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宋将门 > 第925章 禁讲学,兴官学

大宋将门 第925章 禁讲学,兴官学

作者:青史尽成灰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4:28:02 来源:笔趣阁

“文宽夫,千年之后,你就是文贼!”王珪凄厉叫骂,声嘶力竭,恨不得每一个细胞都变成手榴弹,扑上去和文彦博同归于尽!

文相公也算是动作敏锐,躲开了王珪的一扑,反而王珪身体踉跄,倒在了地上,他坐在冰凉的地上,举着双手,哭得稀里哗啦,百无一用是书生,说的就是老夫啊!

突然,他举起巴掌,狠狠抽自己,结果只抽了一下,王珪就打不下去了,真疼啊!

他又哭了,“文宽夫,你知道不,王宁安要查**院,要毁了千年道统啊!你好歹也是读书人,就连一句话都没有吗?你还助纣为虐,狼狈为奸,丧心病狂,寡廉鲜耻!”

王珪一声声的哀吼,好似杜鹃啼血,悲愤无比。

倒是文彦博,脸色平静,一点反应都没有,好容易等到王珪哭完了,文彦博才冷笑了一声,“我先纠正你一件事,不是老夫告密,也不是老夫抓的你!”

“那为什么王宁安要感谢你?你当我是瞎子吗?”王珪气愤驳斥。

“你比瞎子还不如!”文彦博啐了他一口,“瞎子是眼睛瞎了,可心里明白,你呢?你是心瞎了,白白长了一对大眼珠子,半点用处都没有!王宁安是诚心陷害我,所以才会那么说!”

“那,那你为什么还要配合他?”王珪不服气道。

“我要不是不配合,信不信,王宁安能把我也给抓了,到时候连看你的人都没了!到死,你都只能当个糊涂鬼!”

王珪听得都傻了,王宁安敢抓文彦博,他疯了吧?这小子的举动也太奇怪了,他一个首相,一个外藩,怎么就没有半点节制,他什么都敢做,就不怕朝野议论,不怕圣人不满……真是匪夷所思!

王珪突然抬起头,“文,文相公,你说让我当个明白鬼,那你就说说,王宁安哪来的胆子?”

文彦博哼了一声,“你听到风声没有?王宁安答应过先帝,他只做五年的首相!”

王珪颔首,“书院的确有人议论过,听说托孤辅政的几个老臣都知道,而王宁安又把这几个人都罢免了,还赶到海外,看起来他根本是欺骗先帝,想要长久把持相位了!”

“呸!”

文彦博鄙夷道:“就凭你这点道行,还想跟王宁安周旋,真是糊涂透顶了!如果王宁安真想长久把持相位,他就不敢折腾,可是你看到没有,他现在不要命的折腾,就是摆明了,这个诺言是真的,他会兑现的,所以他现在所作所为,是给后面的人铺路,也是给朝局的走向定调子!”

王珪听傻了,怎么有人还会甘心放弃到手的权力,这也太不可思议了?他完全懵了,文彦博也是暗暗感叹,其实之前他也怀疑过,王宁安不会甘心放权,所以老文还想着布局,到时候把王宁安扳倒,他好重回政事堂。

可是自从这次的争斗,王宁安没有了往常的圆融,也不再妥协,更不愿意分润,只是一味用力量去压,哪怕得罪了整个东南,也决不罢休。

从种种蛛丝马迹,文彦博终于断定,王宁安是玩真的。

想通了这一点,文彦博害怕了,从里往外怕了。

此时的王宁安,完全是无所顾忌的状态,只要为了大宋朝好,为了江山社稷,别说对东南下手,就算动了宗室,动了任何人,皇帝都不会在意,相反只会感激。

而且等王宁安功成身退的时候,他的一切作为,都会变得不容置疑……后续的宰执,不管任何人上位,只能延续王宁安的道路,甚至要比他更加坚定,才能走得下去。

发展工业、铲除豪强、全民教育、积极开拓……这一条路线,是半点更改不了的。

想到这些,文彦博都意兴阑珊了。

萧规曹随,就算真的继任了首相,一点施展空间都没有了,又有什么滋味?

王珪沉默了许久,好容易才把这些内容消化干净,他的鬓角就流下了汗水,没一会儿,就是两滩水洼,王珪使劲摇了摇头,才痛苦道:“文相公,你的意思是王宁安这一次不会有任何的让步了?”

“嗯,不但不会让步,还会得寸进尺,以老夫的判断,他应该想要彻底毁掉东南的世家!”

“怎么可能!”

王珪惊呼起来,“没有千年的朝廷,只有千年的世家,从古至今,都是天子与士大夫共天下,那么多的皇帝都想消灭世家,可是谁成功了,我不信!”

文彦博轻轻一笑,“我也不愿意信,可事实摆在这里,王宁安迁居豪强已经完成了一半,河北,京东,京畿,永兴军路,秦凤路,这些地方的世家都被迁走了,他的确做到了。”

“那又如何?”王珪还是不服气,“旧的世家走了,新的世家还会崛起,这是改变不了的事情!”

“不会的!”

文彦博摇头,“世家再也不会出现了。”

“为什么?”

“教育!”文彦博感叹道:“你知道吗,王宁安在河北,在京东等地,分田,兴学,迁居豪强……这一套做下来,各地的适龄儿童,男孩子超过八成能读书识字,女孩子也有五成上学的!”

“啊!”

王珪瞪圆了眼睛,吃惊道:“怎么会这么高?就算东南也做不到啊!”

“东南当然做不到!因为这些地方分了田,老百姓手里有了一点钱,全都把孩子送进学校,东南有这个基础吗?”文彦博无奈道:“读书人多,貌似是文教大兴,其实不然,这是一场劫数啊!”

能让老文发出如此感慨,可见王宁安在教育上的改动,冲击有多大。

众所周知,在一个文盲遍地的国度,会点外语,翻译几本书,引进一点洋观念,弄几首不尴不尬的诗歌……立刻就成了翻译家、学者、士人、名流、才子……然后就能花天酒地,到处骗钱,过着舒舒服服的日子。

古代的士人也差不多,在百分之七八十都是文盲的国家里,你认识字,能看懂法令,能写信,写状纸,替人操持红白喜事,就是了不起的人物,如果再能吟诗作词,甚至考上进士,入朝为官,那就是人所敬仰的文曲星。

事实上,大多数的士人,也是这么混的,少数顶尖的,才智卓绝的,能通过残酷的科举,入仕为官,差一些的,也能成为乡贤,帮着主持公道,办理各种红白喜事,祭祖,请神,都离不开他们。

但是,如果识字比例变了,七八成的人都能读书,懂得法令条文,文人还值钱吗?

你一个博士生,面对文盲,随便弄两个方程公式,就把他给唬住了。

但是你面对一个本科生呢?

能行得通吗?

没有真本事,人家能服气吗?

道理都是一样的,识字率急速提升,教育普及之后,人们真正看重的就是那些有真才实学的人。

什么是真东西,你能发明出新东西,能研究出新技术,能有新理论,解决别人解决不了的难题,这才是真正的名士!

至于吟风弄月,卖弄才情,这一类的文人,很快就会和青楼的歌女混到一个圈子,只能在娱乐版面上出现!

老文下过苦功夫,他研究王宁安一路走来,采取的种种策略,一直到了今天,他把很多东西都串起来,终于看懂了。

可看懂了,也晚了!

“其实没有这次铁路之争,王宁安也要下手,他一定会铲平天下的书院,毁尽私学,然后大兴教化,把功夫都用在普通人身上,你看着吧,几年之内,东南遍地就是学校,原来的世家都会被清理一空,能迁居海外已经算是幸运了,没准就把脑袋混没了!”

“啊!”

王珪已经不知道冒了多少次冷汗了,整个人都仿佛脱水了。

可怕,实在是太可怕了!

王珪一直觉得,东南的这帮人,有老有少,都是当世才俊,单对单,未必是王宁安的对手,可是大家伙绑在一起,王宁安也未必斗得过。

而且这段时间,他们频频出招,虽然未必如何,但至少有来有往,看起来旗鼓相当,势均力敌,他还有点得意,以为王宁安已经落入了圈套,可哪里知道,完全是一厢情愿,从头到尾,他们都错得离谱儿!

“哎呦,文相公,你可不能让王宁安倒行逆施啊!江南的斯文元气,孔孟道统,要是这样下去,就彻底毁了,再也救不了了!”

文彦博瞳孔紧缩,说起来,他也是很不情愿……但稍微迟疑之后,老文就摇头了,如果在几个月之前,让他全力策划,发动这一场争斗,或许还有些希望,事到如今,老文是越发不看好东南的这帮人了。

对不起了,老夫不跟你们玩了!

“王相公,你呢,就老老实实在这里待着,有吃有喝,老夫念在同僚一场,会尽量照顾,至于别的,不是你能想的了。”

说完,文彦博就赶快走了,他也是趁着王宁安不在,才敢跑来和王珪谈谈,不然他才不会以身犯下呢!

要问王宁安去哪了呢?

他就去部署查**院的事情了,从东林开始,短短半个月时间,就有64所书院关门大吉,波及到的师生不下十万人……而且王宁安明确提出,教育乃朝廷之公器,任何借着讲学之名,行结党营私之实,搞门户之见,都形同谋逆,绝不姑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