拿弟兄们的性命,还有国家大事赌自己的前程!”

王宁安气得浑身颤抖。

“立刻给狄相公送信,让他带领着两万骑兵,去追击谭宪,务必把人马带回来!”

王宁安又叫了一个手下过来,让他去给负责粮草的种诊送信,让种诊一个人立刻前往军前,找到他哥种诂。

告诉他,王相公的命令,不许他跟着谭宪胡来。

这两道命令下去,王宁安还不放心。

立刻又让人去叫李无羁,点起8000骑兵,王宁安准备亲自前往洪州,

趁着调兵的空闲,王宁安把韩忠彦叫了过来。

“你能来给我送信,很是难得,我记下了。”

韩忠彦摇了摇头,“王相公,卑职如今是大宋的军人,公事公办而已,不需要王相公记住什么!”

王宁安点了点头,突然淡淡一笑,“难得,有些武夫的气概了!”

沉吟一下,王宁安又道:“来了三位钦差,两位领兵出去了,一位在行辕养病,只怕事情不简单吧?”

韩忠彦略显吃惊,“王相公,您才发现吗?”

“你觉得呢?”王宁安反问了一句。

韩忠彦迟疑一会儿,突然起身,深深一躬。

“王相公胸怀,卑职钦佩,谋国谋身,果然不是寻常人可比,卑职受教了!”

韩忠彦可不是玩虚的,出了这么大的事情。

换成任何人,都要先追究如何调兵,想要干什么,然后就想着怎么上书弹劾,怎么大发神威,推卸责任……可王宁安只是简单问了问情况,便派遣狄青和种诊,分成两路,去截回人马。

显然,在王宁安的心里,这7万人的安全是第一位的,至于别的鸡零狗碎,都可以先放在一边。

当然了,这些蝇营狗苟的东西,你不能不知道,不然,就会被小人暗算,连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想到这里,韩忠彦越发钦佩王宁安,至少这个胸襟格局,就不是谭宪之流可比的。

“王相公,根据卑职所知,谭宪和高遵裕是想说动陈大人一起行动的,可是陈大人不愿意和他们同流合污,就装病推辞……”

韩忠彦没有隐瞒,把事情都说了出来,包括什么密谍司,还包括内阁手谕,另外还有陈升之的一些推断,猜测密谍司要和王宁安斗法等等……

听完了这些,王宁安微微闭上了眼睛。

他看得出来,韩忠彦没有撒谎,只是有些事情他不知道,陈升之也不知道……密谍司是赵祯在几年前组建的机构,其中用的人多数都是深得赵祯信任的老人。

领密谍司事是大太监名叫沈端,他是老太监陈琳的干儿子,陈琳对赵祯忠心耿耿,而沈端又是个不显山不露水的人。

好几年下来,知道密谍司的人不少,但是知道沈端的人可不多。

这么一个低调的家伙,会为了争权夺势,冒险出兵……不可能,绝不可能……至于政事堂的手谕,据陈升之说,他看到了中书门下的大印,绝对是真的,在署名的位置,他只看到了一个“王”字。

按照陈升之的想法,这是王安石下的密令,正好之前王安石也是极力主战的一方,他自从主持变法以来,权柄日重,几乎架空了文彦博,众所周知,王安石脾气大,性子倔,不肯服输……他跳出来和王宁安争斗,也是情理之中。

只是王宁安心里清楚,根本不可能!

绝对不是王安石干的!

说起来二王之间,远比外人看到的复杂多了。

首先,王安石能上位,王宁安出了力,但是如果据此就认定两个人是一伙的,甚至拗相公要听王宁安的,那也太小觑王安石了。

拗相公非常人也,绝不是人情能左右控制的。

但是,如果认定这两个人就水火不同炉,那也是一叶障目。

王宁安曾经留王雱在身边一段日子,在那段日子里,王雱经常出入府邸,他还看上了王宁安的妹妹。而且还拜托损友王宁泽去试探口风,王洛湘却不喜欢王雱那样的病公子,后来消息传到王宁安的耳朵里,也是一百个反对,他记得王雱是个短命鬼,当然不愿意妹妹守活寡。

这件亲情就放在了一边,但是王宁泽和王雱之间是好交情,王安国,王安礼,这俩人或是王宁安的部下,或是和六艺走得很近。

所以说,二王之间,是官场难得一见的真正朋友,说王安石算计王宁安,绝对不可能。

而且王安石于军务一道,不大精通,他只是习惯于喊打而已。

让他在京城的时候,就下令调兵,他没有那么大的本事。

如果政事堂命令是真的,但又不是王安石所写,那就只剩下一个王珪!

但问题是王珪是有名的“三旨相公”,说穿了就是个没主见的传声筒。给他一万个胆子,也不敢下令调兵……

王宁安越想,越觉得事情不单纯。

这里面牵涉的神仙太多,绝不是轻易能弄清楚的。

本以为搬到了苗贵妃,确定了太子尊位,麻烦就会少很多。现在看起来,大错特错了,赵祯一天天衰老,虎老了就压不住山里的猴子。

虽然目前看起来,最大的猴王就是王宁安,但是其他的猴子也未必服气,各路神怪,都趁机兴风作浪……

情况很复杂……但国事为重!七万人的安全为重!

王宁安立刻带领着韩忠彦,还有将士弟兄,火速动身,各种复杂的厉害争斗先放在一边,王宁安越发觉得所谓的禹藏花麻投降,根本是一颗有毒的诱饵儿!

谭宪,还有他后面的人,是利令智昏,要坏大事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