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宋将门 > 第19章 面好人不好

大宋将门 第19章 面好人不好

作者:青史尽成灰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1-22 00:10:33 来源:笔趣阁

人都是盲从的动物,当几十个人坐在大堂里,吸溜吸溜地吃面条,香味顺着窗户门飘出来,即便是有人打死也不信向好能做出好吃的面条,但是还是有人在好奇心驱使之下,走进了酒楼,掏出七个铜子,换一碗热气腾腾的汤饼。

王宁安没弄那么多的花哨,面条一共只有三种,最贵的是烂肉面,一碗面条,有汤水,有青菜,还有半勺子煮得稀烂的猪肉,十五文,和街边的小摊差不多。

再下来就是肉酱面,十文钱,最便宜的阳春面只要七文,虽然是阳春面,但是用了羊骨熬得汤,加足了盐,也是滋味十足,鲜美无比。吸引了不少食客,开怀大吃。

街上那些挑着担子,推着车子,从十里八乡过来贩卖粮食蔬菜的农民,他们舍不得花一点钱,城里的东西太贵了,吃一顿中午饭,小半天的收入就没了。即便饥饿难忍,口水长流,也不买一点东西。

饿了,从怀里掏出冰凉邦硬的饼子,如果熟悉周围的店家,能要一碗开水,就觉得很幸福了,酒楼是万万不敢想的。

差不多到了中午,突然发现海丰酒楼前面架上了一个大灶,有一口硕大的铁锅,小伙计从后面提着水桶出来,里面装着巨大的羊腿骨,都倒进了锅里。

加入清水,倒进去半瓶醋,加上好几把盐,没一会儿,香气就飘了出来。

“诸位乡亲,小店用腿骨熬汤,这些骨头都是熬过一遍的,没有别的,一个铜子一大碗,两个铜子管够,还送咸菜一碟。”向好红着脖子喊道:“大家可看好了,真材实料,绝不骗人,别看熬过了一次,还能熬出不少油水呢!小店新开张,赔本赚吆喝,大家吃得高兴,替小店传名啊!我多谢大家伙了!”

人的确是需要锻炼,向好这回说的就比刚开店的时候,顺畅多了。

那些蹲在街边卖货的乡下人还有些迟疑,一个铜子一碗汤,比喝大碗茶还便宜!很多人都不相信,直到有个小乞丐路过,他从口袋里掏出了一枚光闪闪的铜子,送到了向好的面前。

“可以给我一碗吗?”小乞丐满怀期待,不停吞咽着口水。

向好愣了一下,急忙抓起一个海碗,亲手装了满满的一碗汤,不但如此,还挑了一块连着不少筋肉的骨头,塞进了碗里,含笑送给了小乞丐。

眼前的丑汉不再是面目可憎,竟然和蔼善良,笑容也是那么好看,让人心暖烘烘的。小乞丐连忙接过了大碗,蹲在海丰酒楼的前面,喝着热腾腾的汤,用力啃着骨头,吸吮里面为数不多的骨髓,满脸的幸福。

乖乖,一个乞丐都能喝得起的汤!

那些乡下来的百姓再也坐不住了,你一碗,我一碗,热气腾腾的汤水,把冰凉的饼子撕碎,泡一会儿,就变得美味起来,原始的羊肉泡馍竟然这样诞生了!

所有人都吃得心满意足,一个中午,面条卖了多少碗不说,光是大锅的羊汤,就添了三次水,小咸菜卖了两大盆。

几乎一个中午的功夫,海丰酒楼的大名就传遍了小南门外,好些没有喝到羊汤的人都琢磨着明天过来尝试一下,究竟是如何物美价廉!

在海丰酒楼对面,不远处的茶摊,两个中年人正相对而坐,面前摆着一壶清茶,边喝边聊。

背对着酒楼的文士侧着身体,微微一笑,“真是想不到,一碗汤饼愣是卖出了花样,真是有趣得紧!”

对面黑脸的中年人笑道:“公孙先生,有什么讲究吗?”

“呵呵,东家,看见没有,他们在外面支了一口大锅,一文钱一碗汤,是赚了,还是赔了?”

黑脸的思索一下,随口道:“我虽然不懂生意,可羊骨不算便宜,哪怕是煮过一次的。而且那么大的一口锅,又是木材,又是盐巴,还有青菜,桂皮,草果,调味的东西一点不含糊,一大碗羊汤,放在京城,没有十几文买不到啊,沧州的物价便宜,怎么也要三五文,他们只卖一文钱,多半是赔了。不过他们此举,倒是让十里八乡来卖货的百姓得了便宜,也算是一桩善举。沧州民风淳朴,不是虚言啊!”

黑脸的中年人似乎很满意,抓着胡须,喝着茶,点头赞叹。

对面的文士却笑道:“东家,依我看可不是这么回事,他们算的精明啊!”

“怎么讲?”

“东家,他们把大锅支上,对外说是煮过一次的羊骨,那岂不是说店里的骨汤都是头一锅了?外面的这么香,里面的一定更好。路过的人谁不想进店瞧瞧。”

“也有道理。”

“不止呢!”中年文士淡淡一笑,“这开店最要紧的就是人气,他们给前来卖货的百姓提供便利,自然而然,酒楼周围的商人就多了,商人多了,客人也就多了,口耳相传,去吃面的人也就多了。我敢说,要不了多久,这小南门外,就看海丰酒楼了!”

黑脸的家伙仔细咂摸了一下滋味,深以为然,“果然无商不奸啊,不过我看倒是无所谓,这也叫经营有道吗!对了,公孙先生,闻了半天味了,咱们也去吃两碗,看看手艺究竟如何!”

“好啊,我也想看看,他们的手能不能赶得上脑袋灵光!”

这两个人起身,迈步走近海丰酒楼。

……

“真是想不到啊,二郎你们家竟然有这么大的一座酒楼!”韩蛤蟆向四周看着,十分感叹。昨天王宁安找到他,让他帮忙带几十个人过来捧场。

韩蛤蟆还以为王宁安是随便弄个路边的摊子,没想到竟然是一座酒楼,真是出乎预料啊。

“二郎,你是个聪明人,这么大的酒楼,光是卖汤饼可发不了财,要想挣钱,得招待有钱人!”

王宁安苦笑了一声,“老韩,实不相瞒,这是我外祖父留下来的产业,之前经营不善,本钱太少,只能薄利多销,赚点辛苦钱。不过等几个月吧,我有信心让海丰酒楼成为沧州最大,最好的酒楼!”

王宁安信心十足,韩蛤蟆大笑道:“二郎的本事,我是一点都不怀疑,对了,你说的那个《三国演义》,要什么时候……”

敢情韩蛤蟆也不是白帮忙的,想从王宁安手里弄到更多的好货呢!

“老韩放心吧,等我把酒楼的事情理清楚,十天半个月,就动笔开写。”

“老汉可静候佳音!”

韩蛤蟆告辞离开,王宁安又去后厨看看,开业的第一天,饶是他有所准备,也没有料到会来这么多客人。

别的不说,光是装面的大碗就不够用,不得不从外面租了五十个,每逢客人吃完,就要赶快把碗拿到后厨清洗干净,完全滚动使用,还跟不上。

再说几个小伙计,除了小毛子带着两个人在前面支应,包括老爹在内,都要跟着一起抻面,片刻耽误不得。

他们每个人的胳膊都跟断了似的,可脸上却止不住的笑容。开饭店的,最怕的就是没人气,开业第一天,虽然打了七折,但是一碗面还能赚一两文钱,别看钱不多,可是架不住卖得多。

怎么算,也至少有三五百文入账,等到名声传开了,只会赚得更多,少东家说让大家三年娶媳妇,看起来不是骗人啊!

王宁安转了一圈,见所有人都兢兢业业,没有什么问题,他才回到了前堂。

刚走进来,就发现角落的桌子,有两个人,其中一个好像在哪见过……王宁安开动脑筋,突然灵光一闪。

公孙策!

乖乖!那个黑脸的不会是包拯吧?

这可是第一次见到货真价实的历史名人啊!

王宁安踮着脚,偷偷看去,包拯其实不算太黑,只是文人普遍白净,他不修边幅,又经常私访,晒得有些黑。看起来普普通通的,没什么了不起,额头上也没有传说中的月牙,看起来也管不了阴间的事情……王宁安有些失望,他觉得历史上包拯的秉性,还是别凑上去,免得惹麻烦。

王宁安转身要走,哪知道公孙策看到了他。

这位公孙先生没别的本事,可是看人贼准,过目不忘。

“这不是王师爷的侄子吗?”

被人家认出来了,王宁安只好大大方方,走到了包拯和公孙策的桌子前,抱拳施礼。

“是公孙先生,小店招待不周,还请见谅。”

包拯闷着头,突然问道:“这家店是你们开的?”

“是。”王宁安承认了。

包拯之前还大口吃面,弄得胡须上都是汁水,听到了这话,突然把筷子一放,面碗一推。

“公孙先生,结账!”

公孙策不解其意,连忙掏钱,而包拯已经大步走出了酒馆。

“东家,面不好吃?”

包拯黑着脸,从牙缝里挤出一句话:“面不错,可是人不怎么样,倒胃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